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会展者,谓会展心忧

关于投资主体和投资回报,可谓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从1954年中国第一家专业展览馆—北京展览馆建成到现在,会展场馆投资主体伴随着中国会展业发展变迁,经历了从政府、国有企业、PPP合作、地产开发商的演进,投资目的也从最初满足会展业单一需求上升至城市开发复合需求。在这样的投资目的与投资主体组合之下,利益相关方各有各的回报心思,政府寄希望于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经济、促进城市税收、带动社会就业;地产开发商以场馆建设投入换取更高的土地收益;会展场馆如同投石问路的“石子”,在前期备受重视,一旦问路成功,价值几何则无人问津。因此,出现当前局面——外行人看着热热闹闹,会展人忧心不已,正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关于市场需求与场馆过剩,终要回归“还应毫末长,始见拂丹霄。”参考会展经济研究会《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报告统计数据自2011年开始,如果假设1954年作为展览会面积和展馆面积计数零起点,那么从1954年-2011年期间,中国展览面积年均增长率为17%,室内展览面积年均增长率为12%,即,展览馆供不应求阶段,会展业的高速增长激发了会展场馆建设热情。然而2011年-2019年间,中国展览面积年均增长率降为7.3%,室内展览面积年均增长率升为16%,展览馆已经转变为供大于求。在这期间,“大国外交”又进一步提升了会展业的价值功能,可以说,宏观环境的繁荣掩盖了会展行业增速放缓和展览场馆供大于求的真实情况。“十四五”期间,受疫情影响,会展行业增长受挫,而会展场馆面积仍在激增,市场需求减少与场馆建设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当各怀心思的利益相关方无法实现回报时,会展场馆能否继续成为投石问路的“石子”?无利不起早,会展场馆建设终要回归“还应毫末长,始见拂丹霄。”

关于智能建筑和运营效率,接受与否都是“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2020年4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积极打造线上展会新平台,促进线上线下办展融合发展,培育线上展会龙头企业和品牌展会。现在我们的会展场馆建设处在无序甚至肆意状态,完全无视新技术特别是5G网络技术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给传统会展业带来的冲击和机遇。那么未来,会展场馆不仅面临产能过剩的激烈竞争,更面临着效率低下的滞后问题。无论我们是否接受数智化时代,现在都已步入其中,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何以解忧?唯有相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