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医儿科学歌诀整理版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小儿证方真诀

小儿证方速记歌诀

好学易记中医儿科学证方歌括

编著:石志乔

总论  儿科学基础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歌括

儿科发展史,溯源至商代;《黄帝内经》出,基础理论概;伤寒杂病论,影响不能埋;扁鹊医小儿,仓公医案在[1];五十二病方,痫瘛病已载[2];诸病源候论,巢元方编排;唐末《颅囟经》,“纯阳”提出来[3];思邈《千金方》[4];王焘著“外台”[5];北宋有钱乙,儿科称圣才[6];南宋有刘昉,《幼幼新书》排[7];元朝曾士荣,《活幼新书》裁[8],七言歌注解,琅琅音韵谐;明朝大发展,幼书潮涌来,用宣“袖珍”方,各证述明白[9];更有万全氏[10],护胃提出来,心肝阳有余,脾肺肾阴衰;肯堂集众长,《证治准绳》排[11];明代《普济方》,专列治婴孩[12];清朝《金鉴》出,“幼科心法”赅[13];外科王清任,解剖幼尸骸[14],《医林改错》著,化瘀实践来;烧灼断脐术,薛氏父子才,预防破伤风,造福新生儿[15];夏鼎撰“铁镜”[16];玉琼“麻科”排[17];陈飞霞“集成”[18],“赋禀”和“护胎”,三关轻重定,浮沉表里挨,红紫寒热辨,淡滞虚实概;叶桂著“要略”[19];金鳌“释谜”解[20];周震有“指南”[21];吴瑭“条辨”恢[22];有性说“疠气”,《温疫论》出台[23];麻疹天花獗[24],人痘接种栽,远传欧亚非,免疫先河开[25];更喜解放后,好政策连台,中医大发展,继承创新快,痧痘惊疳证,痘疾已不在;破伤风势衰;痧证也无碍[26];伯岳和育仁,奇文受传侪[27],儿科是将帅,个个栋梁材,许多新成就,惠及全世界;中医儿科人,功勋孰可盖?!

注释:

[1]指《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为小儿医。           [2]指在五十二病方这部最早的医学著作里,有婴儿病痫,婴儿瘛的记述。

[3]颅囟经,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书中始提出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观点。未著撰人名氏。

[4]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各有1卷为儿科病。

[5]王焘著《外台秘要》40卷,其中35~36卷均为小儿科。

[6]北宋的钱乙,专业儿科,著《小儿药证直诀》,后世尊他为我国儿科的奠基人,誉为“儿科之圣”。

[7]南宋的刘昉,编著《幼幼新书》,整理汇集宋以前儿科学的成就。

[8]元代曾世荣著《活幼新书》,其上卷为儿科病歌赋,便于记诵。

[9]明代徐用宣著《袖珍小儿方》各证齐备,叙述详明。

[10]明代万全著《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等,书中提出了“护胃气”及心肝阳有余,肺脾肾阴衰等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

[11]王肯堂著《证治准绳》。

[12]《普济方》是明代最大的一部方书,其中有“婴孩部”一个分册。

[13]清代的《医宗金鉴 ·幼科心法》,是把清初以前的儿科学作了一次较全面的整理概括和总结。

[14]清代外科医生王清任,在义冢地解剖观察小儿尸体42年,发现古书中许多错误之处,加以订正,著《医林改错》,总结了活血化瘀的实践经验。

[15]薛凯、薛己父子精于儿科,发现烧灼断脐术,对预防新生儿破伤风作出了巨大贡献。著《保婴撮要》。

[16]清代夏禹铸(即夏鼎)著《幼科铁镜》。

[17]谢玉琼著《麻科活人全书》,是一部较有影响的麻科专著。

[18]清代陈飞霞名著《幼幼集成》中,首创“禀赋”和“护胎”学说,其中“指纹晰义”一章,归纳出“三关测轻重,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的经验,已被多数儿科临床医生所采纳。

[19]清代叶天士著《幼科要略》,对小儿杂病的辨证治疗作了简要的叙述。

[20]清代沈金鳌著《幼科释谜》。

[21]清代周震著《幼科指南》。

[22]清代吴瑭著《温病条辨·解儿难》。对小儿“暑痉”的证治有独到之处。

[23]清代吴有性著《瘟疫论》,指出“疠气”乃传染病。

[24]指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末期,麻疹(痧),天花(痘)病猖獗。

[25]指十七世纪我国人痘接种技术流传到世界各国,开创了世界免疫学的先河。

[26]指古代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中的“痘”(天花)已经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已大大下降,痧症(麻疹)已成为强弩之末的散发性疾病。

[27]指解放后的中医儿科学术带头人王伯岳,江育仁,张奇文,汪受传。

.生理、病理特点

1.生理特点

稚阴长而稚阳充,形气未充脏腑新,

生机蓬勃蒸蒸上,莫谓“纯阳”盛无阴。

【简释】小儿时期的生理特点之一是稚阴稚阳,即是说小儿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整的,小儿生长发育的过程是阴长而阳充。五脏六腑的形和气也相对不足,故曰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小儿生理的另一特点是生机蓬勃,发展迅速,年龄愈小,生长发育的速度愈快,古代医家把小儿的这种生理现象称为“纯阳”。所谓纯阳,是指小儿生长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阴或阳盛阴亏之体。

“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两个基本观点概括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

2.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速,脏气清灵易康复。

【简释】《医学三字经·小儿》曾说:“稚阳体,邪易干。”《温病条辨·解儿难》也指出:“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说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因此在病理上不仅发病容易,而且传变迅速,年龄越小越突出。但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敏捷,且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伤害,故患病以后,经过及时恰当地处理,病情好转比成人快,容易恢复健康,预后一般较好 。正如张景岳所说:“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之比。”

.四诊概要

(一)望诊歌

1.望神色

1)望神歌

有神活泼目光明,面色红润气调匀;

无神呆滞目暗淡,面呈晦暗息不均。

【简释】四诊之首是望诊,望诊之首是望神。凡表情活泼,目光明亮,面色红润,呼吸调匀为有神,是无病表现,虽忽有病,亦多轻而易愈;凡表情呆滞,目光暗淡,面色晦暗,呼吸不均者为无神,为有病表现,且病情较重。

2)五色主病歌

五色主病要看清,虚寒面白热红炘,

体虚有湿黄面目,黑主痛寒水饮停,

青白里寒青紫瘀,纯青主寒痛瘀惊。

【简释】望神色指望神与望色同样重要,要看清面色:面呈白色,多为虚证、寒证;面色炘红,多为热证;面呈黄色,多属体虚或有湿;面呈黑色,主痛,主寒,或内有水湿停饮;面色青白并见,多为里寒;面青唇紫,多为气血瘀阻;面呈纯青,多主寒、痛、瘀、惊。

3)五部配五脏歌

左肝右肺腮为凭,颏肾鼻脾额属心,

察位须知克者重,相生若见病为轻。

【简释】五部配五脏,最早见于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证》书中云:“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察位时,应知生克关系,遇相克为重,相生者为轻。如:左颊(腮)属肝,东方之位,春见微青者平,深青者病,白色者绝。白色属金,肝位见白,乃金克木之象,故曰绝,重危也。

2.望形态

审苗窍

1)舌体歌

胖嫩齿痕阳虚因,或有水湿痰饮停;

中毒胖大色紫青;胖淡裂纹虚证明;

舌体强硬热伤津;失养干绛短缩形。

【简释】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者,多为脾肾阳虚或有水饮痰湿内停;中毒者多见舌体胖大而舌色紫青;舌体胖淡起裂纹多为气血两虚;舌体强硬多为热盛伤津;急性热病伤津而经脉失养者多见舌干绛而短缩。

2)舌质歌

气血亏虚舌淡白;温热入营红绛来;

阴虚火旺舌红干;气血瘀滞紫暗灾;

红刺粗大似杨梅,烂喉痧症不能排。

【简释】气血亏虚者舌质淡白;温热病邪入营血,多见舌质红绛,甚有红刺;阴虚火旺者,多见舌红而干,少苔甚无苔;气血瘀滞者多见舌质紫暗或紫红;舌起粗大之红刺,状似杨梅者,烂喉痧症不能排除。

3)舌苔歌

苔白为寒黄属热,兼腻寒湿或湿热,

宿食内滞霉酱苔,气阴不足地图舌。

热病苔剥阴津损,除去染苔看本色。

【简释】舌苔色白为寒,色黄为热,白腻为寒湿内滞,黄腻为湿热内蕴,宿食内滞者舌苔厚腻垢浊不化,称“霉酱苔”,气阴不足者舌苔花剥,经久不愈,状如地图,热性病而见苔剥,多为阴伤津亏所致。小儿因吃某些药品、食物,往往出现染苔,不属病苔。追问病史,不难弄清。

4)察目歌

目赤畏光泪汪汪,麻疹未出须早防;

脾虚睡时眼不闭;湿热多见巩膜黄;

气虚液脱目眶陷;眼睑浮肿水属阳;

二目上视惊痫作;瞳孔改变兆非祥。

【简释】眼泪汪汪,目赤畏光,须防麻疹;脾虚者睡觉时眼睛不能闭合;湿热蕴遏者,多见巩膜发黄;因泄泻而气虚液脱者,常见目眶内陷,啼哭无泪;眼睑浮肿者,为水湿上犯,属水肿之阳水;二目转动呆滞或二目上窜者为惊痫之证;若瞳孔改变,缩小或不等大,或散大而无反应,均非吉兆。

5)察鼻歌

感冒风寒清涕长,风热鼻流浊涕黄,

肺经有热鼻先伤,鼻干鼻衄鼻生疮。

【简释】感冒风寒者鼻流清涕;感冒风热者,鼻流浊涕色黄;肺经有热者首先伤鼻,见鼻孔干燥,为肺热伤津或外感燥邪,鼻衄者多为血热妄行,鼻内生疮糜烂多为肺火上炎。

6)察口歌

牙齿迟出肾气虚;唇色淡白气血空;

寒证血瘀青紫唇;暴泻伤阴唇樱红;

龈有白斑称“板牙”;齿龈红肿胃火冲;

乳娥风热火上攻;白喉假膜牢不松;

满嘴白屑称“雪口”;胃经积热口糜凶;

双颊粘膜小白点,麻疹斑周有红晕。

【简释】牙齿逾期不出,多为肾气虚;唇色淡白是气血空虚不足;寒证或血瘀证可见唇色青紫;暴泻伤阴者可见唇色樱红;新生儿牙龈有白色斑块,俗称板牙;齿龈红肿多属胃火上冲;乳娥肿大咽红,为外感风热或肺胃之火上炎;白喉证,咽部微红,咽中有灰白色假膜,坚牢不宜拭去;若满口白屑,状如雪花,称鹅口疮,亦名雪口;若胃中积热上冲,可见口腔舌部粘膜破溃糜烂;若双颊粘膜有白色小点,周围红晕,为麻疹粘膜斑。

7)察耳歌

聤耳缘由肝火蕴,耳中疼痛又流脓;

麻疹耳凉热多泪,络脉隐现耳背中;

若见耳垂周漫肿,痄腮亦名大头瘟。

【简释】聤耳是因肝火内蕴,症见耳中疼痛且流脓;麻疹早期可见耳尖发凉,兼见壮热多泪,耳背络脉隐现;若见耳垂周围弥漫肿胀,则为痄腮,亦名大头瘟。

8)察二阴歌

阴囊松弛虚或热,阴囊紧缩常为寒,

时肿时复为疝气,茎囊俱肿阴水犯,

女阴红湿为湿热,湿痒多为蛲虫窜,

便坚带血为肛裂,便后脱肛中气陷。

【简释】阴囊松弛者,多为体虚或发热之象;阴囊紧缩多为寒证;阴囊时肿时复,啼哭肿大加甚,为疝气;阴茎阴囊俱肿,常为阴水所犯;女阴红而湿,多属下焦湿热;若前阴潮湿瘙痒,须注意蛲虫窜扰;大便坚硬带血,常为肛裂;若便后肛门直肠脱出,多是中气下陷所致。

4.辨斑疹歌

温病之邪入营血,斑平不高不退色。

麻疹渐密后四肢,疹高形小压退色;

风疹小稀快出没;奶麻红如玫瑰色;

丹痧皮疹猩红热,咽喉肿烂伴发热;

水痘含水如豆热;白

湿温或久热。

荨蔴疹如云出没,斑丘疹伴瘙痒烈。

【简释】温热病,邪入营血即会发斑,斑的特点是平,不高出皮肤,压之也不退色。麻疹出时,先稀疏,后渐密,先见于头胸部,后见于四肢,疹的特点是:高出皮面,形小如粟米,压之退色;风疹色淡红,疹小稀疏,发出和没收较快;奶麻的疹色如玫瑰红,疹细密,热退疹出;丹痧的皮疹呈猩红色,伴有咽喉肿烂和发热,近代称为猩红热。疱疹疾病如水痘,其疹中含水,形状如豆,伴发热,疹子此起彼落;白

是一种白色小疱疹,多见于小儿颈项,胸部,常随汗而出,见于湿温病或病程较长的热性病。荨蔴疹如云出没,呈斑丘疹伴瘙痒剧烈。

5.察二便歌

稀薄夹白伤乳食;燥结实热或虚热;

黄臭稀薄因湿热;脾肾皆虚则洞泄;

痢疾粘冻带赤白;酱色哭叫肠套叠;

阳虚寒证尿清澈;湿热尿黄赤短涩;

疳证尿浊如米泔;血尿可呈茶褐色。

【简释】小儿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为内伤乳食;大便燥结,为内有实热或阴虚内热;大便色黄,臭秽而稀薄,为湿热内滞;若脾肾俱虚,则下利清谷,洞泄不止;湿热积滞的痢疾,可见大便赤白粘冻;若乳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哭闹,常为肠套叠所致。小便清沏量多,常为寒证或肾阳亏损;湿热下注者,尿黄赤短涩;疳证多见尿浑浊如米泔水,为脾胃虚弱,饮食失调所致;血尿者尿呈红色或茶褐色。

6.看指纹歌

小儿风气命三关,轻重与危分别看;

浮主在表邪新感,沉为在里纹不显;

黑瘀青燥惊风痛,紫纹属热红受寒;

色淡属虚滞为实;透关射甲重治难。

【简释】小儿指纹,分为风、气、命三关,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指纹见于风关,病多轻浅而易治;现于气关,病情较重,邪已进一步深入;现于命关,病情危重;指纹浮露者,主邪在表,为新感外邪;指纹深沉不显者,主病邪在里或久病,如里实或里虚证;指纹色黑者主瘀;色青者主燥,或为惊风,或属疼痛;色紫者为热,暗紫为邪热郁滞,紫黑为热邪深重或气滞血瘀;色红主寒,如颜色鲜红,为外感风寒;指纹色淡,不论何种颜色,新病还是久病,都是虚证的表现;指纹郁滞,推之不畅,为实证;如果指纹直透指甲,称为“透关射甲”,病多危殆。

(二)闻诊歌

1.闻声歌

声噪属热静属寒,实则声高虚低谈;

尖呼剧痛呻不适;邪热入营狂语譫;

嘶哑咽喉声带病;言蹇津伤或壅痰;

哭声无力为饥饿;腹痛时哭缓即安;

哭声嘶哑咽喉病;口疮拒食伴流涎;

咳流清涕感风寒;风热声重吐黄痰;

无痰声响属肺燥;顿咳连续回声传;

咳声嘶哑空作声,若非白喉即喉炎;

【简释】听声音,声噪属热,声静属寒,声高属实,声低属虚。尖声呼叫,常为剧痛所致,呻吟不休,多为身有不适;邪热入营,多见狂言谵语,声高有力,多兼神志不清;语声嘶哑,多为咽喉和声带疾病;语言蹇涩者,常为高热伤津或壅塞痰涎。听哭声,绵长无力,或口作吮乳之状,为饥饿;腹痛引起的啼哭,忽缓忽急,时作时止,痛缓即安;哭声嘶哑者常由咽喉水肿引起,呼吸亦不利;若有口疮,哭而拒食,伴流涎烦躁,哭声常延绵而低微。听咳嗽声,咳声轻扬而流清涕,为外感风寒;而外感风热者,咳声重浊而吐黄痰;干咳无痰,咳声响亮,多属肺燥;顿咳者,咳声重浊,连续不已,并有回声;咳声嘶哑,空空回声,若不是白喉,便是喉炎。

2.嗅气味歌

热蒸浊气出肺胃,口中之气多臭秽,

伤食兼见噯酸腐;牙疳兼齿龈肿溃,

肺痈兼痰浊带血;血证兼带血腥味;

伤食大便稀酸臭,口中可闻伤食味;

湿热注膀臊短赤;湿热注肠便臭秽;

脾肾两虚尿清长;下利清谷少臭味。

【简释】邪热郁蒸肺胃,浊气上冲,从口而出,故口中之气多臭秽,伤食者,兼见噯腐吞酸;牙疳者兼见齿龈肿痛溃烂;肺痈者兼见痰浊夹血;血证兼有血腥味。伤食者大便稀且酸臭,口中可闻伤食味;湿热下注膀胱者,小便臊臭而短少黄赤;湿热下注大肠者,大便臭秽;脾肾两虚者,小便清长,大便则见实谷不化而较少臭味。

(三)问诊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问年龄八睡眠,

九十个人家族史,麻痘虫惊食风寒。

【简释】一问寒热,即问发热和怕冷情况:发热怕冷无汗为外感风寒;寒热往来为邪在半表半里;发热持续,热势鸱张,舌苔厚腻,为湿热内阻;夏季高热不退,无汗多尿为夏季热;午后低热,常伴盗汗,称为潮热,见于阴虚;怕冷、纳呆、神疲、多为里寒或阳虚之证;

二问汗:白天汗多,稍动即出,为自汗;睡中汗出,称为盗汗;汗出如油,淋漓不止,是亡阳虚脱;汗出热不退,热病为邪气由表入里之象。

三问头身:头痛,发热,恶寒,为外感风寒;头痛呕吐,高热抽搐为邪热入营, 属急惊风;头痛神萎,似搐非搐,为正虚肝盛,属慢惊风;头晕而兼发热多因外感; 头晕而兼面白乏力, 多为气血不足; 肢体酸痛而兼发热多为外惑,或邪阻经络; 关节疼痛, 屈伸不利, 常见于痹证; 肢体瘫痪不用, 强直屈伸不利为硬瘫, 多为风痰入络, 血瘀气滞; 痿软屈伸不能为软瘫, 多因肝肾阴虚, 筋骨失养.

四问二便:大便次数多而稀薄,为脾不健运;大便次数多,赤白粘冻,为湿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痛,多为内有实热或阴虚津亏;大便排虫,伴有腹痛,为蛔虫病;便时哭吵,多为腹痛;小便清长,或夜间遗尿,为肾阳不足,下元不固;小便频多,溲时疼痛,为湿热下注,如热淋;小便刺痛,滴而不尽,或排出砂石,为石淋所致。

五问饮食:不思饮食,食而不多,为脾胃虚弱;胀满不思饮食,为伤食积滞;腹泻而不思食为脾失健运;能食而便多不化,形体消瘦,多见于疳证;渴喜饮冷为热证;渴喜饮热,或口不渴,则为寒证;频饮,口唇干燥,为胃阴不足,津液亏耗;渴不欲饮,则常为中焦有湿。

六问胸腹:前胸胀满而频咳,为风寒束肺,肺气失宣;胸部闷窒,哮鸣痰呼,为痰阻肺络,如哮喘;胸痛发热,咳嗽,气促,为肺炎喘嗽;胸闷心悸,面青气促,为心阳不振,心血瘀滞;心悸胸闷,头晕乏力,为心之气阴不足;脘腹饱胀,多为伤食积滞;腹痛隐隐,以脐周为主,见于蛔虫证;上腹或右胁胀痛,面目黄染,为湿热黄疸。

七问年龄:脐风、苔黄、脐血、脐疮等见于一周内初生儿;鹅口疮、脐突、夜啼等,以乳婴较多;遗尿则发生在3岁以上;麻疹多发生于生后6个月;水痘、百日咳则在幼童期多见;奶痨多发生在乳婴儿期。

八问睡眠;烦躁、少睡、盗汗、发稀、见于佝偻病;睡中齘齿,多为蛔虫证;夜间睡眠不宁,肛门瘙痒,多为蛲虫病;嗜睡和昏睡,在温热病多为邪入心包,或痰蒙清窍。

九十个人家族史,麻痘虫惊食风寒:九问个人史,包括生产、喂养、发育、预防接种史;十问家族史:问小儿父母及兄弟姐妹的健康状况,有无传染病,遗传性疾病或与遗传相关的疾病等;麻疹、水痘、虫证、惊风、食积、外感风寒乃小儿最常见的几类病证,诊治时要全面优先考虑。

(四)切诊歌

1.小儿脉诊歌

三岁以内看指纹;十四岁与大人同,

三至十四小儿脉,睡时安静诊方准,

医者一指定三关,轻中重取一分钟,

浮为表脉沉为里,迟脉为寒数热壅,

无力脉虚实有力,一七四六八五动。

【简释】三岁以内小儿,无需诊脉,只看指纹,十四岁以上即与大人相同了。三至十四岁岁小儿的脉诊,需在安静时诊,方为准确,医者以一指定其三关,并取轻、中、重三种不同指力,体会脉象变化,时间不少于一分钟。小儿诊脉,主要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基本脉象,诊见浮脉,多见于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诊见沉脉,多见于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诊见迟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寒实,迟而无力为寒虚;诊为数脉,多见于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小儿的正常脉率,按成人正常呼吸定息计算:1~3岁为7至,4~7岁为6至,8~14岁为5至。

2.按诊歌

“囟陷”因泻失水重,“囟填”热呕肝风动,

囟门迟闭宽而大,头缝开解“解颅”困;

“痰毒”颈腋结节痛,“瘰疬”连珠不易动;

四肢厥冷“阳虚”困,“惊风”挛急四肢动,

小儿麻痹后遗症,半身不遂肢不用;

皮肤按凹属水肿,吐泻失水皮干松,

肢冷汗多阳气虚,肤热无汗热气烘;

胸骨高突是“鸡胸”,脊高不痛“龟背”弓,

心尖动处称“虚里”,宗气会聚在其中,

搏动太强宗气泄,弱速喘急症情重,

串珠外翻“佝偻病”,胁下痞块肝脾肿;

腹痛喜按虚寒痛,胀痛剧按里实充,

脐周腹痛索条虫,腹胀青筋瘦“疳”宗,

气滞腹胀如鼓咚,浊音移动腹水壅。

【简释】囟门凹陷,名“囟陷”,因泻甚失水重所致;囟门高突,名“囟填”,伴壮热呕吐,为肝风内动之证;囟门迟闭,囟门宽大,头缝开解,是被“解颅”所困。“痰毒”可见颈,腋下等处有小结节,伴发热疼痛;“瘰疬”是因痰毒迁延,结节连珠成串,质地较硬,推之不易活动。四肢厥冷,是被阳虚所困;“惊风”可见四肢挛急抽动;小儿麻痹后遗症,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肢体细弱,不能活动。皮肤按之凹陷,为水肿之征;而吐泻失水之征,则皮肤干燥而松弛;肤冷汗多,为阳气不足;肤热无汗,为热高所致;胸骨高突为“鸡胸”;脊柱高突,按之不痛,称为“龟背”,似弓;心尖搏动处,称为“虚里”,是宗气会聚之处,若搏动太强,或节律不匀是宗气外泄,病情严重;若动而微弱,为宗气内虚;若搏动过速,伴有喘息为宗气不继,症情严重。胸胁触及串珠,两肋外翻,见于佝偻病;左胁肋下痞块,属脾肿大;右胁肋下有痞块,属肝肿大。腹痛喜按,按之痛减,为虚痛,寒痛;腹痛拒按,按之胀痛加剧为里实腹痛;脐周疼痛,按之有条索状包块,按之痛减者,多属蛔虫证;腹胀,腹部青筋显露,形瘦,多为“疳证”;气滞腹胀,叩之如鼓声咚咚;腹部胀满,叩诊移动性浊音,多为腹水形成。

附、五脏辨证歌

每脏四句:第一句概括本脏所主、色诊、脉象、性能表现;第二句为虚证表现;第三句为实证表现;第四句为热证表现;肾多虚无实,但有例外。

1)肝脏辨证歌

肝风青弦常有余,呵欠咬牙瘛瘲徐,

目直项强大叫搐,热饮喘闷热气出。

【简释】肝所主为风,色诊青,脉诊弦,性能表现常有余;肝虚表现多呵欠,咬牙,徐徐瘛瘲;肝实表现:目直视,颈项强直,大叫,抽搐有力;肝热表现:壮热引饮,喘闷,口中气热,目内青,直视,身反折强直,手乱动;

2)心脏辨证歌

心惊热赤数火热,卧而悸动心虚则,

热烦渴叫仰卧搐,壮热上视言不得。

【简释】心之所主为惊热,色诊赤,脉诊数,性能表现:为火为热;心虚表现:卧而悸动不安;心实表现:发热,烦渴,哭叫,喜仰卧,惊搐;心热表现:壮热,目上窜,目内赤,合面而睡,咬牙,欲言不能。

3)脾脏辨证歌

脾困黄迟常不足,呕吐泻白露晴宿,

困倦热饮泻黄赤,目黄尿黄脾热郁。

【简释】脾脏所主为困,色诊黄,脉诊迟,性能表现常不足;脾虚表现:呕吐,泄泻白色,睡露晴;脾实表现:困倦思睡,身热饮水,泄泻黄赤;脾热表现:目内黄,尿黄。

4)肺脏辨证歌

肺喘白浮性娇嫩,虚喘少气常出哽,

实兼风冷喘咳喷,喘急鼻干露红唇。

【简释】肺所主喘,色诊白,脉诊浮,性能表现娇嫩;肺虚表现:喘而少气,长出气或哽气,皮毛干燥,唇色白;实兼风冷表现:喘而气盛,咳嗽,胸闷,渴不喜饮,鼻塞流涕,喷嚏;肺热表现:喘急,呼吸不利,鼻干或衄血,手掐眉目鼻面,虚热则唇露红色。

5)肾脏辨证歌

肾虚寒黑沉常虚,尿清不禁面灰浮,

目暗胫寒无实热,疮疹肾实黑陷除。

【简释】肾所主虚寒,色诊黑,脉诊沉,性能表现常虚;肾虚表现:尿清长不禁,面浮灰暗或

,胫寒,逆冷;肾无实证,亦无热证,但有例外, 即疮疹肾实则变黑陷者除外。

各论

第一章.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胎怯

1.肾精薄弱证

1)肾精薄弱证候歌

先天不足肾精薄,囟张头大发稀少,

甲短肤凉耳壳软,肢柔骨弱身形小。

【简释】先天不足肾精薄弱易致胎怯,可见囟张头大,头发稀少,指甲软短,肌肤不温,耳壳柔软,肢柔骨弱,形瘦短小。

2)补肾地黄丸歌

补肾地黄牛鹿添,薯茱丹泽地苓煎,

【简释】补肾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增添牛膝,鹿茸而成。

2.脾肾两虚证

1)脾肾两虚证候歌

脾肾两虚胎怯小,哭吮无力动作少,

哽气多哕呛溢乳,胀泄皮皱肌肉薄。

【简释】脾肾两虚之胎怯,多见小于胎龄儿,双胎儿或高龄产妇育胎儿,常见啼哭无力,吮乳无力,多卧少动,哽气多哕,呛乳溢乳,腹胀泄泻,皮肤干皱,肌肉瘠薄。

2)保元汤歌

保元汤桂草芪参,脾肾两虚是特征。

【简释】保元汤由肉桂、甘草、黄芪、人参组成,脾肾两虚证是使用该方的特征。

第二节  硬肿症(五硬)

1.阳气虚衰证

1)阳气虚衰证候歌

阳衰新生儿硬凉,声低息微僵卧床,

面色苍白皮暗红,全身板硬而肿胀。

【简释】五硬之阳气虚衰证,可见于新生儿, 一全身硬而凉,哭声低怯,气息微弱,僵卧少动,面色苍白,皮肤暗红,全身板硬而肿胀。

2)参附汤歌

回阳固脱参附汤,参补元气附壮阳。

【简释】五硬之阳气虚衰证,用参附汤治疗,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壮元阳。

2.寒凝血涩证

1)寒凝血涩证候歌

寒凝血涩四肢凉,肌肤拘急肿硬僵,

小腿臂臀面颊上,紫暗红肿如冻伤。

【简释】五硬之寒凝血涩证,可见四肢发凉,肌肤拘急,肿硬发僵,不能捏起,多见于小腿、臂、臀、面颊等局部,患处皮肤色暗发紫,或红肿如冻伤。

2)当归四逆汤歌

当归四逆善温经,归枣甘通芍桂辛。

【简释】当归四逆汤善于温经通络,由当归、大枣、甘草、木通、芍药,桂枝、细辛组成。

第三节  胎黄

常证

1.湿热郁蒸证

1)湿热郁蒸证候歌

湿热郁蒸病阳黄,身目俱黄尿亦黄,

鲜明如橘精神倦,便秘舌红苔腻黄,

重则烦渴呕吐胀,神昏抽搐热更黄。

【简释】湿热郁蒸致黄,属阳黄,可见身黄、目黄尿黄、黄色鲜明如橘,精神疲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较重者,可见烦躁不安,口渴、呕吐、腹胀、甚至神昏、抽搐、发热、黄疸加深。

2)茵陈蒿汤歌

茵陈蒿汤茵栀黄,清热利湿黄疸良。

【简释】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有清热利湿之效,治黄疸良。

2.寒湿阻滞证

1)寒湿阻滞证候歌

寒湿阻滞久发黄,黄似烟熏灰便溏,

纳差易吐甚腹胀,四肢欠温尿短黄。

【简释】寒湿阻滞证,可见黄疸日久不退,黄色晦暗如烟熏,大便灰白溏薄,纳少易吐,甚或腹胀,四肢欠温,小便短黄,舌淡,苔白腻。

2)茵陈理中汤歌

茵陈理中温化方,茵陈参草术干姜。

【简释】茵陈理中汤是温中化湿方,由茵陈、党参,甘草、白术、干姜组成。

3.气滞血瘀证

1)气滞血瘀证候歌

血瘀发黄暗无光,右胁痞块坚腹胀,

神疲纳差易呕吐,大便灰白尿短黄,

或见瘀斑或衄血,唇舌暗红舌苔黄。

【简释】气滞血瘀发黄证,其面目皮肤黄色较深而晦暗无华,右胁痞块质坚,腹部胀满,神疲,纳差,食后易呕吐,大便灰白,小便短黄,或见瘀斑,或见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舌苔黄。

2)血府逐瘀汤歌

血府逐瘀汤桔膝,桃花四物合四逆,

四物归芎与芍地,四逆柴芍甘草枳。

【简释】血府逐瘀汤由桔梗、牛膝、桃仁、红花,四物汤(当归、川芎、芍药、地黄)合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组成。

变证

1.胎黄动风证

1)胎黄动风证候歌

胎黄动风黄速剧,神昏嗜睡和抽搐。

【简释】胎黄动风证可见阳黄迅速加剧,且见神昏,嗜睡和抽搐。

2)羚角钩藤汤歌

羚角钩藤肝风茯,芍茹地贝草桑菊。

【简释】 羚角钩藤汤治肝风内动,由羚角,钩藤,茯苓,芍药,竹茹,地黄,贝母,甘草,桑叶,菊花组成。

2.胎黄虚脱证

1)胎黄虚脱证候歌

胎黄虚脱黄速重,厥冷神昏气促肿。

【简释】胎黄虚脱证可见黄疸迅速加重,且见四肢厥冷,神昏,气促,浮肿。

2)参附汤歌见硬肿症
3)生脉散歌

【简释】生脉人参五味冬,阴亏气弱汗多宗。

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生脉散,在阴亏气弱汗多时以此方为宗。

第四节  脐部疾患(脐湿 脐疮 脐血 脐突)

1.脐湿证

1)脐湿证候歌

脐带脱后渗脂水,浸渍不干红肿微。

【简释】脐带脱落以后,脐部创面渗出脂水,浸渍不干,或微见红肿。

2)龙骨散歌

脐湿外敷龙骨散,龙骨枯矾等分研。

【简释】 脐湿病以外治法为主,敷以龙骨散,由龙骨、枯矾等分共研末,干撒脐部。

2.脐疮证

1)脐疮证候歌

红肿热痛甚流脓,舌赤口干渴唇红,

恶寒壮热毒内攻,动风抽搐或神昏。

【简释】秽毒侵脐而成脐疮,可见:脐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脓水流溢,伴舌赤,口干或渴,唇红,恶寒壮热者为邪毒内攻,如邪毒内陷,攻心动风,则神昏抽搐。

2)犀角消毒饮歌

犀角消毒治脐疮,犀草银花蒡荆防,

【简释】犀角消毒饮可治疗脐疮,由犀角、甘草、银花、牛蒡子、荆芥、防风组成。

3)如意金黄散歌

金黄散柏大姜黄,星芷陈甘粉朴苍。

【简释】金黄散由黄柏,大黄,姜黄,南星,白芷,陈皮,甘草,花粉,厚朴,苍术组成。

4)安宫牛黄丸歌

安宫牛黄用麝香, 犀角芩连栀雄黄,

冰郁朱珠密金箔, 开窍方中性最凉。

【简释】安宫牛黄丸用麝香, 犀角, 黄芩, 黄连,栀子,雄黄, 冰片,郁金,朱砂, 珍珠, 蜂蜜,金箔组成, 在开窍方中是性质最凉的.

5)紫雪丹见惊风

3.脐血证

1)脐血证候歌

断脐扎松久渗血,胎热内盛兼发热,

焦唇赤面红干舌,热血鲜红虚淡色。

【简释】断脐之后,如脐带结扎过松,可致脐部有血渗出,经久不止。有属胎热内盛者,兼见发热,唇焦面赤,舌红口干。胎热者渗血鲜红,脾虚气不摄血者渗血色淡。

2)脐血治法歌

脐血不止有诸法:结扎松弛重新扎,

茜根散治胎热甚;脾不统血归脾呷。

【简释】脐血不止者有几种治法:属脐带结扎过松者,应重新结扎脐带;茜根散是治胎热过盛引起的脐血;若因出血过多,或禀赋不足脾不统血而致脐部出血者,宜内服归脾汤加血余炭、侧柏炭等,以益气摄血。

3)茜根散歌

胎热内盛茜根散,栀归榆地犀芩连。

【简释】胎热内盛而脐血者,用茜根散,由茜草根、山栀、当归、地榆、生地、犀角、黄芩、黄连组成。

4)归脾汤歌

归脾参术草芪当,远茯酸龙木枣姜。

【简释】归脾汤由人参、白术、甘草、黄芪、当归、远志、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生姜组成。

4.脐突证

1)脐突证治歌

脐突未闭腹壁松,小肠脂膜突脐中,

先将脐突推回腹,垫压布扎可成功。

【简释】先天发育不全,脐孔未全闭合,或因新生婴儿腹壁肌肉薄松弛,又因小儿啼哭努挣伸引,致使小肠脂膜突入脐中,故脐部光浮胀突,宜设法减少婴儿啼哭叫扰,并用压脐法外治。其法先将突出脐部的小肠脂膜推回腹内,再以纱布棉花包裹光滑质硬的薄片,厚垫脐部,外用纱布扎紧,一般可逐渐痊愈。

久治不愈之严重者,宜手术治疗。

第二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  感冒

主证

1.风寒感冒证

1)风寒感冒证候歌

头疼无汗恶寒热,涕嚏鼻塞口不渴,

咳嗽咽痒苔薄白,指纹浮红浮紧确。

【简释】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口不渴、咳嗽、咽痒、舌苔薄白、指纹浮红,脉浮紧,这是外感风寒之确据。

2)葱豉汤歌

外感风寒葱豉汤,葱白豆豉肘后方。

【简释】风寒感冒中,表证轻者,用肘后葱豉汤,由葱白、淡豆豉组成.

3)荆防败毒散歌

感冒风寒重症方,荆防败毒散能当,

柴草枳参芎独羌,荆防桔薄茯前姜。

【简释】风寒感冒中表证重者,用荆防败毒散,该方由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川芎、人参、枳壳、甘草、前胡、桔梗、茯苓、薄荷、生姜组成.

4)杏苏散歌

风寒咳嗽杏苏散,杏苏前枳桔二三。

【简释】风寒感冒中,咳嗽重者,可用《温病条辨》的杏苏散,方由杏仁、紫苏、前胡、枳壳、桔梗、二(半夏、茯苓、甘草、橘红) 三(生姜、大枣、甘荤)组成。

2.风热感冒证

1)风热感冒证候歌

发热恶风少有汗,鼻塞浊涕咯稠痰,

浮数舌红苔黄薄,指纹红紫咽红看。

【简释】发热重、恶风、少汗或有汗、鼻塞、头痛、流脓涕、喷嚏、咳吐黄稠痰、脉浮数、舌质红、苔黄薄,指纹红紫、咽红,这些是风热感冒症状。

2)银翘散歌

银翘散中桔竹甘,荆荷蒡豉芦根鲜。

【简释】银翘散由银花、连翘,桔梗,竹叶,甘草,荆芥、薄荷、牛蒡子,豆豉,鲜芦根组成。

3)桑菊饮歌

辛凉轻剂桑菊饮,桔杏荷苇翘草品。

【简释】称为辛凉轻剂的桑菊饮,由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薄荷、苇根、连翘、甘草组成。

3.暑邪感冒证

1)暑邪感冒证候歌

暑热头疼身困重,纳差苔黄腻质红。

偏湿汗出热不解,胸闷呕恶吐泻痛;

偏热汗少头晕痛,小便短黄烦渴重。

【简释】暑邪感冒见发热,头疼,身体困重,纳差,苔黄腻,舌质红。偏湿者汗出热不解,胸闷,泛恶,或吐泻,头痛;偏热者汗少,头晕头痛,小便短黄,心烦口渴较重。

2)新加香薷饮歌

新加香薷解暑冒,薷银扁豆朴连翘。

【简释】新加香薷饮可解暑邪感冒,方由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组成。

4.时邪感冒证

1)时邪感冒证候歌

病急全身症状重,目赤咽红肌酸痛,

寒热无汗汗不解,呕吐恶心或腹痛。

【简释】时邪感冒证,起病急,全身症状重,目赤咽红,肌肉酸痛,寒热无汗,或汗不解热,或呕吐恶心,或腹痛。

2银翘散歌见前风热感冒
3普济消毒饮歌

普济消毒翘芩连,蒡荷薄蚕勃板兰,

甘桔陈皮升柴用,大头瘟毒腮腺炎。

【简释】普济消毒饮用连翘,酒黄芩,酒黄连,牛蒡子,薄荷,僵蚕,马勃,板兰根,甘草,桔梗,陈皮,升麻,柴胡共用,治大头瘟毒,即腮腺炎。

兼证

1.夹痰证

1)感冒夹痰证候歌

感冒夹痰咳嗽剧,痰多喉内痰鸣著,

痰清稀白风寒证,痰黄白厚风热据。

【简释】感冒夹痰证,咳嗽加剧,痰多,喉间痰鸣较著。如痰清稀白,属风寒证,如痰黄白厚是风热之据。

2)二陈汤歌

燥湿化痰二陈宜,茯苓甘草夏陈皮。

【简释】化痰燥湿宜用二陈汤,方由茯苓、甘草、半夏、陈皮组成

3)三拗汤歌

三拗汤中麻杏甘,宣肺散寒喘咳安。

【简释】三拗汤由麻黄,杏仁,甘草组成,宣肺散寒,喘咳能安。

4)桑菊饮歌见前风热感冒

2.夹滞证

1)感冒夹滞证候歌

感冒又兼腹胀满,饮食不思吐腐酸,

口气秽浊苔厚腻,大便不调或臭酸。

【简释】感冒夹滞证候为:感冒兼见脘腹胀满,饮食不思,呕吐腐酸,口气秽浊,舌苔厚腻,大便不调,便秘或泄泻,或大便臭酸。

2)保和丸歌

保和丸夏曲莱菔,连翘陈皮山楂茯。

【简释】 保和丸由半夏,六神曲,莱菔子,连翘,陈皮,山楂,茯苓组成。

3.夹惊证

1)感冒夹惊证候歌

感冒夹惊闹不停,骤然抽风睡不宁。

【简释】感冒夹惊,除感冒症状外,可兼见惊惕哭闹,骤然抽风,睡卧不宁。

2)镇惊丸歌

镇惊丸远麦冬珍,犀角朱砂酸枣仁,

胆星天竺黄连草,石菖牛黄勾茯神。

【简释】镇惊丸由远志,麦冬,珍珠,犀角,朱砂,酸枣仁,胆星,天竺黄,黄连,甘草,石菖蒲,牛黄,勾藤,茯神组成。

第二节  咳嗽

外感咳嗽

1. 风寒咳嗽证

1)风寒咳嗽证候歌

风寒咳嗽起病急,咽痒身重白痰稀,

咳频酸痛鼻塞涕,恶寒无汗化热易。

【简释】外感风寒咳嗽者,起病急,咽痒,身重,白痰清稀,咳嗽频作,全身酸痛,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化热较易。

2)金沸草散歌

宣肺散寒金沸草,荆苓姜夏辛前枣。

【简释 】宣肺散寒的金沸草散,由金沸草(或旋复花包煎),荆芥、茯苓、生姜、半夏、细辛、前胡、大枣组成。

3)杏苏散见感冒

2.风热咳嗽证

1)风热咳嗽证候歌

风热咳嗽痰黄稠,咳嗽不爽浊涕流,

恶风发热微汗出,口渴咽疼痛连头。

【简释】风热咳嗽,痰黄稠粘,咳嗽不爽,鼻流浊涕,伴有恶风、发热、常有微汗出,口渴咽痛、头痛、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

2)桑菊饮歌感冒

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证

1)痰热咳嗽证候歌

痰热咳痰黄稠粘,因火灼津咯亦难,

面红目赤尿黄秘,口苦渴衄热躁烦。

【简释】痰热咳嗽,痰多黄而稠粘,是因火热灼津而成,故咯吐难出,伴面红、目赤、尿黄、便秘、口苦作渴、甚则鼻衄、发热、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滑数。

2)清宁散歌

痰热咳嗽用清宁,桑葶姜枣草车苓。

【简释】痰热咳嗽需用清宁散治疗,方由桑白皮、葶苈子、生姜、大枣、甘草、车前子、赤茯苓组成。

3)清金化痰汤歌

清金痰贝麦芩知,橘草桔桑茯蒌栀。

【简释】清金化痰汤由贝母,麦冬,黄芩,知母,橘红,甘草,桔梗,桑白皮,茯苓,蒌仁,栀子组成。

2. 痰湿咳嗽证

1)痰湿咳嗽证候歌 

痰湿咳痰多白稀,胸闷纳差困倦疲。

【简释】痰湿咳嗽,痰多,色白而稀,伴胸闷,纳呆,困倦神疲。舌淡,苔白腻,脉滑。

2)二陈汤歌见感冒
3)三拗汤歌 见感冒

3.阴虚燥咳证

1)阴虚燥咳证候歌

阴虚燥咳干无痰,少粘难咯渴咽干,

声嘶喉痒四心热,午后潮热血带痰。

【简释】阴虚燥咳,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难以咯出,口渴咽干,声嘶喉痒,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沙参麦冬汤歌

养阴沙参麦冬汤,扁玉天花甘草桑

【简释】养阴清肺的沙参麦冬汤,由沙参、麦冬、白扁豆、玉竹,天花粉、甘草 、桑叶组成。

4.气虚咳嗽证

1)气虚咳嗽证候歌 

久咳无力白痰稀,气短懒言语声低,

自汗畏寒舌齿印,面色苍白细无力。

【简释】气虚久咳,可见咳而无力,痰白清稀,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畏寒,体虚多汗,舌边齿印,面色苍白,脉细无力。

2)六君子歌

健脾益气六君子,参术苓甘夏橘皮

【简释】健脾益气的六君子汤,由人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橘皮组成。

第三节  肺炎喘嗽

常证

1. 风寒闭肺证

1)风寒闭肺证候歌

风寒闭肺喘气急,呛咳不爽白痰稀,

指纹浮红舌不红,寒热无汗不渴知。

【简释】风寒闭肺者喘嗽气急,呛咳不爽,白痰清稀,指纹浮红,舌不红,寒热无汗,口不渴。

2)华盖散歌

辛温开肺华盖散,桑苏茯橘杏麻甘;

【简释】辛温开肺的华盖散,由桑白皮、苏子、赤茯苓、橘皮、杏仁、麻黄、甘草组成。

3)大青龙汤见哮喘

2.风热闭肺证

1)风热闭肺证候歌

风热闭肺气急嗽,发热恶风痰稠厚;

重则高热剧咳喘,气急鼻煽痰鸣喉。

【简释】风热闭肺者可见气急咳嗽,发热恶风,咳黄痰稠厚,此为轻证。重者则高热,剧咳微喘,气急鼻煽,痰鸣于喉。

2)麻杏石甘汤歌

伤寒麻杏石甘汤,平喘清宣泄热方。

【简释】伤寒论之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乃平喘,宣肺,清泄肺热之方。

3)银翘散歌见感冒

3.痰热闭肺证

1)痰热闭肺证候歌

痰热闭肺马脾风,暴喘喉间拽锯声,

胸闷胀满痰诞吐,热躁鼻煽紫口唇。

【简释】痰热闭肺而暴喘,又名马脾风,症见:暴喘,喉间痰鸣,声如拽锯,胸闷胀满,泛吐痰涎,发热,烦躁,气急鼻煽,口唇紫绀。

2)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歌

痰热闭肺五虎汤,麻杏石甘细茶襄,

葶苈大枣泻肺汤,清热涤痰泻肺方。

【简释】痰热闭肺的五虎汤,由麻杏石甘汤加细茶组成,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乃清热涤痰泻肺之方。

3)牛黄夺命散歌

痰火牛黄夺命散, 大黄二丑槟榔管.

【简释】痰火闭肺用牛黄夺命散, 由牛黄,大黄, 黑白丑,槟榔组成,管用.

4.毒热闭肺证

1)毒热闭肺证候歌

毒热闭肺热持续,喘憋气急咳嗽剧,

鼻煽痰盛闷烦乱,鼻似烟煤涕泪无。

【简释】毒热闭肺证,高热持续,喘憋气急,咳嗽剧烈,鼻煽,痰盛,闷乱烦躁,鼻孔干燥如烟煤,涕泪皆无。

2)黄连解毒汤歌

黄连解毒柏芩栀,火毒上炎外越施。

【简释】黄连解毒汤由黄柏丶黄芩丶栀子组成,火毒上炎或火毒外越者施可施治。

3)三拗汤歌见感冒

5.阴虚肺热证

1)阴虚肺热证候歌

阴虚肺热盗潮热,面口唇红无痰咳,

【简释】阴虚肺热,症见盗汗、潮热、面色潮红、口唇樱赤、无痰干咳、舌红而干、苔光剥、脉细数。

2)沙参麦冬汤歌见咳嗽

6.肺脾气虚证

1)肺脾气虚证候歌

肺脾气虚属后期,动则汗出咳无力

面白少华易感冒,消瘦纳呆便溏稀。

【简释】肺脾气虚证,见于肺炎喘嗽之后期,动则汗出,咳嗽无力,偏肺气虚者,面白少华,易于感冒;偏脾气虚者,消瘦,纳呆,大便溏稀。

2)人参五味子汤歌

人参五味益脾肺,参术苓甘冬五味。

【简释】人参五味子汤是补益脾肺的,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麦冬,五味子组成。

变证

1. 心阳虚衰证

1)心阳虚衰证候歌

阳衰面白唇紫绀,呼吸浅促烦不安,

四肢厥逆额冷汗,胁下瘀块在右边。

【简释】心阳虚衰证,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紫绀,呼吸浅促,虚烦不安,四肢厥冷,额汗不温,右胁下有瘀块。舌紫、苔白、脉微弱疾数。

2)参附龙牡救逆汤歌

参附龙牡救逆汤,芍药同甘共回阳。

【简释】参附龙牡救逆汤由人参,附子,龙骨,牡蛎,芍药,炙甘草共同组成回阳救逆之方。

3)独参汤歌. 参附汤歌

大补元气独参强,救脱回阳参附良。

【简释】大补元气的独参汤作用很强,救脱回阳的参附汤由人参附子组成,效果良好。

2.邪陷厥阴证

1)邪陷厥阴证候歌

邪陷厥阴壮热烦,四肢抽搐口噤譫,

项强神昏目上视,指纹青紫达命关。

【简释】邪陷厥阴,症见壮热,烦躁,四肢抽搐,口噤或譫语,项强,神昏,两目上视,指纹青紫,重则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舌质红绛。

2)羚角钩藤汤歌见胎黄
3)牛黄清心丸歌

牛黄清心丸醒神,郁金栀子芩连辰。

【简释】牛黄清心丸有开窍醒神之功,方由郁金、栀子、黄芩、黄连、辰砂组成。

4)紫雪见惊风
5)安宫牛黄丸见脐部疾患
6)至宝丹歌

至宝麝冰牛安息, 金银朱玳琥雄犀.

【简释】至宝丹由麝香,冰片,牛黄,安息香, 金箔,银箔,朱砂,玳瑁,琥珀,雄黄,犀角组成。

第四节  哮喘

发作期

1.热性哮喘证

1)热性哮喘证候歌

热性喘鸣痰厚黄,舌赤咽红渴喜凉,

胸闷膈满秘尿黄,声高息涌呼气长。

【简释】热哮之症状,咳喘哮鸣,痰厚色黄,舌赤咽红,渴喜凉饮,胸膈满闷。便秘尿黄,声高息涌,呼气延长。苔黄腻,脉滑数。

2)麻杏石甘汤见肺炎喘嗽·

·(3) 苏葶丸歌

豁痰利气苏葶丸,苏子葶苈大枣全;

【简释】豁痰利气的苏葶丸由苏子,葶苈子,大枣组成.

(4)定喘汤歌

定喘白果与麻黄,苏芩款杏半甘桑。

【简释】定喘汤由麻黄、款冬花、白果、苏子 、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甘草组成。

2.寒性哮喘

1)寒性哮喘证候歌

冷哮喉间有痰鸣,痰多白沫鼻涕清,

面色淡白喜热饮,恶寒无汗浮滑紧。

【简释】冷哮症状:咳喘气促,喉间有哮鸣声,痰呈粘沫状,痰色白,鼻涕清稀,面色淡白,喜热饮,恶寒无汗,脉浮滑或浮紧。

2)三子养亲汤歌

三子养亲苏芥莱,降气化痰咳喘排。

【简释】三子养亲汤由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组成, 有降气化痰之功, 可排除咳喘.

(3)小青龙汤歌

小青龙汤麻黄桂,甘草夏芍姜细味。

【简释】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半夏、芍药、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组成。

3)射干麻黄汤见下

3.外寒内热证

1)外寒内热证候歌

外寒内热喘气急,鼻塞痰鸣咳嚏涕,

寒热头疼身困重,渴饮痰黄热便秘。

【简释】外寒内热,喘促气急,鼻塞,咳嗽痰鸣,喷嚏,流清涕,或寒热头疼,身重,内热重者口渴引饮,痰黄粘稠,高热,便秘。

2)大青龙汤歌

大青龙汤麻杏桂,石膏姜枣麻甘倍。

【简释】大青龙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石膏,大枣,生姜,甘草组成,麻甘倍用。

4.肺实肾虚证

1)肺实肾虚证候歌

肺实肾虚偏上盛,咳嗽痰鸣喘胸闷,

下虚神疲畏寒冷,喘息无力动尤甚。

【简释】肺实肾虚证中偏于上盛者,可见咳嗽痰鸣,喘促胸闷;而偏于下虚者,可见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喘息无力,动则尤甚。

2)苏子降气汤歌

苏子降气汤化痰,前归夏朴枳陈甘。

【简释】苏子降气汤有降气化痰之功,由前胡,当归,半夏,厚朴,枳实,陈皮,甘草组成。

3)都气丸歌

都气丸补肾和肺,薯茱丹泽地苓味。

【简释】都气丸是补肾和肺的,由薯蓣,山茱萸,丹皮,泽泻,地黄,茯苓,五味子组成。

4)射干麻黄汤歌

射干麻黄冷哮方,夏冬菀味枣辛姜。

【简释】射干麻黄汤是治冷哮之方,由射干,麻黄,半夏,冬花,紫菀,五味子,大枣,细辛,生姜组成。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1)肺脾气虚证候歌

脾肺气虚失运时,纳差形瘦便溏稀,

肺虚自汗咳无力,气短神疲感冒易。

【简释】脾肺气虚证偏于脾虚失运时,可见纳差形瘦,大便溏;偏于肺虚时,可见自汗、咳嗽无力、气短、精神疲倦、易于感冒,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2)玉屏风散歌

玉屏风散术防芪。益气健脾固表宜。

【简释】玉屏风散由白术,黄芪,防风组成。益气健脾,固表,治自汗者宜

3)人参五味子汤歌见肺炎喘嗽

2.脾肾阳虚证

1)脾肾阳虚证候歌

脾肾阳虚动则喘,心悸苍白咳气短,

纳差腹胀便溏泄,肢冷形寒脚力软。

【简释】脾肾阳虚证候,动则咳喘,心悸,面色苍白,咳嗽气短,纳差,腹胀,大便溏泄,肢冷形寒,脚软无力。

2)金匱肾气丸歌

金匱肾气丸附桂,薯茱丹泽地苓配。

【简释】金匱肾气丸用附子肉桂配六味地黄丸而成。

3.肺肾阴虚证

1)肺肾阴虚证候歌

肺肾阴虚喘不宁,干咳少痰消瘦形。

潮红盗汗咳无力,手足心热夜尿频,

苔剥质红脉细数,动则气短共为凭。

【简释】肺肾阴虚证见于咳喘久病不愈,频繁发作,不得安宁,干咳少痰,消瘦,面色潮红,夜间盗汗,咳喘无力,手足心热,夜尿多,舌苔花剥,质红,脉细数,动则气短,以上症状共为凭证。

2)麦味地黄丸歌

麦味地黄麦味先,薯茱丹泽地苓添。

【简释】麦味地黄丸由麦冬,五味子,添加薯蓣,山茱萸,丹皮,泽泻,生地,茯苓而成。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1.营卫失和 邪毒留恋证

1)营卫失和 邪毒留恋证候歌

易感汗多而不温,怕热恶寒肌肉松;

咽红低热扁桃肿,肺炎喘嗽久无功,

舌白花剥质淡红,浮数无力紫滞纹。

【简释】营卫失和、邪毒留恋证,可见反复感冒,汗出多而不温,怕热恶寒,肌肉松弛;或有低热,咽红不退,扁桃体肿大,或肺炎喘嗽久不康复;舌苔薄白或花剥,舌质淡红,脉浮数无力,指纹紫滞。

1)黄芪桂枝五物汤歌见哮喘

2.肺脾两虚、气血不足证

1)肺脾两虚、气血不足证候歌

反复呼感属虚知:肺虚咳喘汗多时;

面色少华虚在脾,便溏厌食肉松弛。

【简释】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属虚,应知:肺虚者见于咳喘迁延不已,或愈后又作汗多者;而面色少华、便溏、厌食、肌肉松弛者多属脾虚。

2)玉屏风散歌见前

3.肾虚骨弱  精血失充证

1)肾虚骨弱  精血失充证候歌

感冒经常甚咳喘,鸡胸龟背五迟见,

五心烦热睡不安,面白肌松自盗汗。

【简释】肾虚骨弱,精血失充证,可见经常感冒,甚则咳喘,鸡胸龟背,或见五迟(立、行、齿、发、语),五心烦热、睡不安宁,面白肌松,动则自汗,寐则盗汗。

2)补肾地黄丸歌参见胎怯。

第三章.脾系疾病

第一节  鹅口疮

1.心脾积热证

1)心脾积热证候歌

心脾积热鹅口疮,白屑如雪满口腔,

面赤唇红烦哭叫,便秘口干渴尿黄。

【简释】心脾积热之鹅口疮,口腔内布满白屑,状如雪花,故亦称“雪口”,伴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啼哭叫扰,大便秘、口干或渴、尿短黄、舌红、脉滑。

2)清热泻脾散歌

雪口清热泻脾散,茯栀灯地石芩连。

【简释】治雪口的清热泻脾散,由茯苓、山栀、灯芯、生地、石膏、黄芩、黄连组成。

2.虚火上浮证

1)虚火上浮证候歌

虚火上浮鹅口疮,白屑散稀布口腔,

红晕不著时起发,绵绵不休日久长。

【简释】虚火上浮之鹅口疮,白屑稀散分布于口腔,红晕不著,时时起发,绵绵不休。

2)知柏地黄丸 歌

知柏地黄丸知柏,薯茱丹泽地苓来。

【简释】知柏地黄丸即由知母,黄柏加六味地黄汤而成,六味地黄汤即山茱萸、山药、地黄、丹皮、茯苓、泽泻六味。

第二节  口疮

1.风热乘脾

1)风热乘脾证候歌

风热乘脾口淌涎,较多溃疡焮红间,

疼痛拒食烦不安,初起发热微恶寒。

【简释】风热乘脾可见:流涎,口腔溃疡较多,或满口糜烂,周围焮红,口臭,烦躁不安,疼痛拒食,初起时多有发热恶寒。舌红苔黄,脉滑数。

2)银翘散歌见感冒。

 2.心火上炎

1)心火上炎证候歌

心火上炎舌生疡,红痛口干烦尿黄。

【简释】心火上炎者,舌上糜烂或溃疡,色红疼痛,口干欲饮,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尖红赤,苔薄黄,脉细数

2)泻心导赤汤歌

泻心导赤治火炎,木通生地草黄连。

【简释】心火上炎证,治宜泻心导赤散,由甘草、黄连、木通、生地组成 。

3.虚火上浮

1)虚火上浮证候歌

虚火上浮口舌烂,疮不甚疼稀散淡,

舌红少苔反复作,两颧红赤精神倦。

【简释】虚火上炎,口舌溃疡或糜烂。口疮不甚疼,稀散色淡,舌红少苔,反复发作,颧红,神疲。

2)六味地黄丸歌

六味地黄滋肾肝,薯茱丹泽地苓煎。

【简释】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肝的,方由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地黄、茯苓组成。

3)七味白术散歌

健脾七味白术散, 藿木葛参苓术甘。

【简释】健脾止泻的七味白术散, 由藿香,木香,葛根, 人参, 茯苓, 白术,甘草组成。

第三节  呕吐

1.乳食积滞证

1)乳食积滞证候歌

每于伤食伤乳后,口中吐物粪皆臭,

乳食不思吐后舒,便秘腹胀苔腻厚。

【简释】每于过食或伤乳之后,口中气味及呕吐物,大便皆臭,不思乳食,吐后觉舒,大便秘,腹胀,舌苔厚腻。

2)消乳丸歌

乳食积滞消乳丸,陈砂曲麦附姜甘。

【简释】有和胃导滞功效的消乳丸,由陈皮、砂仁、六曲、麦芽、香附、生姜汁、甘草组成。

3)保和丸歌见感冒
4)玉枢丹歌

玉枢丹麝雄慈菇, 大戟千金五倍朱.

【简释】玉枢丹由麝香,雄黄, 山慈菇, 大戟,千金子,五倍子,朱砂组成.

2.胃热气逆证

1)胃热气逆证候歌

胃热气逆食即吐,呕吐频繁秽热臭,

呕哕声洪烦少寐,面赤唇红伤津侯。

【简释】胃热气逆之呕吐,食入即吐,呕吐频繁,呕吐物秽热酸臭,呕哕声洪,烦躁少寐,面赤唇红,苔黄,脉滑数,有伤津之侯,如口渴多饮。

2)黄连温胆汤歌

黄连温胆汤连枣,夏陈枳茯茹甘草。

【简释】黄连温胆汤组成:黄连,大枣,半夏、陈皮,枳实,茯苓,竹茹,甘草。

3)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虚热呃, 参甘姜枣愈之捷.

【简释】橘皮竹茹汤是治虚热呃逆的, 由人参,甘草, 生姜, 大枣组成,愈之甚捷.

4)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益气津, 竹膏参草夏冬粳.

【简释】竹叶石膏汤是补益气津的, 由竹叶, 石膏, 人参, 甘草, 半夏, 麦冬,粳米组成.

3.脾胃虚寒证

1)脾胃虚寒证候歌

食久方吐属虚寒,朝食暮吐清稀痰,

乳食未消无酸臭,丁萸理中治不难。

【简释】起病较缓,病程较长,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属虚寒吐,吐物多为清稀痰水或未消化之乳食,无酸臭味,用丁萸理中汤治之不难。

2)丁萸理中汤歌

寒吐丁萸理中汤,丁萸参术草干姜。

【简释】胃寒吐,治用丁萸理中汤,方由丁香、吴萸、党参、白术、甘草、干姜组成。

4.肝气犯胃证

1)肝气犯胃证候歌

肝气犯胃吐酸苦,嗳气频频情志剧,

胸胁胀疼多闷郁,烦躁咽干口中苦。

【简释】胃寒吐之肝气犯胃者,呕吐酸苦,嗳气频频,每因情志刺激而加剧,胸胁胀痛,精神郁闷,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

2)解肝煎歌

解肝煎茯苏砂仁,厚朴芍姜半夏陈。

【简释】解肝煎由半夏、砂仁、陈皮、茯苓、生姜、厚朴、白芍、苏叶组成。

3)左金丸歌

连萸六一左金丸, 泻肝和胃痛呕痊.

【简释】由黄连, 吴萸按六比一做成的左金丸, 可泻肝和胃, 使胁肋胃脘疼痛或呕吐皆痊.

4)四逆散歌

四逆散柴枳芍甘, 四肢不温阳失宣.

【简释】四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组成, 治四肢不温, 属于阳气内郁,失于宣通者。

第四节  腹痛

1.腹部中寒证

1)腹部中寒证候歌

腹痛拘急温则舒,遇寒痛甚冷汗出,

唇青肢冷肠鸣漉,小便清长泻或吐。

【简释】腹部中寒症状有:腹部拘急疼痛,得温则舒,阵阵发作,遇寒痛甚则额冷汗出,甚则唇青肢冷,肠鸣漉漉,或见小便清长、泄泻或呕吐。

2)养脏散歌

腹部中寒养脏散,丁沉木肉归芎缓。

【简释】腹部中寒者,治以养脏散,方由丁香、沉香、木香、肉桂、当归、川芎组成,可缓解腹部中寒诸症。

2.乳食积滞证

1)乳食积滞证候歌

乳食积滞胀满疼,酸馊排物臭难闻,

腹痛欲泻泻得减,乳食不思厚腻呈。

【简释】腹痛因乳食积滞者,腹部胀满疼痛,排泄物酸腐臭秽难闻,不思乳食,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呈现厚腻舌苔。

2)香砂平胃散歌

香砂平胃散芍陈,厚麦苍楂枳草神。

【简释】香砂平胃散由香附、砂仁、陈皮、白芍、厚朴、麦芽、苍术、、山楂、神曲、枳壳、甘草组成。

3.胃肠结热证

1)胃肠结热证候歌

腹胀便秘疼拒按,熱潮口渴不安烦。

【简释】胃肠结热证的主要症状有腹胀,便秘,疼痛拒按,潮热,口渴,烦躁不安等。

2)大承气汤歌

黄硝枳朴大承气,痞满燥实坚牢记。

【简释】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的大承气汤,要牢记痞满燥实坚五个字。

3)大柴胡汤歌

大柴胡汤枳芍黄,大枣柴芩半夏姜。

【简释】大柴胡汤由枳实,芍药,大黄,大枣,柴胡,黄芩,半夏,生姜组成。

4.脾胃虚寒证

1)脾胃虚寒证候歌

腹痛绵绵时作止,得温得按得食喜,

面白神疲手足冷,食后便溏腹胀起。

【简释】脾胃虚寒者,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得温按,喜得温食,神倦,面色白,手足清冷,食后腹胀,大便溏薄。

2)小建中汤歌

小建中汤和中阳,芍桂草姜枣饴糖。

【简释】小建中汤是调和温通中阳的,由芍药、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

3)理中汤歌

理中干姜参术甘,不渴多寒吐利兼。

【简释】理中汤由干姜、人参、白术、甘草组成,治口不渴,,多寒而吐利相兼。

4)厚朴温中汤歌

厚朴温中寒湿方, 蔻陈苓木草姜姜.

【简释】厚朴温中汤是脾胃寒湿方, 由厚朴,草蔻,陈皮, 茯苓,木香, 甘草, 干姜, 生姜组成..

5.气滞血瘀证

1)气滞血瘀证候歌

拒按如刺有定处,不移包块按之剧,

肚腹硬胀青筋露,舌有瘀斑瘀证据。

【简释】气滞血瘀之腹痛,脘腹胀闷,痛而拒按,或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或触之有包块,推之不移,按之痛剧,肚腹硬胀,青筋显露,舌有瘀点或瘀斑,这些都是血瘀证之确据。

2)少腹逐瘀汤歌

少腹逐瘀芍桂姜,茴蒲脂索没芎当。

【简释】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汤,由赤芍,干姜、肉桂、小茴香、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川芎、当归组成。

第五节  泄泻

常证

1.伤食泻证

1)伤食泻证候歌

伤食胀痛泻则缓,泻出酸臭如败卵,

嗳气酸馊不思食,乳食不节史不远。

【简释】伤食泻常见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泻出物酸臭,或如败卵,嗳气酸馊,苔厚腻或微黄,病前有乳食不节史。

2)保和丸歌见感冒

2.风寒泻证

1)风寒泻证候歌

风寒泄泻稀多沫,腹痛肠鸣寒热作。

【简释】风寒泄泻者,泄泻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腹痛,肠鸣,或兼恶寒发热,苔白腻。

2)藿香正气散歌

藿香正气散三腹,朴术桔梗芷二苏,

【简释】藿香正气散由三(大枣、生姜、甘草),大腹皮,厚朴, 桔梗, 白术, 白芷、二(陈皮、茯苓、半夏曲、甘草),苏叶组成,外感风寒、内伤暑湿及霍乱吐泻等皆可祛除。

3.湿热泻证

1)湿热泻证候歌

湿热泻下起病急,泻下量多频而急,

舌苔黄腻舌质红,热重秽臭湿重稀。

【简释】湿热泻症状:起病急,泻下量多次频而泻下急迫,舌苔黄腻,舌质红,偏热重者气味秽臭,偏湿重者泻下稀薄,水分较多。

2)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汤甘草,解表清里热利好。

【简释】葛根黄芩黄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组成,解表清里,治热利好。

4.脾虚泻证

1)脾虚泻证候歌

脾虚便溏淡不臭,反复泻多在食后,

偏阳面白肢不温,偏气萎黄倦形瘦。

【简释】脾虚泻,大便稀溏而不臭,反复发作,多见食后作泻,偏脾阳虚者色淡不臭,神萎面白,肢体欠温,偏脾气虚者面色萎黄,形体诮瘦。

2)参苓白术散歌

参苓白术扁豆陈,桔药甘莲砂苡仁。

【简释】参芩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扁豆、陈皮、桔梗、山药、甘草、莲肉、砂仁、苡仁组成。。

5.脾肾阳虚泻证

1)脾肾阳虚泻证候歌

脾肾阳虚久泻起,大便澄清完谷稀,

清冷滑脱偏于肾,面

清稀脱肛脾。

【简释】脾肾阳虚症状:因久泻不止而起,大便澄澈清冷,完谷不化而稀。其大便清冷,滑脱不禁,是偏于肾阳虚,面色

大便清稀,甚则脱肛者是偏于脾阳虚。

2)附子理中汤歌

附子理中脾肾补,附子干姜参草术。

【简释】温肾补脾,附子理中汤最为适宜,方中,附子温补肾阳,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即理中汤,温脾阳。

3)四神丸歌

五更肾泄四神丸, 骨肉味萸姜枣丸.

【简释】五更肾泄用四神丸, 由补骨脂,肉豆蔻, 五味子, 吴茱萸, 生姜, 大枣为丸.

变证

1.气阴两伤证

1)气阴两伤证候歌

气阴两伤暴泻成,凹见目眶和囟门,

皮枯尿少哭无泪,口渴引饮神萎顿。

【简释】泄泻病的变证,气阴两伤证常由暴泻而得,泻下无度,质稀如水而伤阴,症见目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尿少,啼哭无泪,口渴引饮,精神萎顿。。

2)人参乌梅汤歌

人参乌梅汤山药,莲肉木瓜炙甘草。

【简释】人参乌梅汤由人参、乌梅、山药、莲肉、木瓜,炙甘草组成。

2.阴竭阳脱证

1)阴竭阳脱证候歌

阴竭阳脱神萎顿,青灰苍白肢厥冷,

尿少哭声微无泪,脉欲绝因久泻生。

【简释】泄泻病的变证,阴竭阳脱证常由暴泻或久泻不止而生。症见:精神萎顿,面色青灰或苍白、四肢厥冷、尿少、哭声微弱,无泪、脉微欲绝。

2)生脉散歌见胎黄
3)参附龙牡救逆汤歌见肺炎喘嗽

第六节  厌食

1.脾运失健证

1)脾运失健证候歌

脾失健运厌食生,如常形体与精神, 不化为轻完谷甚, 或伴胸脘痞而闷。

【简释】因脾失健运而厌食者,形体与精神如常,饮食无味,不思饮食,甚拒食, 或稍食即饱,多食不化,此为轻者,甚则完谷,或伴胸脘痞闷.

2)不换金正气散歌

不换金子正气散,术朴陈皮藿夏甘。

【简释】脾失健运而厌食,用不换金正气散治疗,由白术,厚朴,陈皮,甘草,藿香,半夏组成。

2.脾胃阴虚证

1)脾胃阴虚证候歌

脾胃阴虚便肤干,多饮少食口亦干,

舌红苔少脉细数,手足心热少寐烦。

【简释】脾胃阴不足者,大便和皮肤干燥,多饮少食,口亦干,舌红少苔,缺乏津液,脉细数,手足心热,烦躁少寐。

2)养胃增液汤歌

养胃增液治阴虚,梅沙芍玉草石斛。

【简释】养胃增液汤是治胃阴虚的,方由乌梅、北沙参、白芍、玉竹、甘草、石斛组成。

3.脾胃气虚证

1)脾胃气虚证候歌

脾胃气虚面少华,厌食偏瘦肢疲乏, 精神不振溏薄便, 夹有不消化残渣。

【简释】厌食因脾胃气虚者,精神较差,面色少华,厌食,形体偏瘦,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或夹有不消化残渣。

2)参苓白术散歌见泄泻
3)异功散歌

异功参术茯陈甘,脾胃气虚厌食餐。

【简释】异功散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组成,脾胃气虚而厌食者服之。

第七节  积滞

1.乳食内积证

1)乳食内积证候歌

内积乳食不节史,嗳腐酸馊食不思,

脘腹胀满便酸臭,夜眠不安烦躁啼。

【简释】乳食内积者,有乳食不节史。嗳腐酸馊,乳食不思,脘腹胀满,大便酸臭,夜眠不安,烦躁啼哭。

(2)消乳丸歌见呕吐·

3)保和丸歌见感冒
(4)木香大安丸歌

木香大安连连砂,麦陈枳术翘莱楂。

【简释】食积宜木香大安丸,由木香,陈皮,枳实、白术、神曲、麦芽、连翘、砂仁、黄连,山楂,莱菔子组成。

2.脾虚夹积证

1)脾虚夹积证候歌

脾虚夹积倦萎黄,乳食不思食则胀,

腹满喜按形消瘦,大便酸腥残渣溏。

【简释】脾虚夹积者,困倦无力,面色萎黄,乳食不思,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形体消瘦,大便酸腥,夹有乳食残渣,稀溏不化。

2)健脾丸歌

健脾丸消亦能补,曲楂麦枳陈参术。

【简释】健脾丸能消补兼施,方由神曲、山楂、麦芽、枳实、陈皮,党参、白术组成。

第八节  疳证

常证

1.疳气证

1)疳气证候歌

疳气多因脾胃伤,形体不充纳不香,

发稀易怒面萎黄,能食善饥秘或溏。

【简释】疳气多因乳食不节,杂食乱投,饥饱失常,脾胃受伤引起,证见形体消瘦,纳谷不香,毛发稀疏,易发脾气,面色萎黄;若胃强脾弱,则见能食易饥,大便或秘或溏, 饮食不为所养。

2)资生健脾丸歌

疳气资生健脾丸,术药参砂藿蔻莲,

桔苓苡泽曲楂扁,麦芽甘草枳黄连。

【简释】疳气的主方,资生健脾丸由白术、山药、党参、砂仁、藿香、白蔻仁、莲肉、桔梗、茯苓、苡仁、泽泻、神曲、山楂、扁豆、麦芽、炙甘草、枳壳、黄连组成。

2.疳积证

1)疳积证候歌

疳积之形明显瘦,肚腹膨胀青筋露,

四肢枯细烦不宁,面色萎黄发不厚。

【简释】疳积者之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青筋显露,四肢枯细,烦躁不宁,面色萎黄,头发结穗,稀疏不厚。

2)疳积散歌

疳积散麦五谷苍,槟曲胡连肉果香。

【简释】疳积散由麦芽、五谷虫、苍术、槟榔、神曲、胡连、肉果、香附组成。

3)肥儿丸歌

肥儿参术麦胡连,茯使神楂草荟连。

【简释】肥儿丸由人参,白术,麦芽,胡连,茯苓,使君子,神曲,山楂,甘草,芦荟,黄连组成。

3.干疳证

1)干疳证候歌

干疳哺露极其瘦,貌似老人皮起皱,

毛发枯干腹似舟,沓不思食晚期侯。

【简释】干疳,又称哺露疳,其证:形体极其消瘦,貌似老人,皮肤干瘪起皱,毛发枯干,腹凹如舟,沓不思食,系晚期证侯。

2)八珍汤歌

气血双疗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

参术苓甘堪补气,归芎芍地血虚纲。

【简释】治疗干疳的八珍汤,是气血双补之方,参、术、苓、甘补气,归、芎、芍、地补血。

3)参附龙牡救逆汤见肺炎喘嗽
4)独参汤歌见肺炎喘嗽

兼证

1.眼疳证

1)眼疳证候歌

眼疳干涩畏光明, 黑睛混浊翳遮睛,

【简释】眼疳者,二目干涩,畏光羞明,黑睛混浊,白翳遮睛。

2)石斛夜光丸歌

石斛夜光眼灵丹, 滋阴降火益肾肝,

二冬二地味斛菟 ,枸膝苁参苓药甘,

防决枳芎蒺杏菊 ,青葙羚角犀黄连。

【简释】石斛夜光丸是治眼灵丹, 滋阴降火, 补益肾肝 。组成 :天冬, 麦冬, 生地, 熟地 ,五味子, 石斛 ,菟丝子, 枸杞 ,牛膝 ,肉苁蓉, 人参 ,茯苓 ,山药, 甘草, 防风,草决明, 枳壳, 川芎, 蒺藜,杏仁, 菊花 ,青葙子 ,羚角 ,犀角 ,黄连。

3)羊肝丸歌

夜盲最好羊肝丸,木贼当夜明砂蝉。

【简释】夜盲者最好用羊肝丸治疗,由羊肝,木贼草,当归,夜明砂,蝉蜕组成。

2.口疳证

1)口疳证候歌

口疳形瘦舌红唇,口糜腐积臭难闻,

【简释】口疳者,形瘦,舌赤唇红,口舌生疮,甚则糜腐堆积,秽臭难闻。

2)泻心导赤散歌见口疮

3.疳肿胀证

1)疳肿胀证候歌

疳肿胀时足踝肿,形体消瘦肢凹肿,

【简释】疳肿胀者,小便短少,足踝浮肿,形体消瘦,四肢凹陷性肿,或全身浮肿,或见四肢目胞浮肿。

2)五苓散歌

五苓术桂泽双苓,温阳化气利水行。

【简释】五苓散由白术,桂枝,泽泻,猪苓,茯苓组成,温阳化气,利水湿。

3)防己黄芪汤歌

防己黄芪治肿方,芪防术草枣生姜。

【简释】防己黄芪汤是治肿之方,由黄芪,防己,白术,甘草,大枣,生姜组成。

4)真武汤歌

真武附苓术芍姜,温肾健脾利水方。

【简释】真武汤由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组成,是温肾健脾利水之方。

第九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脾胃虚弱证

1)脾胃虚弱证候歌

血虚脾胃虚弱状,消瘦体形纳不香,

神疲乏力面苍黄,大便不调秘或溏。

【简释】血虚之脾胃虚弱证的症状:形体消瘦,纳谷不香,神疲乏力,面色苍黄,大便不调,或秘或溏。

2)六君子汤歌见咳嗽
3)贯众汤歌

贯众汤驱钩虫害, 紫苏苦楝土荆芥.

【简释】贯众汤可驱钩虫, 由贯众,紫苏,苦楝恨皮,土荆芥组成.

2.心脾两虚证

1)心脾两虚证候歌

心脾两虚面萎黄,甲白唇淡发稀黄,

气短懒言秘或溏,睡眠不实晕悸慌。

【简释】心脾两虚证,可见面色萎黄或苍白,甲白唇淡,发黄稀疏,气短懒言,大便不调,或秘或溏,睡眠不实,头晕,心悸心慌。

2)归脾汤歌见脐部疾患

3.肝肾阴虚证

1)肝肾阴虚证候歌

阴虚目涩又头晕,潮热盗汗两颧红,

爪甲枯脆发枯黄,发育缓迟肢颤动。

【简释】肝肾阴虚证,可见目涩头晕,潮热盗汗,两颧潮红,爪甲枯脆,毛发枯黄,发育迟缓,四肢震颤抽动。

2)左归丸歌

左归丸熟药萸杞,牛膝龟鹿胶菟丝。

【简释】左归丸由熟地、萸肉、山药、枸杞子、菟丝子、牛膝、龟板胶、鹿角胶组成。

4.脾肾阳虚证

1)脾肾阳虚证候歌

面色

白纳不香,爪甲白枯大便溏,

毛发稀疏发育缓,囟门迟闭四肢凉。

【简释】脾肾阳虚证,可见面色

,纳谷不香,爪甲枯白,大便溏泄,毛发稀疏,发育迟缓,囟门迟闭,四肢不温。

2)右归丸歌

右归丸熟枸萸菟,桂附鹿胶归药杜。

【简释】右归丸由熟地、枸杞、山萸肉、山药、肉桂、制附子、菟丝子、当归、杜仲、鹿角胶组成。

第四章.心肝疾病

第一节  夜啼

1.脾寒气滞证

1)脾寒气滞证候歌

脾寒气滞哭声弱,睡喜蜷曲喜按摩,

吮乳无力肢欠温,小便清来大便薄。

【简释】脾寒气滞者,哭声低弱,睡喜蜷曲,腹喜按摩,吮乳无力,四肢欠温,小便较清,大便溏薄。

2)乌药散歌

乌药散疗脾虚寒,乌药白芍良附痊。

【简释】乌药散是治疗脾脏虚寒的,由乌药、白芍、合良姜、香附组成。

3)匀气散歌

脾寒气滞匀气散,桔橘姜砂香枣甘。

【简释】用于脾寒气滞的匀气散,由桔梗,橘皮,炮姜,砂仁,木香,大枣,甘草组成。

4)附子理中汤歌见泄泻

2.心经积热证

1)心经积热证候歌

心烦啼响见灯厉,身腹俱暖面唇赤,

尖红苔黄指纹紫,小便短赤大便秘。

【简释】心经积热证,可见心烦、啼哭声较响,延声不休,见灯火哭声更厉害,身腹俱暖,面赤唇红,舌尖红,舌苔黄,指纹红紫,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2)导赤散歌

导赤地通甘竹叶,小肠火与心经热

【简释】导赤散由生地、木通、甘草、竹叶组成,可清小肠火,可泻心经热。

3.惊恐伤神证

1)惊恐伤神证候歌

夜间惊悸突然啼,睡中时或作惊剔,

哭声不已神不安,面乍青白脉数急。

【简释】惊恐伤神证,常于夜间突然惊悸啼哭,睡中时作惊剔,哭声不已,精神不安,面色乍青乍白,脉来数急,舌苔多无异常变化。

2)朱砂安神丸歌

镇惊朱砂安神丸,当地朱砂甘草连。

【简释】治惊啼的朱砂安神丸,由当归、生地、朱砂、甘草、黄连组成。

3)神犀丹歌

神犀地豉石芩蓝,银翘中黄花紫玄,

【简释】神犀丹由生地、豆豉、石菖蒲、黄芩、板蓝根、银花、连翘、人中黄、天花粉、紫草、玄参组成。

4)远志丸歌

远志丸医爆惊恐,远菖茯茯参朱龙。

【简释】远志丸可医治爆受惊恐伤神,由远志,菖蒲,茯苓,茯神,人参,朱砂,龙齿组成。

5)琥珀抱龙丸歌见惊风

第二节  汗证

1.肺卫不固证

1)肺卫不固证候歌

肺卫不固自盗兼,动则汗增头背肩,

乏力神疲常感冒,面色少华肢温欠。

【简释】肺卫不固者,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动则益甚,汗出以头、背、肩部明显,神疲乏力,常感冒,面色少华,肢端欠温。

2)玉屏风散合牡蛎散歌

玉屏风散术防芪,牡蛎麻黄根麦芪。

【简释】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牡蛎散由牡蛎、黄芪、浮小麦、麻黄根组成。

2.营卫失调

1)营卫失调证候歌

营卫失调恶风寒,自汗为主全身遍,

或伴低热汗出多,胃纳不振精神倦。

【简释】营卫失调证,以自汗为主,微恶风寒,汗出遍身,或伴低热,汗出过多,胃纳不振,精神疲倦。

2)黄芪桂枝五物汤歌见哮喘
3)桂枝汤歌

桂枝汤芍枣甘姜, 调和营卫表虚当.

【简释】桂枝汤由桂枝,芍药, 大枣,甘草, 生姜组成, 可调和营卫, 治太阳病表虚证当效.

3.气阴亏虚证

1)气阴亏虚证候歌

久病重病伤气阴,盗汗为主哭声轻,

手足心热口干热,少寐心烦神不宁。

【简释】久病重病之后,多伤气阴,气阴两虚者,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哭无力声轻,或伴手足心热、口干、低热、少寐、心烦、精神不宁。

2)生脉散歌见胎黄
3)归脾汤歌见脐部疾患

4.湿热迫蒸证

1)湿热迫蒸证候歌

汗多肤热汗渍黄,口臭口渴尿色黄。

【简释】 湿热迫蒸证可见汗多,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尿色黄。

2)泻黄散歌

中焦伏火宜泻黄,藿香栀子膏甘防。

【简释】中焦有伏火者宜泻黄散,由藿香,栀子,石膏,甘草,防风组成。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1.风热犯心证

1)风热犯心证候歌

咽红肿痛热痰至,肢酸肌痛鼻流涕,

气短头晕肢乏力,胸闷胸痛和心悸。

【简释】病毒性心肌炎之风热客肺犯心证,可见咽红肿痛,发热或低热绵延,咳嗽有痰,肢酸肌痛,鼻塞流涕,气短头晕,四肢乏力,胸闷胸痛,心悸。

2)银翘散歌见感冒

2.湿热侵心证

1)湿热侵心证候歌

湿热邪毒中焦蕴,寒热起伏肌酸痛,

呕恶泄泻腹中痛,侵心悸闷乏力困。

【简释】湿热侵心证,因湿热邪毒蕴于中焦脾胃,留滞不去,故见寒热起伏,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泄泻腹痛,湿热上犯于心,则心悸、胸闷、肢体乏力困重。

2)葛根黄芩黄连汤歌见泄泻

3.气阴亏虚证

1)气阴亏虚证候歌

热邪日久气阴伤,心悸不宁寐不安,

神疲倦怠懒于言,热烦口渴晕而眩。

【简释】热毒之邪日久耗伤气阴,致气阴亏虚,可见心悸不宁,活动后尤甚,夜寐不安,偏气虚者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偏阴虚者烦热口渴,头晕目眩。

2)炙甘草汤歌

炙甘草汤酒参草,地胶麻麦桂姜枣。

【简释】炙甘草汤有清酒、人参、炙甘草、生地、阿胶、麻仁、麦冬、桂枝、生姜、大枣组成。

3)生脉散歌见见胎黄

4.心阳虚弱证

1)心阳虚弱证候歌

肢冷神疲多汗晕,面色苍白肢浮肿,

脉缓无力或结代,呼吸急促悸怔忡。

【简释】心阳虚弱证,可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多汗头晕,面色苍白,甚则肢体浮肿,脉缓无力或结代,呼吸急促,心悸怔忡。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歌

桂甘龙牡补心阳,潜镇安神复脉良。

【简释】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温补心阳,潜镇安神,宁心复脉之功效良好。

5.痰瘀阻络证

1)痰瘀阻络证候歌

痰瘀阻络痛如刺,呕恶脘胸闷憋气,

面色晦暗心中悸,唇甲青紫舌亦紫。

【简释】痰瘀阻络证,可见心前区痛如针刺,呕吐恶心,脘闷,胸闷憋气,面色晦暗,心悸不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

2)瓜蒌薤白半夏汤歌  

瓜蒌薤白半夏酒,心痛彻背痰浊有,

【简释】瓜蒌薤白半夏汤,与酒同煎,治心痛彻背有痰浊者.

(3) 失笑散歌

失笑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止痛良。

【简释】

失笑散由五灵脂、蒲黄组成,其活血化瘀止痛之效良好。

第四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肝肾阴虚证

1)肝肾阴虚证候歌

急躁易怒五心烦,冲动任性神涣散,

遗尿腰酸时盗汗,便秘失聪学习难。

【简释】肝肾阴虚型多动症,可见急躁易怒,五心烦热,冲动任性,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或有遗尿,腰酸乏力,盗汗,大便秘结,脑失聪明,学习困难。

2)杞菊地黄丸歌

杞菊地黄丸菊杞,薯茱丹泽地苓齐。

【简释】杞菊地黄丸是滋养肝肾的,由枸杞、菊花、山萸肉、山药、熟地、泽泻、茯苓、丹皮组成。

2.心脾两虚证

1)心脾两虚证候歌

神思涣散易疲乏,纳谷不香面乏华,

多动不躁眠不实,自盗汗来记忆差。

【简释】心脾两虚证,可见神思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神疲乏力,纳谷不香,面色无华,多动而不暴躁,睡眠不实,自汗盗汗,记忆力差。

2)归脾汤歌见脐部疾患
3)甘麦大枣汤歌

甘麦大枣益心脾,小麦宁心余补脾。

【简释】甘麦大枣汤是补益心脾的,其中:小麦宁心安神,甘草、大枣补脾。

3.痰火内扰证

1)痰火内扰证候歌

多动多语烦不静,冲动任性难制停,

尿赤便秘胸烦热,口苦懊憹睡不宁。

【简释】痰火内扰证可见:多动多语,烦躁不安,冲动任性,难以制约,尿赤便秘,胸中烦热,口苦,懊憹。睡眠不宁。

2)黄连温胆汤歌见呕吐

第五节  多发性抽搐症 

1.气郁化火证

1)气郁化火证候歌

气郁化火起病急,发作频繁抽有力,

躁怒面红耳朵赤,小便短赤大便秘,

皱眉眨眼或歪嘴,秽语摇头耸肩臂。

【简释】气郁化火证,起病较急,发作频繁,可见抽动有力,烦躁易怒,面红耳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皱眉眨眼,张口歪嘴,口中异声秽语,摇头耸肩等症状。

2)清肝达郁汤歌

清肝达郁芍归丹,橘橘菊栀柴薄甘。

【简释】清肝达郁汤由白芍、当归、丹皮、橘皮、鲜橘青叶、菊花、栀子、柴胡、薄荷、甘草组成。

3)龙胆泻肝汤歌见遗尿

2.脾虚痰聚证

1)脾虚痰聚证候歌

面黄肌瘦精神差,胸闷少食眠不佳,

喉中声响嘴角动,肢摇作咳皱眉眨。

【简释】脾虚痰聚证,可见:面黄体廋,精神不振,胸闷作咳咯痰,纳少厌食,喉中声响,嘴角抽动,肢体动摇,皱眉眨眼。

2)十味温胆汤歌

十味温胆夏枳陈,远味酸苓熟草人。

【简释】十味温胆汤由半夏、枳实、陈皮、远志、五味子、酸枣仁,茯苓、熟地、甘草、人参组成。

3.阴虚风动证

1)阴虚风动证候歌

颧红消瘦五心热,细数光剥红绛舌,

挤眉眨眼耸肩得,肢颤摇头便干结。

【简释】阴虚风动证,可见两颧潮红,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脉象细数,舌苔光剥,舌质红绛,挤眉眨眼,耸肩,肢体震颤,摇头,大便干结

2)大定风珠歌

大定风阿龟鳖蛎,麻甘芍麦味鸡地。

【简释】大定风珠由阿胶、龟板、鳖甲、牡蛎、麻仁、甘草、白芍、麦冬、五味子、鸡子黄、生地组成。

第六节  惊风

急惊风

1.风热动风证

1)风热动风证候歌

外感惊风风热因,热疼咳涕昏烦惊。

【简释】外感惊风因风热者,症见发热、头疼、咳嗽、流涕、咽红、烦躁、神昏、惊厥。苔薄黄,脉浮数。

2银翘散歌见感冒

2.气营两燔证

1)气营两燔证候歌

气营两燔头项痛,渴呕热汗搐烦昏。

【简释】感受暑邪所致惊风病,气营两燔证,证见头痛项强、口渴,恶心呕吐、壮热多汗、抽搐、烦躁、嗜睡神昏。

2)清瘟败毒饮歌

清瘟败毒气营燔,白虎黄连犀地含,

石草知犀丹地芍,连芩桔竹翘栀玄。

【简释】清瘟败毒饮治瘟疫热毒,气营两燔。含有白虎,黄连解毒,犀角地黄三方,由石膏、甘草、知母、犀角、丹皮、地黄、芍药、黄连、黄芩、桔梗、竹叶、连翘、栀子、玄参组成。

4)牛黄清心丸见肺炎喘嗽
5)紫雪见本页下
6)玉枢丹见呕吐

3.邪陷心肝证

1)邪陷心肝证候歌

疫邪陷心热譫昏,反复抽搐是肝风。

【简释】感受疫疠之邪,邪陷心者,证见高热、烦渴、神昏、惊厥、谵语;反复抽搐是肝风内动。

2)羚角钩藤汤歌见胎黄
3)白虎汤歌

白虎膏知草米同,热烦渴汗脉浮洪。

【简释】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组成,治大热、烦躁、大渴、大汗出、脉浮洪。

4)紫雪散歌

紫雪磁硝石滑寒,沉青丁麝升玄甘,

朴硝金朱羚犀角,热迫心营昏惊譫。

【简释】紫雪丹由磁石、硝石、石膏、滑石、寒水石、沉香、青木香、丁香、麝香、升麻、玄参、甘草、朴硝、黄金、朱砂、羚角、犀角组成,治热迫心营致神昏、惊厥、谵语者。

5)安宫牛黄丸歌见脐部疾患

4.湿热疫毒证

1)湿热疫毒证侯歌

湿热疫毒相交结,热呕腹痛便脓血,

昏惊烦譫频抽搐,滑数苔黄腻红舌。

【简释】湿热内蕴与外感之疫毒交结,故突然高热,呕吐,腹痛,大便脓血,甚则昏迷、惊厥、烦躁 、谵语、反复抽搐、脉象滑数、舌苔黄腻,舌质红。

2)黄连解毒汤歌见肺炎喘嗽
3)白头翁汤歌

白头翁汤连柏秦,热利下重渴饮擒。

【简释】白头翁汤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组成,治热利下重,口渴欲饮。

4)玉枢丹见呕吐
5)参附龙牡救逆汤歌见肺炎喘嗽

5.惊恐惊风证

1)惊恐惊风证侯歌

惊恐惊风暴受惊,惊惕战栗夜啼惊,

脉律不整粪常青,喜投母怀神不清。

【简释】惊恐痉厥者,因暴受惊恐,证见频繁惊惕,甚则惊厥,夜间惊啼,脉呈数乱,大便色青,喜投母怀,甚至神志不清。

2)琥珀抱龙丸歌

琥珀抱龙竹黄檀,枳实枳壳药胆南,

朱砂牛黄参苓甘,功擅镇惊熄风痰。

【简释】琥珀抱龙丸由天竺黄、檀香、枳实、枳壳、山药。胆南星,朱砂,牛黄,人参,茯苓,甘草组成。有熄风化痰,镇惊安神之功

3)朱砂安神丸歌见夜啼
4)磁朱丸歌

磁朱原名神曲丸, 交通心肾治癫痫。

【简释】磁朱丸原名神曲丸, 由磁石,朱砂,神曲组成, 可交通心肾,治癫痫

慢惊风

1.脾虚肝亢证

1)脾虚肝亢证候歌

慢惊脾虚易肝亢,嗜睡露睛倦萎黄。

肠鸣便青绿稀溏,抽搐无力四肢凉。

【简释】慢惊风之脾虚肝旺者,嗜睡露睛、神疲、面色萎黄、肠鸣,大便常带青绿而稀溏、抽搐无力、四肢不温。

2)缓肝理脾汤歌

缓肝理脾慢脾风,芍桂四三扁药陈。

【简释】脾虚肝旺型慢脾风,治以缓肝理脾汤,方由白芍、桂枝、四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三(煨姜、大枣、甘草) 、扁豆、山药、陈皮组成。

3)附子理中汤歌见泄泻

2.脾肾阳衰证

1)脾肾阳衰证候歌

脾肾阳衰慢脾风,额汗气冷肢厥冷,

昏睡露睛手足蠕,溲清便溏脉微沉。

【简释】慢惊风之脾肾阳衰,证见额汗不温,口鼻气冷,四肢厥冷,昏睡露睛,手足蠕动,小便澄澈清冷,大便溏薄,脉微沉。

2)固真汤歌

固真汤术参苓草,附子黄芪肉桂药。

【简释】固真汤由四君子汤加附子、肉桂、黄芪、山药组成。

3)逐寒荡惊汤歌

逐寒荡惊肾阳补,丁椒姜桂灶心土。

【简释】逐寒荡惊汤偏于补肾阳,由丁香、胡椒、炮姜、肉桂、灶心土 组成。

3.阴虚风动证

1)阴虚风动证候歌

慢惊阴虚风动时,低热潮红虚烦疲,

拘挛抽搐或强直,干结细数光绛质。

【简释】慢惊风之阴虚风动时,证见:低热,面色潮红,虚烦,精神疲惫,肢体拘挛或抽搐,或强直,大便干结,脉象细数,舌绛少津。

2)大定风珠歌见多发性抽搐症

第七节  癫痫

1.惊痫证

1)惊痫证候歌

惊痫先有恐惊史,发作惊剔叫急啼,

神昏抽搐脸色变,吐舌如人将捕时。

【简释】惊痫者,必先有导致惊恐的病史。发作时,惊剔不安,惊叫急啼,神昏,抽搐症状较重,脸色时白时红,吐舌,如人将捕之状。(2)镇惊丸歌见感冒

2.风痫证

1)风痫证候歌

风痫突仆神不清,僵直抽搐面色青,

两目上视或斜视,口吐白沫口唇青。

【简释】风痫者,突然仆倒,神志不清,全身僵直,继而四肢抽搐,面部色青,两目上视或斜视,口吐白沫,口唇发青。

2)定痫丸歌

熄风定痫琥丹参,远志辰砂苓茯神,

蚕麦天麻菖蒲蝎,贝星沥夏草姜陈。

【简释】有熄风定痛之功的定痫丸组成:琥珀、丹参、远志、辰砂、茯苓、茯神、僵蚕、麦冬、天麻、石菖蒲、全蝎、贝母、胆星、竹沥、半夏、甘草、姜汁、陈皮。

3.痰痫证

1)痰痫证候歌

痰痫抽搐直视瞪,口角流涎痰壅盛。

痴呆失神或扑地,呕吐头腹肢体疼。

【简释】痰痫者,手足抽搐(不甚),直视,目瞪,口角流涎,痰涎壅盛,神糊如痴,失神,或扑倒于平地,或仅见呕吐,头痛,腹痛,肢体疼痛,骤发骤止,久治不愈,苔白腻,脉弦滑。

2)涤痰汤歌

涤痰汤枳参姜茹,星夏陈苓草菖蒲。

【简释】涤痰汤由枳实,人参,生姜,竹茹,胆星,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石菖蒲组成。

4.瘀血痫证

1)瘀血痫证候歌

瘀血痫因损伤史,晕眩抽搐便羊屎。

【简释】瘀血痫有外伤或产伤史,证见头晕眩仆,单侧或四肢抽搐,大便坚如羊屎。

2)通窍活血汤歌

通窍活血麝桃红,黄酒葱姜芍枣芎。

【简释】通窍活血汤由麝香、桃仁、红花、黄酒、老葱、生姜、大枣、赤芍、川芎组成。

3)失笑散见病毒性心肌炎

5.脾虚痰盛证

1)脾虚痰盛证候歌

脾虚痰盛大便稀,时作眩晕食欲差,

神疲乏力面无华,癫痫频作反复发。

【简释】脾虚痰盛者可见大便稀薄,时作眩晕,食欲差, 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癫痫频繁发作或反复发作。

2)六君子汤歌见咳嗽

6.脾肾两虚证

1)脾肾两虚证候歌

久痫脾肾两虚时,瘛疭抖动屡不止,

常有眩晕智钝迟,腰膝酸软便溏稀。

【简释】癫痫经久不愈,脾肾两虚时,瘛疭抖动,屡发不止, 常有眩晕,智力迟钝,腰膝酸软,大便稀溏。

2)河车八味丸歌

河车附子茸冬味,薯茱丹泽地苓桂。

【简释】河车八味丸由紫河车,附子,鹿茸,麦冬,五味子,薯蓣,山茱萸,丹皮,泽泻,地黄,茯苓,肉桂组成。

第五章.肾系疾病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期常证

1.风水相搏证

1)风水相搏证候歌

风水相搏阳水始,眼睑先肿全身继,

发热恶风身痛咳,尿少肿成按即起。

【简释】风水相搏证,是属阳水,眼睑先肿,继则四肢,全身,常伴发热、恶风,身痛,咳嗽,尿少,甚至尿血,肿处按之凹陷,随手即起。

2)麻黄连翘赤小豆歌

麻黄连翘赤豆汤,杏梓白皮甘草姜。

【简释】麻黄连翘赤豆汤,由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生梓白皮、甘草、生姜组成。

3)五苓散歌 见疳证
4)银翘散歌见感冒

2.湿热内侵证

1)湿热内侵证候歌

湿热内侵因疮疡,水肿或轻尿短黄,

热烦口渴头身困,血尿舌红苔腻黄。

【简释】湿热内侵证,多因近期疮毒湿热内侵,水肿或重或轻,尿黄赤短少,烦热口渴,头身困重,甚或血尿,舌红,苔黄腻。

2)五味消毒饮歌

五味消毒湿热清,银菊天葵蒲地丁。

【简释】五味消毒饮可清利湿热,由银花、野菊花、天葵子、蒲公英、地丁组成。

3)小蓟饮子歌

小蓟饮子地蒲黄,滑草通栀竹藕当。

【简释】小蓟饮子由小蓟、生地、炒蒲黄、滑石、甘草、木通、栀子、淡竹叶、藕节、当归组成。

变证

3.邪陷心肝证

1)邪陷心肝证候歌

邪犯心肝肢面肿,烦躁不安头痛晕,

视物模糊呕恶苦,甚而抽搐或神昏。

【简释】邪犯心肝证,可见肢体面部浮肿,烦躁不安,头痛眩晕,视物模糊,呕吐恶心,口苦,甚至抽搐,神昏。

2)龙胆泻肝汤歌 见遗尿
3)羚角钩藤汤歌见胎黄
4)牛黄清心丸见肺炎喘嗽
5)安宫牛黄丸见脐部疾患

4.水凌心肺证

1)水凌心肺证候歌

水凌心肺烦闷悸,肿重难卧咳气急,

面色苍白唇指紫,沉细无力苔白腻。

【简释】水凌心肺证,可见烦躁,、胸闷、心悸,全身浮肿较重,难以平卧,频咳气急,面色苍白,甚则唇指青紫,脉沉细无力,苔白腻。

2)参附汤歌见硬肿症
3)己椒苈黄丸歌

己椒苈黄蜜为丸,利水通便喘肿痊。

【简释】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用蜜为丸,可利水通便,治咳喘肿满。

4)独参汤见肺炎喘嗽
5)参附龙牡救逆汤见肺炎喘嗽
6)三子养亲汤见哮喘

5.水毒内闭证

1)水毒内闭证候歌

水毒内闭头晕痛,尿少如茶身浮肿,

嗜睡恶呕苔垢腻,甚则尿无神志昏。

【简释】水毒内闭证,可见头晕头痛,尿少色如浓茶,全身浮肿,嗜睡,恶心呕吐,舌苔垢腻,甚则无尿,神志昏迷。

2)温胆汤歌

温胆夏陈苓甘草,竹茹枳实加姜枣。

【简释】温胆汤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生姜、大枣组成。

(3) 附子泻心汤歌

附子泻心芩连黄,清化湿热又温阳。

附子泻心汤由附子、黄芩、黄连、大黄组成;既清热化湿,又能温阳。

3)玉枢丹见呕吐
4)安宫牛黄丸见脐部疾患
5)紫雪见惊风

恢复期

1.阴虚邪恋证

1)阴虚邪恋证候歌

阴虚邪恋镜尿血,盗汗腰酸四心热,

反复咽红晕乏力,细数少苔红质舌。

【简释】阴虚邪恋证,常有镜下血尿持续不消,盗汗腰酸,手足心热,或有反复咽红,头晕乏力,脉细数,舌苔少,舌质红。

2)知柏地黄丸 歌 见鹅口疮
3)二至丸歌

二至女贞旱莲草,清热滋阴止血好。

【简释】二至丸由女贞子、旱莲草组成,清热滋阴止血之效好。

2.气虚邪恋证

1)气虚邪恋证候歌

气虚乏力面萎黄,易感纳少自汗溏。

【简释】气虚邪恋证,可见身倦乏力,面色萎黄,易感冒,纳少。自汗,便溏。

2)参苓白术散歌见泄泻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本证

1.肺脾气虚证

1)肺脾气虚证候歌

尿少水肿头面厉,自汗气短身无力,

纳呆便溏感冒易,或见咳嗽或上气。

【简释】肺脾气虚证可见:尿量减少,全身水肿,头部面目为甚,自汗出,气短乏力,纳呆便溏,容易感冒,或见咳嗽,上气喘息。

2)防己黄芪汤歌见疳证
3)五苓散歌见疳证
4)五皮饮歌

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皮。

【简释】五皮饮用五般皮,即陈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

2.脾肾阳虚证

1)脾肾阳虚证候歌

脾肾阳虚肿势高,下肢腰腹按之凹,

畏寒肢冷尿排少,恶心呕吐无华貌,

腹胀便溏疲嗜卧,长期尿蛋白难消。

【简释】脾肾阳虚证可见全身明显浮肿,以下肢腰腹为甚,按之凹陷,畏寒肢冷,小便短少不利,恶心呕吐,面白无华,腹胀便溏,神疲嗜卧,且有大量尿蛋白持续不消。

2)真武汤歌见疳证
3)黄芪桂枝五物汤歌见哮喘
4)实脾饮

实脾术朴香瓜茯,甘果附姜姜枣腹。

【简释】实脾饮由白术,厚朴,木香,木瓜,茯苓,甘草,草果仁,附子,干姜,生姜,大枣,大腹皮组成

5)五苓散歌见疳证
6)已椒苈黄丸见急性肾小球肾炎

3.肝肾阴虚证

1)肝肾阴虚证候歌

肝肾阴虚肿或轻,干涩口咽和目睛,

心烦躁扰头晕痛,多汗失眠视不清,

面色潮红四心热,舌红苔少细数形。

【简释】肝肾阴虚证,可见浮肿或重或轻,口咽干燥,目睛干涩,心烦躁扰,头晕头痛,多汗失眠,视物不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形细数。

2)知柏地黄丸歌见鹅口疮,六味地黄丸歌见口疮

4.气阴两虚证

1)气阴两虚证候歌

气阴两虚出汗多,易疲易感乏华容,

头晕耳鸣四心热,长期咽痛干暗红,

水肿或轻无或重,脉细少苔舌质红。

【简释】气阴两虚证可见,面色少华,汗出多,易感冒,神疲乏力,手足心热,头晕耳鸣,或长期咽痛,咽干,咽部暗红,水肿或轻或无或重,脉细弱,舌苔少,舌质红。

2)六味地黄丸歌见口疮

标证

1.外感风邪证

1)外感风邪证候歌

外感风寒稀白痰,发热恶风寒无汗,

鼻流清涕头身痛,浮紧苔薄白质淡;

风热发烧渴有汗,浊涕咽红乳蛾现。

【简释】感受风邪有风寒风热之别。外感风寒者可见:咳痰稀白,发热恶风寒,无汗,鼻流清涕,头身疼痛,脉象浮紧,舌苔薄白,舌质淡;外感风热可见:发热,口渴,有汗,流浊涕或黄涕,咽红,乳蛾肿痛。

2)麻黄汤歌

麻黄汤桂杏甘草,外感风寒表实好。

【简释】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治外感风寒之表实证效好。

3)银翘散歌见感冒
4)五苓散歌见疳证
5)小青龙汤歌见哮喘
6)射干麻黄汤见哮喘
7)麻杏石甘汤见肺炎喘嗽

2.水湿证

1)水湿证候歌

全身肿至胸腹腔,水声漉漉聚肠间,

尿少胸闷或气短,心下痞满甚咳喘。

【简释】肾病水湿证可见:全身浮肿,肿甚皮肤光亮,可伴胸水或腹水,水声漉漉为水聚肠间,胸水形成可见尿少胸闷气短,心下痞满,甚有咳喘,脉沉。

2)防己黄芪汤歌见疳证
3)己椒苈黄丸歌见急性肾小球肾炎

3.湿热证

1)湿热证证候歌

湿热证有三焦分:上焦湿热疮毒成;

中焦湿热口粘苦,舌苔黄腻脘间闷;

下焦湿热腹坠胀,尿少尿频尿道疼。

【简释】湿热证有三焦之不同:上焦湿热多由皮肤疮毒形成;中焦湿热常见口苦,口粘,舌苔黄腻,脘闷纳差;下焦湿热多见小腹坠胀及尿量少,尿频,尿痛等症状。

2)五味消毒饮歌见急性肾小球肾炎
3)甘露消毒丹歌

消毒丹贝滑菖茵,荷藿连通蔻射芩。

【简释】甘露消毒丹由贝母、滑石、石菖蒲、茵陈、薄荷、藿香、连翘、木通、白蔻、射干、黄芩组成。

4)八正散歌

八正散通车滑石,蓄甘瞿麦大黄栀。

【简释】八正散由木通、车前子、滑石、萹蓄、甘草、瞿麦、大黄、栀子组成。

4.血瘀证

1)血瘀证候歌

肌肤甲错面晦暗,唇暗舌紫瘀点斑,

也有上证不明显,长期血尿高血粘。

【简释】血瘀证,常皮肤不泽,或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唇暗舌紫,或舌有瘀点、瘀斑。也有上证不明显者,但长期伴有血尿或高血粘者,也可辨为此证。

2)桃红四物汤歌

桃红四物化瘀雄,桃红地芍与归芎。

【简释】桃红四物汤化瘀力大,由桃仁、红花、地黄、赤芍药、当归、川芎组成。

5.湿浊证

1)湿浊证候歌

恶心呕吐困重身,精神萎靡肿势增,

舌苔厚腻纳食呆,肌酐尿素氮上升。

【简释】湿浊证,可见恶心呕吐,身重困倦,精神萎靡,肿势不降反增,舌苔厚腻,纳呆,血肌酐,血尿素氮均升高。

2)温胆汤歌见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  尿频

1.湿热下注证

1)湿热下注证候歌

湿热下注起病急,短赤灼痛尿淋沥,

小腹坠胀腰酸痛,渴烦寒热痛呕逆。

【简释】尿频之湿热下注证,起病较急,小便频数短赤,尿道灼热疼痛,尿液混浊淋沥,小腹坠胀,腰部酸痛伴口渴,烦躁,兼见畏寒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

2)八正散歌见肾病综合征

2.脾肾气虚证

1)脾肾气虚证候歌

脾肾气虚病程长,睑肿畏寒面萎黄,

尿频滴沥无热痛,齿痕舌淡细弱详

【简释】尿频之脾肾气虚证,病程较长,眼睑浮肿,畏寒怕冷,面色萎黄,小便频数,滴沥不尽,无热无痛,舌边有齿痕,或舌质淡,脉细无力。

2)缩泉丸歌

缩泉乌山药益智,补脾益肾尿频治。

【简释】缩泉丸由乌药、山药、益智仁组成,有补脾益肾之功,善治虚证尿频。

3)参苓白术散见泄泻
4)济生肾气丸歌

济生肾气膝车茱, 桂附薯丹泽地茯.

【简释】济生肾气丸由牛膝,车前子, 山茱萸, 官桂,附子,薯蓣,丹皮,泽泻, 熟地,茯苓组成.

5)补中益气汤见遗尿

3.阴虚内热证

1)阴虚内热证候歌

阴虚内热尿频赤,低热盗汗两颧赤,

五心烦热咽干渴,细数少苔舌红赤。

【简释】病程日久,阴虚内热者,尿频数或短赤,低热,盗汗,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咽干口渴,脉细数,少苔,舌红赤。

2)知柏地黄丸歌见鹅口疮

第四节  遗尿

1.肾气不足证

1)肾气不足证候歌

肾气不足频尿床,智力稍差尿清长,

面白少华苔白滑,畏寒乏力四肢凉。

【简释】肾气不足者,频频尿床,智力稍差,尿清长,面白少华,苔白滑,畏寒,神疲乏力,四肢凉。

2)菟丝子散歌

菟丝子散尿床治,菟丛附味内金蛎,

【简释】菟丝子散尿床可治,由菟丝子,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内金、牡蛎组成。

2.脾肺气虚证

1)脾肺气虚证候歌

脾肺气虚疲便溏,日间尿频夜尿床。

【简释】脾肺气虚者,神疲乏力,大便溏薄,日间尿频,夜间尿床。

2)补中益气汤歌

补中益气术参芪,升柴甘草当陈皮,

【简释】补中益气汤由白术、人参、黄芪、升麻、柴胡、甘草、当归 、陈皮组成;

(3) 缩泉丸歌

缩泉乌山药益智,补脾益肾尿床治。

缩泉丸由乌药、山药、益智仁组成,有补脾益肾之功,治尿床。

3.肝经湿热证

1)肝经湿热证候歌

肝经湿热之尿床,尿少腥臊色较黄,

目睛红赤情急躁,梦语齘齿舌苔黄。

【简释】尿床的肝经湿热证,尿量不多,但尿味腥臊,尿色较黄,目睛红赤,平时性情急躁,或夜间梦语齘齿,唇红苔黄,脉数有力。

2)龙胆泻肝汤歌

龙胆泻肝汤草车,当通芩地栀柴泽。

【简释】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甘草、车前子、当归、木通、黄芩、生地、栀子、柴胡、泽泻组成。

3)黄连温胆汤见呕吐

4.心肾失交证

1)心肾失交证候歌

心肾失交寐不宁,烦躁叫扰难静平,

五心烦热形体瘦,沉细而数红少津。

【简释】心肾失交证,可见寐不安宁,烦躁叫扰,难以平静,五心烦热,形体较瘦,脉沉细而数,舌红少津。

2)交泰丸歌

交泰丸黄连肉桂,心肾相交好入睡。

【简释】交泰丸由黄连与肉桂组成,治心肾失交,难以入睡。

3)导赤散歌见夜啼
4)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歌

桂枝加龙牡蛎汤, 龙牡桂芍甘枣姜。

【简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由 龙牡加桂枝, 白芍,甘草, 大枣, 生姜组成。

第五节  五迟 五软

1.肝肾亏损证

1)肝肾亏损证候歌

筋骨痿软发育迟,生齿行走坐站立,

头形方大囟门宽,目无神采智能低。

【简释】肝肾亏损证可见筋骨痿软,发育迟缓,生齿,行走,坐起,站立等明显低于同龄儿,头形方大,囟门宽大,目无神采,智能低下。

2)加味六味地黄丸歌

加味六味地黄丸,麝香鹿茸五加全。

【简释】加味六味地黄丸是用六味地黄丸再加入麝香、五加皮、鹿茸。六味地黄丸歌见80页。

2.心脾两虚证

1)心脾两虚证候歌

语言迟钝不清晰,肢软肌松发黄稀,

神情呆滞智能低,弄舌流涎咀无力。

【简释】心脾两虚证:语言发育迟钝不清晰,四肢萎软,肌肉松驰,发稀萎黄,神情呆滞,智能低下,或见弄舌, 口角流涎, 吮吸咀嚼无力。

2)调元散歌

调元参术苓神芪,芍地归芎药草石。

【简释】调元散由人参,白术,茯苓,茯神,黄芪,白芍,熟地,当归,川芎,山药,甘草,石菖蒲组成。

3)菖蒲丸歌

菖蒲丸用参麦冬,朱砂远志乳归芎。

【简释】语迟宜用菖蒲丸,由石菖蒲、人参、麦冬、朱砂、远志 、乳香、当归、川芎组成。

(4) 苁蓉丸歌

苁蓉丸地肉苁蓉, 归芍胡粉黑豆冲.

【简释】苁蓉丸由肉苁蓉、生地、白芍、当归、胡粉、黑豆汁冲服.

(5) 苣胜丹歌

苣胜丹即胡麻丹,胡麻地芍归胡餐。

【简释】苣胜子即胡麻,苣胜丹即胡麻丹,由胡麻,生地,白芍,当归,胡粉组成.

3.痰瘀阻滞证

1)痰瘀阻滞证候歌

痰瘀阻滞失语聪,意识不清反应慢,

动作不遂吞咽难,喉间痰鸣口流涎,

关节强硬肌肉软,或作癫痫舌胖斑。

【简释】痰瘀阻滞证候:失聪失语,反应迟钝,意识不清,动作不自主,或有吞咽困难,或喉间痰鸣,口流痰涎,或关节强硬,肌肉软弱,或有癫痫发作,舌胖有瘀斑瘀点。

2)通窍活血汤歌

通窍活血赤芍芎,姜枣大葱麝桃红。

【简释】通窍活血汤由赤芍,川芎,生姜,大枣,大葱,麝香,桃仁,红花组成。

3)二陈汤歌见感冒

第六节  性早熟

1.阴虚火旺证

1阴虚火旺证候歌

阴虚火旺五心烦,潮热颧红晕盗汗,

苔少舌红脉细数,第二性征早出现。

【简释】性早熟之阴虚火旺证,可见五心烦热,潮热,颧红,头晕,盗汗,舌苔少,舌质红,脉细数,第二性征提前显现,如女孩的乳房及内外生殖器发育,月经提前来潮,男孩生殖器增大,有阴茎勃起等。

2)知柏地黄丸歌见鹅口疮

2.肝郁化火证

1)肝郁化火证候歌

胸闷心烦易怒急,乳房胀痛噯叹息,

第二性征早发现,月经提前阴茎起。

【简释】性早熟之肝郁化火证,可见:胸闷不舒,心烦。急躁易怒,乳房胀痛,嗳气叹息,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如女孩月经早潮,男孩阴茎勃起和射精。

2丹栀逍遥散歌

丹栀逍遥当归芍,柴苓术草生姜薄。

【简释】丹栀逍遥散由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 、甘草、生姜、薄荷组成。

第六章.传染病

第一节  麻疹

顺证

1.邪犯肺卫证(初热期)(诊前期)

1)诊前期证候歌

症如感冒是初期,眼泪汪汪倦睡思,

粘膜白斑见口内,麻疹现约三日时。

【简释】麻疹初侵,邪犯肺卫,症如感冒。可见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等症。眼泪汪汪,倦怠思睡,口腔内两颊粘膜可见麻疹粘膜斑(细小白色疹点,周围红晕,磊磊如麻,由少渐多)一般至三日见点。

2)宣毒发表汤歌

疹前宣毒发表汤,升麻荆芥葛根防,

薄荷枳壳通连翘,竹叶前甘桔牛蒡。

【简释】疹前期宜用宣毒发表汤,由升麻、荆芥、葛根、防风、薄荷、枳壳、木通、连翘、竹叶、前胡、甘草、桔梗、牛蒡子组成。

2.邪入肺胃证(见形期)(出疹期)

1)出疹期证候歌

疹期热起伏如潮,渴饮目红咳烦躁,

耳后头颈胸腹肢,四心鼻准出齐兆。

【简释】出疹期发热持续,起伏如潮,谓之“潮热”,每潮一次,疹随外出。此时口渴引饮、目红赤、咳嗽加重、烦躁或嗜睡、舌红、苔黄、脉数。疹点先从耳后发际,继而头面、颈部、胸腹、四肢、最后手足心、鼻准端都见疹点即为出齐。疹点先红后暗红,稍觉凸起,触之碍手。本期约三天。

2)清解透表汤歌

疹期清解透表汤,牛蒡银翘菊花桑,

升麻蝉蜕西河柳,甘草葛根紫草凉。

【简释】出疹期宜用清解透表汤,由菊花、桑叶、银花、连翘及牛蒡子、升麻、蝉蜕、西河柳、甘草、葛根、紫草等凉性的药物组成。

3.阴津耗伤证(恢复期)(疹回期)

1)疹回期证候歌

疹回热退咳声减,疹点渐回脱似糠,

舌红少津干咳渴,此因邪热把阴伤。

【简释】疹点出齐后发热渐退,咳嗽渐减,声音稍哑,疹点依次渐回,皮肤呈糠麸状脱屑,胃纳转佳,精神渐复,均为邪退正复表现。见舌红少津、干咳、口渴、这是因为邪热伤阴了。

2)沙参麦冬汤歌见咳嗽

逆证

4.邪毒闭肺证

1)邪毒闭肺证候歌

麻毒闭肺疹回早,高烧咳喘渴烦躁。

【简释】麻毒闭肺症状:疹点不多或疹见早回,疹密色紫,高烧不退,咳嗽气喘,口渴烦躁,苔黄,质红而干。

2)麻杏石甘汤歌见肺炎喘嗽

5.邪毒攻喉证

1)邪毒攻喉证候歌

热毒攻喉肿痛哑,喉间痰鸣咳似犬,

吞咽不利饮水呛,吸气困难面色紺。

【简释】热毒攻喉,证见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或喉间痰鸣,咳嗽声重,有如犬吠,或吞咽不利,饮水呛咳,重则吸气困难,面色紫紺。

2)清咽下痰汤歌

清咽下痰射草玄,葶蒌桔蒡贝银蓝。

【简释】清咽下痰汤,由射干、玄参、甘草、瓜蒌、葶苈子、桔梗、牛蒡子、银花、贝母、板蓝根组成。

(3) 六神丸歌

清热解毒六神丸,珍冰雄牛麝香蟾。

【简释】清热解毒的六神丸,由珍珠、冰片、雄黄、牛黄、麝香、蟾酥组成。

6.邪陷心肝证

1)邪陷心肝证候歌

邪陷心肝热躁谵,疹密神昏抽搐煽。

【简释】邪陷心肝症状,高热、烦躁、谵语、疹点密集成片、遍及全身,或有神昏、抽搐或有鼻煽。

2)羚角钩藤汤歌见胎黄
3)紫雪见惊风
4)安宫牛黄丸见脐部疾患
5)参附龙牡救逆汤见肺炎喘嗽

第二节  幼儿急疹

1.邪郁肌表证

1)邪郁肌表证候歌

骤发高热三四天,纳减稍烦偶囟填,

或见抽风咽舌红,指纹浮紫苔黄验。

【简释】邪郁肌表可见,骤发高热,持续三四天,或见乳食减少,稍有烦躁,偶有囟填,或见抽风,舌质偏红,咽红,指纹浮紫,苔薄黄。

2银翘散歌见感冒

2.毒透肌肤证

1)毒透肌肤证候歌

奶麻三天热骤降,玫瑰红丘疹透发,

可见皮口干多饮,纳少舌红津缺乏。

【简释】奶麻病,起病即见高热,持续3-4天后,身热骤降,肌肤出现玫瑰红色小丘疹,约1-2天即可消退,肤无痒感,或见皮肤干,口干多饮,食欲不振,舌红少津等症。

2)银翘散歌见感冒
3)养阴清肺汤歌

养阴清肺地冬玄,贝丹芍药薄甘全。

【简释】养阴清肺汤由生地、麦冬、玄参、贝母、丹皮、白芍、薄荷、甘草组成。

第三节  风疹

1.邪犯肺卫证

1)邪犯肺卫证候歌

邪犯肺卫热恶风,涕嚏咳轻臖核生,

疹色浅红稀细小,头面躯干及全身。

【简释】风疹之邪犯肺卫症状,发热恶风、流涕、喷嚏、轻度咳嗽、耳后枕部臖核肿大、有压痛、疹色浅红,稀疏细小,先见于头面躯干,随即遍及四肢全身。

2)银翘散歌见感冒

2.邪入气营证

1)邪入气营证候歌

邪热炽盛渴烦热,尿黄疹密鲜红色。

【简释】邪热炽盛证可见口渴、心烦、高热、尿黄少、疹点密,呈鲜红色。

2)透疹凉解汤歌

透疹凉解荷菊蝉,桑红赤翘蒡丁连。

【简释】透疹凉解汤由薄荷、菊花、桑叶、蝉衣、黄连、红花、连翘、赤芍、地丁、牛蒡子组成。

第四节  猩红热(丹痧)

1.邪侵肺卫证

1)邪侵肺卫证候歌

丹痧邪侵肺卫间,无汗头疼热恶寒,

皮肤隐约锦纹点,咽肿痛红吞嚥难。

【简释】丹痧初起,邪犯肺卫,可见皮肤热而无汗,头疼,发热畏寒,皮肤隐约可见小红点,状如锦纹,咽部红肿疼痛,影响吞嚥。

2)解肌透痧汤歌

初起丹痧忌苦寒,解肌透痧治不难,

葛勃荆蒡射草蝉,桔前翘豉竹萍蚕。

【简释】丹痧初起,忌用苦寒(宜辛凉宣透),有解肌透痧汤治疗则不难。方由葛根、马勃、荆芥、牛蒡子、射干、甘草 、蝉衣、桔梗、前胡、连翘、豆豉、竹叶、浮萍、僵蚕组成。

2.毒炽气营证

1)毒炽气营证候歌

毒炽气营丹痧现,面红壮热渴而烦,

咽喉肿烂草梅舌,皮疹密稠红似丹。

【简释】毒炽气营者,丹痧透发,可见面红、壮热、口渴烦躁、咽喉肿痛、糜烂白腐。亦可见舌苔剥脱,舌面光红起刺,状如草梅。皮疹密布,色红似丹,甚则色紫如瘀点。

2)凉营清气汤歌

凉营清气汤解毒,犀地膏连薄草斛,

丹栀赤芍翘玄胡,竹叶茅根金汁芦。

【简释】凉营清气汤,功在凉营清气,泻火解毒。其组成:犀角、生地、生石膏、黄连、薄荷、生甘草、鲜石斛、丹皮、焦栀、赤芍、连翘、玄胡、鲜竹叶、鲜茅根、金汁、鲜芦根。

3)紫雪见惊风
4)安宫牛黄丸见脐部疾患

3.疹后阴伤证

1)疹后阴伤证候歌

丹痧疹后必伤阴,皮肤脱屑热渐轻,

咽部糜烂疼也减,口干咳秘红少津。

【简释】丹痧布齐后,必见伤阴症状,皮肤开始脱屑,身热渐退,咽部糜烂 肿痛也减轻,并可见口干、干咳、便秘、舌红少津。

2)沙参麦冬汤歌见咳嗽

第五节  水痘

1.邪伤肺卫证

1)邪伤肺卫证候歌

水痘轻证见初期,晶亮如珠躯干稀,

发热轻微或无热,鼻塞涕嚏咳嗽知。

【简释】邪犯肺卫证见于初期,皮疹晶亮如露珠,分布以躯干为主且较稀疏,伴有轻微发热或无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可知。

2)银翘散歌见感冒

2.邪炽气营证

1)邪炽气营证候歌

水痘重证称赤痘,疹密紫暗疱浆厚,

热烦渴饮面红赤,二便舌脉皆热侯。

【简释】水痘之重证称为赤痘,皮疹密,疹色紫暗,疱浆混厚,伴有壮热、烦躁、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且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苔黄燥而干,质红或红绛,脉象洪数,皆是毒热之侯。

2)清胃解毒汤歌

赤痘清胃解毒汤,升膏芩连丹地黄。

【简释】赤痘治宜清胃解毒汤,方由升麻、石膏、黄芩、黄连、牡丹皮、地黄组成。

3清瘟败毒饮见惊风
4紫雪见惊风
5麻杏石甘汤见肺炎喘嗽

第六节  手足口病

1.邪犯肺脾证

1)邪犯肺脾证候歌

手足口病偏犯肺,咳嗽涕流发热微;

偏于脾失健运者,呕泻流涎纳差随,

一二日后口腔内,先出疱疹后破溃。

形成溃疡口流涎,疼痛躁烦进食畏。

继见手足斑丘疹,转为疱疹不破溃。

【简释】手足口病,邪毒初犯,偏于肺气失宣者,可见咳嗽流涕,发热轻微或无热;偏于脾失健运者,可见呕吐泄泻,流涎,纳差,一二日后或同时出现口腔内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口中流涎,疼痛烦躁,畏惧进食,进而手足部出现斑丘疹,并迅速转为疱疹,不易破溃,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著,疱液清亮。

2)甘露消毒丹歌参见肾病综合征

2.湿热蒸盛证

1)湿热蒸盛证候歌

湿热蒸盛热持续,苔黄厚腻脉滑数,

燥烦渴饮口疮剧,疼痛流涎见食拒,

四肢手足口臀部,疱疹紫暗稠成簇,

根盘红晕液混浊,小溲黄赤便难出;

湿重苦粘热起伏,瘙痒不适疱疹著。

【简释】湿热蒸盛证偏于热重者,可见高热持续不退,舌苔黄厚腻,脉象滑数,烦躁,口渴引饮,口腔溃疡明显,疼痛流涎,甚至拒食,其四肢,手足口,臀部、可见疱疹色泽紫暗,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现,根盘红晕显著,疱液混浊,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偏于湿重者,口苦而粘,低热起伏,瘙痒不适,皮肤疱疹显著。

2)清瘟败毒饮歌见惊风
3)紫雪见惊风
4)安宫牛黄丸见脐部疾患

第七节  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常证

1.邪犯少阳证

1)邪犯少阳证候歌

耳下腮部漫肿痛,咀嚼不便热不重。

【简释】邪犯少阳证,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发热不重。

2)柴胡葛根汤歌

柴胡葛根汤芩天,翘蒡膏升桔梗甘。

【简释】柴胡葛根汤由柴胡,葛根,黄芩,天花粉,连翘,牛蒡子,石膏,升麻,桔梗,甘草组成。

2.热毒壅盛证

1)热毒壅盛证候歌

热毒壅盛痄腮重,热烦呕吐渴头痛,

腮部肿坚疼拒按,张口不易咀嚼困。

【简释】热毒壅盛证,痄腮肿胀痛重,壮热烦躁、呕吐、口渴、头痛、腮部漫肿、胀痛、坚硬拒按,食欲不振,张口咀嚼困难。

2)普济消毒饮歌见感冒

变证

1.邪陷心肝证

1)邪陷心肝证候歌

邪陷心肝变证中,反复抽搐热神昏,

恶心呕吐头项强,耳下腮坚肿胀痛。

【简释】邪陷心肝是流腮变证,可见反复抽搐,高热,神昏,恶心呕吐,头项强痛,耳下腮部肿胀痛,坚硬拒按。

2)清瘟败毒饮歌见惊风
3)紫雪见惊风
4)至宝丹见肺炎喘嗽

2.毒窜睾腹证

1)毒窜睾腹证候歌

腮肿消后睾肿痛,或见少腹脘腹痛。

【简释】腮部肿胀消退后,一侧或两侧睾丸肿痛,或见少腹,脘腹疼痛。

2)龙胆泻肝汤歌见遗尿

第八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

初期 极期(急性期)

1.邪犯卫气证

1)邪犯卫气证候歌

暑温必有发热象,卫气有偏不一状,

偏卫恶风热无汗,嗜睡头痛项亦强,

偏气躁烦渴热壮,恶呕大便秘腹胀。

【简释】小儿暑温,必有发热之象,初起发热,多见卫气同病,但有所偏重。偏于卫表者,微感恶风,皮肤灼热无汗,若暑邪入里,则可见嗜睡、头疼、项强;偏于气分者,邪在阳明,多见烦躁、口渴、壮热、或见恶心呕吐、大便秘、腹胀。

2)新加香薷饮见感冒
3)白虎汤歌见惊风
4)凉膈散歌

凉膈散栀硝黄草,薄荷竹叶蜜芩翘。

【简释】凉膈散由栀子,芒硝,大黄,甘草,薄荷,竹叶,白蜜,黄芩,连翘组成。

2.邪炽气营证

1)邪炽气营证候歌

邪炽气营热抽昏,痰鸣气喘憋气凶,

或狂或谵项强直,口渴引饮舌绛红。

【简释】小儿暑温,邪炽气营者,可见高热、抽风、昏迷、痰鸣气喘、甚则突然产生呼吸暂停的憋气凶象,或见狂躁不安,或见谵语、颈项强直、口渴引饮、舌质红绛、苔黄燥等。

2)清瘟败毒饮歌见惊风
3)安宫牛黄丸见脐部疾患
4)独参汤见肺炎喘嗽
5)参附龙牡救逆汤见肺炎喘嗽

3.邪入营血证

1)邪入营血证候歌

邪入营血多症至,夜热常呈起伏势,

热深可伴痉厥冷,胸腹灼热伏沉细,

皮肤斑疹或衄血,唇焦舌绛乏津液,

邪在肾时便失禁,在心舌硬缩神迷,

在肝抽搐牙关紧,直视瞳仁反应迟。

【简释】小儿暑温邪入营血,症状多,除营分证侯外,又兼血分证候。有发热,朝轻暮重,夜间为甚,有起伏之势,热深者可伴四肢抽动,肢端厥冷,胸腹灼热,脉沉伏而细,皮肤斑疹或有衄血,唇舌焦干,舌质红绛,缺少津液。邪在肾时,二便为之失禁;邪在心时,舌体僵硬卷缩,或伴神识昏迷;邪在肝时,可见手足抽动,牙关紧闭,两目直视或斜视,瞳孔反应迟钝,甚无反应。

2)犀角地黄汤·增液汤歌

犀角地黄汤赤丹,增液麦冬生地玄。

【简释】暑温邪入营血证,合用二方,即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犀角地黄汤由犀角、地黄、丹皮,赤芍组成;增液汤由玄参、麦冬、生地组成。

3)安宫牛黄丸见脐部疾患

恢复期  后遗症期

1.阴虚内热证

1)阴虚内热证候歌

低热不退不规则,两颧潮红五心热,

惊剔时有咽干渴,舌质红绛粪干结。

【简释】暑温后期,阴虚内热证可见低热不退,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惊剔时有,咽干口渴,舌质红绛,粪便干结。

2)清蒿鳖甲汤歌

青蒿鳖甲地知丹,透热养阴标本兼。

【简释】青蒿鳖甲汤由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组成,有透热养阴之功,乃标本兼治之法。

3)请络饮歌

请络饮中六样鲜,银扁西丝竹荷边,

轻清走上清肺络,亦可代茶防暑炎。

【简释】请络饮中有六样鲜品,银花,扁豆花,西瓜翠衣,丝瓜皮,竹叶心,荷叶边。诸药轻清走上,善清肺络,亦可代茶预防暑炎。

2.营卫不和证

 1)营卫不和证候歌

后遗营卫不和状,身热起伏大便溏,

汗出不温四肢凉,体虚易感尿清长。

【简释】乙脑后遗证之营卫不和证,可见身热起伏,大便溏薄,汗出不温,四肢发凉,体虚易感,尿清长。

2)黄芪桂枝五物汤歌见哮喘

3.痰蒙清窍证

1痰蒙清窍证候歌

清窍被蒙恢复间,神识不清痴语艰,

或见失语吞咽难,痰鸣苔腻口流涎。

【简释】清窍被蒙,见于乙脑恢复期间,神识不清,或见痴呆,语言不利,或见失语,吞咽困难,或见痰鸣,舌苔厚腻,口角流涎。

2)涤痰汤歌见癫痫

4.痰火内扰证

1痰火内扰证候歌

乙脑后遗痰火扰,狂躁不宁号哭吵,

神识不清咽干渴,红绛黄腻不睡觉。

【简释】乙脑后遗痰火内扰证,可见狂躁不宁,号叫哭吵,神识不清,咽干口渴,舌红绛,苔黄腻,烦躁不睡觉。

2)龙胆泻肝汤歌见遗尿

5.气虚血瘀证

1气虚血瘀证候歌

暑温气虚血瘀倦,肌萎无力易感汗,

僵硬强直肢不用,或见瘦削抖动颤。

【简释】暑温气虚血瘀可见精神倦怠,肌萎无力,易感多汗,或见僵硬强直,肢体不用,或见肌萎瘦削,震颤抖动。

2)补阳还五汤歌

补阳还五重黄芪,归芎桃红地龙赤。

【简释】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为君,由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赤芍组成。

6.风邪留络证

1风邪留络证候歌

风邪留络癫痫患,肢体强直性瘫痪。

【简释】风邪留络可见癫痫发作,或见肢体强直性瘫痪。

2)止痉散歌

止痉散蜈麻蝎蚕,止疼解痉祛风痰。

【简释】止痉散由蜈蚣,天麻,全蝎,僵蚕组成,可止疼,解痉,祛风,化痰。

第九节  百日咳(顿咳)

1.邪犯肺卫证(初咳期)

1)初咳期证候歌

初期顿咳似伤风,夜咳痰稀热涕喷。

【简释】顿咳初期,症状似伤风感冒,一般咳嗽以入夜为重,痰稀白,量不多,或伴发热、流涕、喷嚏。

2)风热轻证:桑菊饮 见感冒
3)风寒轻证:三拗汤见感冒
4)风热重证:麻杏石甘汤见肺炎喘嗽
5)风寒重证:华盖散歌见 肺炎喘嗽    

2.痰火阻肺证(痉咳期)

1)痉咳期证候歌

痰火发展成痉咳,必吐痰涎饮食歇,

日轻夜重鸡鸣声,吐后稍安又复得。

伤络鼻痰目出血,伤肝呕吐痛连胁。

【简释】邪郁化火,灼液为痰,气逆于上而痰阻气道故而成痉咳。咳则连绵不断,轻者每日五、六次,重则可达每日四、五十次,每次咳必待气道痰涎咯出或食物吐出,痰咳才得以暂时歇止,顿咳日轻夜重,咳剧时伴有深吸气样的鸡鸣声,吐后稍安,不久复作,一次比一次加剧。如咳剧伤及血络,可见鼻出血,痰中带血,双目出血,如肺病及肝,剧咳时常伴呕吐、胁痛。

2)葶苈大枣泻肺汤歌见肺炎喘嗽
3)桑白皮汤歌

桑白皮汤痉咳施,芩连杏贝夏苏栀,

【简释】桑白皮汤可施治痉咳,该方有桑白皮、黄芩、黄连、杏仁,贝母、半夏、苏子、栀子组成。

4)麻杏石甘汤见肺炎喘嗽
5)羚角钩藤汤见胎黄
6)牛黄清心丸见肺炎喘嗽

3.气阴耗伤证(恢复期)

1)恢复期证候歌

顿咳渐轻恢复期,肺阴或脾气虚时,

阴亏盗汗烦热低,干咳少痰声哑嘶,

气虚纳少咳乏力,神倦懒言痰清稀。

【简释】顿咳渐轻进入恢复期,可见肺阴虚或脾气虚两种情况。肺阴亏虚者,盗汗,烦躁,热低,干咳少痰,声音哑嘶;脾气虚者纳差食少,咳嗽乏力,神倦懒言,痰白清稀。

2)沙参麦冬汤歌见咳嗽
3)人参五味子汤歌见肺炎喘嗽

第七章.寄生虫病

第一节  蛔虫病

1.肠虫证

1)肠虫证証候歌

唇生白点面斑白,巩膜蓝斑嗜异偕,

疼痛绕脐吐便蛔,蛔厥虫瘕蛔疳来。

【简释】蛔虫证,见下唇白点,面部白斑,巩膜蓝斑,伴有嗜食异物,如泥土、茶叶、火炭等,时有绕脐疼痛,时吐清涎或吐蛔虫,或便蛔虫,亦可并发蛔厥(胆道蛔虫症)、虫瘕(蛔虫性肠梗阻)、蛔疳(亦称虫疳,可见肚腹膨大、青筋暴露、四肢瘦弱)。

2)使君子散歌

使君子散驱蛔好,使君苦楝芜荑草。

【简释】使君子散用于驱蛔好,方由使君子,苦楝子,芜荑、甘草组成。

3)异功散歌见厌食
4)参苓白术散见泄泻

2.蛔厥证

1)蛔厥证证候歌

绞痛吐蛔时作止,肢冷汗流蛔厥起。

【简释】蛔厥证,除具蛔虫证一般症状外,突然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常吐出蛔虫、绞痛时作时止、伴肢冷汗出、畏寒发热、甚至出现黄疸。

2)乌梅丸歌

乌梅附桂细椒姜,连柏参归蛔厥方。

【简释】乌梅丸由附子,肉桂,细辛,川椒,干姜,黄连,黄柏,人参,当归组成。

3)大承气汤见腹痛

3.虫瘕证

1)虫瘕证证候歌

先有蛔虫肠腔滞,吐呕剧痛突然至,

腹部包块位可易,便秘肠鸣不矢气。

【简释】虫瘕证证候:先有蛔虫在肠腔阻滞,吐呕和脐腹剧痛突然而至,腹部可有条索状或团状包块,包块部位可移动,便秘,肠鸣,不矢气。

2)驱蛔承气汤歌

驱蛔承气使君子,枳朴黄硝槟楝子。

【简释】驱蛔承气汤由使君子,枳实,厚朴,大黄,芒硝,槟榔,苦楝子组成。

第二节  蛲虫病

1.蛲虫病证候歌

会阴瘙痒便蛲虫,色白细小称线虫。

【简释】蛲虫病常见肛门会阴部瘙痒,大便排出蛲虫,蛲虫体小色白,形如线头,故俗称“线虫”。

2.驱虫粉歌

蛲虫宜服驱虫粉,君肉八份军一份。

【简释】蛲虫病宜服驱虫粉,方由使君子肉八份与大黄一份,研末混匀。每服0.3乘(年龄加1),一日三次,饭前1小时吞服,总量不超过12克,疗程7天,此后每周服药1至2次,可防再感染。

第三节  绦虫病

1.绦虫踞肠证

1)绦虫踞肠证候歌

白色节片肛排出,粪中绦虫卵检出,

或伴磨牙胀痛泻,瘙痒烦躁寐不舒。

【简释】绦虫踞肠证候:有白色节片自肛门排出,或粪中有绦虫卵检出,有的患儿或伴磨牙,腹胀或腹痛,或腹泻,肛门或皮肤瘙痒,烦躁,或夜寐不宁。

2)驱绦汤歌

驱绦炒服南瓜子,槟榔水隔两小时。

半时之后若无泻, 取玄明粉冲服之.

【简释】驱绦先服南瓜子50至120克,炒熟去壳,晨起空腹服,隔两小时后取整槟榔10至40克,打碎,水煎取汁40至60毫升顿服,若不泻,半小时后服泻药如玄明粉。

3归脾汤见脐部疾患

2.囊虫移行证

1)囊虫移行证候歌

囊虫结节皮腠间,晕痛视障发癫痫。

【简释】囊虫结节可在皮腠间扪及,可伴头晕头痛,或视觉障障,或发癫痫。

2)囊虫丸歌

囊虫丸干漆黄连,橘红生乌白僵蚕,

大黄水蛭牡丹芫,苓桃灵脂密雷丸。

【简释】囊虫丸由干漆,黄连,橘红,生川乌,白僵蚕,大黄,水蛭,牡丹皮,芫花,茯苓,桃仁,五灵脂,蜂密,雷丸组成。

3)海藻玉壶汤歌

海藻玉壶海带昆,青陈独活半归芎,

连翘贝母和甘草,痰化瘿消气血通。

【简释】海藻玉壶汤由海藻,海带,昆布,青陈皮,独活,半夏,当归,川芎,连翘,贝母和甘草组成,能使痰化瘿消,气血通畅。

4)定痫丸见癫痫
5)涤痰汤见癫痫
6)六君子汤见咳嗽
7)止痉散歌见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八章.其他疾病

第一节  夏季热

1.暑伤肺胃证

1)暑伤肺胃证候歌

夏季热由暑气侵,肺胃郁热热难清,

无汗热持午后高,皮肤灼热渴饮勤,

精神烦躁口唇燥,小便清长多且频,

发热虽高无表证,久无化火入血营。

【简释】夏季热由暑气侵身,侵犯肺胃,郁而发热,发热常难清除,持续不退,无汗,热势持续,午后升高,皮肤灼热,口渴引饮,精神烦躁,口唇干燥,小便清长,量多而频。本病发热虽高,但无表证征象,病程虽长,亦无化火入血入营的传变。

2)王氏清暑益气汤歌

王氏清暑荷洋衣,斛连竹麦草粳知。

【简释】王氏清暑益气汤是益气生津的,由荷梗, 西洋参,西瓜翠衣、石斛、黄连、竹叶, 麦冬,甘草、粳米, 知母组成。

3)白虎加人参汤歌

白虎加参益气津, 人参石膏知草粳。

【简释】白虎加人参汤补益气津, 由人参,石膏,知母, 甘草,粳米组成。

4)竹叶石膏汤歌见呕吐

2.上盛下虚证

1)上盛下虚证候歌

上盛下虚夏季热,本虚标实后期则,

神萎苍白下肢冷,大便溏薄尿清沏,

身热难除多渴饮;虚烦属于阳浮越。

【简释】上盛下虚型之夏季热,属本虚标实,乃后期表现,证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下肢清冷,大便稀溏,小便澄清,频数无度,身热不退,朝盛暮衰,口渴多饮等;若见虚烦不宁,属水不济火,阳气浮越之象。

2)温下清上汤歌

验方温下清上汤,附子补盆莲菟桑,

花蛤生津连清上,磁石用来潜浮阳

【简释】验方温下清上汤,由附子、补骨脂、复盆子、白莲须、菟丝子、桑螵蛸、花粉,蛤粉、黄连、磁石组成。花粉,蛤粉善生津,黄连善清上,磁石潜浮越之阳。

3)白虎加人参汤歌见夏季热
4)金匮肾气丸见哮喘

第二节  紫癜

1.风热伤络证

1)风热伤络证候歌

风热伤络起病急,鲜红紫癜伴风热,

臀部下肢呈对称,或伴痒痛或尿血。

【简释】风热伤络证,起病较急,鲜红色紫癜伴有风热表证,臀部及下肢呈对称分布,或伴痒感,腹痛或关节肿痛,。或尿血。

2)连翘败毒散歌

连翘败毒散连银,防桔前胡草黑荆,

枳壳柴芎独羌芩,薄荷生姜白茯苓。

【简释】连翘败毒散由连翘,银花,防风,桔梗,前胡,甘草,黑荆芥,枳壳,柴胡,川芎,独活,羌活,黄芩,薄荷,生姜,白茯苓组成。

2.血热妄行证

1)血热妄行 证候歌

血热妄行多属实,斑色鲜红起病急,

鼻齿呕便尿鲜血,发热烦渴腹痛秘。

【简释】紫癜之血热妄行证,多属实证,斑色鲜红,起病较急,或伴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或伴发热,或伴心烦、口渴,或伴便秘、腹痛。

2)犀角地黄汤歌见流行性乙型脑炎
3)独参汤见肺炎喘嗽
4)参附汤歌见硬肿症
5)生脉散歌见胎黄

3.气不摄血证

1)气不摄血症候歌

气不摄血紫时长,斑点淡紫反复常,

鼻衄齿衄面苍黄,乏力头晕心发慌。

【简释】紫癜之气不摄血证,紫癜时间长,久病不愈,斑点色淡紫,易反复出现,且常有鼻衄,齿衄,面色苍黄,神疲乏力,头晕,心慌。

2)归脾汤歌见脐部疾患

4.阴虚火旺证

1)阴虚火旺证候歌

阴虚紫癜时作止,火旺衄血色鲜赤,

低热盗汗烦少寐,大便干燥尿黄知。

【简释】阴虚之紫癜,时作时止,火旺可见鼻衄,齿衄,血色鲜红,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可知。

2)大补阴丸歌

大补阴丸猪脊髓,龟板柏知熟地随。

【简释】大补阴丸由猪脊髓,龟板,黄柏,知母,熟地组成。

第三节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1.卫气同病证

1)卫气同病证候歌

卫分发热微恶风,持续热高气分症,

斑疹生成渴喜饮,目赤咽红脊核疼,

手掌足底潮红见,咳嗽泄泻亦可能。

【简释】卫气同病证,初起发热,微恶风,为病在卫分,在短暂卫分证后,高热持续,迅即传入气分,此时皮肤斑疹布发,口渴喜饮,目赤咽红,颈部脊核肿大疼痛,手掌足底潮红,亦可见咳嗽或轻度泄泻。

2)银翘散歌见感冒

2.气营两燔证

1)气营两燔证候歌

脉洪大烦渴高热,咽目赤唇红干裂,

颈部肿疼有脊核,也能疼痛在关节,

偏营嗜睡或烦躁,血瘀斑疹红紫色,

硬肿指趾端脱皮,质绛红如草莓舌。

【简释】气营两燔证,偏于气分可见脉洪大,烦躁,口渴,高热,咽红目赤,唇红干裂,或颈部脊核肿痛,或见关节痛,偏于营分可见嗜睡或烦躁,热凝血瘀,见斑疹色紫红,手足硬肿,随后指趾端脱皮,舌质红绛,状如草莓。

2)清瘟败毒饮歌见惊风

3.气阴两伤证

1)气阴两伤证候歌

气阴两伤热渐降,纳少动辄汗出倦,

唇裂咽干渴喜饮,脱皮脱屑指趾端。

【简释】气阴两伤证,见于恢复期,身热渐降,纳少,动辄汗出,倦怠乏力,唇裂咽干,口渴喜饮,指趾端脱皮或潮红脱屑。

2)沙参麦冬汤歌见咳嗽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肺脾气虚证

1)肺脾气虚证候歌

感冒反复自盗汗,大便不实食欲降,

发稀枕秃肌松软,囟大夜惊烦不安。

【简释】肺脾气虚证,可见反复感冒,自汗盗汗并作,大便不实,食欲下降,发稀枕秃,肌肉松软,囟门开大,夜惊,烦躁不安。

2)人参五味子汤歌见肺炎喘嗽

2.脾虚肝旺证

1)脾虚肝旺证候歌

脾虚肝旺易惊剔,甚则抽搐夜多啼,

头部多汗便溏薄,纳呆枕秃发疏稀,

囟门迟闭出牙迟,骨软坐立行无力。

【简释】脾虚肝旺证,可见易惊多剔,甚则抽搐,夜啼不宁,头部多汗,大便溏薄,纳呆,枕秃发稀,囟门迟闭,出牙延迟,骨软,坐立行走无力。

2)益脾镇惊散歌

益脾镇惊调脾肝,参术朱勾灯茯甘。

【简释】益脾镇惊散可调和肝脾,由人参、白术、朱砂、钩藤、灯心,茯苓、甘草组成。

3.肾精亏损证

1)肾精亏损证候歌

肾精亏损骨骼易,头颅方大囟迟闭,

肋软骨沟肋串珠,虚烦多汗肢无力,

漏斗鸡胸手足镯,出牙坐立行走迟,

O型X形腿,舌淡苔少脉象细。

【简释】肾精亏损证有明显的骨骼改变症状,如头颅方大,囟门迟闭,肋软骨沟,肋骨串珠,虚烦多汗,肢软无力,漏斗胸,鸡胸,手镯,足镯,出牙延迟,坐立行走迟缓,O型或X型腿,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2)补肾地黄丸歌见胎怯

作者简介

石志乔,男,江苏泗阳人,1943年12月生于中医世家,早年随父石础学医。1968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1998年晋升主任中医师,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医,后又被评为宿迁市首届名中医。曾执教中医内儿科学八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余年,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先后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著有老中医经方歌括译释一书,由人民军医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发行。医德好,医风正,医术精,诊疗认真细致,效果好,深受一方群众的赞誉和信赖。

内容提要

本书由备课笔记整理而成,是著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和四十年临床经验的深厚积淀,并与其诗学基础完美结合的产物,是活学活用中医儿科学后作出的全面概括,既有儿科证候歌括,又有儿科方剂歌括,形式新颖,重点突出,读来琅琅上口,好学易记。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儿科学发展史。病因病理。四诊概要等内容。各论是儿科各病之证方歌括,每一病种依辨证分为若干证候,每一证候依其特征编成歌诀,证候之后首列优选主方歌括,次列备选方歌歌括。

本书可作各类院校中医儿科学教学用同步参考书,亦可作中医内儿科工作者的临床参考书,是各类中医院校学生和中医爱好者必备且不可多得的案头书。

(0)

相关推荐

  •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中医诊断学八套试题与答案、中医必背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1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2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3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4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5 ...

  • 中医望诊把脉口诀顺口溜

    [中医四诊辨证口诀]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四种论断疾病的方法,这就是望.闻.问.切四诊.望诊就是医生运用视觉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闻诊就是医生凭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声音 ...

  • 【中医】中医歌诀整理版

    八月阅读排行榜 [西医]解剖学大图版 [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中医]中医金句100条 [中医]中医治病法则120条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表[内附口诀] [中医]傅青主女科方解歌诀总结版 [中 ...

  • 【中医】中医方剂歌诀总结版

    八月阅读排行榜 [西医]解剖学大图版 [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中医]中医金句100条 [中医]中医治病法则120条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表[内附口诀] [中医]傅青主女科方解歌诀总结版 [中 ...

  • 【中医】中医八纲辨证歌诀总结版

    [西医]解剖学大图版  [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中医]中医金句100条 [中医]中医治病法则120条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表[内附口诀] [中医]傅青主女科方解歌诀总结版 [中医]中医妇科学 ...

  • 【中医】靳三针整理版

    温馨提示 今日是大众医学助手陪伴您的第498天 截止今日已收录医学笔记 共计1418篇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 今日别忘记阅读收藏哟! 对本平台有要求及需要寻找的文章,请在下方留言! 十月阅读排行榜 [中 ...

  • 中医针灸学歌诀总结版

    ​针灸歌诀 (1)骨度分寸法: 取穴之法名目多,骨度分寸最适合,其他之法作参考,应用之时再斟酌,前后发际十二寸,耳后完骨九寸作,天突剑突九寸整,剑突脐中八寸约,脐下横骨五寸整,两乳八寸细啄磨,腋下季肋 ...

  • 【中医】中医内科学歌诀总结版

    脉学歌诀总结版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肺系病证 一.感 冒 病证歌诀 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 恶寒 ...

  • 【中医】濒湖脉学整理版

    濒湖脉学整理版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濒湖脉学>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撰著.是其撷取< ...

  • 【中医】中医常用歌诀总结版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灵枢·逆顺肥瘦>说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 手之三阳, ...

  • 【中医】中医把脉歌诀总结版

    中医把脉歌诀,郎朗上口,太好记了!赶紧收好! 一.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