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说《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的本源?易经的精神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说《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的本源?易经的精神是什么?

《易经》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或者成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说是本源,可能就有些欠妥,《易经》之前我们又效法什么呢?因此可以这样说,《易经》是我们中华文化发展的产物或者说是我们中华文化本源出发而发展出来的阶段性成果或者总结,可能更准确些。起码那个时候尺、规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实在要说本源,那么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或者先民,在华夏大地征服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产生的智慧和创造的过程的最初。

《易经》据说有三个版本的易,《连山》(神农氏时期)《归藏》(黄帝时期)《周易》(周文王到孔子时期),前两个版本的易据说失传了,而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周易》,而周易传承自它们,所以研究周易也就能了解和窥测它们,所以我们来重点说下《周易》吧。

《周易》,首先就是一个“道”字,有天道、地道、人道;其次就是三易:简易、变易、不易,这三易我们就不去具体讨论了;再次就是对立统一的阴阳,而这阴阳又是分层次和程度的;又次就是五行八卦,相生相克的转换关系,以及为了阐述这个基本道理而做的卦辞,当然是当时人们非常熟知的事情或者现象,对于今天的我们也许有些陌生。

那么学习《易经》的目的或者精神就是了解规律,了解道,进而去“合道”。

《易经》是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通过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总结的经验理论,它是一种哲学思想的概括,并且可以去指导现实的生产、生活。因为它本身就是从实践中来的东西,是对客观实际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事物。应用到哪个方面,就会根据哪个方面的具体情况产生具体的应用结果。比如医疗、农耕、天文、军事等等。合乎客观规律就叫做“合道”。这里有朴素的古代哲学思想在里面,那些装神弄鬼的说辞已经偏离了《易经》产生的基础。只有尊重客观实际的用科学的观点去继承和发展《易经》精神,才是对《易经》最好的传承,要与时俱进,精华的要继承和发展,糟粕的东西要摒弃和排除。否则就会弄出刻舟求剑的笑话,比如,我们现在的八卦是以乾卦开始,这是以我们中华大地的北半球做时空来看待的,如果在南半球,那么以乾卦开始也许就会欠妥,生搬硬套就是没有理解《易经》到底说的是什么,也就会出现刻舟求剑的现象。

又及我们古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一直追求的“天人合一”就类似于“合道”的精神。追求真理、符合真理,是我们人类追求的目标,这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一家之言多有偏颇,《易经》博大精深,我这里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就很开心,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多多分享和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