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争鸣87期 | 杨逸明:写诗需要“清气”,最忌浊气和俗气

人人可以写诗,但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真正的诗人。这是杨逸明先生的看法。他认为,当代人写了很多诗,却大多还不是诗性的人,所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写诗需要“清气”,最忌“浊气”和“俗气”。诗词的高境界是“意深词浅”,遣词造句应该“雅不避俗,俗不伤雅”。

杨逸明,1948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和第三届副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网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已出版诗词选集有《飞瀑集》、《新风集·杨逸明卷》、《古韵新风·杨逸明作品集》、《路石集·杨逸明卷》等。

诗词创作当下发展的思考

杨逸明

当代创作诗词的人很多,中华诗词正走出低谷,从复苏走向复兴。好像什么人都能写诗词,诗词创作大军据说有几百万。

读古人诗词佳作,特别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唐诗,例如“白日依山尽”、“红豆生南国”、“举头望明月”……好像并无难字僻字古奥字,使人觉得识字不多就可写诗,因为这些佳作大多词语浅显,似乎有了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就能创作诗词。

可是品味这些诗词作品的内涵,觉得思想深邃、感情丰富、识见高超,诗性灵动。这些境界、思想、襟抱、情怀……即使是当代的大学生、大学教授,也未必能修炼到这样的高度和深度。

怎样的文化程度才能创作诗词?当代诗词作者,有官员、商人、白领、演员、工人、农民,老干部,大中学校的学生……大家都在写诗。

不是识五千字的人就一定比识四千字的人诗写得好,也不是识四千字的人就一定比识三千字的人诗写得好。背得出新华字典不能就算是诗人,背得出英汉大辞典的人不能就与莎士比亚划等号。识字当然越多越好,但诗人能通过形象思维或者叫诗性思维把汉字搞到鲜活,不能把字搞活就只能做死学问。所以叶燮在《原诗》中说:“世固有成诵古人之诗数万首,涉略经史集亦不下数十万言,逮落笔则有俚俗庸腐,窒板拘牽,隘小肤冗种种诸习。”这样的当代教授我也见过,学问很渊博,但是所写之诗甚是板滞,毫无灵性。

人人可以写诗,但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真正的诗人。这就像是人人可以打乒乓球,但是不可能人人都是运动员;人人可以唱卡拉OK,但不可能人人成为歌唱家。

孔子主张“小子何莫学乎诗”,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没有写诗,他们只是一群很有诗性的人。只有成为有诗性的人,才会有诗人的襟怀,才会有对好诗的识别力和鉴赏力。

当代人写了很多诗,却大多还不是诗性的人,所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写诗需要“清气”,最忌“浊气”和“俗气”。有人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他十几个头衔,有“世界文化名人”,有“桂冠诗人”等等,甚至有“中共九十诞辰九十位诗词名家之一”。我对他说,我相信名片上最后一个“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的头衔是真的,其余的头衔如果你以为是真的那么你就是一个“傻子”,如果你明知道是假的还到处炫耀那么你就是一个“骗子”。这么在乎“诗外功夫”的人,怎么写得好诗?

叶嘉莹教授认为:“现代人不懂格律平仄,没有写古诗的质素。”她还为现代人不懂平仄而感到悲哀。我遇见几位学会了平仄的老年诗友,他们对我说:“原来李白也不懂平仄。”我听了感到更悲哀。我劝他们先不要学平仄,要读李白的诗读出诗味来,然后再学平仄写诗。

怪不得严羽主张“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他还说:“先须熟读楚词,朝夕风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读诗先要读出诗味和诗感并为之动真情,感动读者的首先不是格律。不像当代有些人(包括很多诗词刊物的编辑)一读诗先检查格律,有一字出律出韵即认为诗不合格。当然大多的诗不但格律不合,而且本来就不是好诗,毛病并不仅仅出在格律上。

平仄和韵部是写旧体诗词的手段,像是一个门坎,好像很高,把多数人拦在门外。但是有的人一入门,就把门坎当做梁柱,以为得了诗词创作的真谛,这实在是很可笑的。

与之相反走另一极端的是极力否定平仄韵律。有人认为当代诗词讲平仄对于大多数读者毫无意义。格律对于一部分读者也许没有意义,因为这部分读者不懂平仄。但是对于诗词作者,不仅要懂,还必须熟练掌握。就像音乐家作曲,也许部分听众可以不十分懂音阶和节奏,但是作曲家不能不懂。岂止要懂,还要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严羽说:“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

目前诗词作者印成的诗集铺天盖地,似乎大多是处于第一阶段。第三阶段的“信手拈来”与第一阶段的“肆笔而成”似乎极为相像,但是如果不经过“羞愧”、“畏缩”、“透彻”,绝对上升不到“头头是道”。都想 “七纵八横“,谈何容易!

当代诗词创作的作者和作品铺天盖地,怎样才算是佳作,或者怎样的诗词才能脱颖而出、夺人眼球和脍炙人口?好诗有没有标准?当然有,然而似乎又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特别是诗词作者思考。

我觉得诗词的高境界是“意深词浅”,也叫“深入浅出”。这个“浅”,不是浅俗到俗而不雅,不是浅白到毫无意蕴,也不是浅淡到淡而无味。这浅乃是千锤百炼,化繁为简,出于自然,毫不留雕琢之痕,让人回味无穷。

袁枚《随园诗话》云:“'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求其精深,是一半工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工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

当然“意深词深”也可,但是我不喜欢“意浅词浅”,更不喜欢“意浅词深”。

遣词造句应该“雅不避俗,俗不伤雅”。语言随时代而变。最能广泛和长久流传的语言,最有生命力的语言,是“口语化的书面语”,是“带书卷气的口语”,例如唐诗。太口语化,就太熟,而且口语未必“长寿”,例如元曲。太书面语,就太生,反而不易流传,例如汉赋。

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写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来。

流传至今的一些唐诗名篇,大多读来通俗易懂,语言新鲜得就象是昨天才写的,不象当代有些人的旧体诗词,倒反而象是几百年前写的。白居易的诗语平易,传说“老妪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这个“老妪”,不会是文盲,她不写诗,但是一定有些文学鉴赏能力。

美人必然“淡妆浓抹总相宜”。穿着绫罗绸缎披金挂银当然美,但是穿戴朴素素颜淡妆也还是美人,或许更惹人怜爱。如果是个塑料模特,那浓妆还有什么意义?许多思想平庸感情贫乏却堆砌大量华丽词藻和生僻典故的诗词,就象釆用了过度包装的劣质商品,惹人生厌。即使这些包装“严守平水韵”又有什么意义?“意浅词深”的诗词,让读者折腾了老半天,以为包装盒里面是一支野山参,结果却是一支干瘪的胡萝卜。

当代诗词创作要不要体现当代?目前好像还存在不同的看法。

严羽说“诗之是非不必争,试以已诗置之古人诗中,与识者观之而不能辨,则真古人矣。”这是一种标准。当代也有这样的评论,说是写旧体诗就是要放在唐诗宋词中可以乱真。我觉得如果当代作品放在唐诗宋词中可以混为一体,那也只能放在三四流的唐诗宋词一起,如果放在一流的唐诗宋词中我们一定一眼就能看出来。当代诗词的立意和情感全是古人的,那就是假古董,是唐诗宋词的山寨版的赝品。

袁枚认为作诗“以出新意,去陈言为第一着。” 胡适认为“所谓务去烂调套语者,别无他法,惟在人人以其耳目所亲见亲闻所亲身阅历之事物,一一自己铸词以形容描写之;但求其不失真,但求能达其状物写意之目的,即是工夫。其用烂调套语者,皆懒惰不肯自己铸词状物也。”这又是一种标准。写诗的目的不是混在唐诗宋词中去乱真。当代优秀诗词放在唐诗宋词里应该依然能够闪耀着当代思想的光辉。写诗只求酷似唐诗宋词,就没有了诗词创作的当下发展。

诗词创作中,继承是过程,创新是目的。不肯继承是偷懒,是无知;不肯创新是更大的偷懒和无知。懒人不肯继承,庸人不肯创新。写诗要体现当代性。要写出与李白杜甫一样的诗你就先要生活在唐代,即使你真能活到唐代哪里就那么容易写出经典的唐诗。

唐诗登唐代巅峰,宋词登宋代巅峰,当代诗词登当代巅峰。都要反映当下。生活在当代,连当代的好诗也写不出,不可能反而写得出优秀的唐诗宋词来。

当代诗词创作,不能复制古人。叶燮说:“诗,末技耳,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而后为我之诗。若徒以效颦效步为能事,曰:'此法也。’不但诗亡,而法亦且亡矣。”明代诗“言必盛唐”,结果很少读者,人们读明诗,还不如直接读唐诗,这是明诗创作失败的重要原因。

当代诗词创作有没有读者,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在旗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白居易在旅途中听僧侣歌女村民吟他的诗,白居易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柳永的词只要在有井水处就可听到传唱,可见那时读者多于作者。

当代却是作者大大多于读者,基本上读者就是作者,而有些作者还不愿当读者。这是个厨师多于食客的时代。没有读者的诗人,写了诗没有用,就像没有食客的厨师,开不了饭店。

凭什么人家要读你的诗?你为诗付出了多少?屈原把命也赔上了,李白吃过官司被流放,杜甫几乎一辈子颠沛流离,苏东坡、黄庭坚被贬谪到蛮荒之地,黄仲则更是穷病而死……唐人选唐诗似乎还不大肯选杜甫的诗,杜甫生前没有出过诗集,死后多年才出第一本诗集。我们很幸运,饱食终日,游山玩水,品茗谈诗。读者是买不来的,他们精明得很,诗人应该老老实实写诗,争取有读者,一有读者就应该感恩。

诗词创作有三个层面:技术层面、艺术层面、思想层面。想从心所欲表达思想层面的“意”和艺术层面的“象”,不能逾技术层面“音”的矩。人的气通过笛子的孔才能转化成美妙的乐曲。

对于诗词格律,有人主张传承,不主张创新;有人大谈创新,对传承不以为然。我觉得所谓创新,应该主要是思想内容和语言的创新,而不仅仅限于形式。

创作诗词,第一要写得“通”(顺),这是体现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第二要写得“美”,这是体现作者审美情趣。第三要写得“妙”,这是体现作者的思想和智慧。只有写到妙,读者才会拍案叫绝。

当代诗词应该用旧瓶装好酒,否则就成了“瓶装水”。所谓旧瓶,就是旧体诗词的形式和格律;新酒,就是有时代特征的思想、内容和文字。我们只有酿出当代的好酒,装入严守平水韵的传统典雅的瓶子也好,装入时尚新颖的新声新韵乃至新诗的瓶子也好,都会有广大的品尝者。

有些当代诗词,“泪痕”,“伤心”,“断肠”、“青衫湿”,等等词语俯拾皆是,情绪很是低沉,却并不感人。屈原为“民生之多艰”而“掩涕”,杜甫是因为“国破山河在”而“感时花溅泪”,李煜是因为亡国后“垂泪对宫娥”……如果仅仅描摹伤心,却写不出伤心的理由,或者说出的理由一点也不充分,读者就会觉得你在无病呻吟。

诗的创作源泉来自于何处?应该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如果光把古人的语言作为诗的创作源泉,写出的诗就会显得空泛和苍白。有一篇评论当代拟古诗词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值得深思:“以学习古人为名,掩饰自己对于社会生活的漠然,掩饰自己关怀精神的缺位,这种行为,难道不是缺乏诗人襟抱的表现吗?在他们的词作当中,见不出一点作为当代人的独特感受,仍然是宋代市民阶层的离愁别绪,历史仿佛根本拨动不了他们的心弦。作品的主语是古人,不是作者。”

当然,当代诗词创作的许多作者正在做着可贵的尝试,我读到过当代诗词中不少优秀的作品,能够反映当下,诗意盎然,闪耀着当代诗人思想的光辉,富有诗词的艺术感染力,被读者争相传诵。这些作品的产生,无一不是源于作者对于当代社会和现实生活充满热情地关注和思考。

我们应该继承传统的优秀和先进的思想,歌颂高尚和美好的人性,揭露丑陋和庸俗的风气,敢于担当,运用诗词的智慧、力量和形式,贡献我们当代诗人的赤诚之心和绵薄之力。

延伸阅读:杨逸明创作谈和诗词观

一、平仄格律是严一些好还是宽一些好

学写格律诗词会经历三个阶段:

一是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却时时出律出韵(从心所欲,逾矩);二是不出律不出韵却总“以辞害意”写不出自己喜欢写的东西(不逾矩,但不能从心所欲);三是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都能不出律不出韵(从心所欲,不逾矩)。

格律诗词中逢单松一把,逢双紧一把。(逢单的句子出现拗句,三仄收尾,可救可不救。逢单出现特拗、大拗的句子。)

举例: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杜甫)“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 “一生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江流衮衮望不极,世事悠悠私自怜。”(元好问)“青山历历乡国梦,黄叶萧萧风雨秋(元好问)”

崔颢《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二、押韵是平水韵好还是普通话新声韵好?

评判好诗的 标准:第一眼前一亮,第二心中一颤,第三喉头一热。

目前,全国各地诗词界有四种押韵方式:

1、严格遵守平水韵。2、在平水韵的基础上适当放宽,用邻韵。3、普通话新韵,但是保留入声。4、完全用普通话新韵。

举例:杨逸明《三月五日有感》

普通战士不平凡,形象光辉未许芟。

灯下孜孜毛著学,街头屡屡大娘搀。

题词竟是他挥笔,榜样依然尔领衔。

口号年年逢此日,总随春燕共呢喃。

廖国华《母亲节有感》

梦里家常细细拉,旧时伤痛早结痂。

杯中有限从不醉,兜里无多也夠花。

小病养身休住院,乖孙远嫁喜添娃。

人生到此唯一恨,已过三年未喊妈。

《随园诗话》:“老学究论诗,必有一副门面语。作文章,必曰有关系;论诗学,必曰须含蓄。此店铺招牌,无关货之美恶。”

杜甫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苏轼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如果改成:“落花眠不知,晓觉春多少。风雨夜闻声,来啼处处鸟。”

三、塑造意象的是沿用旧典好还是自辟蹊径好?

试比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自从与你分离后,我的心中都是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与“朋友虽多谁最好,张三送我有深情。”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与“夜半依然难入睡,盼能为国保边疆。”

孔子讲道理还常常请意象——这个“形象大使”来说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钱钟书说:“诗歌的美学,是写心赋物,不应一味写实刻画,而应如筛盛水、网罗风一样既实又虚,诗要富有意境,微茫而不落空诠,活泼空灵,能感知而不能捉搦。”

袁枚说:“诗虽新,似旧才佳。”

试举几例:

黄俊卿《茶馆》

春风满座溢清香,海论山谈聚四方。

药石醍醐评国事,牢骚块垒涤诗肠。

无须心悸金箍紧,再没人揪辫子长。

为问何来天地阔?邓公关闭一言堂。

高立元《春雨如酥,车经新华门见紫燕飞进中南海,有吟

锦梭交掷为谁忙,欲筑新巢觅栋梁。

轻剪微风裁细雨,翻飞绿瓦过红墙。

柳间啭舌声声脆,池畔衔泥口口香。

只作寻常檐下臥,不妨屋主写华章

凌大鑫《伞》(新声韵)

敢将花季对炎凉,收放自如能短长。

瘦骨撑出新世界,丹心托起大文章。

只求路上遮风雨,无意人间做栋梁。

最是晴和堪笑慰,劝君莫负好阳光。

孔繁宇《喝火令·盐》

君把千瓢水,结成一粒晶。我拈些许入汤羹。犹念那方蓝色,犹解海之情。 几点咸咸雨,几丝涩涩风。几多滋味化其中。所以平凡,所以更从容,所以寻常日子,越品越香浓。

杨逸明《咏葱》

指纤腰细影娉婷,身贱心高未可轻。

何惧赴汤成碎末?不辞投釜斗膻腥。

性情难改辛而辣,风气堪称白且清。

调入佳肴凭品味,有香如故慰生平。

李树喜《题双枪老太婆塑像》

远离战火久,事理乱成堆。

老太双枪在,不知该打谁。

李树喜《下鹳雀楼》

众鸟疑飞尽,黄河似不流。

欲知百姓事,请下一层楼。

杨逸明《题喜玛拉雅山脉》

雪域神奇多少山,无名无字耸云端。

随移一座中原去,五岳都须仰首看。

《塞外见大雁排列人字形横空而过》

金风渐减远山青,一字飞来目最醒。

撇捺雁行天上写,世间团队少人形。

《黄山夕眺》

万壑生风扫暮云,千峰翘首斗嶙峋。

夕阳分配金黄色,高富低贫也不均。

四、语言是典雅好还是浅俗好?

辛弃疾:“恨不跃身千载上,趁古人未说吾先说。”黄庭坚说:“文章切忌随人后。”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里很不满意诗歌“缉事比类……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

说理有理趣,写景有景趣,抒情有情趣,立意有意趣。所谓“诗有别趣”也。

周退密《九九有感》

迎来九十九春秋,小老头成老老头。

腿足全衰难似鹤,耕耘不断爱为牛。

门多求字偿难遍,客至投诗急欲酬。

侨寓春申七十载,梦中时作故乡游。

吳祖刚《无题》

黄浦滩边浪拍空,烟封雾锁大江东。

层楼处处歌秦女,市井家家拜赵公。

万贯腰缠个体户,通宵血战一条龙。

白头三五羞无事,闭目凝神练气功。

诗词创作的语言可以有多种风格。

杜甫有《秋兴八首》:“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咏怀古迹五首》:“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李商隐有《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也有《江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又呈吳郎》:“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离却甚真。”。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元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辛弃疾《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蛮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刘征《客至》

高谈朗笑众声哗,阵阵门铃客到家。

老友拍肩叹华发,诗朋叉手赞新茶。

弹筝共赏渔舟晚,秉烛不知月影斜。

人去夜阑情未尽,案头留赠数篮花。

孔繁宇《南乡子·与闺蜜逛街》

搭背又勾肩,比罢鞋跟比耳环。兴到浓时拍掌笑,腰弯。哪管旁人侧目观。专柜惹流连,争试新衣妆镜前。偷眼先瞄签上价,惊天。佯道款型忒一般。

综上所述课件,当代有很多诗词作者只认死理,只走一条死胡同,有点可笑。

语言的功力可以用三张“试纸”一试:第一张“绿叶红花”,人人眼中之景,人人能道之语。第二张“绿嫩红鲜”,人人眼中之景,非人人能道之语。第三张“绿肥红瘦”,诗家语,诗人眼中之景,非常人能道之语。

1、传统典雅型

严进法《诉衷情》

直肠面世信难行。心绪压难平。蛩鸣竹滴松咽,窗外已三更。

灯半暗,月微明。酒空瓶。一身傲骨,一世疏狂,一影伶仃。

张青云《秋夜泊南京下关港》

黄芦苦竹夜维舟,冷月如钩照玉楼。

欲梦三巴关塞远,半江渔火一江愁。

张青云《雨夜》

飘帘檐溜渐如酥,叵耐春寒沁薄襦。

谁念红楼听雨客,一灯如豆梦夔巫。

魏新河《水龙吟·黄昏飞越十八陵》

白云高处生涯,人间万象一低首。翻身北去,日轮居左,月轮居右。一线横陈,对开天地,双襟无钮。便消磨万古,今朝任我,乱星里,悠然走。

放眼世间无物,小尘寰、地衣微皱。就中唯见,百川如网,乱山如豆。千古难移,一青未了,入吾双袖。正苍茫万丈,秦时落照,下昭陵后。

2、雅俗共赏型

殊同《西站送客》

客中送客更南游,一站华光入夜浮。

说好不为儿女态,我回头见你回头。

葛勇《小说人生》

有人名字绕心田,借酒酣时说李娟。

众友无言秦旭哭,吾妻已死十三年。

楼立剑《云》

奇峰如雪卧天涯,朝暮窗前对酒茶。

爱那十分清净地,欲锄一亩种梅花。

李伟亮《回保定乘K字车》

过眼风光数点青,黄昏广播细聆听。

慢车自有人情味,每在深秋小镇停。

韦树定《甲午初夏过圆明园》

临榭骄阳似火明,夏宫盛况复经营。

谁知石缝劫灰沃,芳草年年忍痛生。

星汉《武当山金顶望云感赋》

远飘虚幻压红尘,平割乾坤上下分。

老去书生奸猾甚,倚岩不肯踏青云。

星汉《谒杨子荣烈士陵园感赋》

自古文人岂可轻,大都小说识精英。

牺牲排长千千万,史册几人留姓名?

一介愚夫《祖孙乐》

两岁孙娃头戴盔,挥枪直把老翁追。

佯装中弹朝天仰,一日牺牲好几回。

孔繁宇《偶忆》

偶忆当初那个他,翩翩年纪恰风华。

青春浅印一桢照,书页香藏几瓣花。

月把痴情团作梦,风将往事散成沙。

如今通话只相问:你在远方还好吗?

杨逸明《游黄果树》

天欲豪吟气势雄,银河怒泻诉情衷。

人投崖洞穿行瀑,壑展襟怀架设虹。

奇景方观黄果树,新闻正播白岩松。

世间汚秽除难尽,安得飞泉一洗空。

3、创新求奇型

当代诗人伊莎说:“语言的似是而非和感觉的移位(或错位)会造成一种发飘的诗意。”

李树喜《清平乐·山中溪流》

渐行渐远,曲曲还款款。圆缺阴晴全不管,涂抹山光浅浅。时而隐匿潜行,时而欢跳奔腾,精彩只一小段,看来好似人生。

李忠利《卜算子·开心鬼》

黑下太阳来,未必终身悔。摸索前行一路歌,做个开心鬼。高举一颗心,照亮山和水。绝处逢生重晚晴,有空偷偷美。

刘庆霖《观妻缝衣有感》

窗前缝缀用情真,脱手方知针脚匀。

彩布中间加片梦,衣衫穿旧梦还新。

曾少立《风入松》

南风吹动岭头云。花朵颤红唇。草虫晴野鸣空寂,在西郊、独坐黄昏。种子推翻泥土,溪流洗亮星辰。

曾少立《西江月》

秋雨三千白箭,春花十万红唇。流年旧事候车人。背对山间小镇。

酒肆阑珊灯火,歌楼午夜风尘。繁华似梦似青春。似你回眸一瞬。

蔡世平《鹧鸪天·观荷》

我有池塘养碧萝。要留清梦压星河。时将绿影花浓缩,便入柔肠细折磨。

闲意绪,小心歌。近来水面起风波。夜深常见西窗月,又碰蛙声又碰荷。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者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刘能英《水龙吟·登北固亭怀辛弃疾》

千年前的江山,千年前的风和雨。少年的梦,穿过巷陌,飘过草树。落在楼头,轻于烟雾,细于尘土。那一腔热血,满怀壮志,浸润了,英雄弩。

不管此弓开否。但翻成、稼轩词句。几分激越,几分惆怅,唱红万户。报国之心,平戎之策,中兴之举,已随京口这,名亭北固,镇江千古。

五、表现汉字的魅力是自由体新诗好还是旧体格律诗好?

新诗有新诗的触觉,旧诗有旧诗的韵味,要表现一些特殊的情感,旧诗和新诗各有各的绝活,谁也替代不了对方。

新诗写到淋漓尽致的时候,旧诗无能为力;旧诗写到登峰造极的时候,新诗也一筹莫展。

举例: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岑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落日挂铜钲。”“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苏轼)“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秦观)“人比黄花瘦。”(李清照)“一帘疏雨湿花愁。”(孙光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夕阳拈出来。”(杨万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郑燮)等。(以上旧诗)

“从星星的弹孔里将/流出血红的黎明。”(北岛《宣告》)

“即使你穿上天的衣裳,我也要解开那些星星的纽扣。”(芒克《心事》)

“我从那一束雪白的亮光/铺成的桥上/坠落下来/浑身疼痛/我不停地呻吟”(牛汉《梦游》)

“子夜的灯/是一条未穿衣裳的/小河//你的信像一尾鱼游来”(洛夫《子夜读信》)

“当灯光串起雨滴/缀饰在你肩头/闪着光,又滚落在地”(北岛《雨夜》)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

“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顾城《生命幻想曲》)

“车灯戳穿的夜/桔红色的地平线上/我们很孤寂”舒婷《北京深秋的晚上》

“雪锹铲平了冬天的额头……太阳的光芒像出炉的钢水倒进田野(多多《春之舞》)(以上新诗)

我学习了不少新诗的写法,所以写旧体诗词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举例:

《金缕曲·新游子吟》:“赤子心泉何所似?一座黄河水库!”《卜算子·回忆》:“岁月长河小岛多,往事波间耸。” 《登西塞山》:“江水急弯成直角,山亭环望作圆心。”《迎春漫笔》:“雨后樱花初表白,风前柳叶共垂青。山多坎坷云安慰,泉有叮咛石细听。”《初春雨夜》:“小楼停泊烟云里,零距离听春雨声。”

六、诗词创作经验归纳

严羽说:“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

屈原的《离骚》中有三句诗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第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人生还是学习诗词创作,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应该投机取巧,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二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词创作的心得体会:

①大题小作,化抽象为具体;

②炼字炼句,化熟悉为陌生;

③发挥想像,化质实为空灵;

④抓住细节,化空腔为实在;

⑤多用修辞,化呆板为生动;

⑥提升立意,化平庸为高尚。

⑦删繁就简,化啰嗦为凝练。

⑧突出主题,化平淡为深刻。

⑨慢抖包袱,化直白为跌宕。

⑩穿插红线,化零碎为完整。

杨逸明诗词二首欣赏

登华山

莲岳寻幽胜,诗情满我胸。

仰瞻三圣母,俯视五云峰。

渭水流平野,咸京没远踪。

归来笔如剑,潇洒走苍龙。

游泉州开元寺

墙外长街闹,门中巨匾低。

新禽鸣上下,古塔立东西。

风向榕须捋,霜来鬓角栖。

人间追梦急,何日识菩提。

(0)

相关推荐

  • 《诗词曲联鉴赏创作22讲》目录

    要想赋诗填词,有没有好的指导书呢? 话说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汪古逊教授,退休后想学写诗,文学院的刘伯严教授先推荐他看王力的<诗词格律十讲>,不久后又推荐他看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刚出版的新书 ...

  • 素笛轩诗词班诗友风采(一)

    素笛轩是由青年诗人楚凌岚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创办的诗意平台,致力于奉献原创作品.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一个纯粹风雅的世外桃源. 作为素笛轩核心理想的诗词课程,开设至今已4年有余,培养了上百名优秀学员.大 ...

  • 学诗词(蓝星诗苑直属一分校)<一>

    ​第一课 蓝星公益诗苑课件一 前言:蓝星公益诗苑的教学课材主要来自于王步高先生在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任教期间所使用的[诗词的格律与写作]教材为蓝本,再参考一些网络文献综合而成的诗词联曲之蓝星课件,现在介 ...

  • 诗词入门之道原来如此简单

    诗词写作的"九阳神功",诗词欣赏的"九阴真经" 诗词入门(一本书讲透诗词的格律.创作和欣赏.部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力荐.) 不止是欣 ...

  • 学诗难有惊人句

    我喜爱文学创作始于诗.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乡耕劳之余,伏在炕上写些短小的民歌.其中一首<浇麦>发表在<唐山劳动日报>的副刊,由此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之后,陆续在其它报刊发表 ...

  • 诗词的现状与繁荣对策郭培友

    ​诗词的现状与繁荣对策 郭培友 近日,应邀参加了山东诗词学会的采风活动,活动中走访了山东兴润集团公司,其董事长李云岱先生是著名企业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当索要其诗集的时候,他说:"我这本诗 ...

  • 诗家争鸣131期 | 杨逸明:诗词创作解读及经验归纳十条

    小编按:发一篇杨逸明先生的诗词创作总结,希望对诗词写作者有点帮助. 杨逸明,1948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和第三届副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网副总编辑.中国作 ...

  • 诗家争鸣102期 | 邹中海:好诗由正气、真诚甚至是生命铸成

    小编按:诗歌有价值吗?其价值究竟是什么?我相信,大多数诗歌写作者都持肯定的观点.邹中海先生用极其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他的观点:好的作品,都是由正气.真诚.甚至是生命铸成的. 邹中海,男,70后,湖南人, ...

  • 诗家争鸣51期 | 测测你的诗商,你有没有成为大诗人的潜质?

    小编按:大家经常谈的情商.胆商.智商,你可知道,还有诗商?鹰之先生大胆提出了诗商的理解,确实是个大胆的想法. 鹰之,诗人,批评家.(1969--),山东淄博人,现居大连.著有诗集<美好是疼的&g ...

  • 「众家集评」杨逸明 亲情友情爱情诗词八首

    当代诗词百首点评 亲情友情爱情卷(连载十四) 评家简介 杨逸明,1948年8月生于上海.曾为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中国诗词年鉴>副主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云帆诗友会顾问,全球 ...

  • 杨逸明:写诗需要“清气”,最忌浊气和俗气

    诗家争鸣87期 03月02日 · 中国诗歌网诗脸谱专栏      编者按:人人可以写诗,但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真正的诗人.这是杨逸明先生的看法.他认为,当代人写了很多诗,却大多还不是诗性的人,所以还不是真 ...

  • 诗家争鸣114期 | 木虫和刘年:诗歌的堕落和救赎

    小编按:这期发两篇文章,一篇写得激烈,一篇写得安静.都是为诗而来,都是在认真思考:宏观的诗坛也好,微观的诗人个体也罢:在堕落也好,能治病也罢:诗歌和诗人在这个世界是客观的存在.诗歌,于大部分诗人来说就 ...

  • 诗家争鸣111期 | 李发模:当代诗歌“病”了

    小编按:诗之病,病在何处?点滴的"我".轻浮的"痛".自以为是的"清高",不负责任的"扯蛋"--将诗歌"玩&q ...

  • 杨逸明老师诗改实例珍藏版(二)

    诗改实例珍藏版 杨 逸 明 杨逸明老师简介 杨逸明,1948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当过工人.教师.干部.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和第三届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 ...

  • 杨逸明老师诗改实例珍藏版(三)

    诗改实例珍藏版 杨 逸 明 杨逸明老师简介 杨逸明,1948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当过工人.教师.干部.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和第三届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