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Musa basjoo Sieb. et Zucc.)是芭蕉科芭蕉属,由叶鞘组成假茎的大型草本植物。《说文解字》有“蕉,生枲也”。“枲”是麻类植物的纤维,“蕉”则是没有沤渍过的生麻。《异物志》中记载:“芭蕉叶大如筵席。其茎如芋。取镬而煮之为丝,可纺绩,女工以为絺绤,今交趾葛也。”说明芭蕉纤维具有麻类纤维的作用,煮了之后也能像葛纤维一样,纺绩织布。芭蕉植株(图片来源:作者提供)生活在海南等地的少数民族常就地取材,砍下芭蕉茎,纺纱织布。由此制成的衣服吸汗透气、散热性能良好,非常受当地人喜欢。
桑蚕丝:本土培植,源远流长除了植物纤维外,蚕丝纤维也是我国重要的纺织纤维。我国自古以农桑立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是桑蚕业的发源地。据考证,先民们早在公元前五千年就进行蚕桑养殖。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经出现了桑字;战国时的青铜器上有桑女提筐采桑的图案;《诗经》、《农桑指要》、《农政全书》等各类古籍中均有关于桑树的记载。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图片来源:四川博物院)南宋《蚕织图》局部(图片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桑(Morus alba L.)是桑科桑属的落叶乔木或灌木,原产我国。桑树最原始的作用是作为蚕的食物。桑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等物质,营养值高,蚕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步加强了习惯吃桑叶的特性。桑蚕丝是蚕分泌出来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具有长、滑、柔、透等特性,是自然界中可供纺织的天然长丝。其制成的衣物,轻薄柔软、亲肤服贴、舒适保暖、抗菌耐用。然而,丝织品量少贵重,只有贵族阶级才有享用的能力,普通百姓穿的通常是粗布衣。左:桑树植株(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在“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里,采桑养蚕是非常重要的生产事业,栽桑养蚕缫丝制衣是古代小农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桑树为我国的国泰民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桑蚕文化,开辟了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至全球。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蚕丝业体系,丝绸产品远销世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绿色环保的天然植物纤维渐渐受到大众欢迎,相信葛、麻类、棉、桑蚕丝等植物纤维原料也将在现代技术手段下,被制成更加舒适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