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获奖作品展示

首届散文大赛获奖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本届评审:崔无牙、洛、花落倾城、拳晃如鸿、竼芃、王慕周、下弦月、阳春
一等奖(300元)
一等奖(300元)

美丽的内蒙古,美丽的乡愁

文/故园之恋

外婆家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留在那里。每当往事不经意的淌出心房,记忆总会停在那碧波荡漾的大草原上。
       蒙古人能歌善舞,不论老幼都有一副能唱出天赖般美妙声音的歌喉。那高亢嘹亮的足可穿云裂帛,低沉哀婉的让人缠绵悱恻……特别是蒙古长调,从口里飞出,在空中叠了几叠,萦绕九霄云外。任何一个人,即使不懂音乐,也能被蒙古长调感染。蒙古民族的所有故事也便在歌声中流淌。我也是从儿时起就谙熟了疙瘩梅林和成吉思汗的传奇,听惯了马头琴悠扬的声音,看惯了美丽的安代。
       之所以留恋外婆家,大部分的原因是我贪恋玩伴。舅舅家的孩子多,我去了就不愿意回家了。那时只要我去外婆家,从外婆至舅舅、舅妈便会吩咐表兄弟姐妹们:姑妈家就这么一个孩子,谁也不许招惹!舅舅一贯持家严厉,一家人皆以他的脸色行事,他的话就如圣旨一般。幸好我自幼乖觉,不爱惹事生非,更不会用此殊荣来要挟大家,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我,和我相处融洽。他们夏日里常偷偷带我溜去村后的渡其庙水库边玩耍,因为大人们是从不许我们去那儿玩的。那水库绵延几百公里,深浅不知。蒙古人除了能歌善舞,水性也极佳,仰泳,潜泳皆可。只要入了水中,便如鱼儿入海一般,自在畅游。常常有人从十几米高的泄水闸门上纵身跃入水中,不一会儿便从另一处水面上浮出。表姐们也要教我游泳,我看着黑黝黝的水面却无论如何也不敢进入深水里面,只在膝盖深的水里嬉戏。大家玩够了,就一路笑声,一路水花的回家去。
       但是有一次却出了点意外,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晚饭前,我们在外面玩耍,大表哥不知怎么不小心绊倒了我,门牙就磕透了嘴唇。舅舅知道后大怒,吓得大表哥连晚饭都不敢回家吃了,直到很晚才战战惊惊的溜回家。想想那时觉得好笑:我除了伤口疼痛之外,更担心的是吃饭时饭会不会从伤口漏出来。
        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长年马背上的生活,使他们练就了一身骑马、训马的功夫。无论多烈性的马到了他们手中都会变得温顺。任它再刁钻的马儿都逃不过那长长的套马杆。马技高超者能在飞驰的骏马上做各种动作。时尔像展翅的雄鹰站在马背上,任马飞纵,却不落;时尔来个漂亮的蹬里藏身,身子如壁虎般紧紧贴在马侧,远远望去,人和马浑然一体。不光骑马者神勇,马中也不乏神驹。每年七月的那达慕大会上,赛马是必定有的项目。每次都有得冠的骏马,遥遥望着那众星捧月般的一匹神骏,英姿飒爽,气势非凡。想那昔日的赤兔与的卢更是不知怎样的威风!
        蒙古人也喜爱摔跤运动。不论何时何地,他们总能找到机会试一试各自的摔跤技巧。在盛大的节日,跤手们穿着蒙古族特有的摔跤服饰,每两人为一组。两个选手绕场盘旋,似两只雨后的蝴蝶,美丽至极。又如一对低旋的苍鹰,伺机而动。他们彼此看准对方的防守漏洞奋力一搏,胜负只一瞬间。胜出的便被大家举过头顶,绕场三匝,喝彩声不绝于耳。
       童年就这样一点一滴洒落在草原上,梦中依稀可见儿时的模样。这美丽的童年时光,慢慢的叠成无法排遣的乡愁,如酒般浓烈,尝一口,都会让四体百骸醉了,任思念浸到骨子里……草原,你是我永远的牵挂,那里有洗过般尉蓝的天空,衬着洁白无瑕的浮云。一望无垠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天边,草浪随着微风起伏,远远望去,好似大海的波涛连绵不断。而那成群的牛羊就像大海里的珍珠,在阳光下,白的耀眼。牧羊人骑着马,哼着蒙古长调,悠闲的岁月就这样晃进了雁来雁往中。
        蒙古人亦善饮。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蒙古族性格豪放,率真好客。每当亲朋来访,桌子上除了蒙古族的特色小吃外,总会少不了酒的清香。主人与客人开怀畅饮,边唱边聊,不醉不归。往往从早上开始喝的酒,太阳落山才结束。归去的客人无论如何酩酊大醉,只要把他扶上了马背,即使是歪歪斜斜也不会掉下来。临别时大声的告别和渐远渐模糊的歌声,总会回旋在幽深的小径上。
       草原啊,已经二十多年没看到你的样子了。但是你的样子却是如此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那敖包前飘动在风中的彩幡经常在梦里出现。有时候一缕相似的炊烟或是悬在远山的夕阳,都能唤起我对你不尽的思念。这思念如潮水般,无休无止。
二等奖(150元)

那些年

文/范秀枝

从记事起,每到进了腊月,听大人们说又快过年了,立刻喜上眉梢,想到过年能吃上那白白的大米饭、粉条菜、白腾腾的馍馍,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于是,就掰着手指一天一天地算,看离大年还有几天,
等到过年“年”来了,就有三个美好的愿望。
一,能吃上大米饭、白馍馍。我的家乡是西部山区,不种稻谷,小麦打的也不多,一年四季都是玉米面为主,有少量的小米、荞麦、小豆等杂粮。白面馍馍只是在过节的时候吃。整个冬天,每天都是吃黄菜玉米面窝窝蔓菁菜饭,改善的时候就是吃小米稠饭或着是荞麦面窠捞。吃腻了,紧想吃一顿白面条或大米饭,妈妈不给做,我和弟弟就“抗议”不吃饭,我们就说饭不好吃,不想吃。妈妈急了,就大声地喝斥我们:“这不想吃,那不想吃,去吃人参吧!就是没有挨上饿的过,让你们饿上几天,什么都好吃,看看别人家,吃不饱的孩子多得是”。
那时候,货物不能自由交易,有钱也买不到,再说钱也不多,只能等到腊月里,滹沱河边上的村庄盛产大米,有的人家家里实在是缺钱,就在晚上,偷偷把大米背到我们大山里,放到一个熟知或着有点亲戚关系的家里,由关系人偷偷地告诉关系不错的、不会去告发的乡亲们,大伙在晚上偷偷地交易。所有,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我们才能吃上几顿大米饭。那一年,大哥当兵去了厦门,回来探家时,带回来20斤大米。哇,一听说过年有二十斤大米,心里高兴的别提有多美了。
二 、“年”来了,能穿上新衣服,那时候,实行供应制,每人一年一丈七尺三寸布票,供应的都是棉线布,不耐磨,孩子们顽皮,在地上摸爬滚打,几天就磨出了窟窿。我爹就在“黑市”上买老百姓家里织的粗布,给我们做棉衣,颜色不鲜艳,不是青的就是黑的,有少数有点暗蓝色的道道。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整个冬天都是穿着厚厚的粗布棉衣,外边没有褂子套,哪里破了,就在哪里补上一块补丁,几个月穿下来,脏兮兮的,污点布满了衣服,邹巴巴的,就像穿着油布。盼着年来了,能把这脏衣服换了,穿上新衣服。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带着一个小女孩,穿着一件红带花袄,我和叔伯姐姐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眼睛都看直了,羡慕极了,想着,什么时候也能穿上这样的红带花袄啊!
三、盼着“年”来了,就不用干活了,能快快乐乐地玩几天。到了冬天,我们孩子们干的活就是拾柴、割柴,七八岁的时候,还拿不动镰刀,就跨上个框子拾柴。狂野的西北风把树上的叶子刮得干干净净,那些枯死的树枝也就被大风刮了下来,我们去的最多的是核桃树下,核桃树枝不坚硬,容易被风刮下来,核桃树底下还有那些被“扫毛”{一种会跳的动物} 吃了的核桃皮,“扫毛”嘴尖,在核桃上掏个窟窿,把核桃仁都吃了,剩下空空的窠,我们就拾回去当柴烧,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碰见一个核桃吃。上学后,个子长高了,星期天就去山上割柴,割的最多的是荆梢枝,把一颗颗荆梢枝砍下来,绑成小梱背回家。如果不去上山割柴,就背上篓子,拿上搂耙,去搂树叶,我去的最多是柳树底下。柳树底下都长着细细的毛茸茸的细草,柳叶掉下来后,就夹在了细草中间,风也刮不走,柳树上的叶子,春天它来的最早,秋天它去的最晚,即是叶子落下来了,叶子还是淡黄色的,叶子落下后,细细的树枝也就落了下来,大概这就是枝对叶的情,叶对枝的意,它们不离不弃,紧紧相随。我用搂耙把柳叶和柳枝耙成一堆,用手托到篓子里,用脚踩实,烧火做饭时,比别的叶子耐烧。
都说柳须带来了春天,我信,可又是谁带去了秋天呢?几十年也没有想明白。那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一年更比一年喜欢柳树、喜欢它的飘飘洒洒,即是柳叶落光了,柳枝也还是那么飘逸。我站在柳树下,常常浮想联翩,心中会涌起也不知是喜是悲的思潮,常常是泪洒树梢。多少次梦见攀着柳条往天上走呢!柳树、荆梢枝成了一辈子挥之不去的情结,每到秋天,看到落叶后的树枝,淡绿油油的柳枝、黑压压的荆条就会漂浮在眼前,想把它蛰伏在记忆深处,可怎么也隐藏不起来!小河边,柳树下,一个女孩子双手拿着搂耙,一拔一拔地搂着柳叶,微风吹乱她的头发,金色的阳光洒下了万道金辉,她沐浴在清辉里,这个画面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死死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如果在平时,妈妈让我们去干活,嘴上不说,心里很是抵触,毕竟是孩子吗!体谅不到父母的难处,可到了腊月,“年”成了干活的动力。让干什么,都是高高兴兴地去,过了腊月二十,大人们开始做过年吃的年饭。炸油食、做豆腐、蒸年糕、煮肉等等,忙的不可开交,就让我们孩子们去打扫卫生,房前屋后,到处都打扫的干干净净。然后,开始淋灰水,那时候,还没有洗衣粉,只有肥皂,嫌买肥皂花钱,就淋灰水洗衣服,把一个筐子放在一个大盆子的上面,在筐子里面,铺上旧衣服或不能用的床单,把烧柴余下的灰放到筐子里,然后开始往框子里加水,过滤下来的灰水能把衣服洗的很干净,可洗衣服的手就遭殃了,灰水碱性强,奶奶、妈妈、婶婶他们手上都是开着裂子,印着血印。到了晚上,就用猪牙茬骨油烫裂子,猪头上的肉剥下来后,白白的牙茬骨里面还有一层骨髓,把牙茬骨放在火上烧,里面的油就流出来了,把油抹在手上治疗裂子。到了小年上,在所有的门子上贴上对联,让我们都换上新衣服,把旧衣服洗了。奶奶说:“今年的活干完了。”我们心里喜滋滋的,别提心里有多美了。这时候,“年”虽然还没过,其实“年”已经到了我们的心里和眉梢上。
小年晚上是最丰盛的饭菜,大米饭,粉条菜,白馍馍,大锅菜里边只有少量的白萝卜、红萝卜、海带,大部分都是粉条、豆腐、肉,这样的大锅菜,我们一年只能吃三顿,小年晚上、大年晚上和正月十五。吃了晚饭后,要把大年早上吃的饺子包好。看见孩子们打瞌睡了,奶奶说:“今天晚上不能睡觉,要熬年,要守岁,一会还要吃菜喝酒,谁要是睡了就吃不上了。”心里嘱咐自己千万不能睡,可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忽然,叭叭几声炮响,惊走了甜甜的梦,是哥哥在放迎新春的鞭炮,这时,“年”已在妈妈煮饺子的锅上了。
那一年,去一个女同学家里玩,同学说:“看见煮饺子的时候啊,紧想把饺子放到嘴里边,猛猛地想吃上一盆子。”
正月十五以前,基本不让我们孩子们干活,除了走亲戚就是嬉戏、玩耍。遭圈、踢毽子、捉迷藏,最开心的就是擦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溜冰,长长的小河上覆盖着厚厚的冰,一群孩子们,每人搬一块石头放在冰上,我们坐在石头上,排成队,后面的人用脚踹前面的,以此类推,嗖嗖地滑的很远。
又能吃上好饭,又能玩,“年”是我们小时候的天堂。   
二等奖(150元)

乡愁

文/陈政良

出来久了,自然就会想回去。同样,一个人长年在外,自然也会想返乡。而想却做不到,于是就会生起愁心。这样的愁心,叫乡愁。
       我经常奔走在外,有时候一年才回家一次,便是过年时。至于其他的节日,却是往往没有充裕的时间回去的。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大概说的便是如我这样的类型吧。
       记得好多年前的一个中秋节,自己一个人在离家千里之外的杭州度过。杭州自古乃风景优美,人文环境极其优越的地方,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加上其无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称之为江南的最中心城市也不算为过。按理说,能够在这样的一个美丽而古雅的城市里过节,人生能有几回,我应该为自己值得庆幸才是。而且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也确实是很开心和兴奋的,毕竟我还是第一次在这样的大城市过节,谁没有拥有过一种叫做少年情怀的东西呢?
       中秋节那天,杭州城特别热闹。街上到处人潮汹涌,到处张灯结彩,到处车马如龙。我生平第一次见到这样繁荣盛大的场面,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快和酣畅!而在那一刻,我哪里还会记得自己的故乡,还有故乡里的亲人和朋友吗?我是无比激动和兴奋地与一个叫“小胖子”的朋友(请原谅我现在已经忘记了他的真名!),一大早就从杭州城郊区冲向市区里的。那一天,我俩一起逛西湖路、鼓楼、胡雪岩故居和整个西湖景区。而西湖景区是留在最后逛的,因为在那里才有通向我们所居住地方的公交车。在西湖景区里,更是游人如织,接踵摩肩,我俩几乎相当于挤对着前行着。雷峰塔、苏堤、白堤、断桥残雪和三潭印月……那一天,我俩基本逛遍了杭州城整个西湖区的每一个角落,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开心和快乐!而当我俩坐上最后一班公交车时,天色早已入夜,一轮白玉盘似的圆月高高地悬挂苍穹。朋友一坐上车,对我说声到了叫醒他,眼睛一闭,马上就进入甜甜的梦乡。我无可奈何地笑笑。百无聊赖中,透过车窗,去看外面那一片黑幕下的灯火通明,和天上那一轮皎洁而又饱满的明月。这时候的我,早已歇停了白天的兴奋和欢乐,只剩下一身的疲倦与平静。看着看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忽然想到故乡,想到故乡里的亲人和朋友,想到他们此时此刻有可能发生的情形,想到那一大盘专门用来赏月吃的月饼和水果……蓦地,眼泪竟然不由自主地淌下,一点也不争气地纵横脸上……
       那天,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而又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所谓的“乡愁”。当然,乡愁这一词,也是我后来才懂得的。
       之后,从那一次起,几乎每一年,只要是我的人是在外面,只要是逢年过节,我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这样的一种感受,这样的一种忧愁,淡淡的,却又浓浓的,浅浅的,却又深深的,烙印心头。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这样的一种乡愁便会仿佛树木的年轮般,慢慢浸透进我的骨髓乃至灵魂深处。
       《诗经》里有一篇名《蟋蟀》的古诗,诗中首句云: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大意即是说,蟋蟀在堂屋里,一年快要结束了,现在我不去寻乐,岁月一去不会复返。而乡愁对人而言,纵使不是去寻乐,只要人犹漂泊在外,却又如何能够停歇?游子,又如何才能够挽留住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三等奖(100元)

永远的牵念

文/秋丽波

我不知道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反正一心的要回来看看。借着七月十五,给爸上坟的理由我回来了。眼前的这条大路,二十多年间,记不清来来回回的走了多少次。更数不清这段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直到今天的水泥路,计不清这里留下了多少脚印。同车的每一张面孔都是陌生的,只有售票员还记得我,开玩笑的说:好久不见你,是不是出国了?这一句玩笑的话竟然心里涌出一份莫名的感动,我笑着说“忙,没时间回来”。
    在村后的路口下了车,车绝尘而去,我一个人站在路边,心里空落落的。以前,车还在半路上,爸爸就会打电话问到哪里了,妈总是掐着点儿准备饭菜,一进屋热乎乎的饭菜就端上来了。每当车还离着村口很远,就能看见爸在那等着。用我女儿小时候的话说,“我妈一回来我姥姥家就像过年”
   夕阳下的小村显得静谧安详,听不到人声狗吠。我走在村路上,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里的一幢幢房屋,陌生的是面孔。三年前,我伤悲欲绝的送走了爸爸,父母没了家也就没了,我想我再也不会回来了。这里再也没有我牵肠挂肚的人了,也就再没有期盼我归来的眼神。然而,为什么多少次的梦中还会出现你昔时的景象。梦里夕阳下的小村子,房顶的烟囱袅着炊烟。鸡鹅的叫声偶尔夹着几声狗叫。或是农闲时大树的荫凉下,三五成群的人们,李家牛张家马的聊着他们感兴趣的事。
    那幢曾经溢出欢笑的老屋,坐落在村子中央,后院窗下的樱桃已经熟过了劲儿,落的满地都是。伸手在枝头上一串串血红色的樱桃中,摘了一颗放到嘴里,酸甜的果肉合着眼泪慢慢咽下。这是我小时候和妈妈一起栽下的树。这满树的鲜红,妈妈再也吃不到了。靠近墙边的刺玫花正盛放中,那是妈妈最喜爱的花儿,它不知道欣赏它的主人早已经不在了,还兀自的绚烂着。还记得当年妈妈栽它时手被刺出血的情形。我闭着眼睛深深地嗅着,这是妈妈的味道。
    绕过东房山,走进院子,看见院子的砖缝里长满了草,顿时一阵凄凉涌上心头,勤快的爸爸从来都把院子收拾的利利索索,几时见过荒草铺阶的样子啊。高大的李子树探出了木板障子,沉甸甸青色的果子压弯了树枝,走近了才看清,果子上都有虫眼儿。爸爸在的时候,从开花到结果要打好几遍虫药。每年到暑假要结束来接女儿回去的时候,李子刚刚有熟了的。爸爸一大早起来,就会把那些熟的和半生不熟的,都摘下来,装上满满的一兜子叫我带着。每次都是为了让爸高兴无奈中带走,这么多沉不说,每年带回去都还没吃完就烂掉了。
慢慢的走进屋子,屋里的家什摆设一切如故,只是再也见不到慈爱的笑容,再也听不到喊我的乳名。可这里的一草一花,一个老物件还是那样牵动着我的心,叫我不能忘怀。这里有我童年的欢乐,有父母生活过的气息,这块土地有我割舍不下的乡情。 无论走多远,无论离开多久,都不会忘记。
三等奖(100元)

故乡,那弯弯的小河

文/葬花人

我的故乡,那个绿树成荫的小村庄,我梦萦魂牵的地方。小村虽然只有几十户人家,但他们勤劳、淳朴、善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
远离喧嚣的都市和纷争的人群,这个小村庄显得格外的宁静和温馨。在小村的东北面,有一条月牙形的、弯弯的小河呈半椭圆形绕村而过。小村因此有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名字:月亮弯。小河的流水长年清澈见底。水流也不徐不疾,缓缓从容。偶有风过,水面漾起一层层的涟漪,更为这世外桃源般的小乡村增添了一分幽美和静谧。小河岸边疏疏点缀的几株垂柳,仿佛长年都青碧而葱笼,临水照镜般的舒展着柔美的青条。每到春来,更是顾影横波,随风摇曳,为小村增加了一层朦胧而梦幻的美。
肥沃的良田,清清的河水,以及小河边碧绿的垂柳,把小村点缀的如诗如画。这里,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里的人生活的简单而快乐。
由于爸爸在外地工作,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举家外迁。从此,就离开了我亲爱的故乡,离开了我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离开了绿树成荫的小村庄。故乡的风景和童年的记忆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的模糊、泛黄。但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回忆,却从来不曾褪色。忘不了,绿树成荫的村舍;忘不了,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更忘不了,那弯弯的、如月牙一般、滋润着、萦绕着小村的那条小河!
阔别多年,再次奔驰在回乡的路上,我不停的在想,那久违了的、魂魂萦绕的、我的、亲爱的故乡,如今,会是什么样子?故乡的小河,可还一如既往的清清如许么?昔日的玩伴,可曾想起过我、可还记得我、可还认得我么?
又想起了小时候舅舅带我到河里去游泳的情景。那时,我大概四、五岁。舅舅和他的朋友一起去游泳,我缠着他非要和他一起去。于是,他异想天开的要教我学游泳,他先下去试了试水,还好,只是到他膝盖的深度。他说:“这水很浅,你下来吧”。我不敢,舅舅就硬拽着我把我拽下了河中。殊不知,到他膝盖深度的水,已经没到了我的脖子,小小的我,站立不稳,一下子跌倒了。舅舅慌的赶快把我拉起来,我已经喝了几口水。我吓得哇哇大哭。
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历险,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尝试,却是我童年最难忘的记忆。忘不了那碧绿的田野,那清清的小河,那美丽的小村庄。我最深切的思念!我的父老乡亲!我的故乡!
终于回到了故乡。映入眼帘的是红墙碧瓦,竹树环绕的村庄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如诗,亦如画:这就是我魂里梦里常常思念的故乡么?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了!
故乡变化可真大呀!小时候那低矮破旧的茅草屋、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美丽的小洋楼、村村通的公路、家家有的小汽车、随时随地可连接的wifi无线网络。惟一不变的,是那月牙般的弯弯的小河,河里的水依然清清浅浅,依稀可见的游鱼,悠闲自得,还时不时的吐着泡泡。每到春来,河底便长出柔荑般的水草,它们好像被梳子梳理过似的,纤纤细细、丝丝缕缕、而又柔柔顺顺、永不止息的,朝着水波流动的方向,仿佛在追寻着什么,水流不止,它便追寻不息。
此情此景,多么令人神往呀!
又一次来到小河边,我遇到一位老人。他热情的同我搭话,一点都不觉得陌生。虽然,我已经不认得他了,叫不出名字,不知道怎么称呼,但他乡音未改!听着原汁原味的家乡话,我觉得特别亲切:这故乡的树,这故乡的水,这故乡的人!
我说:“咱们村变化可真大呀,那时连粥都喝不上,现在家家住上小洋楼了,我都不认识家乡长什么样了!”
他立刻打开了话匣子,说:“是啊,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家强大了,咱农民才能生活幸福。你看咱们这里,村村都住上了小洋楼,基本上家家都有小汽车了。新农村建设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你看那边”,他说着,用手指了指河岸边的健身场:“每天晚上都会有人来这里锻炼身体,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呀!”
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为乡亲们提供了更好的休闲娱乐方式:乡亲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文化生活充裕了,精神生活丰富了,思想观念也跟着转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也不再局限于眼前这一亩三分地,也不在局限于物质生活的饱暖,而是更加注重生活的品位和质量,更加注重思想的进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精神生活。
他津津乐道的和我说起了家乡这些年的变化。并顺手指了一下不远处一座很气派的小院儿:“那就是我家,我那房子过时了,本来我也想盖小洋楼的,不过我家老大去年考上了西安交大,老二也读高中了,为了孩子上学,我宁可不住小洋楼!知识改变命运,孩子们出息了,将来我们也跟着沾光呀。”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是这弯弯如月牙般的小河,这长长的、清清的流水,滋润了这方沃野,养育了这里的勤劳、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
凝望着河畔随风摇曳的垂柳,凝望着弯如月牙的小河,我,醉了……
三等奖(100元)

乡情乡音乡愁

文/邪月儿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这是乡党前辈蔡锷蔡松坡的乡愁。我们共同的故乡一一邵阳,多少个三百六十五的夜,在灯火阑珊的时刻,故乡总使我魂牵梦绕,心绪难平。
邵阳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除造就拔剑南天,讨袁举义的蔡锷将军外,西驰数十里,还天降儒将,位极人臣的文正公曾国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
三湘自古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十分重视立言立行。曾文正公老先生训曰,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不责小人之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养德,亦可远害。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尘要容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惠要容得。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总之,为人要懂退一步,不可太任性,《红楼梦》曾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把诸此种种,用于立言立行,总能让你人生的舞台更宽一些,人生的道路更平坦些。
年关将近,驱车还乡,春天将如期而至,八面的风,携起乡愁,迎面扑来,最使人萦怀的,是家乡的味道,而我最留念的是外婆的味道,幼时的年轮,每一道都镌刻着外婆的味道。又是杀年猪的时候,我嚼着甜甜的红薯片,瞅着外婆在熏猪血原子,明明的柴火,浓浓的烟,把猪血原子和大块肉熏熟熏透,黑而发亮的猪血原子,经久不坏,配上腊肉和青红椒,那个香,鲜,保准让你多吃上一大碗饭,他乡遇故人,总要相邀小酌,到小饭馆里去畅饮乡愁,猪血原子是必点的,那股股飘香,在我来说,就是浓浓的外婆味道。
春天到了,就是夏天,夏天走了,秋色莅临。辛稼轩有词云,"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乡里人很敬畏,敬畏天,敬畏地,敬畏祖宗。最能体现这点的,就是送老客,送老客在鬼节,要备下好鱼,好肉,香烛纸钱,初十接,十四送。把祖宗的名讳写上,纸衣纸冠,放在稻草上,鸣鞭炮,烧纸钱,长辈虔诚地念念有词,幼童最喜欢的是斋印粑,用糯米团做成,要托模,模上有两孔,一大一小。供完祖宗,斋印粑由小孩分吃,据说可获祖宗保佑。送老客一般会下雨,说是祖宗舍不得走流下的泪。
车轮疾驰,不知不觉驶近了故乡的佘湖山,在层叠的山畔,一圈乡亲正欣赏着花鼓戏《刘海砍樵》的排练。《刘海砍樵》是传统的花鼓戏,相传渔樵村有一口丝瓜井,井中有一根金丝瓜,得以井水常年不竭,清甜可口。丝瓜井在刘海屋场,刘海伯父千方百计霸占了丝瓜井,从而获取金丝瓜,狐仙九妹困为偶然际遇,卷入这场斗争,最终狐仙与刘海合力战胜恶势力,并结成连理,有铿鏘也有缠绵,停车驻足,乡音婉转。
笛笛,笛笛!后边的车龙,急切地催促我们,近乡情更切,归心似箭。车鸣声切断了我的思绪,家!我回来了,我又拥抱着故乡的习俗,故乡的愁绪,故乡的味道。不松手,永不松手……。
优秀奖(50元)
01

父亲的打麦场

文/雨过天晴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一生光明磊落,沉默寡言。
        父亲总是默默无闻地干活,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他是全村起的最早的人,每天天还没有大亮,我的美梦便被父亲的呼号声唤醒,那个时间父亲便召集村里的父老乡亲下地干活了,因为那时他是生产队的队长。
          后来,生产队的土地分给私人使用。父亲也总是披星戴月,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勤勤恳恳地耕耘着几亩薄田,维持着一家七口人的生活,供我们兄弟姐妹读书求学。
        父亲总是精耕细作,把他的几亩薄田平整的整整齐齐,侍弄他的秧苗也是像扶育他的孩子一样精心,父亲的庄稼总是长势喜人。
        父亲的打麦场算是留在我记忆里一道靓丽的风景了。
       记得麦子刚刚黄梢的时候,父亲便着手整理他的打麦场了。父亲总是在村里找出一块空地来,把这块空地整理成圆形的,在地上泼上好多的水,然后撒上一些黄泥和上一年打麦留下的麦穰,然后就是拉着碌碡一圈一圈地转 ,直到把这块圆形的空地压平整压硬实。
     打麦场准备好了,再过几天麦子便熟了,农村的孩子们也便放麦假了。这时,打麦场便成了我们儿时的乐园。
       五月石榴花正艳时,天气已经很炎热了。父亲总是趁天还没亮凉快的时候带上大哥去地里割麦子。
       清晨麦叶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父亲和大哥便割完了一块地的麦子,用麦秸捆好运到了打麦场。当然,如果地头正好有桑树,我还能等到大哥带回打麦场的甜滋滋的桑葚。有了桑葚的吸引,我便跟着母亲和大姐去打麦场捋麦子。
      说是捋麦子,那也只是母亲和大姐的活儿,我不过是一个看客,不捣乱母亲也就知足了。跟着母亲大姐到麦场捋麦子的时候,太阳已经很高了,毒辣辣的阳光晒的脸生疼。母亲便拿了几个捆好的麦个子给我搭出一片阴凉地,让我坐在阴凉下玩耍。我便看着母亲和大姐捋麦子。
      捋麦子是很轻松的活儿,只是麦芒会把胳膊扎的生疼,我看见母亲和大姐的胳膊被麦芒扎的红红的,划的厉害的地方肿了起来。虽然我没有亲自感受胳膊红肿的感觉但我想一定很疼吧。
      母亲和大姐捋麦子的时候,先把成捆的麦个子解开,一把一把地捋顺,然后用镰刀把麦穗儿割下来扔到打麦场中央让太阳暴晒,剩下的秸秆捆成捆儿放到打麦场的边缘,这时这些成捆的散发着清香味的秸秆便成了我的玩伴。我便用这些成捆的秸秆搭成一个个小房子,在小房子里尽情玩耍。
      母亲捋麦子时,每当遇到嫩绿色的还未熟透的麦穗时,便搓好了喊我吃麦子,绿色的麦子嫩嫩的透着清香,渗着父亲的汗水,母亲的疼爱,那味道至今想来仍是回味无穷。
      麦子捋完了,一般要在打麦场放个两三天,在太阳下暴晒,等麦粒儿很容易脱落的时候,父亲和大哥便拉着碌碡在麦穗儿上面一圈一圈的转,这便是打麦子了。不下雨还好,如若遇到下雨天,就会在麦场搭个临时的小屋,把麦穗儿一股脑地用叉子扠到小屋里,等天晴了再拿出来晒,晒酥了继续打麦子。
       麦粒基本从麦穗上脱落干净的时候,父亲便用扫帚把打好的麦子连同麦穰扫起来堆成一堆。等傍晚起风的时候父亲便开始扬麦子了。
       父亲扬麦子的时候总是先用右手抓起一把撒在空中试试风向,风向试好了,父亲便开始用簸箕扬麦子,麦粒很听话地跑到麦场的一边,麦瓤飘到麦场的另一边,麦糠在空中飘飘洒洒飘到很远的地方,如同在空中飞舞的纷纷扬扬的雪花,煞是美丽。
     整个打麦场的麦子打完了,麦穰也就堆的像小山一样高了。小山似的麦穰垛便成了我们孩子们的乐园,我们便爬上爬下,甚至钻到麦穰里把自己藏起来,麦穰软软的滑滑的散发着鲜嫩的麦秸的清香,我们玩的兴高采烈,直到月上柳梢头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父亲是打麦场上扬场的高手,一般整个麦场的左邻右舍的麦子也都是由父亲扬场完成的。
    父亲离开我已经三年多了,父亲的音容笑貌,父亲的打麦场,父亲拉碌碡,扬麦子的动作却永留于我的记忆,永远挥之不去……
02
我的年
文/刘敏
过年是人们忙碌了一年后,进行总结、休整、放松然后再展望再计划再开始的一种重要仪式。我的年从七十年代开始至今有四十余年了,从无忧无虑的童年至老小兼顾的中年,我的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的变化。
七八十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那时物资很匮乏,粮油、食品、布料等等均得每家每户按人限量供应,凭粮票、布票等凭证定量购买,那时的年很清贫。那时过年的年货大都是自家制作的,而且许多果品、食物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得上,因而过年,对于幼小的我们便是一整年长长的期待。长长久久的等待中,终于盼到了过年。印象中,准备过年的那些日子里,一直忙碌于工作的里父亲母亲会渐渐闲下来,慢下来,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他们将新鲜的猪肉、鸡鸭用盐腌晒好,挂在柴灶漆黑的灶壁上,任它烟熏火燎慢慢失了水分,变成和灶壁一样的颜色,洇出一层晃晃的油,弥散出诱人的香......水煮西瓜子是父亲的拿手好戏,他将一大袋子生西瓜子,用木脚盆装上,撒些生石灰,泡上一段时间,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倒入锅内,加上适量的盐和桂皮、八角、辣椒等佐料煮,先大火,后小火,一直煮干水,期间热腾腾的水气夹杂着五香萦绕着屋梁,充盈着我们的嗅觉,勾引着我们肚里的馋虫。这时,老爸便会打开锅盖抓出一小把放在灶台,说是试试熟了没,其实也就是给我们解解馋罢了,若要真正入味,是要放在锅里闷上一夜,再晾些时日,喷香的五香瓜子就在这细火慢工里熬煮好了。煮完瓜子,紧接着,母亲在厨房里忙开了,用自家种的甜甜的红薯和上白白的粉子,搓成一个个圆滚滚的丸子,再放入滚滚的油锅里,直至炸成金黄,捞进瓷盆里,脆脆地响着。我一旁看着垂涎不已,迫不及待地伸出了小手。接着母亲将生的薯片、花片等又炸成黄的白的一锅,沥干油,待凉彻后,放入肚大口小的瓦坛里,藏在床底下。说藏也算不上,都是当着我们的面放进去的,许是担心我们隔久了没有吃而无节制吃坏了身体,便放在我们不易移动的地方。但事上无难事,和姐弟一齐推的推拉的拉,坛子就轻易移了出来,于是我们便抱着瓦坛大块朵颐一番,当然我们也知道适可而止,懂得还要留着新年里待客的。年前,我们就这么一直一直小尾巴似地跟在父母身边,开心地看着他们忙碌,大饱着我们的口福。虽然品种不丰富,但我们每天都过得幸福且满足。
到了年三十,平时吃不上的腊肉、鸡鸭鱼等都齐齐上桌了,一家人围坐在桌前,美美地享用着年夜饭,把菜碗吃个底朝天,把肚子吃得饱饱的。饭后围坐在旺旺的火盆旁边,玩玩游戏,讲讲故事,唱唱歌。哥哥和弟弟会把鞭炮拆成一个一个,在家门口开心地放着,夜就在这快乐的氛围中渐渐深沉......兴奋的我们全然没有睡意,这时,父亲会在火盆里添几块炭,用火钳给我们烤出香喷喷的麻糍,那味道至今仍缠绕在唇齿之间。接着父亲拿出一叠崭新的毛票开始给我们发压岁钱,你一张我一张,虽然每人只有几毛钱,对我们而言,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可以买几本小人书,可以买一堆花炮,可以买好多发卡呢。因为钱太新,我一般不舍得用,大都压在书本中,留呀留呀,一直留到了今天。我时常会翻出来看看,可眼前的已不再是钱了,它是我童年的年味,是我心深处温暖的纪念。
大年初一,母亲早早地叫醒我们,变戏法般把给我们做好的新衣抖开,穿在我们身上,新年就在这惊喜与兴奋中接踵而至。接下来院子里的一群孩子便跟着大人们开始东家西家地串门,互道着吉祥,重要的是看看别家有什么新鲜的果子,再好好地品尝一番,我的年就在这热热闹闹里渐渐平静下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的年后来有了电视,有了春晚,为年夜饭增添了一道美味的菜品。再至后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超市、店铺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市场上有了更丰富的物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父母再也不用费时费力地去准备年货,想买什么转眼就买回来了,这年也就一年比一年轻松许多。
如今的年氛围营造得红红火火,早早的街灯下就悬挂起串串火红的灯笼儿,一溜儿齐齐整整,从街头直到街尾,股着劲儿地把洋洋喜气溢满全城。大街上,忙了一年的小商小贩们趁着年关生意好能多赚些钱,更加忙碌着,各色水果、鞭炮、烟花.....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种类繁多。
在外的亲友不管路途遥远,无畏车辆拥堵,潮水般奔向各自的家,与亲人团聚。走走亲戚,会会朋友,释放一年来奔波打拼的艰辛和疲惫,让紧张的神经慢慢放松,于是乎从这家走到那家,从老舅家吃到婶子家,满桌的丰盛菜品佳肴越做越精美,越来越营养,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中,把年过得开心又热闹,随后,重拾行囊又潮水般奔向四面八方,日子就这么年复一年地走过。
随着物资的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想买市场中、超市里随时都能得到满足,幸福感满满的,因此,如今的日子天天过得就象年一样了,年也就如平常日子一般。
 我的年从过去的清贫到现在的富足,由过去的渴望到如今的淡泊,一年过了又一年。但无论过去、现在或是未来,无论清贫还是富足,最重要的是有亲人在一起的陪伴,点点滴滴,碎碎念念,有了那种把时光都暖化了的温馨,因而我的年就美美的,暖暖的,幸福又绵长.......
03

故乡的黄花草

文/张玉英

近日来,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黄花草,因为在我青少年时期,是它曾给予我增添了生活的勇气,给予我人生最大的启迪。
几场春雨过后,经过一冬的积蓄,故乡的黄花草便蓬蓬勃勃满垄满畈的成长开来,很快联成一片新绿,上面配以无数聚成的黄花点缀,仿佛一片金色的地毯,舒展在田间、荒野、池畔。这就是 黄花草----一种有着倒卵形或心脏形小叶的苜蓿类小草。
   您可千万别小看这黄花草,她耐寒耐碱,无论在什么样土地上,它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四海为家,无论天涯海角,几乎到处都有它的踪迹。
你也许认为聚生的小黄花星星点点散见于绿野,可算不惹眼,也没有多少香味。但是大面积开放起来,便足一形成一种波澜壮阔的世界,撒泼的香味,香透了飞花的春野。记得当时看到那激动人心的场景,曾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微风有意飘香去,月照黄花遍地金”的诗句。
   然而,最能牵动我情思的是,这小花草在开花盛期,翻埋土中做绿肥,竟是农家的极好肥料。不论你怎样毁灭它的青春,竟毫无怨言。它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在哪冰封的世界里,它一定狂热地幻想过,也一定深沉的思索过,因而,当大地母亲需要的时候,她是如此欣然地挺身而出,虽在韶华之年豁出自己也在所不惜。在生与死面前做出抉择的时候,她又能如此见义勇为。把死亡留给自已,把生的希望和爱的权力留给稻花与谷穗。它确实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整个的生命与精力都已献给了美好的春天。’诚然,黄花草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的一生能象黄花草那样的短暂,也该满足了。而如果同时还能象黄花草那样无私地奉献,应是幸福的!可是这种幸福并非人人都能懂得,特别是商品社会竟争激烈的今天,既使懂得的也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这也许就是黄花草给人的一点启示----于物质奉献之外的另一种奉献;这是给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以影响的 、决非物质奉献所能替代的一种更为珍贵的奉献啊!
是的,故乡的黄花草是可贵的,愿每个人都做棵黄花草!
04

                  乡愁

                 文/心怡

----狂风,吹不散别绪;岁月,隐不去离愁。
    流动单位的性质,决定了一生的漂涯。淡淡的乡愁时常象藤一般。随着离乡的日月,一种痴情与落寂在心头蔓延,酸涩的滋味往心里流;随着离别的年份,终于明白没有亲人的日子,沉浮的生命一片空白;没有亲人的世界,生命如指尖凋零的烟花.....从此,将一种淡淡的忧郁、浅浅的伤感融入在思乡念亲的岁月里;从此,我用浓浓的情意、深深的眷恋凝成一种无以名状的情愫----乡愁!
他乡的凄风苦雨,无数次的分分合合演绎尘世诸多不舍与无奈。思乡的心,犹如一粒浸湿了的种子,无限膨胀;漂泊的梦就迅猛地爬上脑海。一场春雪打湿了所有的记忆,乡愁尤如满园的韭菜;长了割;割了又长,故乡的一切都在记忆中闪烁。思绪如鱼畅游,那人,那水,那楼还有那纯朴的乡音...故乡,以恒古不变的姿态,在脑海中演译成一首无字的歌、抒发成一篇无韵的章;此刻,灵魂便游离,跨过千山万水,回归故里和憨厚的亲们一起品尝满桌的美味佳肴。
离乡的人儿时常在暗里用灵魂吹奏那支思乡的曲,忧伤的曲调不经意间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诗“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押韵的平仄流淌着着无垠的乡愁。曾一度认为,自己在这陌生的古城过惯了悠闲的日子,在流水般逝去的时日里,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于心底的思与念,依然时不时的冒出,这才懂,游子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置何方、身在何处,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思乡的礁石上。
我的家乡位于渤海,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前列,隶属于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首都的东大门;浩浩的海承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家乡灯塔的方向有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梦的双翅飞向远方,翅膀划过的痕迹是那样的清晰。正如那海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故乡这个熟悉的词汇萦绕脑海时,心,便会悸动。
      时常梦回故乡,总有一份如沐春光的温馨与感动。依稀记得去年的元宵节,四代同堂欢聚,观着窗外夺目的礼花,绮丽璀璨中满载着新一年的喜庆与祝福...依稀记得孙辈们围在桌前嬉戏,令俺80多岁的父母看在眼里,喜上眉梢。不仅如此,故乡还可赛龙舟,那悠悠的浪花流淌出海河儿女的斗志;依稀记得每年兄弟姐妹们为父母大人祝寿庆生,那满桌的美味佳肴,四溢的欢声笑语……依稀记起“十八街大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还有近年来全国连锁的烧烤涮等等,那里凝聚了太多的欢聚与喜悦;依稀想起了外滩那闪烁的霓虹,为渤海的景添上一笔笔绚烂……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我,无数个夜,无数个不眠的思乡之情。
 当天空再也看不到南飞的群雁,当梧桐的叶子黄了又青,那不变的乡愁却又悠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缕缕不绝;亦如李后主的“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倚窗而望,夜行的人儿匆匆。临街店铺的歌声入耳,勾起了对故乡更深的思念。时间能使花叶枯萎,能使容颜衰老,能使沧海变桑田,但它却风化不了我对故乡的无限回忆。故乡的记忆会一直珍藏在心灵的那片净土,永不褪色!乡愁是一曲凄凉的音符,响彻整个夜空,思情在梦里生根,蔓延。哦!我的故乡!一颗游离的心终将回到您的怀抱!
05

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

文/茉莉

又到年关,埋在记忆深处的、令驿动的心快跳不止的,除了乡情,就是故乡的老屋以及那香喷喷的味道。
记忆中,老屋里,爸爸面容清瘦,娴熟地把买好的土鸭现宰现腌,四、五天后,取出腌鸭,把花椒面,辣椒粉等调料均匀地涂抹在上面,然后挂在厨房的通风处。十天后,悬挂的板鸭发出一缕缕甜甜的香气,一家人都冲到厨房,对着板鸭使劲歙动鼻翼,小小的我也挤在其间,使劲地嗅,一阵轻风拂过,一种浓浓的香味沁人心脾,这就是有名的“建昌板鸭”,爸爸得此精髓,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准备了一份好吃的年货,这也是故乡老屋特有的腊香味。
 除夕,外面飘着雪花,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火炉周围,嗑着瓜子、煮着板鸭、唱着歌曲、说着、笑着、闹着,偶尔冒起的烟,熏得眼泪直流,而煮着的板鸭发出香喷喷的味道是那么好闻,而我们是那么满足,那么幸福。爸爸的板鸭,就是老屋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大年初一,爸爸总是带领全家老小登上大通楼,观赏灯会,那美轮美奂的彩灯令我们目不暇接,陶醉不已。仰望天边的星斗,拂着习习的晚风,我们似乎听到了南方丝绸路上悦耳的马铃声。侧倚在大通楼的红墙上,浮想联翩。坐在古老的城墙上,喝着盖碗茶,那缕幽淡幽淡的茶香令人心旷神怡。伴着皎洁的月光,提着小莲灯猜谜语,别有一番雅趣。
大年初三,爸爸带我们去邛海捕鱼,因为正好“开海”,一网撒下去,装啊,把笑声和歌声装满;装啊,把沉甸甸的希望装满。海水像蓝茵茵的足球场,捕鱼者就像张网的守门员,跃出水面的鱼一次又一次射门……斜阳西下,我们满载而归。一进老屋,马上刮鱼生火……这道菜一上桌,半个小时不到,一扫而光。那个鲜味哟,至今想起来欲流口水。
当我们长大后,父亲和故乡的老屋在岁月的侵蚀中慢慢地老去,消逝……而我们也住进了电梯公寓,城市的拥挤和快节奏,让我感到疲惫,就好像一叶孤独的小船驶出了避风的港湾,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上。只有轻轻拂过的微风,明白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历了那么多苦难,明白了一个道理:外面的风雨来了,你可以用伞遮挡;心中的风雨来了,老屋才是躲避风雨的最好港湾。
乡情、雅趣,老屋以及那缕甜甜的香,是刻在骨髓里的乡愁,是扎根于心的乡愁。
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年关的晚上响起……
人气奖
一等奖(100元):邪月儿775票
二等奖(66元):晚霞映红天696票    
                              生茂  331票
三等奖(50元):利剑210票  
                              晓峰193票    
                              陈金梅(暗香)134票
(0)

相关推荐

  • 【故乡(组诗)】/ 张渊

    【故乡(组诗)】/ 张渊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打麦场里藏着我的乡愁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打麦场里藏着我的乡愁   天津 任志民  我在天津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两家的关系不错.我们经常约在周末聚餐,聊聊心 ...

  • 父母不在故乡了,从此没有了乡愁

    父母不在故乡了,从此没有了乡愁

  • 故乡的麦子熟了吗?

    故乡的麦子熟了吗?   文/邯郸陈勇 六月,我携着夏风,披着晚霞,行走在沁湖湾的长堤上.十里长堤柳丝倒垂,如帘似幔搅动着夏风.夕阳切割了湖面,把湖水的一半染成了火红色,风吹浪起,水景艳丽.湖堤下,茂盛 ...

  • 【散文】郭今/故乡的风景

    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郭今 我在农村生活的时间不多,对乡村的记忆是零零散散的.但就是这些零零散散的记忆,在后来的日子,时常从我的脑海里跳跃出来,提醒着我,那里是我 ...

  • 坝上 码头·女人·孩子/张建文

    坝上 码头·女人·孩子 张建文 坝上河湾码头 "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岑参的诗句总把我引向故乡去,让扑楞扑楞的思绪庄严地伫立在老屋前的小河洗衣码头,听小河流水深情诉说洗衣码头那 ...

  • 唐兴爱:​麦子黄了|组诗

    聂延力:云姨|散文 文/唐兴爱 [作者简介]唐兴爱,生于七十年代,甘肃省武威市凉州人,甘肃省作协会员,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教育专著<追寻教育的脚步>和<家长是孩子一生 ...

  •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一)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01 故乡,那弯弯的小河 文/葬花人 我的故乡,那个绿树成荫的小村庄,我梦萦魂牵的地方.小村虽然只有几十户人家,但他们勤劳.淳朴.善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 ...

  •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二)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11 故乡的黄花草 文/张玉英 近日来,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黄花草,因为在我青少年时期,是它曾给予我增添了生活的勇气,给予我人生最大的启迪. 几场春雨过后,经过一冬的积 ...

  •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三)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21 乡情·荒芜 文/空灵子 这山口,不再见,您望穿暮色的守候.这错落石阶,青苔野草已眷顾:是阳光宠了藤葛,它肆意编织了自由,翠,染山谷:想我也曾那样,裹着您的宠, ...

  •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四)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31 回家路上 文/默默 随着汽笛一声长啸,车轮慢慢转动起来.载着我和我的乡愁驶向家山. 多年来的打拼,我早已习惯了嘈杂.看着车上的人们,喜悦,兴奋,安静,骚动,交 ...

  •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五)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41  过年 文/我自横刀 过年吃汤圆,是中国人的传统.一家人过年围坐吃汤圆,寓意一年全家的美好团圆. 记得儿时,每年的大年三十,母亲就要为我们做汤圆.她先将糯米和 ...

  • 桃花源间 | 第四届诗词大赛获奖作品及点评

    诗词大赛获奖作品及点评 本届大赛终评委 万华.徐景波(塞北梅翁).王卓平(一叶轻舟) 编辑:霞满天 一等奖 浣溪沙  水 文/葬花人 洗尽尘心未改清,遇寒结作玉壶冰.未因困顿失晶莹. 载物无声知厚德, ...

  • 桃花源间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及投票(二)

    桃 花 源 间 第四次诗词大赛作品展示 本期编辑:霞满天 31 浣溪沙.水 文/秋的惆怅 澄澈清流浅复深.浮云皓月每相临. 长桥横跨接遥岑. 一脉奔腾归大海,轻风拨弄和瑶琴. 更从浩瀚看胸襟. 32 ...

  • 桃花源间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及投票(三)

    桃花源间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61 浣溪沙·小溪 文/花儿朵朵 自是逍遥快乐多,风轻云淡柳婆娑,蜿蜒曲折又如何. 细数经年流水过,光阴荏苒任消磨,笛声优雅奏欢歌. 62 浣溪沙·水 文 ...

  • 桃花源间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及投票(四)

    桃花源间 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四) 编辑:霞满天 91 浣溪沙.弱柳婆娑楚水寒 文/顾钧,天籁吟吟 弱柳婆娑楚水寒.千秋素月挂晴川.金樽浊酒木兰船. 翠鸟清波惊玉影,苍山淡雪醉红颜.听风听雨过重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