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红色年代》描写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方志敏和中共闽北分区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府,领导老百姓翻身求解放的故事。《红色年代》由长篇小说《船的女儿》(第一部)、《血战草鞋岭》(第二部)《信江泪》(第三部)组成。
第一部《船的女儿》描写一群在信江驾驭木帆船的普通老百姓,在方志敏的领导下,撑着自家的木帆船,为红十军运送军需物资的出资出力,出谋出策,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带着身家性命与日本浪人和汉奸卖国贼斗智斗勇的故事。
船 的 女 儿(上)
第四章
64
一天拂晓,信江河面上水气蒸腾,像山间蒙蒙的雾气,一片连着一片,升腾着,蔓延着,岚烟飘渺。林大春接到哨兵的报告,立即带领一个班的兄弟,从地道来到南岸阻击点。他从瞭望口观察江面。寒冬腊月,江面上波涛起伏;北风呼啸,一阵紧似一阵。雾气朦胧的江面上,有两只船向下游航行。林大春从瞭望口发现江面上是两只没有船篷的“石溪飙”,正在靠拢叫岩码埠。一只船的桅杆上挂着“清剿船老大,为王家金讨回家产”的木牌;另一只船的桅杆上也挂着“活捉夏桂花,替陈启担清算仇家”。他想,真是猪八戒倒打一耙。夏家的财产本来是船老大的,王家金却要“讨回”?真是恬不知耻;陈启担捣乱夏桂花结婚仪式,挨打是活该。有何“仇家”“清算”?林大春看江面上的一群乌合之众,竟然找上门来“送死”。他自言自语说:“想死,就送你去阎王殿过年吧!”“兄弟,让你为人民立第一次功吧。”他抚摸着那挺从庙湾货栈缴获来的,擦得亮亮的重机枪说,“我给你喂饱子弹,你送他们下河喂鱼!”说完,他给重机枪装上子弹。王家银跳上岸,提着驳壳枪叫道:“叫岩到了,这是土匪窝。大家精神点,抓到一个土匪,奖大洋十块,抓到土匪头头,奖大洋一百块。兄弟们,发财的机会到了。精神点,枪上膛。”船上的乡丁抬起头,打起精神,一个个运动着麻木的手臂。那班上岸的乡丁端着枪,弯着腰,四处看看,警惕地向前走。林大春看着一个个上岸的乡丁离自己只有一百多米。他握紧重机枪,瞄准一下前面,不慌不忙的等着乡丁走近些。林大春突然改了主意。他想先瞄准没有靠岸的那只船打,让船上的乡丁下河喂鱼去,少几个上岸也好,免得坑害老百姓。“哒哒哒”,船上的乡丁还没有弄清方向,便“噗通”“噗通”地一个个栽倒在河水中。“镇静!不能摇船,船会摇翻的!”站在岸上的王家银,吓得丧魂落魄。他一会儿低下头,一会儿抬起头,向第二只船上的乡丁发命令。子弹像狂暴的雨点,“哒”“哒”“哒”有节奏地射击船上的乡丁,船舱里的乡丁为了不被子弹打中,有的跳下水中逃命。也有不会游泳的乡丁,一个个挤向船头,想跳上岸逃命。突然,船尾巴翘出水面,船头向下沉,只见那只船左右晃荡着。“不好了,船翻了!”船上的乡丁随着一声惨叫,统统栽进河里了。冰镇的河水浸透肌肤,掉在河里的乡丁冷得浑身发抖。他们扔掉枪,顾着自己向河岸游。“哒哒哒”一阵机枪子弹射来,只听“噗,噗,噗,”的响声,冰镇的河水中溅起了一排排,一朵朵水花。机枪子弹“哒哒哒”射向河面,鲜红的血染红了信江河。林大春看船上的乡丁消灭的差不多了,他紧握重机枪,瞄准上岸的敌人。“哒哒哒”,岸上的乡丁冒着机枪子弹,抱头鼠窜,各自逃命。有的乡丁卧倒在地上,只知子弹飞来,不知自己朝哪个方向射击。他们只好卧倒在哪个方向,就“乒乒乓乓”地朝那个方向打枪。有的乡丁趴在地上打一枪,后退两步,想退到河边爬上船,躲进船舱。“谁敢逃跑,立即枪毙!”王家银发现乡丁想各自逃跑,举起手枪,一边高喊,一边朝天“砰砰”开了两枪。想逃跑的乡丁只好掉转头,又“乒乒乓乓”朝西边开枪。有个机警的乡丁发现码埠右边有条小路,立即报告他的排长。那个排长也看见了,说:“好,都跟我来,我们钻进村庄去抓老百姓,发发洋财也好。”听见的乡丁都跟着排长,“一骨碌”向右边小路方向滚动着身子。王家银看到自己的乡丁像伙游兵散勇,稀稀拉拉向村庄跑。他觉得这是个办法,也滚了几圈,跟着后面,一同朝村庄跑。王家银看见了,大声命令:“好了,不挨子弹也好,大家三人一组,分散进村,寻找船老大和夏桂花的藏身之地!”乡丁们听了,自己邀着伴,三人一组,稀稀拉拉朝村庄走。夏桂花隐蔽在地道北面阻击口,那儿地势高,看得见进村的路口。她从瞭望窗里看见乡丁们分散开来,朝着村子摸索着走来。她立即把自己的队员分成三组,每组十人。一组隐蔽在路口的高地,等着乡丁过来,一个个消灭,由张鲁领队。一组进村,守住岔路口,等着乡丁分头进村时消灭他们,由小张领队。夏桂花自己带着十来个人,两人一组,分散隐蔽在路旁的老百姓家里,等着乡丁进屋。张鲁发现王家银,愤怒从心底冒出。他平静一下心情,等着王家银过来。王家银走近了,张鲁瞄准着,只听“哒”一声,王家银头部中弹,“噗通”一声倒在地上,死了。乡丁们看王家银死了,统统 “卧倒”。他们匍匐着后退,不敢进村。“子弹从哪儿打来?”刚从侧面过来的王家金看弟弟王家银死在路口,问趴在地上的乡丁说。那个乡丁看匍匐下来的是王家银的哥哥王家金,吓了一跳。他立即举起枪,朝前面“砰砰”射击两枪。张鲁打死了王家银,心里出了口冤气。他用轻机枪对准匍匐的敌人,继续射击。王家金发现那块高地上埋伏了手枪队的人。他平静地看了一下四周,轻声说:“你们看,我们绕过菜园,爬到那块高地上,我们就可以居高临下消灭敌人了。快,跟我来!”大家一看环境,觉得王家金说的“对”,都离开路口,绕过菜园,向高地上面爬去。不一会,王家金带着十几个乡丁爬上了高地,眼前一片开阔。王家金发现手枪队只有十来人,高兴地说:“兄弟们,为王家银报仇的机会到了,大家隐蔽好自己,朝西边高地上的敌人射击。”一会,王家金从乡丁手里拿过长枪,对准西面前方的张鲁他“叭”“叭”“叭”地射击。张鲁突然觉察上面飞来子弹,射中了他小组的二三个队员。他端着轻机枪,依靠在树后,站起身子,迎着敌人的子弹射击。张鲁扣着扳机不松手,子弹猛烈地射过去,打得那伙乡丁抬不起头来。张鲁告诉队员说:“快,背着伤员,向地道撤退,快!”他看队员离开了高地,自己也蹲下身子,一骨碌滚下高地,站起身,进了地道,封闭了地道口。“目标,西面前方高地上,集中射击!”王家金看清了刚才射击的是张鲁,命令身旁的十几个乡丁说。王家金想,一定是溜了。他站起身朝西面看,一个人也没有了。他们追到那块高地,什么也没看见,张鲁他们好像蒸发了似的。王家金仔细寻找地道口,找遍那块高地,可是什么也没发现。王家金恶狠狠的骂道:“他妈妈的东西,有本事出来呀!”王家金带着十几个乡丁走进村庄。可是,一路上没有发现手枪队的人。他知道手枪队的人躲进了地道,但是,他不知道洞口在什么地方。心里十分焦急。自从他到船老大手里领回那一年多工钱后,船老大不再信任他,也几乎没有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女婿。一不理睬他,更不会让他进入改造后的地道里去。“地道口在什么地方呢?张鲁为什么跑得没有踪影呢?”王家金知道附近有地道口,可是在什么地方他找不到。他想盲无目标地寻找地道口,还不如进村。他知道船老大和夏桂花住在什么地方,他可以绕近路偷偷摸到他们身边,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乘他父女俩不注意,悄悄杀了他们,替王家银报仇。他想到这里对乡丁们说:“进村,我知道他父女两个住在什么地方,菩萨保佑,大家可以分几百块现大洋。”他提着手枪,朝右前方走了一段路,突然碰上几个趴下的乡丁。他说:“站起来,别怕!眼前没有手枪队的人!”他们抬头看是王家金,立即站起身,那个排长说:“屋里有人。我们的人都走散了。”王家金想,这一带是老百姓的房子,手枪队的人也可能躲在屋子里。他知道夏桂花诡计多端,屋子里可能有人守卫。他让乡丁们不要跑到老百姓的房子里去。不过,他又想万事稳重起见。他说:“他们人不多,可能是分散开的,估计驻地的人很少,俗话说'人多为王’。我们人多,可以顺着屋檐悄悄走到驻地,把他们消灭掉。”他们跟着王家金,也弓着腰,挨着屋檐,警惕地向前走。夏桂花在窗户里看见王家金领着一队乡丁,弓着腰,挨着对面房子的屋檐过来,两只眼睛射出仇恨的火焰。她想,你这个混蛋,竟敢与手枪队为敌,竟敢带着乡丁来包围我们手枪队。既然你没有我们夫妻的情分在先,既然你眼里也没有我的父亲,既然你没有我们这个家,那么,你也不要怪我无情。你死去吧。她看着弓着腰的王家金向前栽倒,趴在地上不能动弹了。夏桂花大声说:“我们出屋,消灭前来的十几个敌人。”大家一听,十来个人一刹那走出屋,个个举起双枪,瞄准着眼前的敌人开火。一阵枪声后,乡丁都倒下了,死的死,伤的伤,没人吭声了。夏桂花看眼前的敌人基本消灭,如果还有进村的敌人怎么办?她想,自己的队员最了解自己的家乡,闭着眼睛也知道哪儿有个树桩,哪儿有个土坡,让他们进村各自行动,随机消灭敌人,是最好的办法。她大声说:“看情况,估计有乡丁进了村,你们二人一组,立即分散,自由活动,寻找进村的乡丁,把他们统统消灭掉。”话说早进村庄的那些乡丁,他们发现村庄里空空的,没有老百姓,也没有手枪队的人。三五个乡丁端着枪走进一个老百姓的家,突然“砰砰”几枪,刚进屋的几个乡丁全部栽倒。三分钟过了,五分钟过了,手枪队一点动静也没有。那个乡丁班长又说:“别进屋了,顺着路朝村外走,想办法回家。”乡丁们“砰”“砰”开着枪,一边开枪一边爬了出来。他们边开枪边爬。“不准开枪!”那个乡丁班长说:“我们静悄悄上大路,大路上可能没有手枪队了。”还有十七八个乡丁,胆颤心惊端着枪朝大路走。可是,他们刚走到大路口,又遇上一阵射击,乡丁又倒下了几个。那个乡丁班长想,他们进屋子要吃枪子,走小路要吃枪子,朝大路走还要吃枪子。正当那个乡丁班长不知所从时,村子里又钻出几个乡丁。有个乡丁问:“你看见手枪队的人吗?”“没有!”那个乡丁班长哭丧着脸说,“来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我想回家了,家里还有老婆孩子。怎么回去呀?”“我也想回家,王家银死了,王家金也死了,还有谁管我们的死活呀。”“我们扔了枪,”一个乡丁无奈地说,“大家跪在这里,我们投降,他们会优待俘虏的,会饶过我们一死的。”“好,我们都跪下,举起双手投降。”一个个乡丁扔了枪,低着头,跪在地上,举起的双手颤抖着。“投降,投降,我们都投降。”那群乡丁先先后后地哀求着说。
作者简介
王安中,江西省铅山县人,铅山一中退休教师。1962年分配铅山县电影院工作,主编《铅山电影报》,1978年,短篇小说《豆》发表于《信江文艺》,2003年论文《高中综合实践课程理论研究》发表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五期。
1998年主编《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集》(第一册、第二册),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主编《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与课例精选》,由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