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贾家放着名门之后的黛玉不娶,而要娶皇商出身的宝钗?

首先,娶宝钗不娶黛玉,绝对不是王夫人的决定。更与“娘家势力”、阵营斗争没有关系。而是因为宝玉的婚姻是大事,王夫人根本没有独自决定的权力与魄力。

​其次,皇商的门第也并不低。门子给贾雨村提供的护官符上所列并不止四家,只是作品只介绍了四家,就被“王老爷来拜”打断了。也就是说,薛家在“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富的大乡绅”名录中,排到第四位,仅次于贾、史、王家,并列为“四大家族”,这门第能差到哪里去?

并且,贾芸向王熙凤送礼时,借口是一个开香料铺的朋友要去云南当官了——商人可以直接入仕,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阶级差距”。

分析清楚这两点,再来看为什么贾家要娶宝钗,而不娶黛玉。

七十回以后,贾府的经济已经接近崩溃,犯罪也越来越表面化,败落已经迫在眉睫。并且负责荣国府管家事务的王熙凤,本人就有这么多违法之举,在全家获罪的时候她肯定会是重要的案犯。

王熙凤获罪,即使释放,也难免被休。探春是远嫁走了。李纨是“尚德不尚才”。那么荣国府中,谁来负责日常事务、生活琐事、管家理事?只有尽快引进人才。而引进人才的唯一渠道,就是让宝玉娶一个能管家的媳妇回来。

那你倒是说说,谁适合做这个管家的媳妇?是孱弱多病小性子的黛玉,还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并且已经有管理经验的薛宝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贾府的败落,人才凋敝才是根本原因。如果有能干的子弟,贾府即使被抄家,也未尝没有东山再起的一天。问题是这里说的“人才”,必须是男性。女孩子们再出色,也顶不了大用——这是那个时代的局限,女权主义者们请不要拍我板砖。

贾府还有人才吗?从敬赦政,到珍琏环,哪一个是人才?贾兰还小,唯一的希望,是宁荣二公在太虚幻境里已经指出来的:“唯嫡孙宝玉一人”“聪明灵慧,略可望成”。

问题是宝玉“禀性乖张,生情怪谲”,根本不肯走这条路。怎么办?

宝玉的软肋,是对美丽女孩子的无可救药的普遍怜惜。只有美丽女子可能对他“规引入正”。所以他的妻子,不仅负有管家责任,而且还要对宝玉“规引入正”。而这后一项责任,才是最重要的,也是选择宝玉妻子的最根本标准。

说到这里,其实不用再往下分析了。黛玉“自幼儿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用宝玉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来没说过“这些混账话”。

黛玉与宝玉是“三观相合”的。但即使有分歧,除了涉及感情问题不能让步之外,黛玉也是求同存异,并不要求宝玉接受自己的意见。那次黛玉说到“若不省俭,必至后手不接”,宝玉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不短了咱们两个人的”,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而黛玉呢,不仅不生气,甚至不反驳,只是“寻宝钗说笑去了”。她在感情上“小性儿”到几乎是苛刻的程度,在其他问题上却非常尊重宝玉的独立意见。

像这样的黛玉,怎么能指望她“规引”宝玉“入正”呢?

反观宝钗,即使屡次受到宝玉的抗拒,却仍旧坚持不懈、寻机劝谏,连宝玉夸赞香菱学诗心苦,她也插上一句:“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吗?”

像这样的宝钗,可不正是“规引”宝玉“入正”的最佳人选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