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内,中国与吸烟相关的癌症死亡率或增长近50% | 环球科学要闻
由吸烟相关癌症引发的死亡率增长,通常会在吸烟潮数十年后出现。以美国为例,男性和女性的吸烟率分别在1955年和1965年达到峰值,而该国男性和女性因肺癌而死亡的高峰期分别是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中国的吸烟潮比美国晚了30~40年,因此有研究者认为,我国由吸烟导致的死亡高峰期尚未到来。
据一项新发表于《烟草控制》的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中国死亡监测数据库和吸烟模式调查的数据,模拟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35岁以上男性和女性与吸烟相关的癌症死亡率。结果表明,从2020年到2040年,男性与吸烟相关的癌症死亡率将增加44%,女性将增加近53%,在此期间或将有860万人因此死亡。目前正在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计划到2030年将总体吸烟率降低到20%,或能避免约14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癌症。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没有考虑到戒烟、二手烟等因素的潜在影响。
· 动物学 ·
哺乳动物的鼻子演化自爬行动物的上颌
爬行动物的上颌前端(左图蓝色区域)对应着哺乳动物的鼻子(右图蓝色区域)图片来源:Hiroki Higashiyama
在众多动物中,哺乳动物具有格外独特的鼻子:哺乳动物的鼻子位于面部格外突出的位置,还有肌肉附着,使哺乳动物可以张开鼻孔深深吸入空气。在过去的普遍认知中,脊椎动物面部骨骼的发育方式几乎都是相同的,然而最近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发现,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的鼻子经历了不同的发育过程。
研究者标记了鸟类(鸡)、爬行动物(壁虎)和哺乳动物(小鼠)胚胎中与面部骨骼发育有关的细胞,并追踪观察了胚胎生长过程中这些标记细胞的变化。研究发现,一组被称为“额鼻隆突”的细胞分化形成了爬行动物的前颌骨(位于上颌尖端)和哺乳动物的鼻子。与之对应,哺乳动物的上颌是由另一组被称为“上颌隆突”的细胞形成的。未来,研究者希望能进一步发现这一变化的基因证据。
时间压力是生活和职场中常见的一种“任务太多而时间太少”的感觉。以往研究认为,女性往往感受到更大的时间压力。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基于多项实验调查对此作出了解释,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研究人员要求103名商学院学生在1周之内完成一篇小论文,同时告知受试者可以写邮件申请延长这个期限。结果,只有15%的女学生申请了延期,大约是提出申请的男学生比例的一半。而经统计,因为得到更充裕的时间,延期的作业质量普遍更高。在不同的学生和员工群体中,这种情况是一致的。调查问卷显示,女性受试者常担心延期会给团队和管理者带来麻烦。同时她们也担心延期会让自己看起来能力不足。但更多的时间压力显然影响了她们的表现。研究者发现,当机构或学校提供正规的延期政策时,女性受试者的延期概率则与男性相差无几。研究者认为,在制度上提供一些窗口可以减轻员工的心理负担,帮助提升团队工作质量。
· 行星科学 ·
朱诺号绘制了木星大气的3D地图
朱诺号拍摄的木星照片和地球照片的合成图像,展示了木星大红斑的大小和深度。(图片来源:JunoCam NASA/JPL-Caltech/SwRI/MSSSJunoCam)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诺号(Juno)飞船于2016年进入木星轨道,至今近距离飞掠木星37次,每一次都对木星独特而多彩的大气进行了观测。这些数据为解析木星云层下看不见的物理过程提供了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木星的云带、极地气旋和大红斑。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科学》(论文1、论文2)、《地球物理研究杂志·行星》等杂志上。
朱诺号使用微波辐射计(MWR)对木星大气进行了观测,让科学家以3D视角研究木星剧烈变化的大气层。新的结果表明,木星上的气旋的顶部较暖、大气密度较低,而底部较冷、大气密度较高;而包括大红斑在内的反气旋的旋转方向相反,顶部较冷,底部较暖。木星上的风暴高度远超预期,有些蔓延到云顶以下100公里,有些深度(如大红斑)甚至超过350公里。通过追踪氨,朱诺号还发现木星上的云带在水云下约65公里处发生了转变,类似地球上海洋中的过渡层,这揭示了木星独特的白色和红色云带如何随高度变化。
· 古生物学 ·
第一次大灭绝的可能原因
地球上曾经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每次都有3/4以上的物种灭绝。其中,第一次是大约4.45亿年前的发生的奥陶纪晚期大灭绝(LOME),约有85%的海洋物种在50万~200万年内消失。如果能了解大灭绝事件的起因,就有可能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为此,一个多国科研团队分析了这次大灭绝前、中、后的海洋环境,并把从中找到的线索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此前有观点认为,海水缺氧是导致大灭绝的关键。但科学家对奥陶纪晚期碳酸盐岩石中的碘浓度(这是海水含氧量的指标)进行了测量,结合计算机建模,认为那时大多数生物栖息的浅海并无缺氧情况加剧的证据。科学家推测,假如不是缺氧,那奥陶纪晚期的其他因素如气候变冷,更有可能是造成大灭绝的祸首。科学家还发现,虽然浅海无明显缺氧迹象,但同时期深海的缺氧状况有所加重。这令团队惊讶,因为通常认为气候变冷会加剧浅海的氧合作用(oxygenation),导致缺氧。而深海出现缺氧,帮科学家排除了仅因为氧合作用导致大灭绝的可能性。
· 医学 ·
含锌药物或能减轻呼吸道感染症状
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鼻窦炎及肺炎等疾病,有时患者无法自愈,且疗程漫长。此前研究发现,锌在治疗炎症、组织损伤、高血压等疾病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近日,一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公开》的研究评估了锌在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及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研究人员利用常见的锌制剂(含片、葡萄糖酸锌鼻腔喷雾剂和凝胶等)开展了28项涉及5446名成年人的临床试验。他们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锌含片或鼻腔喷雾剂能预防5%的呼吸道感染,而且当患者使用含锌喷雾剂或服用液体药剂时,病症平均能早2日消失。然而,如果在被感染的一周内不使用锌补充剂,约19%的患者的症状会维持一周以上。研究人员表示,虽然锌补充剂可能有助于减缓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但目前还不清楚其最佳剂量或配比,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11月2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247 122 385例,死亡病例5 005 401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消息, 11月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7例(上海5例,浙江3例,福建2例,广东2例,云南2例,北京1例,天津1例,广西1例),含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3例,天津1例);本土病例54例(黑龙江27例,其中黑河市26例、哈尔滨市1例;河北8例,其中石家庄市4例,辛集市4例;甘肃8例,均在天水市;山东3例,均在日照市;内蒙古2例,均在阿拉善盟;江西2例,均在上饶市;青海2例,均在西宁市;北京1例,在昌平区;宁夏1例,在银川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山东3例,江西2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9例(境外输入4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0例(境外输入9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92例(境外输入351例)。
截至2021年10月3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7407.2万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