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长:丁沟的早晨(再发)
广祥语
昨天编发了一位学生家长的文字,《陪读家长:丁沟的傍晚小景》,点击阅读率还是蛮高的,可见大家对丁沟怀有很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外的游子,我相信他们对小镇余音未了的牵挂始终不会改变。小镇虽小,但毕竟与我们的生命紧密关联,它大也好小也罢,富也罢穷也好,街头曾经留下我们的足迹,曾经飘荡着我们的笑声与喟叹。更何况,我们如果拥有一双慧眼,就一定会发现它的真、它的善、它的美,就一定会悄然地爱上它,便像爱上一位朴实而灵巧的姑娘。为此,本平台再次发布丁中高三(13)班学生李逸阳的父亲李志杰先生的大作《丁沟的早晨》,以飨各位朋友,寄托一份美好情怀!
大概的早晨
李志杰
小镇丁沟繁荣富裕,袖珍玲珑,两条交叉的主街,小鸟依人般依偎在碧波荡漾的三阳河畔。我喜欢丁沟的早晨,弥漫着浓郁的市井气息,飘散着质朴的乡村味道。
当晨曦微明,进城的头班公交车嘟嘟鸣笛,唤醒睡眼朦胧的小街,也唤醒街边香樟树上夜宿的小鸟。小鸟以麻雀居多,也有白头翁与八哥。这些可爱的精灵,先是一两声浅唱低吟,轻轻徐徐,娓娓动听,犹如天籁,继而叽叽喳喳,啁啁啾啾,或嗖的一声振翅高飞,或原地蹦蹦跳跳,载歌载舞。这欢快的节奏,这美妙动听的鸣唱,为小镇的早晨营造出清朗明快的意境。
别具一格的早点摊,是街头永恒的风景。不管刮风下雨,不论春夏秋冬,每天清晨,朴素憨厚的生意人用忙碌的身影呼啦啦地拉开小镇新一天的帷幕。也许你是莘莘学子,也许你是陪读的母亲,也许你是匆匆上班的工人,也许你是晨练的老人,用不着说,一定熟悉了那乡村早点的味道。香香脆脆的手抓饼,松松软软的鸡蛋饼,甜甜糯糯的糍饭,焦黄香酥的碳炉烧饼,总有一样让你喜欢合你口味。
做碳炉烧饼的是一家三口,系着白围裙的小伙子是儿子,眉清目秀,瘦精精,真像电视剧里的韩国帅哥。揉面,加酥,擀皮,撒芝麻,贴饼,起炉,一招一式,炉火纯青,娴熟老练。职业从来不分卑微与高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们做的烧饼让人想起儿时的味道,香酥可口,供不应求。这个小小的街头烧饼摊,就是丁沟早晨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五谷杂粮饼、鸡蛋饼、手抓饼属于煎饼系类,根据各人口味可以添加秘制的麻辣酱、甜面酱,可以撒些葱花、香菜、榨菜丝,既是早点也是休闲食品。摊主都是勤劳本分的农村妇女,现做现卖,煎锅兹兹地响,热气袅袅地飘,香味悠悠地散,一个摊点就是一个神话,让你感觉生活的富足与美好。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到街边的小饭馆里坐一坐。颍上牛肉汤馆一定是安徽人开的,门边支着好大一口铁锅,煨着大块大块的黄牛肉,从早到晚咕嘟咕嘟地响,香味悠悠荡荡,半条街都能闻到。肉香浓郁醇厚,香味就是招牌,无形的金字招牌。牛肉汤里有牛肉片、粉丝、干丝、小青菜、香菜,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要是汪曾祺先生喝了,一定会说:有那么点意思!尤其在这个寒冷冬天的早晨,只花七元钱,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就足以温暖熨帖你的胃,让你的一天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如果要换换口味,麻烦你的腿,沿着街道向东,跨过几个店铺,可以到镇江锅盖面馆尝尝品种繁多、别具风味的锅盖面。当然,丁沟本土特色的水饺、馄饨、包子、麻团、油条也不错哦。
丁沟的早晨,最热闹的去处是菜市场。七八点的光景,太阳已经升起,街上的行人陡然增多。上学的、上班的、晨练的、买菜的,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买菜的人尤其多。走进菜场一瞧,卖豆腐的一溜儿,卖鱼虾水产的一溜儿,卖猪肉的一溜儿……人气最旺的是菜场外围摆在地上的小菜摊,他们一脸的辛劳,一脸的朴实,一脸的期待。一把韭菜、一捆小青菜、一小堆水萝卜,就成就一桩桩买卖。要几根葱?要两个青椒?拿去吧,家里长的,不值几个钱!卖鱼虾的多,是菜场的一大特色。浩浩荡荡的三阳河哺育了勤劳的丁沟人,也带来丰富的水产。乔丁、鳜鱼、白鱼、红眼睛鱼,这些鲜嫩无比的稀有鱼类这儿也能见到。这个初冬的早晨,光看看这五颜六色的蔬菜、活蹦乱跳的鱼虾,闻闻这带着泥土的芳香,就让人莫名地激动。这浓浓的乡村味道呵!
买完菜,可以到三阳河东岸的沿河风光带溜达溜达。河边有跑步的,广场上有舞剑、打太极拳的。这充满时尚的现代气息,让人感到活力四射。抬抬头,在湛蓝的天空上,兴许能见到已经起飞的民航客机,目光追随,人的心胸也开阔了……
【2015年10月8日的文字】
荐读《丁沟的早晨》
张广祥
我所荐读的作品的作者李志杰先生,是一学生家长。他的儿子逸阳正在我班上读高二。
说起来,我和他还是校友,都是在宜陵中学读的高中,我是87届的,他是91届的。这还是在本学期初他加我QQ之后叙起来时获知的。但跟他相比,我有点惭愧,因为他是一位很用功的更是很成功的人。他很喜欢写作,而且这样的热情一直不减。他在新浪建有博客,我受邀“指导”时登录浏览过。这一登录,着实吓我一跳:原来,他竟然在报刊上已经发表了若干篇随笔、小小说了!他自称是文学爱好者,但在我看来,分明是一位作家,一位有建树的作家。我还是第一次遭遇这样的学生家长!
我是一名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语文老师云者,我们向来这样想这样说:能说会写之人也。而事实是,我既不会说,更不必会写。说的都是大白话,在众人面前,往往吞吞吐吐,不知所云。也偶尔写点,但写的都是无聊的文字,纯粹记事,无关文艺。可是,一个学生家长却写出、发表出那么多的文艺性作品,怎不令我汗颜?我老婆看了《丁沟的早晨》,昨天和今天,竟然两次促我写一篇《丁沟的夜晚》,我哪里有能力“欲与天公试比高”?虽然我生活在丁沟这个小镇已有20多年,对这个小镇也怀有恋人般的感情,然而要让我将小镇洞察得淋漓尽致,再蘸着墨香细致生动地呈现出来,我委实做不到。
读李先生的文字,的确是一种享受。单以《丁沟的早晨》而言,清澈流畅而微微荡漾的叙说,给人的感觉丝毫不单调乏味,而是极其干净而滋润的。李先生就像在面对着读者,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异常亲切,不像有的老作家,要么使用惯了书面语,少了灵动和生气,要么特喜欢口语化,却免不了啰嗦而且干涩。李先生这样的文风极其吻合作品内容的,作品本是写小镇早晨的市井生活,这样的生活“飘散着质朴的乡村味道”,文字亦当散淡自然。
李先生善于从小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叙乡情民俗,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一篇篇佳构妙作。我那在厦门读大学的儿子在读了《丁沟的早晨》之后,说:“写得真好,让我都想家了。”这就是李先生文字魅力的体现。
我总以为,大凡能够将视角投向生活,用纸笔描摹世态,一定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李先生,正是这样的人吧。
201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