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美洲豹
美洲豹 又称美洲虎,是美洲最大的猫科动物,当地现存唯一一种豹属动物。美洲豹是强大的捕食者,位于食物链顶端,咬力异常强大,会采用一种罕见的杀戮方式,直接咬穿猎物双耳间的颅骨,给脑部致命一击。它们作为基石物种,在稳定生态系统、控制猎物数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基石物种,又称关键种或关键物种,是指对环境的影响与其生物量不成比例的物种。这些物种对保持生态群落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影响着生态系统中其他许多生物,并决定了群落中各种物种的种类与数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拱心石在拱形建筑中的作用。虽然在拱形建筑中拱心石受到的压力最小,但失去拱心石的话拱形建筑也就不复存在了。与此类似,如果失去关键种,生态系统就会经历剧烈的变化,尽管从生物量或生产力来衡量其只占了生态系统的一小部分。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猫科 Felidae
属:豹属 Panthera
种:美洲豹 P. onca
美洲豹的英语 Jaguar,源自于巴西的一种土著语言,意为狼还大的斑点野猫。这个词很有可能是从亚马逊河周边的商贸语言图皮语,演变为葡萄牙语单词“jaguar”,再传入英语世界的。
美洲豹在墨西哥的西班牙语里有个别名叫 el tigre,16世纪的西班牙人在当地语里找不到哪个词来代表“美洲豹”这种比狮小、比花豹大的动物,也没在旧大陆见过它,于是叫它“虎”。
美洲豹这种动物不但结实,肌肉也发达,是新大陆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中南美洲最大的食肉类哺乳动物,体型仅次于狮子、虎。
美洲豹体长1.12-1.85米(从鼻端到尾根部),体重通常为56-96千克,肩高63-76厘米,尾长45-75厘米。雄性较大。
美洲豹的尾巴是所有大型猫科动物中最短的
它们的体型、体重差别很大。有记录的、体型较大的雄性,重达158千克;体型最小的雌性只有36千克。
美洲豹与人类的比例参考
不同地区、不同栖息地的美洲豹,体型存在进一步的差异;体型往往沿北向南的方向变大。
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查梅拉 库伊克斯马拉生物圈保护区,对美洲豹作的一项研究表明,它们的体重平均约为50千克左右。
委内瑞拉和巴西的美洲豹大得多,雄性体重平均95千克左右,雌性的平均体重大约在56-78千克。
巴西潘塔纳尔湿地中,雄性年长的美洲豹,重136公斤或超过这一重量的并不罕见。
美洲豹毛皮的底色通常为黄褐色,但身体大部分区域也可呈现红棕色。这种猫科动物栖居的森林光影斑驳,它们周身的玫瑰形斑纹是很好的伪装。每只美洲豹身上的花斑都各不相同:玫瑰形斑纹理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斑点,斑点形状不一。头部和颈部的斑点通常是实心的,尾巴上的也是。在这些区域,点有可能形成一条色带。
虽说美洲豹酷似花豹,但更矮、更壮,也更重。可以通过比较玫瑰形斑纹,将两种动物区分开来:美洲豹身上的玫瑰形斑纹更大、更少,往往也更黑,斑纹轮廓线条更粗,当中有小斑点,这是花豹没有的。
黑化症往往使它们接近黑色。患黑化症的美洲豹通体黑色,但细看仍看得出斑纹。“黑”美洲豹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部分地区,北美洲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生活的野生种群中,几乎没听说有这类成员。
美洲豹也会患白化症,患白化症的个体极为罕见。
正常毛色的美洲豹,也会产下黑化的幼崽
美洲豹行走的步态
矮短粗壮的四肢使得美洲豹很擅长攀爬、匍匐和游泳。它们头部结实、下颌力量极其强大,体重100千克的美洲豹,犬齿施加的咬力达503.6 kgf,裂肉齿槽施加的咬力达705.8 kgf。
这种力量上的适应性改变,使美洲豹的牙能贯穿龟壳。在一项比较研究中,研究者按体型调整研究对象的咬力,最终把美洲豹和云豹评为咬力最大的猫科动物,超越了虎和狮。
美洲豹是豹属动物在新大陆上现存的唯一成员。脱氧核糖核酸(DNA)分析结果表明:狮、虎、花豹、美洲豹、雪豹还有云豹拥有共同的祖先。
人们认为豹属动物是在亚洲演化形成的。美洲豹则被认为是在距今至少150万年以前,从豹属动物的共同祖先里分化出来,它们在更新世早期,通过曾横亘白令海峡的白令陆桥,进入美洲大陆。对美洲豹的线粒体DNA做分析发现,这一物种的进化发生在28万到51万年前。
1758年,卡尔·林奈在他的著作《自然系统》描述了美洲豹并将其学名以二名法命名为Felis onca。
19世纪和20世纪,多个美洲豹模式标本让人们有了描述该生物亚种的依据。1939年,雷金纳德·英尼斯·波科克通过追寻这些标本的地理起源、观察颅骨形态,识别出8个亚种。人们之后对他的工作再作研究后认为,识别出的亚种只有三个。
到2005年,美洲豹分类为9个有效的亚种。
形态学或基因学研究结果表明,美洲豹南北种群存在渐变群差异,但没有证据显示亚种间有差别。对来自南美洲的84只美洲豹样本的DNA分析显示,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很高。自2017年以后认定,美洲豹无亚种分化。
美洲豹栖息地包含:中南美洲的雨林、爆发季节性洪水的开阔湿地和干草原。这些栖息地中,美洲豹对茂密的森林更加偏爱。它们喜欢住在河流、沼泽旁边,或是浓密的雨林中,密林的掩护有助于它们追踪猎物。
成年美洲豹属于顶级掠食者,这意味着:它在野外,处于食物链顶端,不会沦为猎物。和设想的一样,这种顶级猫科动物能通过控制诸如食草或食腐哺乳动物等猎物的种群水平,维持森林系统的结构完整性,所以美洲豹也被定义为基石物种。
不过准确界定美洲豹这类物种对生态系统起的作用有难度,因为必须同不存在该物种的地区数据,以及该物种当前栖息地的数据作比较,同时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们认可这样一个事实,即:中等大小的猎物在基石捕食者缺失的情况下,种群数会增加;基石捕食者被假想具有负向级联效应。但野外工作表明,这种情况或许属于自然变异,种群数也可能不会一直增加。因此,不是所有科学家都接受基石捕食者的假说的。
图为:美洲狮
美洲豹也对其他掠食者起着影响。美洲豹和美洲第二大猫科动物美洲狮,往往是同域分布的(即相关物种的领地交叠),两者也往往被合起来研究。
美洲狮若同美洲豹同域分布,体型就比平常的小。美洲豹倾向于猎捕更大的猎物,美洲狮的猎物较小。这种情况对美洲狮来说可能具有优势,美洲狮的猎物生态位更宽,这有可能让它在被人类改造的土地上生活时,比美洲豹更有优势。
美洲豹常被描述成夜行性动物,但更确切的说,它们在晨昏时最为活跃。有猎物的时候,美洲豹在白天也可能会进行狩猎。与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相比,美洲豹相对活跃,一天中约有50%到60%的时间都处于活跃状态。
观察动物园中的美洲豹,它们比同属的虎、豹和狮子更加活跃。
美洲豹是肉食动物,会捕食美洲找得到的任何一种陆地或河岸地区的脊椎动物,但更喜欢大型猎物。它们在饮食方面与自己旧大陆的表亲们相比,吃的更杂(小型动物的多样性高,大型有蹄类却数量较少、多样性较低),食谱至少囊括87个物种。它们通常猎食成年凯门鳄、鹿、水豚、貘、西猯科动物、狗、伪狐属动物,有时甚至捕食水蚺。也会吃任何捉得到的小型物种,包括:犰狳、蛙、鼠、鸟(主要是生活在地面的鸟类)、鱼、树懒、猴,还有龟。也有吃腐肉的习性。
美洲豹在海龟的繁殖季节会突袭猎食海滩上的海龟
图为:“酋长”
有些美洲豹还猎食家畜。美国为数不多被报道的美洲豹中,有一只名叫“酋长”,人们还发现它捕食过美洲黑熊。在它粪便中找到毛发,并在一具黑熊尸体残骸上发现颅骨处明显有美洲豹咬穿的痕迹,从而得出这项推论。
美洲豹也常采用其他豹属动物那样的技巧,深深咬住对手喉部或使其窒息,但有时也会采用一项独门必杀技:直接用犬齿洞穿猎物(尤其是水豚)双耳间、颅骨处的颞骨,贯穿大脑。这有可能是为“破开”龟壳做的适应性演化;龟这类带“盔甲”的爬行动物在更新世晚期物种大灭绝后,就可能成为美洲豹大量捕食的猎物。
咬穿颅骨的做法在捕食哺乳动物时被专门采用;面对凯门鳄这类爬行动物时,美洲豹会跳到猎物背上,切断颈椎。
美洲豹依靠尾随伏击猎物,而不追捕它们。这种大猫会沿林道缓慢行走、聆听并尾随猎物,然后猛冲或发起伏击。美洲豹会凭借掩护发动攻击,还往往选择狩猎对象的盲区,快速扑向对方。这一物种的伏击能力在非常有效,也可能因为这样,它成了不同环境中的顶级掠食者。
美洲豹一旦杀死猎物,就将尸体拖到灌木丛或别的隐秘场所。它们先吃颈部和胸部,而不是上腹部。圈养下,一只成年的美洲豹平均每天要进食1.4-2.2公斤的肉,因体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在野生状态下,一次成功的捕猎后,大型的成年美洲豹会吃下20公斤的肉,之后可以多天不进食。
在以往美洲原住民的叙述中,美洲豹极少袭击人类。
在西班牙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美洲豹攻击人的情况似乎时有发生(这方面有可能是不断放大的流言)。当时,美洲豹在美洲,就像旧大陆的狮、虎一样,令人闻风丧胆。可即便在那个年代,美洲豹主要的猎物还是水豚,而不是人。查尔斯 达尔文在报告中记录了美洲原住民的一种说法-只要水豚数量充足,人们就不用担心美洲豹的袭击。
不过,随着人类越来越多地侵占它们的栖息地,随着猎物数量的减少,美洲豹攻击人的情况呈上升趋势。有时,圈养的美洲豹会攻击动物管理员。
美洲豹通常为独居动物(雌性会与自己的幼崽一起生活),成年美洲豹往往在求偶或交配时才见面,偶尔会发生美洲豹之间不以求偶为目的的社交行为。
每一只成年的美洲豹都有自己的领地,随猎物和空间而变化,通过抓痕、尿液和粪便标记领地。
雌性的领域约25-38平方公里,可能相互重合,但通常彼此选择避让。
雄性的领域要大得多,至少是雌性的2倍,它的领地内会与多只雌性的领地向重合,但是不会与其他的雄性重叠。
雄性(右)和雌性在圣洛伦索河相遇
美洲豹像其他大型猫科动物一样会咆哮,并以这种方式警告想与自己争夺领地或交配权的对手离开。它们的咆哮听着往往像一串串咳嗽声,其他的叫声还有喵喵叫或咕噜噜叫。雄性之间会为交配而战,但很罕见,冲突通常是为争抢领地。
野生美洲豹全年可以交配繁殖(发情期取决于猎物的充沛程度),雌性发情期为6-17天,通过做尿味标记、叫得更响,来宣告自己做好了繁殖准备。
动物园中美洲豹幼崽和它的母亲
雌性妊娠期93-105天,通常每产2只幼崽,最多可达4只。由雌性完全承担养育职责。幼崽初生时,什么也看不见,两周后看清事物。幼崽三个月后断奶,但会在出生的巢里待六个月,直到能陪母亲狩猎为止。
它们会再在母亲身旁一到两年,之后离开,自己建领地。年轻雄性起初四处游走,与比它们大的美洲豹相互争抢,直到成功拥有某片领域。
野生美洲豹的寿命一般在12-15岁,圈养美洲豹最长活到23岁。
美洲豹目前的分布从墨西哥出发,经中美洲,抵达南美洲,其中包括的国家有: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尤其是该国的奥萨半岛)、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乌拉圭、秘鲁、苏里南、美国,以及委内瑞拉。该物种目前已在萨尔瓦多和乌拉圭绝迹。
之所以把美国包括进来,是因为人们偶尔在该国西南部,特别是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德克萨斯州见过美洲豹。美洲豹在美国是受《濒危物种法案》保护的物种,该法案已禁止人们为获取毛皮枪杀这种动物。
美墨边界围栏按当前提案修完后,不仅会降低与墨西哥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性,还会阻碍物种进一步向北扩张,从而减小了所有目前在美国栖居的种群的生存几率。
美洲豹种群数量正在锐减,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这种动物列为近危物种,这意味着它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
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美洲豹栖息地的森林被砍伐;与人类争夺食物,特别是在干旱和不毛之地争夺食物的频率增加;偷猎;北部栖息地的飓风;还有农场主的猎杀行为。
美洲豹的栖息地亚马逊雨林
它们原先的栖息地不断的减少,剩下的领域也越来越支离破碎。人们在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作出预言后,展开细致工作,结果显示:该物种丢失了原先37%的栖息地;另有18%状态不详。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美洲豹在剩余栖息地,尤其是亚马逊盆地和周边的格兰查科以及潘塔纳尔湿地,长期生存的可能几率被认为高达70%。
被西奥多·罗斯福杀死的美洲豹
秘鲁伊基托斯售卖的美洲豹毛皮
非法的毛皮贸易一直存在
拍摄于2016-2019 年
巴西潘塔纳尔湿地的美洲豹
疑似被毒贩伤害
数十年来,毛皮贸易商一直很看重野生猫科动物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皮毛。从20世纪初开始,人类大量猎捕美洲豹,多度捕杀加上栖息地被毁导致美洲豹数量减少。二战末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和制度的欠缺,使得围绕美洲豹的皮所展开的国际贸易空前繁荣。从1967年起,相关规定开始被加入各国法律以及国际协议中,和美洲豹有关的国际贸易的报道也少了。交易数从1967年多达13000张皮,降至1969年的7000张皮;1976年以后,这种情况可以忽略不计了。这一时期,美洲豹皮的最大出口国是巴西和巴拉圭,最大进口国是美国和德国。
农场主往往在美洲豹捕杀家畜后杀死这种猫科动物。情况表明:美洲豹调整适应了猎物后,将牛作为自己一类主要食物。当牛被首度引入南美洲时,美洲豹种群数可能攀升过,因为这种动物曾把牛群作为新猎物并从中获益。由于美洲豹贪恋家畜,农场主雇来全职猎手,捕杀它们。
美洲豹的保护
美洲豹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里,这表示,不得就它们或它们的任何部位展开各类国际贸易。在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法属圭亚那、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美国和委内瑞拉,猎捕美洲豹都是被禁止的。在巴西、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墨西哥和秘鲁,猎捕美洲豹都受到约束。
玻利维亚仍允许战利品狩猎的进行,美洲豹在厄瓜多尔和圭亚那不受保护。
由于美洲豹的活动范围跨越18个国家,各国政策规定有差别,对该物种的保护是项复杂的工作。2000年,围绕美洲豹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即所谓“美洲豹生态保护单元”,被确立。这些面积广大的地区里居住着至少50头美洲豹。人们结合美洲豹及其猎物的情况,对各单元的大小、关联性、栖息地质量一一作出评估和衡量。这样,在36个地理区划确定了51个美洲豹生态保护单元,作为美洲豹生态保护的重要地区。
阿根廷和玻利维亚,巴里图-塔里基亚生态走廊
功能栖息地连通性调查
近期研究强调,为了让这一物种延续下去,始终确保美洲豹基因库内的基因能进行良好的交换是很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美洲豹栖息地相互连接就很重要。为促成这件事,人们组建了一个名为“美洲豹巡游地”的新工程,将多个美洲豹经常出没的地区连接起来。
保护区边缘的人类与美洲豹冲突调查
阿根廷 2007
另外,设立保护区时,周边地区往往是工作的焦点,因为美洲豹不可能把自己限定在某个保护区里不出去;种群规模扩大时,它们就更不可能把自己局限住。在让保护区有效提供保护的问题上,人类对保护区周边地区抱的态度,以及防止偷猎的法律法规的设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线电项圈,它们会发送卫星信号,让我们确切地知道它们的数量、它们如何移动、需要多大面积来保护它们、道路或非法狩猎对它们有何影响等等。
人们为了估算特定区域内美洲豹种群的规模、跟踪个别美洲豹,广泛使用相机陷阱和野生动物跟踪遥测技术,在搜寻犬的协助下找到美洲豹的粪便,研究它们的健康和饮食情况。
人们正在开展生态旅游,让公众对美洲豹这类有魅力的动物产生兴趣,同时又能将创造的收入用作生态保护工作。人们对围绕美洲豹的生态旅游存在的一个主要担心在于,这一物种需要大片栖息地,因此如果采用生态旅游来帮助保护美洲豹的话,那就要考虑某些问题,比如:如何让目前的生态系统一直不受破坏,或者,如何让新的生态系统大到足以支持一个美洲豹种群在那里繁衍下去。
美洲豹往往被界定为伞护种-它们的领土范围和栖息地要求涵盖了很广阔的领域;于是,它们如果得到保护,其他许多更小型物种的领土也就得到了保护。美洲豹这种能猎食的伞护种,从地形图上看,就像是“移动链接”。因此,生态保护组织清楚其他物种也将从中获益后,可以把重点放在为美洲豹提供能提供且相互关联的栖息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