八月总结|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建生活
hello
九月
八
月
总
结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建生活
某天听道长在《八分》中和刘子超谈旅行文学,得知刘子超在疫情期间搬去了西藏居住,于是道长便问:“为何选择搬去西藏?”两次进藏的经历让我想当然的以为作者是要讲文化讲旅行相关,出乎意料,“我想重新体验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建生活的状态”。
转眼间来到深圳整整一个月了,生活简直是翻天地覆的变化,听节目的那一刻我就在想,恐怕我才是真正的体验着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建生活的状态吧,只是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局促又充满了捉襟见肘的不安。我企图自我欺骗悠哉悠闲的过完当下这两个月,但生活就是这样,掩耳盗铃只能是暂时性的选择,当你还想继续往前走的时候,铃声还在,局促还在,只能直面。
经济状况
我以为毕业了开始挣钱就有钱了,没想到比上学的时候穷多了。
原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房费、饭费、水电费。
经过楼下便利店的时候拐进去逛了逛冰柜,一向爱吃冰淇淋的我看了看价格,心里稍作权衡就果断离开了。爱吃的口味和牌子都是两位数的价格,目前的经济情况着实负担不起,就此基本再也没有去买过雪糕。转身离开的那一瞬间突然意识:我怎么过的比上学时候更穷了呢?
上学的时候真是辛苦,边上课边工作养活自己,基本没什么喘息的机会,所以在我大四上半年攒到了我需要的几万块之后下学期果断没有再工作,给自己留了半年没有工作单纯做个学生支配生活的“清闲”时光。换了电脑,去了新疆,带了徒步,完整的来了一场价值不菲的毕业旅行,最后给自己留了一万块钱作为工作后第一个月的过渡。在路上的时候震南就提醒过我“一万真的不太够”,但我不以为然,没攒下钱来的话不也得生活?这么多没有在大学里赚钱的大学生难道不生活了吗?到时候总会有办法的,我不想思考也不想面对,当时的想法就是把当下过完再说。讲实话,其实到现在为止自己还是这种鸵鸟心态,从骑219伊始,自己就一直在逃避着真实的生活,逃避面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我害怕理智起来就没办法心安理得的去享受了,害怕认真计算后发现真的不太够,那,那个时候的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再放弃骑行继续工作?真的不太想了。就是这种鸵鸟思想让我整个月都没有关注自己的经济状况,甚至到昨天自己还一直活在一种不清不楚的泡泡之中,不想直面,不想理智。
月初立马有了房租的账单,朋友看到了催我赶紧交上,我说“等发了工资之后再交吧,拖一拖没什么”。他开始坚持起来,“为什么不赶紧交上呢?”几番咄咄逼人下我才说了实话,“想提前交也没用,身上没钱”……他开始询问起我具体的经济状况,而我闪闪烁烁,含糊其辞。大概看出了我的逃避,非常理智冷静、一五一十的把我的消费摊开帮我计算我的经济情况。生活的惨锬必须直面,并不能因为逃避而减少半分,虽然过程真的很难受。略微负债的状态,“嗯,需要我暂时的帮助吗,至少先把目前的账单cover了”,“我还能hold的住,而且实在不行,妈妈应该能贴补一两千吧……”
大三大四这两年基本没有跟家里要过钱了,学费生活费乃至刚工作的租房事宜,一切都是自己cover的,所以这方面我和大多数的学生不太一样,实在困难了,伸手要点支援也还是可以的,一两千不太多也没什么愧疚感,只是当我真的把“跟家里要钱”的话说出口的时候,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是从什么时候起竟然动了这个念头呢?惊觉逃避并不能消解困难,直面才能解决问题。
晚上回家之后打开电脑,看着轻微负债的余额,嗯,是时候要弄清楚钱花在哪里了,于是我把8月的花费列了个账单出来:
这是我八月大致的消费账单,如果细细追究起来,可能还要更多花销。我有很认真的审视这份账单中哪些物品是非必需品,和朋友一起讨论下来也省不到一千块,“看吧,这才是真实的世界”。我以为毕业了开始挣钱就有钱了,没想到比上学的时候穷多了,原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房费、饭费、水电费。都说毕业就可以不向家里要钱了,可正常情况下每个毕业生刚毕业都要有一万左右的花费,这一万块从哪里来?租房要钱,家居要钱,吃饭还要钱,刚毕业工作大家又都在试用期,工资也低的要命,如果没有家里的帮助要怎么度过?仔细一算,如今的工资真的也就够个租房吃饭的费用,所剩无几。这几天浏览下个月的一场越野赛,心心念念想去报名跑,可真的算下来花费就立刻犹豫了,之后还有中秋和国庆,如果想出去的话就更得斟酌,中秋出门就不能报名越野赛,国庆出门就得提前预支工资消费,看吧,其实工作了之后既没时间也没钱,年轻人都是被迫“宅”着罢了,也就刹那间明白了那些刚工作的人攒钱好久换手机的艰难和喜悦了。
突然庆幸自己大三就把学费贷款cover了,不然日子更难过;突然庆幸大学期间就走了大半个中国,想去的地方都去了,基本低欲望起来;突然庆幸大学没房租的时候把想买的电子产品基本都买了,没有什么太大的花销了;更是突然庆幸自己还算提前有所准备,能刚好处于持平的状态,不然真的没法生活下去……消费降级是必然的事,总要学会开源节流的生活,但逐渐变得低欲望也不能算坏事:学会记账、学会预算、学会分辨自己的最少必需,我们都是在混乱和拮据中重建自己的生活。
刚来深圳的时候牟子豪问我“你知道我为什么带着相机出门吗”,我摇摇头,“实在没钱了可以二手卖了……”当时我以为的玩笑话,今天列出账单的那一刻突然理解了话语里的辛酸,我虽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选项,但,“实在困难我也可以卖手机呀”,我苦笑着跟我朋友开玩笑。
生活状况
你要思想积极。
前两周出去爬山,发表了一番“老年人言论”,被花花评价道“年纪轻轻的怎么这么消极,应该积极一点”,“你看我这不是出来爬山了”,“你只是行动积极,但是思想不积极”。像是突然被点到,是的,目前的状态基本就是丧字当头,疏离、懒惰和疲惫,偶尔也逼迫自己做一些事情,但着实思想不积极。
但有时候转念一想,究竟又何为积极?现在的我好像不知道何为积极。
“厨艺”
换了个好一点的锅之后做饭再也不糊了!
自己生活之后最大的改变就是开始自己做饭了,从饮食中去感受食物制作以及生活被塑造的隐约快乐,当然还有一个蛮重要的原因是省钱!自己做饭之后再去餐厅每次都会在心里给食材算个价钱,然后暗暗觉得赚好多。讲实话就是目前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幸福感都是来自于做饭这件事,把曾经吃过的食物按照食谱复刻出来,学会根据配料表选择食材,并见到了很多新奇的玩意儿,更重要的是从这件事上开始构建自己对于生活的掌控感,偶尔翻车,但无伤大雅。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份做饭热情可以持续多久,但,目前还在初级乐趣之中呢~
一个月的吃食(不全是自己做的,偶尔攒的图片)
“运动”
8月份的运动情况基本为零,除了周末才能上万的步数外每天都过着久坐不动的生活,随之的还有不太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一整个月的生活让我逐渐适应了这里,也让我逐渐看清了现实,甚至开始找到了自己的掌控所在。这两个月都在忙着整理和输出一些之前的累积,忙着清空自己,基本上就没有运动,也感受到了自己逐渐弥散的精神状态和迅速囤肉的精神状态。一向喜欢掌控生活的自己逐渐积累这份疲态到了峰值,这周再整理不完累积素材的话真的就一键删除了,我必须得快速构建新的生活,掌握一个新的节奏。最近看着小房子和钧桥每周一次的攀岩时我就想,要不之后也给自己找一天攀岩日或者游泳日?总得动起来。
两次爬山
“生活里的一些对抗”
前几日被一朋友评价:老是躲在自己的舒适区中,不想要走出去。
他是那种什么新鲜的都去尝试,但凡没吃过的都要去试试的人。生活中我已经开始拒绝这种状态,尝试了很多东西之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边界在哪里,很多时候我都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得到什么,然后按部就班的向那个方向走去。我狡辩,“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要一直尝试,有些时候在舒适区里很舒服,难道不可以待着吗?”偶尔聊天我讲起来我们公司的宣传视频日语看不明白,“你有考虑过学日语吗”,“不想学,不太感兴趣”,“你是做外贸相关的唉……”我是真的不想学习日语,但依旧惊觉,如今的自己好像真的在听到某样东西的时候就会下意识拒绝。
新环境总是擅长给人贴标签,在这个全新的环境里,户外变成了我的一个标签,我被贴上的同时又想着打破它。自我介绍总要介绍爱好,可我有时候真的摸不清楚自己的爱好是什么,偶尔看点书,偶尔写点字,可都不想拿来分享,好像就剩了户外活动的时候才会想要和别人一起,但我依然不太爱给自己立这个标签,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同龄的同事拉我进了一个约活动的摄影群,周末总是有一些约拍活动,偶尔会有一些爬山徒步。单日33公里爬升1500的活动转手就报了名,因为是新人就被拎出来问看清楚要求了吗,这个爬升和路程,于是便回了句“深圳的山就还好吧”,群里有一阵讨论,无奈之下跟群主私聊证明自己的能力,33公里的路我讲一下跑过25公里的越野应该能够让人相信吧~看吧,新的环境里还是需要给自己贴标签,别人需要给你贴标签,我也要给自己贴个标签。好像,我们都是困在标签里的人,而我,真的不太喜欢这样,更喜欢一切从零开始的感觉,可能这才是个打破标签的契机吧。
“工作”
工作情况还是有一点略微焦虑,一个月的时间依然感觉自己一团麻什么都不会,全新的领域和环境总是需要时间积累。性子略微急躁,自己心知肚明,有时候会去回想之前的工作经历,用之前和现在对比,你看,之前光熟悉工作不也花了好几个月?别着急,要给自己时间慢慢来。
但还是有很多的收获的,开始了解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感受一个公司的复杂分工,偶尔马虎做错事情同事也都比较谅解,偶尔还能和同事一起午饭聊天,最大的一个收获点其实反而是发现了如此多自己不懂的事情。好多人跟我讲过毕业一定要去大厂,跟大厂的朋友聊天偶尔也会有小对比、小焦虑,昨天一朋友问我的初心之时反而有点释然,不是早就做好了生长缓慢的准备吗,不论是野蛮生长还是有序成长,总都需要时间积累的,就像浩瀚跟我说的,把当下的手头的事情做好才是基础。等之后过几个月再细细总结工作吧~
“输入与输出”
8月份有点懒惰,整个过程都在熟悉生活,输入与输出着实寥寥。阅读了三本书,一本关于女性,两本关于生命终结,因为阅读让我有些无感便没有记录,打算调整一下状态再重启阅读旅程,毕竟“读不进去就干脆不要读”。播客倒是听了不少,上下班的过程中着实没少听,一个月至少30小时的听量积累相当于阅读了十本书,也借着这个时间暂时逃离了现实,沉浸在另一种叙事之中。甚至,也是因为这,自己才把和小房子的播客计划捡起来。
输出:这个月着实写了不少文章,219基本整理完了,还在写之前的一些选题,加紧赶着把以前的东西潦草输出,但效率着实低了一些,心里也清楚很多时候自己在用一种懒惰在消解新生活的疲惫,而不是直面。新的一个月大概会找到一种新的平衡吧。
有时候我真的会跳出来自己的生活看自己,客观自己重构生活的这个过程。痛苦吗,煎熬吗,好像也没有,拮据是大家共同面临的困境,艰难是所有城市人的写照;那幸福吗,开心吗,好像也没有,像是丧失了快乐的能力,逐渐在钢筋水泥里行尸走肉。我还是没能迅速接受学生到社会人的定位转变,但面对生活的毒打逐渐产生了抗体,应对就是了。突然想到了村上村树那句话:
“没有正确的选择,只有后天努力将自己的选择变得正确 。”
好好体验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建生活的状态,仔细观察和感受当下的拮据、贫穷与挣扎,别去思考衡量曾经做过的选择,你要做的,是让自己的选择变得正确。
九月,你好。
九月,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