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
经营了两家馆,每个馆的特性都不一样,每个馆里配置的人也不一样,但是,为了让两个馆都能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真的是煞费苦心的。
从第一个馆开张后没教练开始,那时候自己还能上,根本没有什么员工老板之分,什么脏活累活的统统揽下,深知创业初期的不容易,为了让新人按照我们的思路来上课,真的是一遍一遍的演示,一遍一遍苦口婆心的培训,就这样也是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打磨出我要的的上课风格和模式。
当然除了上课本身也处理了很多员工之间的矛盾问题,尤其是面对要劝退与我们理念不相符的年长者,对于我这个重情义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难,那没办法,公司要发展,重心是在年轻人的身上,那么拉下脸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面对陌生产品,自己都无法说清楚,到底我销售的是什么的时候,招生难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怎么样从0到1,怎么样从1到N,都是我们在争论中,实践中,辩论中,逐步走出来的适合我们的营销模式。
这些问题都是显而易见的运营问题,其实,藏在背后的,是我突破自我认知和转变思维模式的过程。这个过程,比起遇到产品的问题、遇到人的问题、包括遇到营销的问题,都重要的很多。
那段时间我是怎么解决的呢?
反反复复刷抖音,刷关于“老板思维”的视频,反复听,反复琢磨;
一个问题若是藏在心里迟迟不解决,那工作是无法开展的,情绪暴躁,却不知道从何说起,然后开始大力挥杆,拼命奔跑,直到某一个视频的点,触动了内心深处的问题,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的展开来,直到说服了自己,直到摸透某些问题的规则,问题的解决就顺理成章。
到了第二馆,开的冲动不理性,导致接二连三的问题围绕着。
馆接了,没有人接茬管理、没有教练上课、接过来的会员退费问题、工商门头问题、股东变更问题、甚至是房屋漏水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起来没有点时间真的是解决不来的。
经营两家馆的精力是完全超出一家馆的,更何况我还公司在运营,导致的结果,除了我无比的忙碌之外,更多的是第二家馆步入正轨的时间占线拉的太长。
也就是到了9月底,第二家馆的教练团队才稳定、销售团队才稳定、第一家馆给过来的支持才稳定,之前所有的遗留问题才解决完。
第二家馆与第一家馆其实都是面临着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地域不同、背景不同、经营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同样也突破了我的想象。
比如说,这边前身老板遗留的负面影响,让我们本来从一个新品牌在这推起来就特别的费力气,因为客户群体的固有思维太顽固,同时,最初想着有老客户做铺垫做起来会好做一些,但在时间的操作中,解决老客户的问题花费的时间完全可以在市场中去找更多的新客户来。经验告诉我们,运营培训教育场馆,还是接新的好,从一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比起拿现成的,看似占了便宜,实则是有买不完的单。
其次就是人员的问题,老员工从第一个馆调到第二个馆,势必要在薪酬和合作模式上有所改变,这都是很容易在行业内能够拿来到参考的问题,也算好解决。实则是老员工的调动和选择,以及后期我的第二个馆中投入的精力和讲话的重点,无形中偏袒了和我共同再创业的人,这让第一个馆的员工就有了心理的变化,他们会认为,在他们的眼里他们做的什么都不如,和我走出来创业的人,他们会频繁的找我聊天指责我的偏袒。
为了不因此失彼,我更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他们聊天,开始特别的注意我讲话的方式,讲话的场合。我的工作不再是干具体的事,而更像是一个政委。也因为我的行为,严重的影响到两个馆之间的关系,想象中是大家相互帮衬的事情,结果是越是想往一起凑,反而彼此的距离也越远。
与其这样,不如另起山头从新招兵买马,等到9月,一切就位,拉近第一个馆和第二个馆之间的关系的,是理念、标准、管理模式和流程,而不再是人。
所以在一切就绪之后,公司的理念以及规范的管理模式和流程标准,就是各自为战却不失彼此的最好方法。
当一切都稳步前进的时候,回想这几个月的折腾,是扎实的,是有用的。
而且是一本书上看得到片面概念与实践结合时,差强人意,需要我们的大脑调动所有潜藏在大脑深处的所有知识来组合,应用到实践中,就形成了你的实干行为。
这才恍然大雾,懂得了金句的真实意义。
实践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