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兵丨秋夜诗谈(二)
秋夜诗谈(二)
-----诗的情调和感悟
作者:张红兵 编辑:月影无痕
此文延上篇诗的"及意",就诗的情调、感悟作一下学习交流。写诗到底应先立意,还是先生情,这是涉及作品灵动和能不能感动读者的问题。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因此用《生物学》"条件反射"一词诠释诗的情与景的关系,二者应是共存的,并不存在转。所谓情景交融,是因诗中有第一或第二三人称的存在,不管句式如何决定谋篇,必定离不开物理的共性。诗、乐曲同理,按白居易《琵琶行》诗"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句理解,曲牌是死的,每次弹奏,无非是故技重弹,但每次演奏的心情或场景不同,那么,弹出的片断节奏也定不相同。所谓有感而发,恰到好处,一定是以前的情景再现(感悟相同或相反)。写诗常言先立意,但如无真情实感,我觉得更像挖出了一具史前化石,然后按想象赋与它血肉和生命力,这样一来,谁能保证承、转表达准确到位呢?(古人所处的农耕时代,有足够的时间去感悟大自然,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我觉得很难达到那个悟性。)
纵观古今诗词评论写了千余年,口水战也打了千余年。诗词写作与评话同达炉火纯青的学者寥若辰星!儒家的程朱理学提倡的是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写诗实际应提升的也是知行合一。
诗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学一万种理论,不如去生活中多感受一点简单的事物 、干净的东西 、清淅的视觉 ,培养自己的悟感能力,天下至理一道贯之(文武同理,张三丰观蛇鹤相争创立太极拳、霍元甲博采秘宗拳创迷踪拳、近人李小龙集咏春、泰拳、空手道而创截拳道…)。而且于探索中发现,古人在同类思想或者是同样文章的情调。古人作诗,绝非无聊、消遣而为之。他们的创作往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常常是诗人经历、思想感情的外观,因此我们学习时要掌握诗人的生平和诗词风格,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风貌,这也即“知人论诗”。
说到底,写诗是将情怀用文字格式化的表达方式。绝窍无非阅历,需要大量的阅读,博采精华,用经历来协同解决诗的情调这个难题(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量化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禅心道境更不可能凭空臆造而来,唐僧成佛也要经八十一难。很多人好高骛远、沽名钓誉,不愿付出辛苦,其实是不愿炼心炼境,注定成不了大气候的!写诗出情调、感悟(警策)非恒心者不能及!)。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句话是说:只有了解古人所处的时代,了解他的为人和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和他们的作品的情调。我觉得真正的诗应具备简明流畅的句子,博大的情怀,感人的哲理,何必受平平仄仄的约束呢?!
秋夜茶浓无眠,学习之余,与陈老师谈诗法,鄙人妄谈与诸君分享,望多指正!
【七律】习诗之情调
诗言贵在具真情,寄托悲欢回味生。
惯入书中作穿越,常于笔下效躬耕。
禅心道境犹难悟,理学文章尽可名。
秋夜无眠聊自遣,何求妄语使人惊。
作者风采:
张红兵:山西省汾阳市煤碳工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中共党员,大专学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