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说:先学会做人啊
【往期回读】
我对学生说:先学会做人啊
江苏省丁沟中学 张广祥
讲授《季氏将伐颛臾》,讲着讲着,竟讲成了以“做人”为主题的思想品德课了,也是开了国际玩笑了。
实际上,《季氏将伐颛臾》记录的是孔子与学生冉有、季路的对话,体现的是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我怎么拐到做人教育上去的呢?
冉季二人同时是季氏的家臣。季氏,鲁国权臣,势力强大,把持着鲁国朝政。主子季氏将要讨伐颛臾了,冉季跑来告诉老师孔子。我问:“他们为什么要来告诉孔子啊?”答案可以推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季氏将伐颛臾”这个重大的军事行动有必要先通报一下老师,否则或许被老师责怪的。我就跟学生信口开河了:“今后你们有什么大事,比如要恋爱了,要结婚了,找到工作了,告诉我一下,告诉你们老班一下。这是做学生的礼节!”
老师批评学生是常有之事,家常便饭。学生挨批了,该怎么做呢?是虚心接受,还是狡辩?对于季氏讨伐颛臾,孔子是极力反对的,认为不可伐,不必伐,不当伐。挨了批驳,冉季怎么做的呢?他们说:“是季氏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家臣的都不愿意啊。”这就显示了他们做人方面的问题,因为他们明显是想推卸责任,是为自己作辩解。言下之意:我们没有错,错的是季氏。我教育学生:“老师把你找过去批评一番,你做学生的不要狡辩,更不要顶撞,这也是做学生的道理。即便老师批评不当,也要理性对待。”
就冉季的狡辩,孔子又是一番义正词严的批驳,使得冉季终于说出了真心话:“不打不行啊,现在不把颛臾打下来,后代子孙要遭殃的。”这就更加彻底暴露了他们道德的失败:口是心非!刚才不是说“夫子(指季氏)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了吗?现在却说“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前后抵牾,恰恰表明他们心口不一。我们可以想见,假如季氏召开军事会议,在举手表决的时候,冉季必定是投了赞成票。对于这种言行相诡的做派,孔子真的很生气了:“君子最痛恨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君子痛恨,圣人当然也痛恨,痛恨到极点了,因为这突破了做人的底线了。我教育学生:“孔子历来主张知行统一,表里如一,反对巧言令色,反对口是心非。我也希望拥有这样做人的品质。”
最后,小结全文学习的时候,我说:“且不谈这篇课文所阐明的孔子的政治理念,单看孔子对学生做人的教育与批评,我们可以获得启示:成才重要,成人更重要。前天开学典礼上,刘校也对你们谆谆教导道:‘要成才先做人。’的确如此,欲成才,先做人;不成人,宁无才。先学会做人啊!望大家谨记在心,并身体力行!”
这样教学,是不是背离了学习《季氏将伐颛臾》的要旨?——管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