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优良家风代代传
风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我们要过幸福的日子,用自己喜欢的样子。
2021年的大年初一,岳父行欣写了一篇回忆爷爷奶奶的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让人感动。
我与爷爷奶奶曾有交集。记得爷爷因为心脏病住院有好转,马上要出院。那天早上,我在街上买了一碗羊汤,看着他喝下,喝完之后,上午就要出院。可是出院临上车时,爷爷一抬脚,突然心脏衰竭,虽然医生尽力抢救,却无能为力。我是眼睁睁看着他去世的,觉得那么壮实的一个人,却就这么去了,感叹生命是多么地脆弱。当年和他一起拉大锯时,我一个小伙子还拉不过他,爷爷不时地要停下来照顾我。下面是岳父在手机上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很值得一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优良家风代代传
行欣
春节里,我对去世父母无比地怀念,想写文来纪念,也希望晚辈们看后,对你们的祖辈在那个时代生活创业的艰辛与苦难史的了解,起到教育之作用。
在这欢度新春,滿堂皆欢之时,我们不要忘了怀念已逝的亲人,我们姊妹们的父母们。
说起父母,心里不由得勾起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我们的父母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父母,在我们心里形象永远是伟岸与慈祥。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那样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把我们姊妹们八人养育成人,真的很不容易。父母没什么大本事,硬是靠宽厚仁善之心和勤劳节俭支撑起这个家,把我们拉扯大。他们虽然没有给多好的生活条件,但却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教给了我们生存生活的能力,并给我们每人安排了一个完美的家。
我们现在每个家庭生活的都还可以。回忆起小时候,父母们的生活,止不住一阵心酸。咱们一家十几口人,一年的口粮是一簸箩红薯片,两缸红薯面,一屋棚红薯叶萝卜叶,这是一年的主食,麦和玉米只有十几篮,平均到每人也就是百十来斤,白面只供过节和应付客人,平时是很难见到的。我们家能够每顿能喝稀菜汤,偶尔不能吃上一次黑窝头,或蒸野菜,这在当时街邻中也是少有的较好的生活。
再说穿戴,我们姊妹们能有旧衣穿,有替换,换季衣裳,有鞋袜,但很多人家是享受不了的。很多家孩子衣不遮体,冬天穿不上棉衣,夏天几乎赤身,赤脚,那时七八岁赤身孩子满跑。
邻居春喜到二十几岁了还没鞋穿,终年赤脚。还记得到春天,很多家庭断顿,有些家庭一天两顿饭,或一顿饭,借盐借面,麦不熟就去捋青麦,挤了下锅吃。还记得邻居汉来他妈多次拿小勺到咱们借生借盐。那时咱家的生活在村邻人的眼中是艳羡的。
咱们家那样的生活是靠父母比别人出力流汗多,投入劳动时间长,劳动量大换来的。父亲凭自已的力量和勤劳一一不会让自已有一分钟闲着。每天去地总担个箩头,在上下工路上或地头割草挖菜拾柴拾粪,反正去地回来总要捎点啥。
到家饭前饭后,拿个扫帚扫叶扫灰积粪,咱家的草粪堆总是比别家又多又大。在陆浑建大坝时,经常三四点起早到十里外的陆浑工地拾大粪,天微明到家,跟上队里上工。
记得有一次,下着雨赤脚去拾粪不小心踩上了玻璃碴、但他还咬着牙硬把两罐大粪送到地里后,才回来包扎。
陆浑工地盖工棚打土坯,打坯是个重体力活,一般干不动。大多人干一天就累得不行。可父亲,早上起来拿上工具跑十来里路,到工地一天打五百算一茬,晚上还回到家住,这样一连干了半月多。
父亲是好牛把式。每秋夏犁地,耙犁套有不捎上镢头铁锨等工具一大堆全背在身上,足有七八十斤,有时地远有好几里,到地干活。雨天做河滩大堤,好几个人抬起几百斤重的大石头搁在父亲背上,赤脚踩着沙石,趟着水背上大堤。想想父亲为了这个家,为了养我们出了多大的力啊。
父亲为多增几个工分,为了挣几块零花钱,凭着自己的力量,在当时生产队里,重活累活都是他抢着干。
再就是他的节俭,记得在地干活从不穿鞋,夏天从不穿衣衫,太阳把脊梁晒得黑红油流,看了怪心疼的。家里剩饭坏馍都舍不得倒,舍不得扔。家里的农具,家具,坏了总是自己动手修了再修,能省的尽量省减。
母亲个子矮,很勤劳。咱们人口多,活一大堆,还得喂猪喂牛喂鸡,母亲是凭着手巧手头快和会盘算过日子,才有咱们的家有饭糊口,有衣遮体,才使咱家食不断顿,衣鞋不至破烂,才使咱家比别人家稍高一点。
拿一家十几口人吃饭来说,从淘麦推磨,过去没电磨,吃面需自己推石磨磨面,磨面到择菜做饭刷锅冼碗,喂牛喂猪,得用多长时间,我们可以算得出来。
再说做衣,从纺线到织布,做衣再到缝补和冼衣,光说做鞋,自做的布鞋不耐穿,一年每人得好几双,每双鞋从棉花到纺成线,再到织成布,做成衣和鞋,得要多少工序?纳一只鞋底得好几天,一年这么多人,光鞋底得一大筐。
想想看,一大家人光一年穿鞋做衣要费长时间啊。现在回想起来,母亲真了不起,似乎是个神仙,母亲那么瘦小,还有咳嗽毛病,这么多活是怎么忙乎过来的,我真的想不出来。
我们只知道晚上我们睡着了,母亲还在纺花,早上醒来母亲不是在做饭,就是在纺花。一天也不知道能睡上几小时。
父母有德,为人和善。父亲除了正常上工做地里活外,还时常给村邻打短工,即白工。谁建房修笘房屋,打坯磊根基磊墙,包括扬场讲地,拉土拉沙等活,谁家喊就到谁家。
咱村几百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干过,有些家几乎年年干。咱婵表姐家的农活,苦活重活相当一部分是父亲帮干的。程村二姑家,二姑父去逝早,二姑家农活几乎是父亲包干的。 母亲也一样,不论自己家咋忙,谁家有针线活,难做的修补衣服,剪个鞋样,剪个花,婚丧嫁娶帮个工,一年也得花费好多时间。
再就是心善,好说话。村队干部安排说书的,下乡干部人员吃,总好选咱家。讨饭的到家门口,母亲任凭自己不吃,也要先给讨饭的吃。舅家当时生活困难,一年生活父母得帮上很大一部分。父亲经常给舅家送面,生菜等。
我清楚记得瓦盆窑那个烂眼皮老汉,每年春天,总要到咱家住上十天半月,度饥荒。因此咱父母在村邻亲戚中有一个好名声。
父母在当时的勤俭能干是出了名的,他们永远是咱们和晚辈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于心的。
我们姊妹几个,都是凭着父母给我们的德和能,靠自己双手来不断建设改变我们家庭的生活居住条件的。现在我们每家都盖了新房,用上了电器,过上了好生活。
我们的子女大多也长大成人,有些已在外工作中干出了成绩。这都是父母传给我们的基因好,对我们教导得好的结果,功还记在咱父母头上。
总之,我们的父母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铭记的,他们的事是说也说不完的,有条件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把父母的经历翻出来给子女晚辈们讲给他们说,也让他们知道先辈们的生活与创业的难上难与苦中苦。
父母为人处世为他人着想,勤劳能干,善良助人,这样的好家风,要一代一代相传,使咱家族世世代代人不忘本不离根。教育孩子们要知道珍惜今日子的甜中甜和福中福。
任何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的背后是劳动付出,是血汗甚至是血泪的流淌。幸福是劳动付出血汗泪流淌所结的果实,要始终记住一分辛劳付出,收获一分幸福,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
我们的子女晚辈。先说凯锋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深受上级领导器重提拔重用,是个人才,大有可为。利锋朴锋虽说性格内向腼腆,但在单位工作,在外干事可靠,在外面干得也不错,也会经营小家庭,小日子过得也不错。杨浩智毅在外闯荡拼搏,在事业上也都已站住了脚,创出一片小天地,有奔头算是不错。
刘行虽然年纪轻轻刚出茅庐,但在单位同事和领导眼里是凤毛麟角,深受上级领导信任和器重,可以说前途无量。再看丽霞旭峰小旭晓丽晓菲,她们在外工作干事,在家料理家务都是一把好手。在外工作干事能做到能干会干干得好,在同事和领导中深受好评表扬奖励,在家能把家里事物打理得井井有条,会计划打算会过日子,在外在家各方面关系处理得都不错。她们也都很贤惠,知道孝敬尊重长辈和老人,会教育她们的子女。
可以说咱们的子女无论是德还是才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可以称得上德才兼备。他们不论在外工作干事或料理家务等各方面都不用我们操心。反过来他们还得替长辈操心。这是好家风的功劳,也是咱们的福气。
我们怀念父母,用我们的真情写出的这些。如果孩子们看了,对他们是有一定的教育作用的。时常回忆父母,追忆往事,可时常勉励自己,教育后代。
妹妹们,我们都己经慢慢变老,我们要放下心,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干自己的事业,自己闯自己的天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我们只要注意身体保证身体健康,不给孩子们找麻烦,不让孩子们操心,这是我们的福也是子女们的福。
最后再祝我们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祝我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我们家庭和合安康,福旺人旺财旺!祝我们各家一年比一年好!一代比一代强!
话外音:以下是岳父行欣姊妹及晚辈们的留言
女儿行月芬:
哥哥说得都是实情,看得我泪流满面,有的事我还不知道,但大多数还记得。
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他们为了我们起早贪黑,毫无怨言。每次我去学,母亲总是烙馍,蒸馍,烧柴火,眼熏得流泪。母亲偏瘫,每次回去看她,天不黑就催着让走,说是怕坐不上车。
每次带着刘行回家,父亲就给刘行做陀螺逗刘行玩,父亲去世时,刘行7岁,父亲的事办完,刘行回来还哭着说没外爷,他也与外公感情深啊!真的很怀念我们的父母,他们真的很伟大,虽然他们不识字,但他们对我们的教育不比有知识的父母差,也感谢哥哥,姐姐们为了我上学付出了那么多!!
印象中父亲总是早上天不亮就去地干活,中午干到人家吃过饭才回来,晚上干到伸手不见五指。
记得有一次,已经非常晚了,村里人家都吃过晚饭好长时间了,父亲还没回家,母亲怕父亲出事,由于天晚坡上害怕,我陪哥哥到坡上找父亲,面对黑乎乎的山坡,到处又是坟,我吓得大气不敢出,也不敢吭声,故作镇静,我们沿着山沟边用手电筒照着,边呼唤父亲,可是没人应声,(因为父亲忙完地里活,总是到沟里拾一捆柴火回家)当时既害怕又担心,无奈只好回家,到家时父亲才刚到家,父亲真的是干完活捡了一捆柴啊!
想想那时吃得差,活又重,父亲该多饿啊!父亲真是可怜为了孩子为了家,竭尽所能,拼尽体力。父爱如山,我们的父亲是一座高山,一座永不风化的山,一座刻在我们心坎中的山!一座值得晚辈惦念、敬重的大山!那么厚重,那么巍峨。
我们的母亲教育我们敬重父亲,父亲不回家,有时饿得饥肠辘辘,但父亲不回家,我们如无特殊情况是不会开锅吃饭的,家中第一碗饭一般都是父亲的。
只要父亲碗中饭见底了,我们姊妹都会挣着给父亲打饭,那时觉得给父亲打饭很光荣,很幸福,特别是夏天,为了乘凉晚上端到公路边吃饭,回家打一碗饭跑好远,但是也觉得很有意思,很幸福,很快乐,那时小觉得给父亲打饭,很有本事,形成这种习惯。
一方面是我们亲眼看到父亲的劳累,一方面是父亲对我们的爱在感动着我们,更重要的是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有方。
有一次和别人说起这事,他们还说那你是大家出身吧,能做到这真了不起。但我觉得很平常,是理所当然,是情愿为之。愿以为别家也这样,由此可见咱们家的优良传统也是别人仰慕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父母是天下最好的老师,他们没有文化却胜过一本好书,值得我一生读,一生学。我们为这样的父母而骄傲,能成为他们的儿女,我们多幸运。
感恩父母,感恩上苍让我们遇见了天底下最可爱,最可敬,最善良的,最能干的好母亲,好父亲。
女婿王社学:
每逢佳节倍思亲,失去后值得回忆。勤俭持家的父母,更能让人记起。
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勤俭二字值千金,懒费致汝穷一生。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的勤奋,节约,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优良传统,为我们的国家,自己的家园努力奋斗吧!
哥写的具有真情实感,更富有启发教育意义!实属好文。小妹月芬的又是一篇佳文,有浓厚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影响力!
女儿行改芹:
哥,你把以前的真实生活写的就在眼前。咱们的父母是真真实实不怕苦不怕累,勤俭持家,咱们才没受太受苦。感谢父母。爹娘,我们很想你们。
外甥女小旭:
我姥爷他真的好强大,好辛苦,那时候我记得放学就喜欢去外婆家玩,总是给我就好多好吃的东西。
外甥女晓飞:
想起小时候,外婆带我,冬天下雪怕我冻着,陪着我一起在被窝里好吃的,好喝的,总是想着我,我想他们了。
外甥杨小锋:舅写的真好,都是长辈的真实生活,父母对子女的爱护是无私的,也是最伟大的!
孙女行丽霞:
印象中,爷爷总是去地回来中午到晌午错,晚上到天黑,才背着给牛割的草回来。奶奶纺花,下午还得给牛铡草,我还压过铡刀。勤俭节约的爷爷奶奶真的很伟大。
白俊庭简介:
白俊庭,曾获得特级教师、河南省学科教育专家、省名师、省优秀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名校长、省魅力教师、省优质课一等奖等几十项荣誉称号,曾在全国高校、中小学、政府、企业开讲座五百多场。
在《人民教育》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作品三百多篇。在《教育时报》开设过“白俊庭专栏”。安徽师大出版专著《借给老师一分钟》 ,做国家、省级教研课题六项,分别获一、二等奖。
微信及联系电话:18238863332
近期热点推荐
白老师语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