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场景会记这么久
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有一些难忘的记忆,一直到老都不会忘却。当然了,这些记忆大都是一种消极或负面的信息,因为人们总是对不好的事情记忆格外深刻。
今天我想说的,是我童年时的一个场景,它徘徊在我的心头已经四十多年了,至今依然非常清晰。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在我小的时候,父亲的工作单位在二十里外的公社(乡镇)驻地。那个时候不通公交车,也没法骑自行车(当时也买不起吧),父亲每次都是步行翻过一座大山去上班,也许是当时工作忙,路途又远,所以父亲很少回家。
每当学校放假的时候,哥哥和姐姐就会到父亲那里待一段时间。对于一个小山村的孩子来说,能够到公社驻地那么繁华(哈哈,想起了赵本山说的大城市铁岭)的地方去,当然是很令人向往的事情。
那一次,哥哥和姐姐又要去父亲那里,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我几岁了,反正还没到上学的年龄。我也吵着非要去不可,估计母亲是觉得我去了之后,父亲照顾不了我,毕竟小孩子需要更多看护吧,总之是坚决不让我去。
后来,也许是被我不依不饶地吵得烦了,母亲就假装答应了我。回头却让哥哥和姐姐偷偷溜走了,等我明白过来后,就迅速追出门去。我发疯似地追到了半山腰,依然没有看到哥哥和姐姐的影子,他们显然已经走远了。于是,我就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后来,不知是接着赶来的母亲把我领回了家,还是绝望之后我自己回的家,我有些记忆模糊了。但是,我到现在还记得那种失望之极的感受,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滋味,总之是很难受,现在想来,应该叫做刻骨铭心的难受。
在简.尼尔森写的《正面管教》这本书中,作者描述了史密斯太太和大儿子的一场冲突。
那天,他们一家五口人去看房子,夫妻二人加上大儿子赛思,二儿子斯科特,还有只有两岁的小女儿玛丽亚。
由于赛思一直在抱怨无聊得难受,热得难受,所以,第二天他们又去看房子的时候,史密斯太太就决定不让赛思和斯科特去了,让他们和邻居小朋友一块玩,只带上了没法在邻居家玩的小女儿玛丽亚。
但是,在临近出发时,大儿子赛思非要跟着去,史密斯太太坚决拒绝了,并给了赛思和弟弟一点钱让他们买好吃的。
等史密斯太太看完房子回到家的时候,却发现赛思把家里的高脚椅的垫子划破了,很显然,赛思在用这种方式向母亲表达不满。
看到这里,一般人可能会对赛思的报复行为感到气愤。然而,回忆起了童年往事的我,却是对赛思充满了同情。因为,我能理解赛思在母亲不带他出去时到底是什么感受,这源于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然而,史密斯太太那一刻却显然没有我这样的同情,她火冒三丈,并且为此打了赛思。
幸运的是,当时史密斯太太正在一个家长培训班学习,她突然意识到这样做欠妥,于是,她开始尝试着用学到的“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与赛思进行交流。
史密斯太太先是表示理解赛思的感受(第一步),她对儿子说:“你是不是觉得我带玛丽亚不带你,是因为我们爱她胜过爱你?”
赛思哭了,很明显,这句话说到了他心里的痛处。
看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了我那次到底是什么的感受,也许我就是像赛思一样,感觉到父母更爱哥哥和姐姐,而不爱我,要不然为什么不让我去?
对孩子来说,父母所做决定的理由从来都只是大人们的逻辑,孩子不会进行大人那种推理。有句话叫做“小孩子总是感受力很强,而理解力很弱”。
赛思就是这样的,所以他才会报复父母,把家里的椅子弄坏了。
史密斯太太继续和孩子交流,对孩子表示出了同情(第二步),并且说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类似的事情。她说,有一次,妈妈带着姐姐去了纽约,没有带我,我也是感觉妈妈爱姐姐胜过爱我。
然后,史密斯太太向赛思解释了为什么不带他去的原因(第三步,说出家长的感受)。
最后,史密斯太太问赛思,“我们该怎么修理高脚椅?”(第四步,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此时,赛思已经明白了母亲为什么不带自己去的原因,他内心不再有情绪,而是充满了想弥补过失的歉疚。赛思说,我有办法。
后来,赛思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塑胶垫,剪成合适的形状,修好了椅子。同时修好的,还有他和母亲的亲密关系。
这个故事对我来说太重要了,这就是读书带来的好处。时隔四十多年,我通过读《正面管教》,重新回忆并解读了积存已久的童年往事,内心豁然开朗。
更重要的是,我想借此来告诉家长们,面对孩子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孩子报复性的行为,不要形成报复循环,而是要从孩子的情绪中解读出他想告诉你、却用错误方式表达出来的背后的真实想法。
父母要懂得及时修复与孩子亲密关系中出现的裂痕,而不是让这裂痕变得越来越大。我需要再重复那句曾经让我茅塞顿开的话:当孩子和你叫板时,“不要想着赢了孩子,而要努力赢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