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印作业第117方:汉印临摹中理解直线与斜线的细节
今天发布汉印作业的第117方,就是这方:
(巧工司马)
这是一方十六国官印,印文是巧工司马,2.4厘米见方,选用2.5的石料,削边处理后,达成原印大小。
这一方印中四字字形相对简单,是临摹汉印中的常用样本,大部分临摹汉印的初学者几乎都临摹过这方印,要不然,就临过另一个版本的“巧工司马”,这个版本是三国时期的官印:
(巧工司马)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方印文内容一致的印,在字法上有变化,这对章法是有明显影响的。
第一方巧工司马,巧、司、马三字全是直笔而“工”字里出现了斜笔,如果工字以简单的篆法不加处理,没有这两个斜笔,会是什么效果呢,如图:
(改变了工字篆法的“巧工司马”)
显然,这方印稳定得让人发呆,但却是真正的呆呆的,一点灵动气息全无,每一条笔画都直不愣登的,当然,这也是一种取法方式,但显然,汉人不这样做,他们把工字处理了一下,增加了两个斜笔,对于章法的影响是两个斜笔在对字的重心进行了晃动后又互相纠正,仍让工字保持了稳定。注意,这两笔只是斜笔,并不是圆笔。另一个对章法的影响是,因为工字的这种变化,淡化了全印的疏密关系,使工字处不再显得过疏。可见,斜笔对于章法的功效至少有两个:1、增加动感;2、改变疏密关系,使印面章法更加丰富。
第二方三国时期的巧工司马并未处理成斜笔,而是直直的拐了两个90度的弯,每个笔画直接就是稳定的。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一方印笔画是满白风格的,笔画的粗细变化已经给了印面足够丰富的章法内容。
圆笔与直笔当然容易造成对比,而且,通常情况下,圆笔往往显得活泼,直笔就显得稳定,前100方汉印作业里有一方印:
(弋居丞印)
这方印的生动点就全靠弋字、丞字、的圆笔来表现,稳定则全靠中间的十字界格与边界以及文字中纵横直线坐标参照作用。
“巧工司马”没有圆笔,圆笔都被匠人“取巧写过”(吾衍《三十五举》)了,但完全方正,完全横平竖直的印面,就显得枯燥而无味了,这一池静水般的印面太安静了,需要有阵风吹过,让安静的印面起点涟漪。于是,匠人们有了主意,他们在工字外加了两个斜笔,没有加圆笔,加圆笔与这方印的整体风格不协调,就显得突兀了,加斜笔不一样,斜笔还是直线,只是方向倾斜了而已。
当然,这两个斜笔必然对留红有影响,大块规整的红地里有了不规则的变化,静静的印面不再呆板,有了拒搅局者,因此有了活气。这种章法调整方式不仅出现在这一方印里,比如:
(巧工中郎将印)
这一方工字处理方法与巧工司马一致,但这是一方六字印,工字处的斜笔取得的动势仅仅起了与左下角印了圆笔造成的动势呼应的作用,对章法的影响并不如“巧工司马”巨大。
(木工司马)
这一方也是十六国时期的凿印,与巧工司马同期,但工字并未处理成斜笔,原因是其他三字的笔画并不是完全的平直,转角处尚有圆转笔触出现,印面已具备相当的动感。
因此,强调一下,我们在临摹这一方印时,要注意这小小的一个字的字法处理,对章法的影响作用是1、增加动感;2、改变疏密关系,使印面章法更加丰富。这丰富了我们的的创作手段。做一方汉印作业,除了刀功练习外,一定要尽可能的多学一点章法上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