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手指”是控制还是顺其自然?父母做法不同有很大差别
很多爸爸妈妈都被宝宝吃手指的习惯困扰过,这个现象一般在婴儿3个月以后就开始出现了,父母害怕细菌吃到嘴里生病,另一方面觉得把吮吸手指这个习惯总归不好,担心以后难以戒掉。
所以一旦发现宝宝吮吸手指,大部分爸爸妈妈会阻止,把手拿出来,可是宝宝还是会重新放到嘴巴里。
婴儿为什么对手指“情有独钟”?
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提出过:0-1岁的婴儿会出现人性心理的第一个发展期,这个阶段婴儿吮吸、吃手、或者随意放东西到嘴巴里,通过这种方式满足本能的欲望,这个阶段也叫口欲期。
可以理解为,婴儿吃手指是本能需求和心理需要。
美国儿科学会也提出,一半以上的婴幼儿通过吮吸手指,来自我抚慰,这种习惯延续了新生儿时期本能地觅食反射。
对于刚接触这个世界的婴儿来说,他除了熟悉每天喂养他的妈妈外,环境中其它任何事物都一无所知,任何一件事都可能使他不安,吃手指也是他逐步探索和自我满足的表现。
对宝宝吃手指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父母担心影响健康,或养成习惯后随意抓起东西送到嘴里,所以发现即阻止,甚至会给宝宝戴手套。
还有一部分父母了解口欲期的概念,所以遵循婴儿发展规律,对宝宝吃手指持顺其自然的态度。
宝宝吃手指,控制还是顺其自然?做法不同3点差距
儿童精神分析家温尼科特提出过:3个月的婴儿,对物品咬啃或者放到口中,这一行为关系到心理状态,是认知能力发展阶段。
1、眼手协调差异
对于几个月的婴儿来说,能够准确地将手指放到嘴巴里,需要灵活地调动眼睛配合手,说明肌肉群的控制能力可以很好地互相协调。
这样反复把手指放到嘴巴里吮吸的动作,也在逐渐锻炼他的眼手协调,为日后手拿筷子或勺子自主进食打下基础。
2、适应能力差异
宝宝通过吮吸手指满足口欲期欲望,吃手的同时他也在探索自身的嗅觉、味觉和触觉。
在这样情况下神经系统发育得到刺激推动,宝宝变得非常灵敏活跃,对身边事物感知能力越来越强。
吮吸手指给宝宝带来安全感,他也会有更多尝试的欲望想得到新的安全感,一旦有尝试的机会,很快就会付出行动,适应能力比较强。
3、控制情绪能力差异
1岁之前的宝宝在口欲期通过吮吸手指满足内心欲望,带来舒适感,这也是本能反射需求。孩子的这一系列需求得到满足,内心平静,不会有烦躁不安和紧张的情绪。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并不是生来就有安全感,而是在3岁前的儿童时期发展建立起来的。
婴儿通过吮吸手指带来自我安慰,缓解各种紧张焦虑的情绪,也是控制情绪的途径。
反之如果父母控制吮吸手指,需求得不到满足,内心不安容易哭闹,情绪激动,在3岁之前控制情绪的基本能力没有建立。
吮吸手指超过这个年龄,父母要纠正
曾经江苏省南通市的某医院接诊过一名6岁的女童持续低烧4天,经检查是一种特殊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传播来源于飞沫。
经过医生检查和详细了解,确定疾病是因为女孩儿习惯吮吸手指而起。
儿科副主任吴医生说:婴儿时期吮吸手指可以帮助手眼协调的发展,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到了1岁半幼儿已经可以行走,接触的物体和活动范围变大,也就逐渐不再吃手指,如果随着年龄增长这种习惯一直不消失,就需要引起父母都重视及时纠正。
否则容易引起手指变形,还会影响牙齿形状影响颜值,更重要的是病从口入,手指携带的细菌吃进去引发疾病。
吴医生还提示,如果婴幼儿在吃手指的过程中,咬指甲并且吃东西不易消化,就要检查是否因为缺锌元素引起的。
到了一定年龄还吃手,要转移注意力纠正
吮吸手指是顺其自然还是控制,要根据宝宝的年龄阶段,1岁半前因为生理发展规律口欲期,宝宝喜欢吮手指。如果过了1岁半甚至年龄再大就要留意,一旦发现还有吃手的习惯就要纠正。
首先要多关心孩子多陪伴,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其次可以用动手的益智游戏或玩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既能起到陪伴的效果,也可以活动双手转移注意力避免吃手。
日本纸艺大师中村开己把一张平面不动的纸张,折叠成为一个个能活动的立体玩具。
在他手下平淡无奇的纸能变成可蹦跳的动物,可以翻滚的玩具,制作过程中锻炼孩子手、脑、眼配合,制作成品后给孩子带来乐趣,也增加成就感。
枕边育儿寄语:
在口欲期父母只需做好保护工作,比如保持宝宝手部清洁,注意不要让他把微小的异物送到嘴巴。
衣服要舒适不要过硬,否则不方便宝宝手部活动。在1岁前也可以准备安抚奶嘴,或者牙胶和磨牙食品辅助满足口欲期。
发现1岁半以后甚至更大的幼儿还有吃手的习惯,就要立刻纠正,可以提醒或者寻找适合手部的益智游戏、玩具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