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疫病绿色防控技术

芋疫病是我省芋生长期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发病盛期长、危害损失大,已成为制约芋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对芋疫病的防治,要在用好农业防治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在发病初期科学用药预防,才能较好的控制芋疫病的发生危害。

农业防治技术

做好沟系配套,开好三沟,做到高畦深沟,确保遇大雨能及时排尽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蔓延扩散。持续干旱芋田要适量浇水,满足芋生长过程中对水的需要。

施好膨大肥,在施足基肥基础上,芋苗7-8叶时,亩施菜籽饼肥200公斤+45%硫酸钾复合肥30-40公斤,或有机复混肥40-50公斤。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及早摘除下部病叶老叶。芋下部老叶是芋疫病初侵染部位,及早摘除下部病叶老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减少病源,降低芋疫病发生程度。

及时去除边荷叶。结合培土壅根,去除边荷叶,一般采取压、踩、割(选择晴天进行,减少伤口感病)的方法去除。增加田间通风透气,改善芋生长环境。

化学防治技术

目前防治芋疫病登记药剂有3种,如亩用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60毫升,或50%嘧菌酯悬浮剂30毫升,或50%唑醚·噻唑锌悬浮剂62.5毫升,或40%氟醚·烯酰悬浮剂40毫升,在病害发生初期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并且要喷到下部叶片。

根据如皋、兴化、海门和金坛等地植保站近年试验结果,在芋疫病发病初期亩用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60毫升,或25%甲霜·霜脲氰可湿性粉剂100克,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克,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克,或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0毫升,或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15毫升+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克,或25%吡唑醚菌酯40毫升,隔7天再防治一次,也有较好的效果。以上药剂用于大面积防治前,须经过本地试验示范确认安全有效后再扩大应用。

注意事项

药剂轮换使用,避免抗药性产生。

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类农药。

高温期间做好安全用药。


转载请注明:
来源: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现代农业(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创新团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