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联合炎性下腰痛、骶髂关节炎和B27可诊断脊柱关节炎
摘要(德国)目的:本研究为一项国际研究,目的是判断哪一项诊断策略用于诊断慢性下腰痛(CBP)患者是否为中轴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SpA)更优越。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全球16个国家的研究中心,慢性下腰痛(CBP)持续>3个月,发病年龄<45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策略1为炎性下腰痛(IBP),HLA-B27阳性或影像学提示骶髂关节炎;诊断策略2为符合以下特点的至少2条:IBP,HLA-B27阳性,骶髂关节炎,中轴型SpA家族史,对NSAIDs反应良好,关节外表现。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以上2组。由风湿科医师进行诊断。主要分析上述诊断标准与确认诊断中轴型SpA的符合率。
结果:共纳入1072例患者,由64位风湿科医师分为278个小组进行分析,504例患者纳入组1,568例患者纳入组2。2组分别有35.6%和39.8%的患者被诊断为中轴型SpA(组间差异4.40%,95% CI -7.09% - 15.89%; p=0.447)。IBP是应用最为频繁的诊断标准(94.7%病例),与风湿科医师的判断有较高的一致性(85.4%),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85%,但阳性预测值偏低,特异性<50%。联合IBP及其他判断标准如骶髂关节炎,HLA-B27可提高诊断中轴型SpA的准确率。
结论:联合3个判断标准(IBP,骶髂关节炎,HLA-B27)发现大约35%的CBP患者可诊断为中轴型SpA。在诊断中轴型SpA标准各不相同的国家和地区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加利福尼亚大学指数判断AS肌腱末端炎改善最敏感
摘要(荷兰)目的:比较3种肌腱末端炎指数判断抗TNF制剂戈利木单抗治疗AS时肌腱末端炎改善的情况。
方法:纳入成年活动性AS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或戈利木单抗组,分别予皮下注射安慰剂或戈利木单抗(50或100mg),每4周1次。治疗16周反应不佳的患者由安慰剂组换至戈利木单抗50mg或由戈利木单抗50mg换至100mg(盲法)。24周时,所有仍在应用安慰剂的患者换至戈利木单抗50mg。在52周研究周期中评估肌腱末端炎情况。肌腱末端炎由经过训练的,独立的评估者评估,记录27个肌腱附着点是否存在炎症,同时应用以下3个标准进行评估:柏林指数(Berlin Index),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UCSF)指数,马斯特里赫特强直性脊柱炎肌腱末端炎指数(MASES)。
结果:356位AS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78),戈利木单抗50mg组(n=138)或戈利木单抗100mg组(n=140);355例有肌腱末端炎数据可供分析。应用UCSF指数,14周和24周时戈利木单抗100mg组较基线值及安慰剂组均有显著改善。应用MASES,14周时戈利木单抗100mg较安慰剂组有显著改善,24周时有改善趋势。应用柏林指数,14周时戈利木单抗100mg组较安慰剂组有显著改善。14,24和52周效应值改善在柏林指数中为-0.27, -0.34, -0.42,UCSF指数中为-0.44, -0.61, -0.55,MASES中为-0.30, -0.55, -0.39,提示轻至中度效应。
结论:在活动性AS患者中,UCSF指数判断戈利木单抗100mg对于肌腱末端炎的改善情况最为敏感
TNF-α抑制剂治疗AS与nr-axSpA具有相同效果
摘要(德国)目的:本研究目的旨在评估依那西普治疗病程<5年的强直性脊柱炎(AS)与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nr-axSpA)之间的异同。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例AS患者与20例nr-axSpA患者,应用依那西普治疗1年,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及治疗效果。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骶髂关节(SIJ)和脊柱的MRI表现。
结果:20例AS患者与20例nr-axSpA患者间在年龄、性别、病程、B27和BASDAI评分、CRP、骶髂关节及脊柱的MRI表现方面的基线资料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应用依那西普治疗1年后,AS组与nr-axSpA组间具有类似的治疗效果,BASDAI评分分别下降3.3(95% CI 2.2 to 3.8) 和 3.6 (95% CI 2.8 to 4.4),AS疾病活动度评分分别下降1.8 (95% CI 1.5 to 2.2) 和 1.8 (95% CI 1.5 to 2.1)。
结论:对于AS及nr-axSpA患者,如两组间病程及疾病活动度等基线资料类似,则应用TNF-α抑制剂治疗具有类似的效果。
阿达木单抗对于外周型SpA有较好疗效
摘要(荷兰)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估阿达木单抗治疗外周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SpA)但不符合强直性脊柱炎(AS)或银屑病关节炎(PsA)诊断标准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空白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40例患者,符合欧洲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工作组或Amor标准活动性外周型SpA诊断标准,但不符合AS或PsA诊断标准。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阿达木单抗组及安慰剂组,疗程12周,而后开放标签研究至24周。每6周评估一次安全性及疗效,在12周时评估主要终点即病情活动度。
结果:在12周时,与基线值及安慰剂组相比,阿达木单抗组患者总体疾病活动度,肿胀关节数,BASDAI评分,ASDAS评分及ESR均显著改善。原先安慰剂组患者在12周-24周开放标签期应用阿达木单抗获得类似改善,原先应用阿达木单抗者在开放标签期原有疗效继续维持甚至进一步加强。12周时阿达木单抗组ASDAS非活动及BASDAI50反应率为42%,安慰剂组为0%-5%(p=0.001 及 p=0.008),在24周时疗效进一步加强。阿达木单抗组与安慰祭组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阿达木单抗对于外周型SpA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即使不符合AS或PsA诊断标准的患者同样有较好疗效。
英夫利昔单抗生物类似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
摘要(韩国)目的:评估英夫利昔单抗(INX)及CT-P13(一种英夫利昔单抗的生物类似物)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本研究为1期、双盲、多中心、国际、平行对照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5mg/kg CT-P13组(n=125)或英夫利昔单抗组(n=125)。主要观察终点事件是稳定期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以及22周-30周期间最大稳定血药浓度(Cmax,ss)。另外有效性评估选用ASAS20及ASAS 40,同时观察安全性。
结果:CT-P13平均AUC为32 765.8 μgh/ml,英夫利昔单抗为31 359.3 μgh/ml。CT-P13平均Cmax,ss为147.0 μg/ml,英夫利昔单抗为144.8 μg/ml。几何平均数比值AUC为104.5% (90% CI 94% - 116%),Cmax,ss为101.5% (90% CI 95% - 109%)。CT-P13组30周ASAS20及ASAS40的反应率分别为70.5%和51.8%,英夫利昔单抗组分别为72.4%和47.4%。CT-P13组与英夫利昔单抗组分别有64.8%和63.9%的患者出现至少一项副反应,输液反应率分别为3.9%和4.9%,活动性结核发生率分别为1.6%和0.8%,抗药物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4%和22.5%。
结论:本研究证实CT-P13与英夫利昔单抗在治疗活动性AS患者中具有等同的作用。在30周内CT-P13与英夫利昔单抗相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类似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MRI可改变脊柱关节炎的诊疗策略
摘要(加拿大)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脊柱及骶髂关节核磁显像(MRI)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并判断MRI是否会影响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治疗策略的选择。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已通过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核,共纳入55例患者,由3位风湿病学专家对脊柱及骶髂关节的MRI进行评估。在MRI检查前后分别应用Likert量表进行临床特点诊断(炎性下腰痛,机械性下腰痛,背部肌痛,根性痛,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等)及综合诊断。同时记录MRI检查前后的治疗策略。应用McNemar方法评估MRI检查前后诊断以治疗的异同。
结果:MRI检查后临床特点的诊断特异性显著提高,炎性下腰痛(14% vs 76%, MR检查前vs MR检查后; P<0 .001),机械性下腰痛(4% vs 49%, P <0 .001),脊柱炎(7% vs 76%, P < 0.001),骶髂关节炎(9% vs 87%, P <0 .001).综合诊断特异性在MRI检查后亦明显提高,强直性脊柱炎(29% vs 80%, P <0 .001),未分化脊柱关节炎(58% vs 93%, P < 0.001),骨关节炎(29% vs 64%, P <0 .001)。23例在MRI检查前应用TNFα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有12例(52%)在MR检查后仍然应用TNFα抑制剂治疗。32例MRI检查前未应用TNFα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有10例(31%)在MR检查后接受TNFα抑制剂治疗。总之,有22例患者(40%)在MRI检查后改变了治疗策略。
结论:对于脊柱及骶髂关节的MRI检查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综合诊断均有显著影响,对治疗策略的选择亦有明显影响。
抗TNF-α制剂作为一线药治疗AS疗效最佳
摘要(意大利)目的: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目的是评估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抗TNF-α拮抗剂如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达到部分缓解的可能性。同时评估达到部分缓解的预测因素。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自2000-2012年应用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及英夫利昔单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评估应用抗TNF-α制剂达到部分缓解的比率。
结果:共283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抗TNF-α制剂作为一线治疗,其中阿达木单抗18.7%,依那西普26.8%,英夫利昔单抗 54.4%,总的部分缓解率为57.6%。应用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或英夫利昔单抗达到部分缓解的比例与抗TNF-α制剂的总有效率相当。将抗TNF-α制剂作为二线治疗达到部分缓解的比例为40.5%。与抗TNF-α制剂作为一线治疗者相比,将抗TNF-α制剂作为二线治疗(治疗无效时更换方案)达到部分缓解的比例明显减低(P=0.0039)。基线时有肌腱末端炎(P=0.04),银屑病(P=0.0016)或低水平CRP(P=0.0225)者达部分缓解的比例明显减低。
结论:本临床研究提示,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或英夫利昔单抗作为一线或二线抗TNF-α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肌腱末端炎、银屑病及低水平CRP提示达到部分缓解的可能性降低。
抗IL-17A单抗secukinumab治疗AS有效
摘要(荷兰)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脊柱炎,进行性脊柱强直及外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的一种典型类型,白介素-17(IL-17)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抗IL-17A单克隆抗体secukinumab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研究,在欧洲的8家中心开展(德国4家,荷兰2家,英国2家)。选取18-65岁的患者按照4:1的比例随机分为静脉应用secukinumab组(2×10 mg/kg)和安慰剂组,隔3周给药。随机序列由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而不予分层。主要有效终点是6周时达到国际AS评估工作组20%改善标准(ASAS20)的患者比例。安全性一直评估至第28周。本研究于临床研究官网注册,注册号为NCT00809159.
结果:共筛选出37名中-重度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中30例被随机分至静脉用secukinumab组(n=24)或安慰剂组(n=6)。有效性分析包括了23例应用secukinumab的患者及6例应用安慰剂的患者,安全性分析包括了全部30例患者。第6周时,secukinumab组达到ASAS20的比例为59%,安慰剂组为24%(secukinumab优于安慰剂的概率为99.8%)。Secukinumab组出现一例严重副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皮肤脓肿)。
结论:secukinumab可迅速改善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并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它是除TNF-α抑制剂之外第一个发现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靶向生物制剂,在2期临床试验中提示其可达到主要治疗终点。
躯干脂肪少和血清抵抗素高提示AS患者对抗TNF疗效好
摘要:背景/目的:脂肪组织的免疫功能以及药代动力学效应可导致炎症性疾病。目前,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脂肪组织的作用及其对抗TNF疗法疗效的影响尚未被充分研究。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活动性AS患者脂肪组织进行评估,并研究其对抗TNF疗法的临床效应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37名高/很高疾病活动度(ASDAS > 2.1)的活动性AS患者,他们均已完成了6个月抗TNF治疗。在研究开始时,研究者对患者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身体组成(DXA,包括总脂肪和躯干部脂肪)进行了评估,同时也对与脂肪细胞因子及炎症相关的因子(包括瘦素、抵抗素、脂联素、TNF、IL-6)的水平进行了评估。在研究开始时及治疗6个月后,对疾病指数及炎症标志物[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进行了评估。根据ASDAS疾病改善标准规定,如ASDAS改变≥2.0则认为抗TNF疗法有主要改善。
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0±12.1岁,其中75.5%为男性(平均病程为9.0±9.8年)。研究开始时患者的指标如下[均数(标准差)]:体重70.4(11.9)kg、BMI 26.1(4.3)kg/m2、腰围89.0(10.4)cm、总脂肪18.9(6.6)kg、躯干脂肪19.5(6.7)kg;与疾病有关的指标如下[均数(标准差)]:ASDAS 3.2 (0.9)、BASFI 4.4(2.4)、BASMI 4.4(2.7)。与治疗无效组( n=20)相比,治疗有效组的BMI明显低 (28.9对24.7,P=0.002),腰围明显低(cm) (95.7对86.4,P=0.007)、躯干脂肪量(kg) 明显少(21.5对16.3,P=0.019),抵抗素水平明显高 (ng/mL) (6.5对10.2,P=0.001)、CRP (mg/L) 明显高(24.6对53.0,P=0.030)。经过6个月的抗TNF治疗后,12名患者(32.4%)达ASDAS主要改善。
结论:本研究证明,躯干脂肪少和血清抵抗素水平高提示AS患者对抗TNF疗效好。尚需要更多研究来进一步阐明脂肪组织对AS患者炎症性病变影响的具体机制。
CT定量测量强直性脊柱炎骨赘变化更优越
摘要:目的:在强直性脊柱炎中,准确评估骨赘生长和发展对研究减缓脊柱融合的生物标记物和治疗是必要的。我们对CT定量评估骨赘变化的有效性和敏感性进行纵向的验证。
方法:在基线期、随访1年及2年,我们对33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腰椎CT扫描。骨赘的容积和高度通过四椎间盘空间来计算。对上述计算的变化值和医生阅片后评级的改变进行比较。计算机测量变化值的敏感性与mSASSS及基于MRI的评分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在第1年和第2年,分别24(73%)和26(79%)患者骨赘体积增加,且每名患者平均计算体积增加值分别为87(186)和201(366)立方毫米。同时,在第1年及第2年,计算的体积变化值与医生视觉评分变化有强相关性(p<0.0002和p<0.0001)。随访1年以上,ct体积测量(1.84)和高度测量(1.22)评估骨赘变化的敏感性高于mri评估(0.50)及x线(0.29)。
结论:CT比X线及MRI测量骨赘变化有更好的纵向有效性和更优越的敏感性。这一方法予骨赘生长和发展的纵向临床研究以希望。
无放射学改变的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骨质丢失与炎症有关
摘要:目的:无放射学改变的中轴型SpA(nr-axSpA)包括那些有SpA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但没有明确X线骶髂关节炎的患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丢失(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被大家所公认,但nr-axSpA患者骨质情况尚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nr-axSpA患者骨密度并与年龄性别匹配的机械性下腰痛患者的骨密度进行比较。另外,对于nr-axSpA患者,评估腰椎MRI炎症与骨密度的关系。
方法:对有慢性下腰痛的患者进行持续性招募,其中符合ASAS中轴型SpA分类标准但没有明确X线骶髂关节炎的患者为nr-axSpA患者。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脊柱和股骨骨密度。腰椎MRI用于评估骨髓水肿(炎性病变)。
结果:46名nr-axSpA患者与29位下腰痛患者T和Z值进行比较提示前组脊柱骨密度更差,而髋部骨密度两组相当。25羟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及甲状腺功能两组相当。腰椎MRI存在炎症的20名nr-axSpA患者较无炎症的nr-axSpA患者脊柱和股骨T及Z值更低。
结论:与机械性下腰痛患者相比,nr-axSpA患者腰椎存在骨质丢失。处于疾病早期的患者骨密度下降与MRI提示的炎症密切相关。
髋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和德宝松可有效治疗伴髋关节受累的AS
《中国全科医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内注射可快速有效地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更好地控制伴有髋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AS)的病情活动和改善躯体功能,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控制髋关节的疼痛和改善其功能,为临床应用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伴有髋关节病变的AS提供了理论依据。
河北省人民医院研究人员选在该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伴有髋关节病变的AS患者7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45例),对照组 (30例)。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髋关节内注射,1次/周,共5次(复方倍他米松仅于第1次应用);对照组仅第1周给予复方倍他米松肌肉注射1次,疗程6周。 试验组治疗后的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th AS功能指数、Harris髋关节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的差值均较对照组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NF-α与IL-12呈正相关。
中轴型SpA患者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程度与性别及肠道炎症相关
摘要:引言:骶髂关节骨髓水肿是中轴型SpA的特征。但是,我们对于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的程度与疾病表型的关系却所知甚少。
目的:评估骶髂关节骨髓水肿与肠道炎症的关系。另外我们也评估骨髓水肿与疾病活动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来自炎症性关节炎和脊柱炎队列68例中轴型SpA患者已经完善结直肠镜和骶髂关节MRI检查。对其肠道炎症进行组织病理分析并对骶髂关节MRI采用加拿大脊柱关节炎协会(SPARCC)评分系统进行评价。
结果:存在慢性肠道炎症的中轴型SpA患者(16.9 (3.8-68.3))与肠道组织学正常的患者(9.8 (0.0-45.0))相比存在更高的SPARCC评分(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我们发现慢性肠道炎症(效应值11.3,95%置信区间2.1-20.4)及男性患者(效应值10.5,95%置信区间3.3-17.8)是与骨髓水肿程度独立相关的。骨髓水肿程度与CRP(r=0.39, p=0.002)及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 (r=0.35, p=0.007)也存在低到中度的相关性。
结论:存在慢性肠道炎症的患者骨髓水肿程度更高。这些数据巩固中轴型SpA患者疾病进展与粘膜炎症之间的相关性。
唯有MRI下脂肪病变结构性病变才可鉴别是否患中轴型脊柱关节炎
摘要:背景/目的:目前对慢性背痛患者脊柱MRI检查中的结构性病变(包括侵蚀、骨赘、脂肪病变)的患病率了解很少。本研究目的是调查慢性背痛患者的脊柱MRI显示的结构性病变的患病率。
方法:本研究纳入的背痛患者来自SPACE队列,是早期发现的脊柱关节炎患者,来自于5个欧洲中心,其病程≥3个月且≤2 年,起病年龄<45岁。3位对实验设计不知情的、经过培训的阅片者独立地对患者脊柱T1加权MRI影像进行评分(同时阅读STIR图像),了解侵蚀、脂肪病变和桥接骨赘的情况。如果2个连续层面上发现提示脊柱关节炎的脂肪病变,即可计分。对于提示脊柱关节炎的侵蚀和骨赘,一个层面以上即可计分。读片结果需要2/3的阅片者达成一致。使用多个截取值来计算结构性病变的患病率。
结果:具有完整脊柱MRI结果的患者纳入分析(n=306),并依据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ASAS)的axSpA诊断标准进行分组。影像学分组标准为是否符合修订版纽约分类标准(mNY+和mNY-)。临床组分为疑似SpA患者(不符合ASAS的axSpA诊断标准,但是具有1项SpA特征且LR+ ≥6,或者2项SpA且LR+<6)以及排除axspa的患者。脂肪病变在各亚组的脊柱结构性病变中患病率最高。脂肪病变截取值设置为≥3时,非axspa组的假阳性率较低(6.5%),但在影像组和放射学阳性axspa组患病率则相当高。侵蚀和骨赘的患病率一般较低。< p="">
结论:脊柱MRI显示,在各亚组的结构性病变中,脂肪病变的患病率最高。截取值设置为≥3时,脂肪病变主要见于符合ASAS诊断标准的axSpA患者,而在疑似或排除axSpA的患者中少见。侵蚀和骨赘病变在各组的患病率相同。脂肪病变是唯一可能鉴别患者是否患有axSpA的结构性病变。
强直性脊柱炎椎体缘骨赘主要分布在后外侧
摘要 背景/目的: 骨赘是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结构破坏的标志,一般使用二维的X线平片诊断。但是,平片往往不能清楚显示骨赘病变及其在椎体边缘的位置。CT影像则可以提供骨赘的清晰、完整图像,并准确定位。问题是骨赘在椎体边缘的分布是否单纯由于炎症而随机分布,还是好发生于某些特定位置。骨赘在椎缘的径向分布如果不是随机的,则有可能据此推测骨赘发生的原因。
方法:本研究纳入38名患者(31名男性,7名女性,平均年龄46.1岁)。患者接受胸腰椎交界处(T10到L4)的CT扫描,每位患者获得4个椎间盘间隙(IDS)的影像资料。骨赘定义为椎体终板边缘的骨性突出,并使用软件程序检测。椎体缘每5度划分为一个扇区,并测量每个扇区内的骨赘高度。然后骨赘的高度除以椎间盘的高度,因此结果1则代表桥接。方向向上和向下的骨赘均绘制径向高度,桥接的骨赘则同时计为向上和向下。使用Follmann和Proschan设计的排列测试方法来评估椎边缘的骨赘分布是否均匀。
结果:152个IDS中的95个发生了骨赘。向上和向下的骨赘在椎体缘的平均高度分布是非随机性(两者都是P<0.0001)。平均径向高度图显示骨赘最常见的部位是椎体缘的后外侧,其次是左前侧。方向向上的骨赘较向下的更常见并且更高。在另外一项分析中,我们按照椎间隙融合程度对95个ids进行排列。单个骨赘和较小(早期)骨赘最常见于左后外侧和右后外侧,提示骨赘生长往往起始于这些部位。< p="">
结论:骨赘在椎体边缘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后外侧为好发部位。这一规律提示,机械因素可能促进骨赘生长。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345040900/blog/141507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