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祥 | 琐忆当年写稿

【往期回读】

学车全程记    我的一段爱情故事

名镇吴桥史话    娄勤俭教育情怀
游走宜陵老街    麾村史话

古镇小纪史话    郭村史话

蒋勋细说红楼梦 | 80回大合集

琐忆当年写稿

张广祥

这里所说的稿子主要是指教辅方面的,以及教育随笔。

某日,到刘校办公室有事,刘校说起档案意识话题,并将他整理的论文集子给我看。我以前也发表过文章来的,虽然这些都绝对是速朽文字,没有含金量,但刊有这些文章的报刊我大多还收藏着,所谓敝帚自珍吧。以前也整理过,将某年某月某报刊某文章一一登记造册,保存在电脑。日前想起这事来,加之无事劳,从柜子里翻出那些报刊。有不少报刊都已经泛黄了,颇有年代感。翻着看着,心情微妙,一些往事也浮现到眼前。

我是1996年下半年开始投稿的。我之投稿,纯粹受一位同事的鼓动。一次,数学老师陈军(如今在江都中学工作)对我说:“你是个语文老师,笔头功夫应该不成问题,可以写点东西。”这事我一直真真切切记得。因了他的这句话,我也就偷偷地尝试了。当然是“偷偷地”,因为那时没听说有什么老师发表文章,而且不敢保证一定发表得了。12月27日,处女作《变式句及其表意作用》在《语文报》发表。我也真真切切记得,某日——应该是1997年头了吧,在同一个办公室的周顺宏老师(现空港中学校长)抬头问我:“广祥,你往《语文报》投稿了?”坐在另一头的我怯怯地回答:“嗯呐。”我不敢自信,是没料到《语文报》已经发表了我的文章,单以为我投稿的事被他掌握了,就好比一人偷情之事发作一般。第一次见到我的名字成了铅字,那心情又好比一个暗恋的女孩走进我的视线,喜悦,激动,但又不敢形之于色。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顿时有了信心,更以极大的热情码字了。“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鲁迅 《〈呐喊〉自序》),最后竟有900篇左右发表了,如此“高产”,大概是丁中第一人了吧。发表最多的年份是2003、2004、2005、2006年,每年都有100多篇;2007、2008年也不少,每年近100篇。大多发表在《语文报》《语文教学周报》《语文周报》《考试报》《考试指南报》《语文学习报》《中学语文报》《中学生导报》《新课程报》等。印象里,三天两头收到样刊、稿费单。每每稿费单到了,学校信件收发员就开心地说:“张广祥,拿钱!”到邮局取款多了,邮局的人都认识了我。

说到稿费,多的时候一年有10000元。不过,也就一年模样吧。当时,学校为了激励大家写稿子,对教科研定了个制度:教师每发表一篇,学校以稿酬两倍的比例予以奖励,比如一篇稿子稿酬80元,学校奖励160元。因而,我曾经在学校拿过不少钱,拿得很荣光。但这样的荣光没有维持几年。可能是让人眼红了,也可能是其他什么因素,学校将教科研奖励制度作了调整:一年上限500元。这个调整,显然是冲着我而来的,但我还能怎么样呢?这严重挫伤了我的积极性,成为我后来辍笔的主要原因之一。

稿费拿得勤,是因为稿子写得勤。因为写稿多了,就有编辑约稿了,有约稿了,稿子就更写得多了。《高考》《高中生》《中学时光》《年轻人》《中学生学习指导》《语文报》《语文周报》《未来导报》《语文学习报》《考试报》《中学生报》《考试指南报》《新课程报》《语文学习报》《中学生导报》《中学生读写》《学苑新报》《升学指导报》等报刊都跟我约过稿,有时几家在某一段时间集中约稿,我马不停蹄,一家家地交差。有时约稿很紧急,可能今天约稿次日交稿,那更是废寝忘食了。虽然疲惫,但也充实快乐着。很感谢提携我的那些编辑们,比如《语文报》的黎仁、武素平、杨早管,《高考》的高尾凤,《语文周报》的史海霞,《中学时光》的徐国红,《未来导报》的宋增林,《中学生学习指导》的吕志学,至今,这些名字我还很熟悉。真的十分感谢他们!天下写稿子的人很多,稿子内容大同小异,质量难分上下,为什么单用我的稿子?这其中必有一份感情。现今若再提笔写稿子,想发表怕是很难很难了,因为这些编辑与我为路人了啊。要想重新撞开报刊的大门,必定需要一段时间呢。

因为跟报刊交道打多了,我陆续成为《作文》《语文报》《语文周报》《语文教学周报》《学习报》等报刊的特约编辑了。对我来说,这特约编辑的头衔也是一份荣光。

还有一些报刊,我根本就没有投稿,也录用我的稿件的,比如《中国校园文学》《师道》《语言美》《中学语文学习》《德育报》《语文辅导报》《时代校园周刊》《数字世界报》《新闻研究导刊》等等。等到收到样刊了,我不免奇怪。其实,也不用多大奇怪。我那时经常将我写的东西发在我自建的语文网站“中学语文在线”上,或者发在搭建于中华语文网的我的博客上,偏偏这两个网颇有影响(当时“中学语文在线”网全国闻名,博客在中华语文网教师博客排名第二),估计是这些报刊编辑看到了,一时懒得跟我打招呼,径直拿走发表了。好在大多数还给我发来样刊,也给我发来稿费,个别的就闷声大发财了,显得不厚道,比如《新闻研究导刊》。

其间,我也参编了几本教辅书,如《高考优秀作文选》《高考语文完全手册》《初中新话题作文》《高考语文阅读写作双向提升训练》《教材探究导学》《高考议论文备考大全》《文言文全解(唐诗宋词选读)》等,有20多篇论文在省级大赛中获得奖项。还将学生的作文投寄出去,《中学生》《高考》《中华活页文选》《中学生文学》《语文周报》《语文世界》《优秀作文选评》《语文学习报》《考试报》《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中学生报》《作文报》《成才导报》《成长金刊》《中学生读写》《语文教学周报》《未来导报》《学习方法报》等报刊都留下了我学生的名字。

发文多了,也出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比如,有时一期会出现我两三篇文章。也有编辑让我用个笔名,避免一期重复出现同一个名字的现象。我用过的笔名有:丁中人、张文。也曾有过搞错我名字的现象,我明明叫张广祥,它印成张文祥、张广样了。还会接连几期连发我的稿子,期期有我的名字,比如2006年《语文学习报》鲁人高二版,7、8、9、10、11五期连发;2007年《语文周报》苏教高二版,4、5、6、7四期连发。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将我老婆的名字一同署上,但她的名字总是落在我后头。因为,她是小学老师,署她名没有实际意义,对她评职称毫无作用。我也署过同事的名字,那就是另一种情形了,他在前,我在后,这对他评职称是有用的。还有一种情形,我提供稿子,不署我名了。

发文多了,自然就有了名气。这个名气是在外的,学校里没什么人认可我、欣赏我,所以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次,学校组织老师到江南参观名校及游玩,到了前黄中学。落座,该校一名男老师问我们是哪里的,时任校长葛国宏作了回答。“江都丁沟中学的?那你们学校有个叫张广祥的老师吧?”那人追问。这是我亲历的事,当时我很意外,第一次感受到我的小名气。这样的事我后来还亲历过,另有同事(如罗元涛、曹新征老师)也碰到过。2006年我到南京参加省高考语文阅卷,所在小组组长看到我的名字,就问我是不是丁沟中学的张广祥;她还向其他老师作了介绍,对我美言夸赞了几句;阅卷结束,大概是看在我是“名人”的份子上,给了我一个优秀阅卷员的荣誉。我内心里当然是得意的,但不敢表现出来,因为我在学校只是一个普通乃至卑微的教师,在别人的眼里,在自己的眼里。也因为校外小有名气,线上线下结识了五湖四海的朋友,比如盐城中学的李仁甫,现今他是特级教师了,2008年与他谋过一面;犹如福州的侯协添,他这几年来跳来跳去的,在几家学校蹲过了,也成了领导了。有人说过:人家外地人不一定听说过丁沟中学,但听说过张广祥。也有人说:张广祥不是以丁沟中学而出名,但丁沟中学以张广祥而出名。如若不谦虚,我基本认可这些说法。

前面也说了,我写的稿子是没有含金量的。但因为出自我手,是我一字一字写出来的,我又怎能不看重呢?梳理一下,有些稿子我尤其看重,比如1998年《语文教学周报》上的《巧用插图助教学》、2003年《语文教学之友》上的《“主题”五题》、2005年《语文报》上的《〈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2005年《中学语文》上的《在活动中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2006年《语文周报》上的《记叙文“奇正”兵法系列》、2007年《中国综合实践教育》上的《〈琵琶行〉课改教学设计案例》、2007年和2008年《语文教学通讯》上的《一“笑”一“哭”总关情》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指要》、2014年《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上的《新材料作文还有“最佳立意”一说吗》等等。《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之友》等都是名刊,那时候欲在上面发文,几乎想都不敢想。(现在只要花钱,可以在《语文教学之友》发文了)还有,那时我还在《德育报》《教育时报》《福建教育》《中国校园文学》《新课程报》《少年文摘》等报刊发表了一些教育随笔,这些文章有故事,有我的感悟,我也看重的。

回想起来,那时写文章委实特别不易。起初,还没有电脑,写稿子都是在纸上进行。先是打草稿,再誊抄到方格纸上,最后到邮局寄发出去。为此,特地私下跟学校管理员要来了不少方格纸,一本方格纸有50张的吧。也买了许多信封和邮票,一次性买几十张,备用。因为没有电脑,写稿和寄发都很折腾,尤其是写稿。在纸上修修改改,哪有在电脑上来得方便?誊写必须工工整整,如若潦草,编辑定会弃置垃圾篓子。要是在电脑上操作,绝无此苦。还有,电脑可以保存稿件,这个稿件可以广投几家报刊,这家不录用,另投一家,纸质有这么方便吗?要另投一家,就得再誊抄一次,苦不苦?后来,学校更新电脑,淘汰旧电脑,我花500元钱买了一台。那时的电脑好像称为286电脑,配置实在落后。但不管怎样,它可以替代纸张了。为配套,我买了打印机。这样,稿子直接在电脑上写作、保存,写好后再打印出来,总算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至于后来封笔,有这样几个因素。一,学校调整了奖励制度,我失去了动力。钱是个好东西,“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也能使我写稿。二,越写越无趣了。写来写去,能写出什么新意来呢?“新瓶装旧酒”,当真别有一番滋味?没有。当然,要想赚几个钱,还是可以继续骗骗学生的,毕竟我的稿子多是给学生看的,学生如韭菜,割了一茬会出新一茬。三,写稿也辛苦呢。即便现在有了电脑,操作方便快捷多了,但写稿还是要费神费力的。

但当年写稿的时光我忘不了,那种甘苦我至今还能够品得出。

注:文中插图都是刊有我稿子的期刊。

(0)

相关推荐

  • 关于创新教学的三点思考

    唐惠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理应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坚持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极为重 ...

  • 张亚凌

    张亚凌是合阳县城关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同时,也是渭南市作协理事,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精短小说研究会会员,<读者><特别关注><文苑>等杂志的签约作家,<语文报 ...

  •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依据.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着眼于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修订后的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具体地指定了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要求 ...

  • 发表进行时:美味的可乐鸡翅

    蓝色 伴学老师 麦穗老师  ★全国小学语文学科名师,20多年一线作文教龄,多年来在语文教学方面做了很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被誉为语文指导的"行家".学生作文的点评&q ...

  • 《西北作家》第066期 纪广洋绝句小说《情外情(外两篇)》

    情外有情(绝句小说三篇) □纪广洋 光阴似水不留情,转眼二十个秋冬.他惦念村头的池水云影,那只用退信叠成的纸船,仍在孤单飘零:她缅怀校园的密密树丛,难忘那场春雨中的惊楞. 为恋情,她把母亲气病,一度魔 ...

  • 【精华】景 明诗歌两首

    景 明诗歌两首 一,白 桦 晨曦灿丛翠, 萋草碧浓荫. 娉婷葳蕤立, 芳华峥嵘心. 二,古 榕 风雨霜雪 催绿你 千年的翠碧 带着叹息 撒落了一地 秦汉月色 唐宋墨迹 玉溪锦瑟 化为 清僧绿绮 刀光剑 ...

  • 打工者的梦想

        打工者的梦想  □胡卫星 因为追逐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你选择离开故乡 于是  身影四处漂泊 辛劳在雷声轰鸣的车间 忙碌在灯红酒绿的宾馆 站立在别墅小区的门口 踯躅在风雪交加的路上 甚至  不止 ...

  • 写人范文:任性的弟弟

    麦穗老师 全国小学语文学科名师,爱课堂在线首席金牌讲师,20多年作文教龄,多年来在语文教学方面做了很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被誉为语文指导的"行家".学生作文的点评&q ...

  • 献县张志祥:忆当年乡亲们“斗贫嘴”的快乐人生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忆当年乡亲们"斗贫嘴"的快乐人生       张志祥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侯农民在生产队里一起从事农业生产 ...

  • 张广祥 | 王慧骐,当年从江都出发

    更多[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80回大合集 NO.1 说起王慧骐的名字,想必许多人耳熟能详. 王慧骐,1954年10月出生于扬州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在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中毕业后,在一家纺织厂干过四年的 ...

  • 张广祥 | 那个2020级高一(10)班

    那个2020级高一(10)班 张广祥 说我对他们依依不舍,"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甚至夸赞他们是难得的好学生,"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这又绝对是 ...

  • 张广祥 | 王慧骐先生的话,孕育了一本书

    王慧骐先生的话,孕育了一本书 张广祥 谁说说话不能使人怀孕的?王慧骐先生的话就孕育了一本书.感谢王慧骐先生! 到2021年8月21日,微信公众号"丁中广祥"顺利运行六周年了. 事实 ...

  • 张建军||腊八琐忆

    小时候家贫,一年也吃不上什么美食,天天不是吃红薯面窝窝就是高粱面鱼鱼,或者用已经有霉味的莜面做河捞,早上能喝上一两碗黑豆面糊糊煮山药蛋就不错了.大人上地干活腰杆硬,小孩上学能熬到放学.那个时候能吃上一 ...

  • 杨能广:犹忆当年“口涨价”

    犹忆当年"口涨价"   杨能广 我小时候处在一个物质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年代,不要说吃鱼吃肉,就是吃一个鸡蛋,都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家里若来了客人,桌上能够摆上一碗荷包蛋面就是一道 ...

  • 张广祥 | 我从此“111……”

    我从此可以"111--" 江苏省丁沟中学  张广祥 "为不误学生前程,不误学校发展,我特申请留在高一年级,恳请批准,谢谢!" 昨晚酒桌上获知,昨天到晚新高二新高 ...

  • 张广祥 | 请叫我“张主任”

    请叫我"张主任" 丁沟中学  张广祥 若果真不理睬人家,倒显得我架子大了,又显得我太把这个称呼当回事了.那么,顺其自然好了,你爱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请便罢. 我记得以前写过一篇随笔 ...

  • 新年到,张广祥祝您牛年大吉,牛气冲天!

    [往期回读]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儿时上书房   小东门干子   复学前后 难忘片儿汤   最乐是读书   我的师范 新年到,过年好! 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 带着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