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16日,在大瑶山深山考察...

1935年12月16日,在大瑶山深山考察的费孝通误踩了瑶人设下的捕兽陷阱,双腿被兽夹牢牢夹住动弹不得,他的新婚妻子王同惠独自下山去找人来营救,谁知竟一去不复返,两人再也没有相见。

费孝通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在他即将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的时候,导师吴文藻告诉他参加广西省政府“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室”设立的研究特种民族调查(苗族、侗族、壮族等)的课题。

费孝通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恋人,也是吴文藻弟子王同惠。王同惠听了,即刻表示要和费孝通一同前往。

在当时的年代,以男女同学身份去大瑶山工作不仅有诸多不便,而且还会受到当地人的责难,于是两人决定先结婚再一起去大瑶山做课题调查。

这年初秋,费孝通与王同惠在燕京大学未名湖畔的临湖轩举行了简朴的婚礼,这里也是两人的恩师吴文藻与师母冰心结婚时的场地。

婚后第四天,这对志同道合的新婚夫妇,就踏上了去大瑶山实地调查的征途。然而,世事难料,本是一次事业和爱情兼顾的旅途,竟成了阴阳两隔的别离悲剧。

大瑶山山里的情景要比费孝通夫妇想象的艰难很多,不仅山深林老,路径不明,瑶族的山寨之间,也要隔着好几个山头。尽管环境困难,但费孝通王同惠始终充满着信心和兴奋。

12月16日这天,进入大瑶山深山考察的费孝通夫妇因掉队找不到向导而迷了路,慌乱中,费孝通不小心双腿被瑶人设下兽夹牢牢夹住动弹不得,使得整个人被滚落的木石压住。

王同惠不顾一切地把石块逐一移开,但费孝通的腰和脚都被砸成重伤站不起来。王同惠安慰费孝通道:“我们是患难夫妻,老天一定会保佑你的,你在这儿别动,我去外面找人来救你。”

费孝通整整等了一夜也没有见到妻子的身影,天亮时分,焦急的费孝通忍着痛向外爬去。一直爬到傍晚,才被放牛的村民发现,将他救回到寨子里。

听说王同惠失踪了,寨子里16岁以上的男子都出去寻找王同惠,找了七天,在湍急的山涧激流中,发现了王同惠的遗体。可见王同惠是在找人时,因天黑路险坠下悬崖身亡,那一天,是王同惠和费孝通结婚的第108天。

这个年轻的女学者,还没有好好享受美好的婚姻生活,就带着与费孝通刚孕育腹中的婴孩,永远地离开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和爱情。

“同惠死后,我曾打定主意把我们两人一同埋葬在瑶山里,但不知道老天存什么心,屡次把我从死中拖出来,一直到现在,正似一个自己打不醒的噩梦。

虽则现在离我们分手的日子已经多过了我们那一段短促的结婚生活,但是一闭眼,一切可怕的事好像就在眼前,我还是没有力量来追述这些事的经过。”

得知王同惠离开人世的消息,费孝通当即哭昏在病床上,当他醒来后,与王同惠的往日时光历历在目使他痛不欲生,几次想要追寻爱妻亡灵而去,但想到与妻子未完成的事业,他又鼓起勇气活了下来。

伤势好转后的费孝通,把与王同惠一起在大瑶山调查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完成出名叫《花蓝瑶社会组织》一书。

该书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金秀大瑶山花蓝瑶的人口、族源、语言、民风礼俗、生活劳动、卫生教育、家庭关系等状况,开创了中国社会学的新领域。

四年之后,费孝通与大哥介绍的一个叫孟吟的姑娘重新组建了家庭。孟吟的纯朴善良,勤劳热情抚慰着费孝通那颗受过伤的心。

两人生有一个独生女儿,为了纪念王同惠,费孝通为她取名费宗惠。他们相濡以沫55载,无论是遇到怎样的艰苦磨难和生活重创,孟吟一直伴随着费孝通甘苦与共。

1994年12月,88岁的孟吟因病去世。费孝通悲痛之余,写下自己对孟吟的所有爱意:“老妻久离,终得永息;老夫忆旧,幽明难接;往事如烟,忧患重积;颠簸万里,悲喜交集;少怀初衷,今犹如昔;残枫经秋,星火不息。”

如果说王同惠是费孝通永不磨灭的爱情印记,孟吟就是他最长情的爱情陪伴。

其实在费孝通的心里还有一位女性让他念念不忘,她就是著名翻译家、学者杨绛,也是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的妻子,费孝通年少时的同学。

少年费孝通憨厚老实,母亲害怕他受欺负就托关系将他送到女中学习,自此与聪明伶俐的杨绛成了同班同学。

后来两人又成为燕京大学的同学,费孝通对杨绛早有爱慕之情,怎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费孝通只好把爱慕转化成一生的仰慕。

暮年时,费孝通和杨绛先后失去了各自的爱人后,88岁的费孝通以老同学和老朋友的身份亲自登门拜访了独居一人的杨绛。

也许是交谈中,费孝通流露出了对以往情愫的追忆,令杨绛心生不安,及时终结了交谈,催促费孝通离开。

费孝通不舍地起身告辞,杨绛送费孝通到门外楼梯时,轻言细语地说:“楼梯不好走,以后就不要知难而上了”。

杨绛用一语双关的逐客令内涵费孝通,她早已习惯一个人沉浸对爱人的思念之中,不需要有任何的不适宜情感打扰自己。

费孝通听懂了杨绛的婉言拒绝,就把初见的美好保留在心间,从此再没有登过杨绛的家门。

2005年4月24日,费孝通的人生之旅到达了终点,享年95岁,但著作和爱永留于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