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弄堂,不上海

江浙沪的梅雨季,终于在本周打了个盹儿。赶着久违的晴天,我去了趟上海,没去外滩,没去迪士尼,尽往老弄堂里钻。

*上海的梧桐可太美了

弄堂之于上海,就像胡同之于北京。上海弄堂里,发生过太多传奇的故事。郁达夫在尚贤坊偶遇了王映霞,阮玲玉在沁园邨中香消玉损,巴金、徐悲鸿等文人艺术家们都曾在弄堂生活过。

*电影「阮玲玉」

每个普通的上海人,或多或少也都会有一段关于弄堂的独家记忆。

弄堂是“里弄”的俗称,从命名就可以看出居住环境的好坏,从低到高进阶可分为弄、里、坊、邨(村)、公寓、花园、别墅等。

坊之前的命名,多为旧式里弄,由传统民居四合院演变而来。老电影中提痰盂、刷马桶的场景,就在此发生。现在旧式里弄已经很少,哪怕存在,基本也翻新过。

*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在弄堂生活

而从坊开始的命名,基本都是新式里弄,建于1925-1939年代之间。对比旧式弄堂,它更加宽敞明亮,有抽水马桶。建筑外观风格也更西式,更时髦。

不管是旧式里弄还是新式里弄,大多都绕不开石库门建筑。石库门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它的最大特色,就是外观看起来明明是西方的联排住宅,但其实单元内是江南的传统民居空间。

著名商圈新天地,就是典型的、“修旧如旧”的石库门建筑,不过内里基本都改为了商铺。

现在还住在弄堂里的,多是上海的本地老人。外人看起来,弄堂占据着绝佳的黄金位置,是有价无市的存在。但对于真正居住在里面的人,他们对于弄堂,又有另一种复杂情感。

因为弄堂里的真实生活环境,实在不算友好。几个家庭挤在一栋楼里,洗手间、厨房都是公用的,楼梯也异常陡峭。在潮湿逼仄的空间,隐私的边界也变得模糊。

弄堂里的坚守,有习惯,可能也有积攒了半个世纪的怨。

弄堂就像是魔都的“市井博物馆”,有着中西合璧的矛盾“混血感”。如果能在弄堂待个半天,还能窥见老上海们在上个世纪的生活方式。

过去的两天,我去了几条位于黄浦区和静安区的弄堂,离热门景点都很近。有些弄堂还生机勃勃,而有些即将面临“拆迁”。或许终有一天,真正有人居住的弄堂也会成为时代的眼泪。不如趁这之前,赶紧去看看吧~

“里”

步高里 - 石库门旧式里弄

黄浦区陕西南路287弄

步高里的名字,其实来自于法国地名“勃艮第”的中译,黄色的牌楼上就有Cité Bourgogne的文字。

步高里建于1930年,共有石库门建筑78幢,都是二层的红砖木结构。虽然在外形上看起来像西洋联排房屋,但其实它并没有独立的卫生和煤气设施。所以,它仍属于旧式里弄

巴金先生曾经在步高里的52号住过,创作出了《海的梦》。

初入弄堂,看起来所有的建筑都一览无余,其实并不是。随便挑一条狭窄的小径走进去,里头的弯弯绕绕都非常之多。左边是这家的洗手间,右边是那家的厨房。大门、窗户都是敞开的,想非礼勿视都难。

在弄堂里,总感觉自己是局促的,像闯进了别人家的私密空间。被子、他人的贴身衣物晾在头顶,甚至都不好意思举起相机。

逛着逛着,看着各种堆砌在家门外、无处安放的旧物,我总忍不住有这种疑问:“在这里住的,到底是穷人还是富人呢?”

尊德里&衍庆里 - 即将成为时代的眼泪

黄浦区厦门路136弄、230弄

尊德里和衍庆里是“邻居”,同在满是五金店的厦门路上,离苏州河很近。刚走进尊德里,门口的大爷看我带着相机,就和我说:“快拍,这里马上就要被拆啦。”

的确,弄堂里到处都是红色的征收告示,墙上还贴着各种楼盘的小广告。

尊德里最早建于1889年,据说原是近代工商业大亨刘墉家族的产业,他不仅从事丝绸生意,也是兴业银行、沪杭铁路的股东。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尊德里翻修过,算是上海后期的旧式石库门里弄。

因为正在征收进程中,所以弄堂里有些人家已经搬走了,只剩许多杂物堆在门口。

泛黄的小人书、很有历史感的皮箱、老式挂钟、旧皮鞋……

仔细看看,仿佛在逛中古市集

许多角落都立着废物回收的牌子。那些搬家带不走的旧物,在当时虽寻常,现在却因有了近百年的历史,有了特殊的纪念价值。

也有些人家,还在经营着自己的小日子。空间虽小,但是花花草草的生活情趣还是少不了。

隔壁的衍庆里则是老上海滩地产大王周纯卿的产业,与尊德里一样,也是旧式石库门里弄。

临苏州河的那面衍庆里,是上海唯一保留的英式现代仓库。在2017年,被百联集团开发成了衍庆里国际时尚中心、国际时尚设计学院。

图片@小蛋饺带俊介旅行

而临厦门路的那一面,也在面临房屋征收。据说有些房屋被征收的老人,换来的新房可能会在上海的郊区。居住环境上去了,地段却差了十万八千里,不知是喜还是悲。

“坊”

淮海坊 - 见证了“半部民国史”

黄浦区淮海中路927弄

淮海坊原名霞飞坊,是上海最传奇的弄堂之一,见证了“半部民国史”

淮海坊建于1924年,由比利时教会普爱堂投资建造,属于典型的新式里弄。外观仿法国式住宅,有30个单元拼接在一起,被称为“上海最规整的弄堂”。

许多大名鼎鼎的军政要员、商贾巨富都在淮海坊住过,还少不了文艺界以及学界的各大名人:巴金、徐悲鸿、周建人、竺可桢、许广平、胡蝶……一共199幢楼房,据说几乎一半的居住者,都是风云人物。毕竟当年淮海坊一幢的租金差不多要银元90元,所以租得起的人,真的都是有名之辈。

我从一条小径走进去,撞上了一位大爷,他和我科普:“这里已经有97年的历史,再过三年可就100年了啊。”从摄影的角度看,淮海坊真的充满人文魅力,只不过我和大爷感叹弄堂好看,大爷却不置可否,还说:“住在这里,倒霉都倒霉死了!”

虽然对比旧式里弄,新式里弄已经安排上了壁炉烟道和抽水马桶,厨房内也有管道煤气,但空间依然是狭窄的,气味依然是刺鼻的。在弄堂深处抬头看,天空只剩细细的一条缝隙,总有一种不见天日的压迫感

复兴坊 - 何香凝的故居

黄浦区复兴中路553弄

复兴中路的原名叫辣斐德路,所以复兴坊的原名也叫辣斐坊。

复兴坊建于1927年,属于砖混结构的新式里弄。主弄宽敞,两边是清水红砖外墙的三层小楼,整体风格统一,整洁又明亮,开间和单元的面积也是较大的。

复兴坊里也有名流往事,女权先驱何香凝就曾在此居住,并设立、领导中华妇女抗战后援会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可惜弄堂里的名人故居,大多都不能进去参观,只能在门口脑补一下当年的峥嵘往事。

复兴坊和书也有不解之缘,曾经的上海私立图书馆,—合众图书馆就设在复兴坊,在捐献给上海市政府之前,藏书达到了25万册,如今归于上海图书馆。历经十几年辗转重生的传奇二手书店——犀牛书店,曾经也在复兴坊扎过根。

涌泉坊 - 网红愚园路上“文物级”的存在

静安区愚园路395弄

涌泉坊位于静安区的网红路——愚园路上,建于1935年,属于新式里弄,对面就是市西中学。

涌泉坊之所以叫涌泉坊,有些人认为是源自静安寺门口,曾经泉水昼夜翻腾起泡的“天下第六泉”。也有说法说,其实涌泉坊内本有五口井,每口井都是一眼泉水,和“天下第一泉”是同一水源——永源浜,所以才命名涌泉。

整个弄堂中的住宅都是西班牙建筑风格,由华成烟厂老板陈楚湘开发投资建造,当时是借给烟厂的高级员工和陈家的亲朋友好住的。既方便联络,又能凝聚人心。

弄堂最深处,是他自己的住宅,豪华得像一座城堡,也就是陈家花园。据说这栋四层洋房,在它的巅峰之时,一楼半及二楼半的楼梯房墙上都开有彩色玻璃大窗,其图案分别嵌成西班牙海盗船、西洋美女这两种华成香烟经典商标。

*图片来源网络

解放后,陈楚湘老板主动把陈家花园捐赠给了上海政府。现在住着的,是当年有幸被“分配住所”的政府相关人员。

在这条愚园路上,还有愚园坊、永安坊、亨昌里,以及俭德坊

除了弄堂,愚园路上还有许多咖啡馆、西餐、日料、老式糕点铺……非常适合下午来消磨时光。

“花园&别墅”

犹太住宅 - 曾是犹太人的家

静安区陕西北路430号

在虹口区提篮桥地区,有一座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二战时,许多犹太的难民都居住在那里。

其实在静安区,也有一栋犹太住宅,建于1913年,属于西式花园别墅,房主原为犹太人,一共有四层,清水砖墙,不讲究对称。

后来我才知道,犹太住宅的防盗大铁门一般都是锁着的,我运气好,造访时大门敞开,给我“溜”了进去,所以能拍到几张照片。出来时,门已从里面扣上了锁,显然现在住在里面的人,并不太希望陌生人来打扰。

同在陕西北路的,还有太平花园,由中国近代史上同为外交家、法学家的伍廷芳、伍朝枢父子在20世纪初所建,很有欧罗巴风情。

这里曾经住着许多南欧人以及侨民。抗战开始,中国住户才多起来。

除了弄堂,陕西北路上还有大名鼎鼎的荣宅。走在这条路上,外国人真的很多,哪怕是下午,也有人在梧桐斑驳的街边喝酒,这个场景是真“上海“。

静安别墅 - 张爱玲写过的弄堂

南京西路 1025弄

静安别墅建于1932年,曾是潮州会馆基地,并有马厩,为英国人的养马场所。现在它是上海最大的新式里弄住宅群,在日新月异的上海,依然非常洋气。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静安别墅曾经轰动过上海滩。弄堂总逃不开狭窄二字,但静安别墅的主弄竟然可以并行两辆小轿车,而且还有雕花地砖、花园庭院、巴洛克纹饰的阳台这样的精装修。租金也贵得离谱,甚至要用金条支付。

据说张爱玲在小说《色戒》里写到的“印度珠宝店”、“西比利亚皮货店”和“凯司令咖啡馆”就开在静安别墅的沿街处,所以李安拍《色戒》时,也来实地取过景。

现在的静安别墅,可能是寸金寸土的静安区里,最有烟火气的存在。别墅内还有改衣店、水果摊……能从门中窥探到的民居,也不太“静安”。

不过仔细观察一番,接地气中还是暗藏玄机,保时捷、兰博基尼这样的豪车车影时不时出现。

静安别墅外的南京西路,是一条飘着咖啡香的路,五十步就有一家咖啡馆。有容乃大、皮爷、Manner……各大名咖啡馆都在这里扎堆聚集。出了静安别墅,一定得给自己安排上一杯。

穿梭在上海弄堂里的两天,让我感受到了非常不一样的魔都。有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上海这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竟也爬满了“虱子”。哪怕是新式里弄体面的外面下,内里居住的人民也是冷暖自知。

除了我去的这些弄堂,上海的弄堂其实无处不在。包括游客必打卡的田子坊,其实也是一条已经商业化了的弄堂。

就是在这样局限的弄堂空间里,诞生了上海近代史无数璀璨的文化。可以说: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

或许未来有一天,有特点的弄堂都会变成博物馆一样的存在,被人保护起来,成为景点。居住在弄堂里的人,注定会越来越少。趁着弄堂还真实地存在,不妨就在路过的时候,走进去看看吧,只是要小心别打扰到原住民们。

你们有和弄堂相关的记忆吗?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

(0)

相关推荐

  • 追忆嘉善路复兴中路周边的似水流年(三)作者:戴兆辉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追忆 嘉善路复兴中路周边的 似水流年 戴兆辉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 ...

  • 踏入2021,但100年前的上海你知道长什么样吗?

    大家好,我是阿蒙,我们好久不见! 魔幻的2020总算过去了,过去的一年我用手机拍了不下2万张照片,但相册中大多数是手机评测样张,少了许多更贴近于生活的人文作品,好在还有一些. 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想来跟 ...

  • 淮海中路1350弄愉园

    淮海中路1350弄1-15号建筑建于1941年,为土地所有人朱姓所建.他有十个儿子,每人一幢,心情愉快,故名愉园,其后分宅出售. 淮海中路1350弄愉园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

  • (6)威海路590弄张家花园

    威海路590弄位于今南京西路以南,石门一路以西的泰兴路南瑞,其地本为农田,1878年由英国商人格龙营造为园.1882年8月16日,中国商人张叔和自和记洋行手中购得此园,总面积21亩,起名为" ...

  • 无弄堂,不上海。

    江浙沪的梅雨季,终于在本周打了个盹儿.赶着久违的晴天,我去了趟上海,没去外滩,没去迪士尼,尽往老弄堂里钻. *上海的梧桐可太美了 弄堂之于上海,就像胡同之于北京.上海弄堂里,发生过太多传奇的故事.郁达 ...

  • 初次肠镜“无瘤者”此后随访也无腺瘤!上海四院团队创新提出大肠癌“净瘤肠镜”筛查策略

    提高大肠癌筛查效率,减少大肠癌发病率,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张其胜团队创新提出,大肠癌"净瘤肠镜"筛查策略,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日前,该成果登上<外科内镜& ...

  • 上海弄堂,有最绵长的记忆

    沿着狭长的弄堂一路走往纵深处,走进记忆的纵深处. 过年的时候,表弟在家族微信群里发了一条信息说,外婆家的老房子终于要动迁了,要不要大家去拍照留念.外婆家的老房子从我大学毕业那会儿就说着要拆迁.多年过去 ...

  • 寻访上海最美弄堂

    "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应该要觉得很遗憾." 作家陈丹燕的文章<上海弄堂>开头如是说. 的确,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上海里弄,是近代上海人最重要的生活 ...

  • 上海弄堂个烟火气

    讲述:郭健 上海弄堂个烟火气 作者:王国杰 讲述:郭健 推荐:丁迪蒙 辣辣石库门里过日脚,顶顶讨厌个要算生煤炉. 改革开放前,上海还呒没普及煤气,只有洋铁皮做个煤炉.生煤炉其实是体力生活.一筐煤球就是 ...

  • 无人车成功挑战上海路况,连续5小时不接管,谷歌自动驾驶之父看了都打Call

    本文经AI新媒体量子位(公众号 ID: QbitAI) 作者:萧箫 鱼羊 发自 凹非寺 让谷歌"无人车之父"Sebastian Thrun都点赞的自动驾驶技术,是什么样的? 就像老 ...

  • 新作《画说新渔阳里6号》| 觉醒年代的青年们在上海这条弄堂里做了几件大事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当"后浪"们在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时,百年前"觉醒年代"的青年们如何在峥嵘岁月中谱写青春之歌的最强音?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首本讲述青年团历 ...

  • 上汽奥迪A7L亮相上海车展,轿跑变三厢,但是无框车门却保留了

    上汽奥迪A7L可以说是很受关注的一款豪华轿车了,有人说它是上汽奥迪版的"A6L",但是在2021上海车展上,官方却表示,这是一辆定位介于A6L和A8之间的中大型豪华轿车,定位要比A ...

  • 焕彩重生,上海老弄堂的新景观

    来自话题 #旅行成了瘾 5558篇 魔都上海,既复刻着西方的摩登,又洋溢出古典的韵味.要探寻最地道的上海,最能代表上海这座城市内在的精神.气质.底蕴的建筑,不是璀璨耀眼的东方明珠,也不是巍然屹立的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