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拉开普通孩子之间距离的是学习好?其实那只是结果

我发现一个现象,越是缺乏掌控能力的人就越想掌控。

2.5岁婴幼儿期,人会出现第一个逆反期,也是第一次出现“我”的概念,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起点。

这些小豆丁会发现,只要我一怎么着,就会怎么着。比如,只要我一哭,妈妈就会哄我,给我好吃的,好玩的。大家对我有无比的耐心,我只要好好玩耍就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发展,孩子简直是十万个为什么,这个是什么呀,为什么呀?很多家长都受不了孩子的为什么轰炸,直接说哪里那么多为什么啊,烦不烦,不知道。

当然,也有不少有耐心的家长,不厌其烦的给孩子解答,甚至不知道答案的问题,还会和孩子一起查资料、找答案。

其实孩子也就是2.5---6岁之间问的多,后面人家自己更有主意了,想让人家问,还不问了呢?

但是这个差距就是从那会儿开始拉开的,你在教穿裤裤,坐凳凳的时候,人家孩子都已经能完整表达了,来,咱们穿裤子,坐在凳子上,很好,真棒。不仅能听懂,还可以完整表达,和你互动。

你对孩子问为什么觉得烦死了,人家家长觉得孩子太棒了,有充分的好奇心说明孩子很有求知欲,正是教育和引导自主学习的好时候,于是就开始了全面感受体验孩子好奇的每一样事物。

孩子在充分体验了一个事物的特点以后,他的认知就会提升不少,晶体智力同时被加强,为以后的阅读理解、快速记忆打下了坚实基础。

比如,苹果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什么口感,手感好不好,这一切都可以慢慢感受,这些感受为孩子以后阅读理解,作文表达,快速记忆等都提供了丰富的感受和支持。

除了苹果,妈妈呢,学习呢,书包呢?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小孩子本来就处在高速学习状态,不管遇到什么,都能快速吸收。与孩子好的互动,耐心的引导,会让孩子的学习算法系统不断地快速升级,升级成更强大的认知算法,逐渐把一个个知识点、技能点变成了有意后注意,学习越来越有意思。

没有得到好的引导的孩子干什么去了?

也不能闲着啊。

你看手机,玩游戏,孩子也想玩啊,能让爸爸、妈妈在那儿没事儿傻笑,一刷几个小时的手机一定特别的好玩,我也要玩。

什么不让玩,我哭给你看。哈哈哈,终于可以玩了。

有时候,电视动画片也不错。

总之,只要不用动脑子,玩什么都行。

在孩子早期的时候,大脑属于一片荒地,也没有路,从北京到上海,都不知道该怎么走。如果家长耐心帮助引导呢,孩子走了一次,到了郑州,嗯觉得不错,下次还可以再试试,试了几次就到了南京,又试了几次到了上海,孩子太开心了,以后可以自己走了。

不光可以自己走了,马车变成飞机了,越来越快。因为这条脑回路有了,它被开发的越来越发达,而且还开始触类旁通了,去宁波、苏州也不在话下。

没耐心的家长呢,孩子想去上海没去成去了兰州了,下面奔着乌鲁木齐去了,也不错,孩子自己也能跑,也行成了脑回路。不过,效率低呀,一个大新疆,一个县都比好几个省大,地级市之间都得坐飞机,村与村之间都得几十上百公里,实在是远啊,新疆真不能包邮,赔死了。

这里就出现了问题的关键点,通常孩子学习不好大概率是因为家长没有耐心,没有提供合适的帮助导致的。

家长天天心是浮躁的,孩子怎么可能静的下来,正是心猿意马的年龄,学习和玩简直太冲突了。家长有耐心呢?孩子也感受到了,当下的才是真的,做好当下的事就很开心啊。

都说实干兴邦,其实,教育孩子也一样,不能嫌弃孩子,嫌他烦,嫌他笨,都是亲生的,就不要互相埋怨了,不然青春期以后,孩子说话能噎死你。

对孩子多点耐心,学习问题也好,情绪问题也好都会迎刃而解。

耐心是什么,耐心就是真正的爱,你原来用你的时间来换取孩子的成长进步。

这里插一句,对孩子没耐心的家长,通常最自己也没耐心,一直是到处找爱的模式,亲密关系一定出问题了。

只要找到了真正的原因,你才能真正解决现在的问题。要不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头来哪里都治不好。

医疗界有一句名言,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它同样也适合家庭教育,治未病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打开方式,提前健身比吃药治疗来的好多了。

今天,你健身了吗?

……………………………

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很棒,右下角点个在看  ,马上加客服进相应的交流群哦。(表明身份老师,家长,学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