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建国前京剧在青岛的概况(三)

回顾建国前京剧在青岛的概况

王筠蘅

光陆大戏院位于青岛台东一个大商场内,属集体制的性质。

解放前光陆的基本阵容差一些,大老板仍是周麟昆,他委托我师父刘德舜为总负责,管理剧场演出事务。所以永安、光陆两家戏院基本属于一体,不论是演员还是布景,缺什么两家互补。

小生名家王筠蘅先生

大剧团来了在永安演毕总要到东镇唱半个月,像尚剧团、程剧团、荀剧团、唐韵笙剧团、毛世来、顾正秋、胡少安、董玉玲、郭少衡、吴素秋等都到光陆演过戏。

光陆当时大剧团来票价卖两块大洋,中座一块五、后排一块、站票五角。其余剧团卖一元二、八角、五角。一般演员只卖陆角、三角。大剧团和本地院团每晚二八分账,提成虽少但票价高、上座多,还是有利可图的,我清楚记得程砚秋剧团就是这样分的。程先生来演《锁麟囊》、《荒山泪》都是我演娃娃生,有一天师父请客,我见识到程先生酒量惊人。师父和程先生每人面前一箱啤酒,边喝边聊,很快全喝光了。程先生当晚有戏,饭吃好后就回华美旅舍休息去了,面对两箱空瓶把当年的我吓呆了,这情景至今不忘。

程先生《荒山泪》剧照

我是师父的手把徒弟,师父是老板,徒弟学戏演戏优先。每逢来了角儿师父总要当面开口:请给徒弟留出戏。因此我和姐姐得到许多前辈教诲如,记得雷喜福、周又辰、路凌云、王冠影、陈锦章、王少楼、管绍华等都给我说过戏。我还是后台小管事,每天派戏、派角色、写牙笏(在牙笏上写通知)都是我的任务。师父只派大轴戏,前面垫戏由我派,刚开始没经验,有天大轴演《薛礼征东》,我却在前面垫了《汾河湾》、《双狮图》,经师父批评以后再没出现这种现象。在这里我有权自己会什么戏就演什么戏,借官台演私戏,实践多了技艺成熟也快多了。

在光陆我师兄刘宝英也是剧团台柱之一,他六岁演戏,扮相漂亮、基功扎实、会戏又多,如果当时到京、津、沪深造就能成其正果了。只是师父怕他离家太远,就只让他在胶济线上来回流动。可惜师哥不重视文化学习,师父为他请家教文化老师,在大沽路裕通旅馆给我们三人上课。我师兄、师弟每天借故逃学,而我却有幸得到单独受教。半年里学了《千字文》、《弟子规》、《上论》、《下论》、《中庸》等受益匪浅。

光陆戏院排《封神榜》都是现钻锅(突击),师哥演过姜子牙、殷郊、赵公明等。有次他演殷郊、我演殷洪,在姜皇后托梦以后,殷郊唱导板是“人辰辙”,他编的词是“耳边厢又听得强打精神”,回笼“猛抬头又只见我母姣生”。别人问他,他解释是“我母叫声”,真是词意不通。可见文化对演员来说非常重要,没有文化,就不能理解剧情和人物,怎么能把戏演好?光陆有个阶段还演彩票戏,还接过不少坤角儿,如:滕步云、韩慧梅、徐东明、徐东来、张贯珠、王媛、刘美君等。

1948年市面很乱,每晚演戏观众稀少,国民党的伤兵却占大半堂。这些伤兵有真有假,平时柱着双拐却不真瘸,打起架来双拐是武器。每星期四各剧团奉命轮流到沙岭庄、浮山医院去慰问“伤兵”,大家都提心吊胆,唱好了无功,唱砸了挨打。

有次轮到光陆去慰问,我记得那天共三出戏:《两将军》、《二堂舍子》(我和姐姐的)和茹元俊的《三岔口》。他们嫌戏太熟,茹元俊这天看到台下乱哄哄,舞台两侧许多四肢不全的人,他很恐慌,仅用一刻钟把戏演完。因戏小钟点不够,台下伤兵火了,把道具、戏箱都砸了。大家保护茹元俊跑了,我也吓哭了、所幸因为年纪小没挨打。

在东镇也发生过砸剧场的事,那天陈鹤峰演《西游记》,按规定特殊时期每晚十点一定要散戏,不管演完演不完,如不听话就是破坏治安。《西游记》没演完,但钟点己到,有位司机和剧团很熟,他见钟点己到就把一块写好的木牌“时间己到明天光临”往台上一举,顿时台下大乱,一些伤兵跳上台打了司机,把他的双腿都打断了,只有个别演职员抢出戏衣跑了。以前在前台池坐最后有个高台,设茶、烟、点心,每天有两个宪兵坐在弹压席上看戏。这时他们出面交涉,伤兵不听和他们打起来了,他们向伤兵开枪,打死一名伤兵,剧场被封了门,后来花钱托人情才开了门。

从此规定池座由中分开,一半卖票,一半由伤兵看戏。光陆重新开门以后,请来一位女演员韩慧梅,她很会交际,刚拜了荀慧生先生为师。有一天演《棒打无情郎》,那时光陆没有小生,从华乐借来李世兰,当天演完戏后李世兰坐一辆人力车往回赶,不料被伤兵拦住,问他是李世兰吗?李回答是,一名伤兵啪、啪、啪打了几个嘴巴,骂道:“你妈巴子,还敢和韩慧梅拜天地吗?”吓得李世兰连声说不敢、不敢。从此后再不来东镇了。

韩慧梅走后又接来名旦滕步云,三天炮戏《红娘》、《娟娘》、《临江驿》。师父派人请李世兰,李世兰说死也不敢来了。到下午三点师父找我,说了一句今天晚上张生由你演!我一听头蒙了,我是唱老生的,近日开始倒仓情绪不好,半月前我和王媛演《四郎探母》,“坐宫”时还可以,后来一场不如一场。过了两天又唱《珠帘寨》更不好了,目前正在恢复,让我唱小生?我心里不高兴,可又没办法。于是当晚我用假嗓唱,谁知这一唱就“剃了胡子” , 从此改了行,终生唱小生了。

王筠蘅、尚长荣合演《取洛阳》2000上海

(0)

相关推荐

  • 【文摘】戏校的“插班生”

    早期的中国戏曲学校,为尽快地培养戏曲艺术人材,曾在招收五零和五一两届新生的同时,面向社会招了一部分"插班生".这些学生大都学过戏,专业基础比较好,入校后无需从简单的"幺二 ...

  • 从梨园世家走出的书法家

    认识徐伟老师有15年了,还是在2004年我下乡一年锻炼回来,初来首都博物馆乍到,得知徐老师是一位博物馆里的书法家.十余年共事,感触颇多,徐老师作为文博前辈,很多言行.为人处世,正如他一笔一划.端方守正 ...

  • 荀慧生与“四大金刚”

    (文:王永运) 人们每当谈到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很自然地会想到当年同荀合作的"四大金刚" ."四大金刚"指的是卓有成就的" ...

  • 京剧演反串考究

    赵绪昕先生 戏剧评论家 作家 京剧演反串考究 赵绪昕 京剧史上对演员的反串演出是不肖一提的,<中国京剧史>这部书没有关于反串戏的记载,就连<京剧知识词典>这样的京剧专业辞书,也 ...

  • 一代名流“唐满师”——追忆浏阳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唐济敏老师

    "唐满师"是浏阳花鼓戏的招牌之一,与"王霞师"(王霞生)等众多老艺术家一样,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唐济敏,民国十四年(1925年)出生于浏阳县城郊东门佛祖庙前的 ...

  • 旧时光 | 春风吹落天上声,生旦兼容

    旧时光 | 春风吹落天上声,生旦兼容

  • 回顾建国前京剧在青岛的概况( 一)

     回顾建国前京剧在青岛的概况 王筠蘅 我九岁拜刘德舜大老板为师学艺,距今已近80个春秋了.师父是山东胶济线一带赫赫有名的戏班班主,他本人虽不会唱京剧,但是河北梆子唱做俱佳的好演员,刘大老板演<五 ...

  • 回顾建国前京剧在青岛的概况(二)

    回顾建国前京剧在青岛的概况 王筠蘅 青岛中山路大尧沟的中和大戏院(后改华乐剧院) 也是观众的热门剧场. 解放前,中和大戏院的剧团具有南派风格, 南方演员比北方演员多,我和师兄刘宝英搭这个班有一年之久. ...

  • 回顾建国前京剧在青岛的概况(四)

    回顾建国前京剧在青岛的概况 王筠蘅 青岛天成戏院位于莘县路西大森. 天成戏院剧场不大,很简陋,特点是两下锅(京剧.评剧同台). 一般演出时评戏在前边演开锣,当时还有两位有名气的演员:范金亭和刘翠霞, ...

  • 建国前,我军只有2位上将,一位是朱老总,另一位是谁?

    抗战全面爆发后,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纳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部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基本都与国民党军队相同. 由于国民革命军已经实行军衔制度,所以,八路军干部也普遍被授予军衔.对八路军将领的授 ...

  • 他因书法太好,承包了建国前30年大半字帖的书写

    ............................................................................. 从创作的主观意图上分析,从事书法事业的人可以 ...

  • 历史虚无主义者来看看建国前三十年的教育发展

    先从清末的教育说起: 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及其以后出现(开办.改办或合并)的.具有近代高等教育性质的私立.公立大学见表2. 表2 晚清时期兴建的高等学校 (不含教会开办的大学,不含专科学校及师 ...

  • 他官至正部,中顾委委员,原山东省省长,建国前是二野第17军政委

    他‍官至正部,中顾委委员,原山东省省长,建国前是二野第17军政委‍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单骑救主,令曹操大为惊叹.长坂坡一战,赵云成了"三国第一战神", ...

  • 【转载4】从四大徽班时代到解放前的京剧编演新戏概况(景孤血)

        三.从第一舞台排演新戏到七七事变前     在前边说到第一舞台演出一些神鬼新戏,那是指的外来角色:至于在京艺人利用第一舞台的特殊条件组织剧团编排新戏,首先要推王瑶卿和贾洪林.李敬山等,其中还包 ...

  • 【转载3】从四大徽班时代到解放前的京剧编演新戏概况(景孤血)

        从清末转入民国,剧本作家逐渐增多,这和时代进化极有关系.当时改良风气弥漫全国,戏剧界也不例外.更有一些志士,想借戏曲推动社会前进,而在戏剧从业者本身,要求也很迫切,于是新戏倍出.另一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