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崔橹一首不知名唐诗《华清宫三首·其一》,却让人想起刘禹锡名作:“夜深还过女墙来”
唐诗当中的华清宫,基本上是一个被批判的意象。对于唐玄宗和杨贵妃,这里有人间最美的享受,寄托着他们最美的爱情;但对于这些诗人们来讲,这里代表的就是杨贵妃红颜祸水,就是唐玄宗不思朝政、让盛唐由盛转衰的铁证。
当年杜牧写出唐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将两人奢靡的生活充分展现了出来,但后人经过这里大多抒发的是怀古之思。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这就是唐代诗人崔橹的《华清宫三首·其一》,古人的怀古,大多都是借自然界的景物和历史形成对比。自然界的明月、芳草、树木犹存,但是在此地留下痕迹的古人却已经不复存在。两相对比,回望到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短小精悍的诗歌,也能够形成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哲理思考。
这首古诗其实也不例外。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前两句就已经形成鲜明的对比。华清宫当年赫赫有名,展现在诗人眼前的只是蜿蜒的山中小路,而且杂草丛生,也早已经没有了当年唐玄宗来到这里时候的那种热闹劲儿。“鸣鸾”,代指当年皇帝出行的仪仗,场面声势之大。
第一句写杂草,第二句写树木。当年这里的皇宫何等的富丽堂皇,但是如今却已经被高入云端的树木笼罩起来。所有的富贵繁华的记忆在自然界的面前一扫而光,只剩下一片颓败。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前两句写的是夕阳西下的场景,后两句这是转入夜间。多情的明月依然在此地出没,但如今这里已经无人欣赏,而美丽的栏杆现在也没有人依靠了。
刘禹锡在著名的《石头城》当中曾经有过类似的表述。“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月亮是永恒的,见证了此地的繁华,也见证来此地的落寞,这一首唐诗也有如此的表达。
(附:《金陵五题·石头城》
只不过刘禹锡写的是六朝,而他就是写的本朝之前的皇帝。唐玄宗在这里纵情声色,才让唐王朝由盛转衰。而今天他们生活在衰败的王朝之中,看到曾经皇帝的风流之地更是无限感慨。
故人已去,明月犹在,王朝的繁华却也是一去不复返。也许过不了多久,这个王朝就如同这座宫殿一般,转眼间消失在草木葱零之中。
喜欢古典文化的人都知道,读古诗词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浸润心灵,还能够让你拥有出口成章的学识跟灵动如水的才情,更能够让你拥有常人比不了的气质。
就像这句俗话说的“你读过的书,你走过的路,都藏在你的气质里。”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教授都鼓励现在人们多读古诗词的原因,不管多大年纪,都可以从古诗词中发现乐趣,找到自己。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推荐这套诗词集:《苏轼词传》《李煜词传》《仓央嘉措诗传》《辛弃疾词传》《李清照词传》《纳兰容若词传》。
全套书都是选取了作者一生所作诗词中最经典的作品,结合他们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作词时候的情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跟我们想象中不一样的诗人,词人,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些诗词的含义,感受古典文化的美丽。
比如苏轼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屡次被贬之后心情豁达的苏轼,也能够看到随遇而安的苏轼;辛弃疾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金戈铁马”的悲壮,也有“小桥流水”的温柔;李清照的词中,我们看到了待字闺中快乐的李清照,也能看到被生活折磨的郁郁寡欢的李清照。
这些诗词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读的同时就能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可以读,孩子不用再为了背不过语文书上的诗词发愁,家长也能跟着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一举两得。
读一读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诗词,还能够增加你们的亲子阅读时间,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