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的核心架构在线收听

董平:各位朋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一起探讨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王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体系,看起来似乎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往往不知所入,但是如果深入其中、了解其思想整体的一个架构,实际上我们可以相对地把它简单化,也就是它主要是由三大部分内容所构成的,而这三大部分内容主要也就体现为三个命题,第一是心即理,第二是知行合一,第三是致良知。

从王阳明整个生活实践、整个生命的发展过程总体来看,这三个命题的提出,时间上面来说是心即理是最早,知行合一是其次,致良知是最后。所以在一定的意义,致良知思想的提出,(我个人认为他主要是在正德十五年,也就是平定了朱宸濠叛乱之后提出来的最后的观点)就代表着王阳明整个心学思想体系建构的完成。

一.心即是理 思想逻辑起点

我们从王阳明的生活实践的过程来看,我们都知道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结点,那就是龙场。在龙场悟道之前,王阳明实际上一直是照着朱熹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去从事生活实践。但是在这个生活实践的过程当中,他总是发现一个问题,这是他自己说的。大家都说格物致知要照着朱熹的话去说,可是有几个是照着朱熹的话去做的?我是曾经把朱熹的格物致知付诸实践的,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总是发现一个问题。我即便是把朱熹所说的一草一木当中所包含着的天理,所包含着的至理,真的都把它格出来了,如何诚得自家的意?也就是外物所谓的理和我们人本身内在的诚意究竟又有什么关系?

到了龙场,在龙场那么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下,他终究开始向内寻求,走出了一条和朱熹不同的思想道路。圣人之道,吾性具足,是他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对于自我真实生命存在本身的一种内在体悟。这个内在的体悟,或者说圣人之道,吾性具足这一观点的理论凝结、理论提炼就是心即理三个字而已。心即理实际上我们往后会更多的去探讨它的真实内涵,但在阳明先生那里,心即理既被他当做是自己整个心学思想的一个逻辑起点、一个基础,同时也是他所确认的一个人要试图获得真正属于他自身本源生命存在的一个生活前提,一个在信念上的前提。

二.知行合一 理论转为实践

有了这样的一个信念,我们如何去把这样的一个信念或者说信仰,转变为自己生活的事实呢?这就需要知行合一的,实际的生活行动。也正由于这个缘故,我们也都还记得,龙场悟道之后,贵州提学副史席书先生请王阳明到贵阳给文明书院的学生去讲学,他首先宣讲知行合一之说。

我们现在关于王阳明思想的研究,从事阳明心学研究的许多朋友,似乎都未曾完全关注到心即理和知行合一之间的内在关系。龙场悟道的结果是圣人之道,吾性具足,是心即理。席书请他去贵阳讲学,按照我们一般的思路,那么他应该讲心即理,可是在文明书院讲学,阳明先生却是开始宣讲知行合一之说。那么知行合一和心即理之间一定是有内在关系的,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心即理实际上是一个逻辑前提,是一个基础性的理论预设。而要把这一个前提、这一个预设,这一个关于人自身存在之本真的这样一种体悟,把它转变为现实的生活事实,是必须要通过个体自我的生活实践活动来呈现的,所以他要讲知行合一。

江西阶段,平定各山寨的战争也好,平定朱宸濠的战争也好,在江西的整个生活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阳明对知行合一切实的实践。也正是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去促进他关于知和行这两者之间一种内涵的不断的提炼。

三.致其良知 心学终极总结

经过宸濠之变,最终提出致良知,完善发展了他的思想,使他的思想自龙场以后的整个发展理路,有了一个最后的总结。所以从这个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讲,心即理是核心基础,知行合一是关于心即理的实践方式,致良知是关于知行合一之说的进一步完善和提炼。这三大命题相互之间就构成了一个理论的圆环,在逻辑上是自恰的,在结构上是完整的,在思想上说他是不断深入的。所以晚年的时候,他曾经和学生们讲过。他说我的思想,从龙场以来所说大致的就不出良知二字,可是我在当时还点不出这良知两个字,和弟子们说话、和朋友们讲学,费却多少口舌。我如今点出这良知二字,人人都一点即透,那真是无限的快乐。

这个话,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一方面王阳明从龙场悟道以来,它是保持着一种内在思想结构的完整性的。龙场提出心即理,讲知行合一之后,一直到他晚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也从没变过,这一点不像别的一些思想家经常改变自己的主要观点。从这个意思上面来讲,王阳明的心学也可以说,从逻辑上说、从思想上说是非常简单的。他基本上是寻引着同一个方向,只不过是在不断的深入而已。

讲到这个地方,我顺便说一句,现在或许有些人会觉得,王阳明你看看只有到了龙场才悟道、才开始创建自己的思想体系。离开了龙场恐怕也就没有王阳明了,这个观点听起来是对的,事实上我觉得是不对的。

为什么呢?如果说只有到了龙场,王阳明才悟了道,尽管从王阳明的这个生活的事实来看啊,我们基本上说这是个事实,的确他是到了龙场才悟道的。但是不能讲,只有在龙场王阳明才能悟道,这么说包含着一个王阳明心学体系不能接受的观点。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的存在、人的生活、人的生命的自我完整性的表达和体现,那就是依他的,而不是一致。像王阳明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思想的表达、他对于这种自我生命本真的内在真实的那样一种不断的体悟,从某种意义上面来说,他到哪里都可以悟道。这个话顺便说一句。

四.自宋以来 圣学殊途同归

那我们倒回去,上一讲也曾经提到过整个宋代理学之所以发生的缘故,那么这就有几个问题,比如说王阳明的思想和朱熹的思想体系究竟有什么关系?王阳明的这些个观点,他和陆九渊的思想又有什么关系?王阳明和他的好朋友湛若水,都是讲心学的,他们两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将来讲到某些方面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探讨。现在我做一个总说。

首先,我们想明确几点,第一点王阳明的思想仍然是在宋代以来新儒学、或者说道学、或者说理学,这样的一个整体的运动过程之中的所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思想体系。他表达了和二程、朱熹他们不同的一种思想观念、一种哲学方式、一种关于人本身思考的不同维度。从目的性上面来讲,王阳明的思想体系和二程、朱熹的思想体系学术目的是一致的。至少是他们自己都称自己是圣人之道、圣人之学,在这一个意思上,我们今天或许会把王阳明和二程、朱熹放在一个对立的两端,甚至说朱熹错了,二程错了,王阳明对了,或者反过来说。这个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个人是不赞赏的,首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学术目的实际是一致的。

第二点,他们为了达成自己的学术目的所结构的思想体系,这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逻辑方法、思想观念等,那的确是有差别的。用以前的说法,那叫做在功夫论上表现出的差别是显著的。

那我们今天就可以举个例子来说这些事,就好比我和你,都通过杭州到北京去,到北京去是我们的共同目的,可是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到北京去的方法。比如说你是坐飞机去的,我是坐火车去的,其他人甚至还可以骑自行车去,还可以走路去,都没问题。我们采取不同的道路、不同的方式都到北京,如果我和你都到了北京,北京城呈现给我们的样子是一致的。它不会因为你是坐飞机去的,就给你一个样子。因为我是这个坐火车去的,就呈现给我另外一个样子,所以我们古人讲,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孔子也说,有生而知之,有学而知之,有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也,最后境界是一致的,这个我想提出来先说一下。

我们讲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是站在阳明先生心学思想的角度来谈论阳明先生的。我们不能把王阳明的思想和二程、朱熹的思想,看作是两种对立的东西,只是道路不同、方法不同,像我刚才的比喻当中说的。事情的另外一方面是,正因为我和你都采取了不同的到北京去的方法、道路,那么我们沿途各自所见的风景是不一样的,这个我们还要先提出来说。

五.包容开放 集文化之大成

你像我们讲北宋五子,整个北宋过来,又经过了南宋,宋代以来的整个理学思想、新儒学的发展,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整个历史过程的话,那么王阳明实际上是处在最后一个环节。也正因为他是处在最后一个环节,所以王阳明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宋代以来整个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总结者。他对这个总结显而易见,还包含着对于孔孟以来整个儒学思想发展过程的核心问题的提炼。正因为他是处在最后一个环节上面,同时他就必然是具有包容性的。

在王阳明的整个思想当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对儒家、道家不同观点的一种理论整合。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包括佛教不同观点的整合,他的集大成的性质就决定了他的思想整体体系,是具有包容性的,具有强大的一个含容度的。也正因为他是具有一个强大的含容度的,所以王阳明的思想同时也是可以在不同的学术视野之下对他进行不同解释的。

这就可以解释阳明先生去世之后,王学学派可谓遍布宇内,不论是浙中王门也好,还是江右王门也好,还是北方王门也好,都是王门,所有这些王门都有它独特的、各自的学术特征,或者说思想面貌。从我们今天来讲,如果我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研究王阳明先生的思想,我们不仅说他是具有某种意义上集大成的性质的,是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含容度,并且我还想说,它实际上是具有开放性的。正因它是具有开放性的,那么在今天它就有可能向我们展开属于现代的、属于当代的某种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意义。

从下一讲开始,我会就阳明先生整体的理论的架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展开讨论。今天就先聊到这里,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

  • 超凡入圣:读懂王阳明的创新人生(3)

    这是一个解读王阳明心学思想与创新人生的连载系列,你将读到: 1.为什么你值得一读 2.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3.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4.心学对儒学的继承与超越 5.心学对儒释道的融合与创新 6.王阳明与西方 ...

  • []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在线收听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讲"王阳明心学"这一个整体系列课程当中的最后一讲,我想来和各位朋友探讨一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当然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我们现在社会上许许多多人都 ...

  • []阳明心学的历史影响在线收听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就转到整个课程体系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我想来和各位朋友来探讨一下两方面问题,一个方面是阳明心学的历史影响,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阳明心学对于我们今天的意义,或者说我们今天为什么还需要来 ...

  • 阳明心学的核心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18-03-1409:15 王阳明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为什么能成为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后世 ...

  •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一:心即理

    阳明心学有三大重要观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尽管"心即理"的概念最早是由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提出,但是却是到了明朝中叶,由阳明先生将这个概念发扬光大. "心即理&qu ...

  •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三:致良知

    阳明心学的三大核心观点,分别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致良知"三字,是阳明先生晚年提出的观点,也是他一生思想的最终旨归.阳明先生曾对其子正宪言道:"吾生平讲学,只 ...

  •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二:知行合一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二:知行合一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三大核心观点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其中,"知行合一"的理念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公元1509年,龙场悟道的后一年,阳明先生应 ...

  • 致良知是心学的核心,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阳明心学

    在王阳明的<传习录>之中,致良知的一个方式就是心学的的一个核心思想,王阳明认为致良知的知行合一就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在儒学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学文化的传统思想,儒学思想,把 ...

  • 王阳明,一代国学宗师,阳明心学更是儒家思想乃至中国哲学的升华

    与大多数陈陈相因.谨守朱子门户的科举士子不同,王阳明在年少时已游历了北部边塞,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王阳明一生狂狷不羁.坎坷传奇,阳明心学的完整构建,标志着儒家思想又一次通过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而得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