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天天吃一样的食物,人会腻,有的动物天天吃草,却不会腻?

如果,每一顿都是青菜和米饭,你能坚持吃几顿?

如果,每一顿都是青菜、红烧肉和米饭,你又能坚持几天?

如果,将饭菜换成大龙虾、红烧肉、青菜和米饭,你又能坚持多久?

事实证明,无论多么好吃丰盛的菜肴,只要是一样的东西,天天吃,不出两天,人就会吃腻。

反观动物,对食物的忠诚度更高一些,就像牛,天天吃草,也没见它吃腻,这是为什么呢?

吃腻,是一种保护机制!

从营养角度来说,多样化的饮食是全面获取营养的唯一方式。

所以,从小,家长就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挑食,什么都要吃。

天天吃同一种食物,人类会吃腻,绝大部分的动物,也会表现出“吃腻”的反应。

这是因为单一的食物,无法给身体提供全面的营养,此时你的大脑会对吃食产生一种“厌恶感”。

本质上来说,吃腻,是身体营养不全面的一种警告。

这种反应,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

人类的祖先,通过不断试错,总结出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慢慢进化成为杂食性动物。

牙齿,是杂食性动物最好的工具,既能撕裂肉类,也能咀嚼植物。杂食性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的大脑不断变大变聪明。

当我们的身体习惯于多样化饮食提供的营养后,突然有一天摄入的营养物质比较单一,身体就有可能出现各种疾病。为了预防疾病的出现,大脑就会产生“腻感”,促使人体“挑食”(换个食材吃)。

而动物也会和人类一样,因为单一食物营养不良而“挑食”,只是它们的方式不太一样,有的很明显,有的不太容易察觉。

首先,要明确,严格单一饮食的动物种类很少;

调查表明,在动物中,食肉是最常见的,占63%,食草占32%,而杂食性的动物,仅占3%,包括人类、狗、熊、狐狸和浣熊等等。

然而,绝大部分动物的饮食,并没有如此严格。

就好比牛,它常常吃的是草,偶尔也会吃进草里的昆虫,还会时不时舔盐石;

还有猫,是典型的纯食肉者,但它也会偶尔吃草。

其次,动物不会主动去尝试新的食物;

在野外,尝试新的食材,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对于动物来说,选择食材,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是营养丰富。

选择以前吃过的食物,显然是最安全的。

这样的选择性,在人类婴儿身上也会发生。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总对父母碗里的食物感兴趣,尽管我们吃的和他吃的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父母在吃的东西,肯定是安全的,而在自己面前的食物,是无法确定安全性的。

这种选择性是婴儿生存的本能体现。

第三,很多动物的饮食习惯,人们不易察觉;

换句话说,在我们看来,动物是在吃同一种食物,但在动物眼里,它已经为了身体做出改变。

就以食肉动物来说,同样是肉,不同部位,营养物质是有差别的。

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内脏更多的是脂肪和维生素。食肉动物如果将猎物整个吃掉,意味着它能摄入的营养比我们想象中要全面得多。

还有棕熊,在鲑鱼洄游季节,抓到一条鱼,就只吃它的卵,而在其他季节,棕熊是不会这么挑食,什么鱼都吃。

那些单一饮食的奇葩物种,尤其是食草的,它们会如何应对营养不足呢?

单一的食肉动物和单一的食草动物,是有明显差别的,肉类的营养物质丰富的多。

而单一的食草动物中,大多也会吃各种种类的草,或者植物的不同部位来弥补。

不可否认,世界上还是存在很多奇葩物种,只吃一种食物,例如考拉,它只吃桉树的叶子,即使这一种食物,它们还要挑桉树的品种,算是世界上最挑食的动物了。

那它又是如何应对营养需求呢?

和人类不同,大多数营养物质,都需要额外获取,考拉很多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自身合成。

桉树是一种有毒的植物,而且植物含有特有的纤维,大多数动物是无法分解利用的,但考拉体内有多种微生物,可以替它解决这个问题。

考拉体内的微生物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考拉母亲会从盲肠中排泄出流质供小考拉食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微生物传给下一代。

最后

中国人对于吃是有高要求的,讲究天天不重样,虽然麻烦,但也乐在其中。

在我们高喊多样化饮食的同时,要切记,多样化的是对我们人体有利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肉类等简单烹饪的食材。

很多人对多样化的理解有偏差,他的世界里,多的是薯条、可乐、奶茶等对健康无益处的食物。

因此,食物选择多样的同时,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肥胖和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