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六章 道循环往复永恒不变,人们依此建立行为准则
(一),经文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mò)身不殆。
(二),关键词解析
致:到达。
虚:虚空。
致虚极:即致极虚,到达极度虚空。
守:保持。
静(笃):静止、安静。
守静笃:即守笃静,安守极其静止。
并作:同时兴起。“作”与“虚”和“静”相对。
(观)复:名词,往复、循环。
芸芸:多貌,指千姿百态。
归根:回归根源,即回归初始状态。曰:是、是谓、为。归根曰静:回归初始是谓自我净化。“静”本义指清除污染,使之洁净。又审也,自审内省,见《说文》。
命:天命、定数。
复命:循环往复之定数。
常:恒常、永恒不变的。
妄:乱、胡乱。
凶:凶险、恶难。
容:动词,容许、许可,建立行为规范、准则,与“妄作”相对。
公:大公无私。
道:动词,顺道而为。
没(mò)身:隐没自身,即不凸显自我,无私心杂念。
殆:危险,与“凶”相对。
(三),经文释义
到达极度虚空(之际),安守极其静止(之时),万物同时兴起,我从而观察到循环往复之道。
事物千姿百态,又各自反复回归初始。
回归初始是谓净化,这是循环往复之定数使然。
循环往复之定数是谓永恒不变,知晓永恒不变是谓明白。
(佛曰:“世事轮回,因缘际会,一切皆有定数。”)
不知永恒不变,胡作非为则导致凶险灾难。
知晓永恒不变则可建立行为准则,有了准则则可大公无私,大公无私则可为王,为王则奉天承运,奉天承运则顺道而为,顺道而为则长长久久,隐没自身而无凶险。
(四),问题思辨
此章讲道之循环性,正因为循环往复,所以永恒不变,即“常”。知晓永恒不变可谓明白,才可以根据这些永恒不变的而非变化无常的东西来建立行为准则,如此而来的准则、标准也是固定不变的。其中“知常容……没身不殆”与“不知常,妄作凶”相对,从而可知“容”与“妄作”相对,即行为有依据、有准则。同时也对王做了要求:需要知晓永恒不变而建立准则,需要隐没自身而大公无私,需要奉天承运、顺道而为。
第一句“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其中“作”和“虚”、“静”是相对立的关系。至于把“致虚极,守静笃”理解为老子悟道的某种状态的,是无视随后的“万物并作”把主语张冠李戴。当然更深层的原因还是“正始玄风”使然,说者玄玄乎乎而无任何实质内容,听者不知所云、迷迷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