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51 | 看一个误入理工科的“文科生”,如何成功斩获TUD、TUE等欧洲三所交互名校OFFER
-Rayna-
IELTS: 6.5
GPA: 82/100
合肥工业大学 工业设计
一个进入了理工科的“文科生”
平时我很喜欢看各类书籍,从不同的渠道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出于这样的爱好,我在本科时加入了学校的辩论队,在不停的思辨过程中逐渐学会了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看待事物。
这样的观点对我的设计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常常喜欢从不同角度及不同类型的用户去进行设计分析,针对同一个设计目标进行多类用户人群的调研,或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来确保最后成果产出的“公正”。
我对TUD代尔夫特大学比较感兴趣的是两个专业:Integrated product design(综合产品设计) 以及Strategic product design (策略产品设计)。
|Integrated product design:
顾名思义,这个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内容包含了一个产品从不存在到存在的所有内容,包括问题发现、调研、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的全过程。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作为一个设计师,你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绘制草图、建模、Prototype这样的设计技巧,而是需要对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解。
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每一步都是密切相关的。设计师在问题调研时的一些想法,可能会成为产品品牌运营成败的关键因素。这也让我养成了时刻转换角色的思考习惯,当我在画草图时,经常在想,如果我的身份是负责生产的工作人员,我会怎么看待这个设计?这个设计的生产成本是否能满足财务的要求?
这个专业另一个特点是对于Prototype的要求高的可怕,这也让我的动手能力疯狂进步。学校提供了非常多机器设备和师资来满足学生Prototype的需求。这也有机会让我不断思考设计落地性和创新性之间的平衡问题。
|Strategic Product Design:
第二个感兴趣的是Strategic Product Design。我在申请IPD时逐渐意识到,我本科时期培养起来的思辨和组织能力,与Strategic Design要求的Systematic Thinking 意外的符合。
Strategic Product Design不像IPD那样直接了当。Strategic面向的是市场、用户以及未来发展。在Strategic Design里,设计不再是一个具象的技能,比如交互设计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线框图产品设计则很容易和建模渲染挂钩,而Strategic Design研究的是服务对象他们处的市场的未来发展状况,从而提出策略性的建议。
- 关于作品
Portfolio
项目一:针对低头族的餐桌设计--以促进沟通为目的
▲ From Rayna
在准备申请时期,我对家具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个项目是我的第一个概念家具设计项目,以低头族为设计理念,希望通过一些现实反馈让无意识玩耍手机的人能够意识到与身边的人交流的重要性。
▲ From Rayna 概念工作原理结构及功能图
这项目最难的部分是概念的确定,我搜集了很多图片并进行了用户调研,想要确定如何设置现实反馈才能够有效的提醒用户,你玩手机太长时间了。最终我带着很多概念板,通过用户测试的方式,确定了我最终的方案。
▲ From Rayna 搜集的图片及概念板
项目二:为厨房生活设计的多功能清洗工具
▲ From Rayna
我自己是一个非常喜欢做饭的人,而我家的厨房最令我难受的就是有非常多不同种类的清洗工具,适用于不同的餐具和情况,而我非常讨厌在清洗完厨房用具之后,还要一点点清洗这些清洗工具。
于是我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两方面的调研:一方面是人体工程学上的调研,我希望我设计的工具能够满足大面积清洁,以及清洁细节的同时还要能够符合手部的人体工程学。另一方面,我购买了市面上几乎能够买到的所有清洁用品,对所有清洁材料进行了大测试,并对他们进行了测评和挑选。
▲ From Rayna 对于清洁用品的测试和挑选
在这个项目中我感受到了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对自己的测试,依据设计需求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一个好的评价标准非常有助于设计师测出满足设计需求的结果。
·留学契机
学习设计一直是我高考前就非常坚定的方向,在进入本科学校的第二个年头,我逐渐产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
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出于对于设计史的喜好,我逐渐意识到国内的设计学刚刚起步,我们所学的各种设计理论,所接触到的各种产品都来源于国外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设计历程。
另一方面是由于留学算是高中时期一个小小的念头,逐渐我意识到申请研究生正是实现这个念头的好机会时,决定出国留学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关于作品集
由于我在本科所学习的工业设计专业偏机械工程,在仔仔细细整理了一遍我的作品之后,我接受了自己手上完全没有一个完整的、可以被放在作品集里项目的事实。因此我选择从头,从零开始准备自己的作品集。
在准备作品集的过程中,我逐渐深刻体会到设计从来就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反复推敲推倒重来才是常态,这相当消磨人的意志力,但也会带来巨大的满足感。我原本是一个急躁且缺乏耐心的人,但在准备作品集过程中,我收获了一个更加沉稳且缜密的性格。
最终我拿到了包括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丹麦科灵设计学院在内的多所大学offer。在了解了各个院校的课程设置,综合考虑排名就业知名度等多方位原因后,我将自己的名字填在了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offer下。
·申请时间的安排
我在高中时期就有想要留学的想法,然而真正确定想要出国留学并开始准备是大二暑假。我在这里可能要跟大部分的建议唱唱反调:如果自己不是那种自制力极强,善于规划的人,我并不建议把开始准备的时间点提前的太早。
相比较于很多大四最后冲刺准备作品集的同学来说,我确定申请并且开始的时间相对比较早,我当时的计划是:大二暑假开始准备雅思和作品集,大三寒假通过雅思,剩下半年时间集中准备作品集,大四开学就开始着手申请的各种材料。
然而这样的规划,遇上了有极度拖延症的我,后果就是我永远觉得时间还多,时间还够,于是明日复明日复明日......我虽然开始的早,然而我的时间线最终变成了:大二暑假开始,大四9月才完成作品集,大四那一年的1月,才最终拿到了总分和小分都通过的雅思分数。
因此大家提前计划和规划是必须的,但是也一定要保证自己能够完成长期的计划,否则还不如给自己安排一段合理的时间进行集中准备,毕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同时在准备留学的过程中,也会经历无数次的自我怀疑和挣扎。在作品卡阶段的时候,在语言考不下来的时候,在收到拒信的时候,我无数次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完成申请,甚至会怀疑自己有没有做设计师的能力。但是其实我发现,当想明白最坏的情况之后,自己也会变得坚强很多。今年失败了又会怎样呢?不过是再来一年罢了。
第一,建议大家想好自己以后想要成为的设计类型,并对于学院的课程设置进行详细的调查,合理选择学校。留学的自主性非常大,同时海外院校的风格差别也都很大,以我都拿到Offer的代尔夫特理工和埃因霍温理工的差距,虽然两所学校都在荷兰,但是代尔夫特理工更偏向学术研究,埃因霍温理工更偏向新技术和电子应用。
第二,学会合理的寻求帮助。我在最挫败的2-3月那两个月,一个Offer都没有,拒信倒是不少的时候,全靠和一起留学申请的小伙伴互相打气加油才没有放弃。留学路很难一帆风顺,但也要相信自己在留学路上并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合理的寻求同学、朋友、家人、老师的帮助,会非常有利于调整心态,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
·Miro
这是一个在线的无限白板工具,非常适合进行头脑风暴。我经常把自己搜集来的各类资料随意的堆在Miro里,之后再慢慢梳理他们之间的逻辑,进行设计推敲。这个网站有非常丰富的模板,可以制作包括用户体验地图、产品使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总而言之是一个非常强大且自由的线上创作平台。(国内使用需要梯子)
·Convivial Toolbox
这是代尔夫特设计系的必读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如何合理运用调研方法来理解设计的背景,以获取合理的信息来完成设计目标。
这本书里介绍的设计方法很多在我本科阶段都有涉猎,但是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调研,以及调研时应该注意什么。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了解到了很多调研方法背后的理论依据,对于自己调研过程的设置更加有信心,也使自己的调研结论更令人信服。
在留学过程中我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无条件支持我任何选择的父母,一直安慰我陪伴我鼓励我的共同留学的小伙伴,还有在我准备申请材料时,帮助我的老师们,还有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的自己。感谢大家的帮助,和我自己的不妥协,才最终让我踏上了留学的征途。
未来我希望我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不仅仅为现在而设计,而是更能为未来而设计,成为一个不妥协,永远在进步的设计师。同时我有一个有点大胆的想法,我希望别人介绍我时,所用的不是她来自某某公司,而是她设计过什么作品。让自己的作品成为我的Title,是我未来想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