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明:豫剧《朝阳沟》重返新泰记
20世纪60年代初,豫剧《朝阳沟》以其感人的剧情和优美的唱腔,很快在祖国的中原大地一炮走红。这部由传统剧向现代剧转变的里程碑式的优秀剧目,真正达到了让人耳熟能详的程度。一时间,只要有机会,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唱上几嗓子。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戏曲,十年动乱竟以涉嫌谈情说爱为由,将其打入冷宫。
“十年动乱”结束后,人们再也不满足那种八亿人民八个戏(《红灯记》等8个革命样板戏)的单调文化生活了,迫切呼吁《朝阳沟》等一大批优秀剧目重现舞台。作为当时县一级唯一的新闻媒体——广播站,率先满足人们这一精神文化需求责无旁贷。县委领导把寻找播放《朝阳沟》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交给了广播站,要求这年的春节必须让新泰人们听上《朝阳沟》。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时任县广播站长的纪克服兵分几路,上省城,下农村,到各公社广播站等一些可能找到的地方去淘《朝阳沟》的大黑唱片。结果一路路无功而返。眼看要进腊月,领导忽然想起豫剧的发源地河南。对!去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求助,那里准行!当天,时任广播站编辑的小王就带了几盘全新的录音带,踏上了南去郑州的列车。临行,领导专门向他交待了此次使命的重要性,要求务必完成任务!并专门交代,必要时可以给河南电台方面帮忙的工作人员买几盒烟、请他们吃顿饭等等。总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切相机行事。
因火车上人多,小王站了一整夜,第二天一早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他交上介绍信,说明来意,受到对方的热情接待。不过对方说,因来复制《朝阳沟》的单位太多,又加上尚未完全解禁,只能按先来后到顺序排号。小王完成任务心切,想付点费用早点录制,可对方执意不收,并说台里有规定,一律免费。无奈,小王把录音带留下,千叮咛万嘱咐,怀着忐忑的心情离开了郑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王三天两头向河南电台打长途电话,催问录制情况……终于赶在春节前夕,《朝阳沟》重返了新泰!全体员工那种激动心情溢于言表。编辑部的全体人员先睹为快,将录音带“试听”了一遍又一遍,实际是优先享受一把。记得那天,不知谁冲出录音室就来了其中一句名唱:“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顿时博来一大阵欢乐声、掌声……
那时广播站的院里竖着一根40多米高的杆子,上面挂着四个高音喇叭。每当一开,响遍全城。1976年大年三十的晚上,中断了10年的豫剧《朝阳沟》通过有线广播再次回荡在新泰大地上,整个新泰一片沸腾!人们纷纷奔走相告,县委领导也打电话提出表扬,称广播站办了件大好事。新泰沉浸在无限的幸福和欢乐中,人们好像又获得了第二次解放!有了唱片,复出后的县剧团(时叫“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将《朝阳沟》搬上了舞台。初次上演时,演员们嗓子虽然有些沙哑,但场场爆满。有的年轻人逢演必看,那才叫一个“渴望”!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40年,但至今回想起来,还如同昨天,记忆犹新!
【原载2020年第1期《新泰文史》】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先生题写“琅嬛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