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女将秦良玉到底有多传奇,是否实至名归?

小院认为,秦良玉如果称是历史上第一女将,也不过分。

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秦良玉早在万历年间就已出场,万历二十七年,她随夫马千乘出征,在马千乘冤死后,为夫昭雪,代领马千乘石柱宣抚使的职位。

说到秦良玉,不得不提到明末一支特殊的军队—“白杆兵”。

所谓白杆兵,是指秦良玉训练的一支特殊的军队。他们手中的长矛,都用结实的白蜡树干做成枪杆,矛头带钩,有点类似于小戟,尾部有铁环,这是一件特种兵器,作战时,有刺、砍、钩、锤击多种功能。

除了辨识度极高的兵器,秦良玉的白杆兵以高超的战斗素养威震四川,在扫平播州杨应龙和永宁奢崇明的叛乱中表现出色,威震敌胆。

明末有几支著名的朝廷军队,比如关宁军、天雄军、白杆兵、秦军等。

不管是从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上来说,小院认为,白杆兵应该排名第一 。

大家津津乐道的关宁铁骑,名声很大,战斗力确实也有,但对清军的战绩却不大,最后反而投降了清朝,成为八旗的战力。

天雄军、秦军虽然也能打,但与白杆兵相比,战斗意志略显不足,在逆风仗时容易崩溃,并且过度依赖主帅一人的统帅力,卢象升,孙传庭一死,就宣告落幕。

在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秦良玉的四川白杆兵,是出了名的凶悍,悍不畏死,在同后金的浑河血战中表现出来惊人的战斗素质和战斗勇气,震惊了努尔哈赤。

到处救火的白杆兵也损失惨重。天启元年(1621年)川军与浙军七千余人奉命救援被后金围攻的沈阳,兵还未到,沈阳已失陷。明军决定发动绝地反击,以少击多,这是一场自杀式的战役,这就是悲壮的浑河血战。在浑河之战中,秦良玉的兄长秦邦屏战死,秦民屏侥幸突围,四千多精锐白杆兵在给后金造成重大杀伤后全军覆没。

此战中,八旗军中的红甲喇军、白旗军、连努尔哈赤最精锐的黄旗军都曾在坚强的川军面前败下阵来。八旗战亡将领见于史料的有:雅巴海、布哈、孙扎钦、巴颜、雅木布里、实尔泰、郎格、杜木布、大哈木布禄、旺格等共九人。战后,为了稳定军心士气,祷念在此役众多的阵亡者,努尔哈赤专门举行了祭奠亡灵的大会。

不过只要秦良玉还在,白杆兵就在。她与族人重新招募训练的白杆兵,在崇祯三年奉诏勤王,击败京师外围入寇的清军,连收复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解救了京城之围,这时候,秦良玉已经五十五岁,还亲自带兵出征,崇祯帝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台召见秦良玉,优诏褒美,赏赐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这是其中一首: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在明末烽烟四起的天下大势下,秦良玉算的上是个异数,她以一介女流之身,从辽东到川北,驰骋全国为大明作战。手握强兵,却没有像吴三桂、左良玉等军阀一样,走上反叛或拥兵自重的道路。

崇祯七年起,秦良玉主要在国内战场对农民军作战,曾将张献忠赶出四川,大破罗汝才,在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再次入川时,又统帅白杆兵对其作战,终因众寡悬殊失败,秦良玉仅以身免,退回老家石砫。

秦良玉并没有就此落幕,返回老家后,她拿出家财,招兵买马,准备抵抗,但已无力再出兵救援,只能为固守作打算。张献忠攻下成都后,秦良玉对部下说:“我兄弟二人都战死沙场,我一个妇人,受国恩二十年。就算到现在这种地步,也敢与贼势不两立!”于是秦良玉分兵守卫石砫境。张献忠克蜀后,到处招降四川土司,却始终不敢来石砫,在张献忠屠刀下,石砫人民得以保全。

《明史·秦良玉传》: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

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女将,从传说中商朝的妇好,到唐朝的平阳公主和南宋的梁红玉,都是赫赫有名,不过小院认为,单纯从战争角度看,她们都比不上秦良玉。

秦良玉是唯一正式被列入国家军队编制的女将军,并且由于身处明朝,她的生平,更加切实可考,从二十五岁一直披挂上阵到七十岁,从开始的没有编制,到袭夫石柱宣抚使,随后封的官职,多得数不过来,在她墓碑铭文上的头衔,比《权力的游戏》中龙母的头衔还要长。

小院一字不减地摘抄如下:

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挂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

标点符号,根据文言文的惯例,本来就是没有的,诸位可以自己加上。

论资历、论军功,秦良玉应该被称为第一女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