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239):娃娃接班,谁能管得了年轻的太后?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32)

从永徽到显庆,李治上台十年。换了老婆,打了胜仗,青年有为,春风得意。照这种势头发展,大有追赶老爹、成为一代明君的希望。

可惜,他这种希望,或者说得意只维持了不长的时间。具体讲,只有五年。

主要原因,是他的健康出了问题。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武则天,迎来了她人生最后一个、也是决定性的机遇。

李唐皇室似乎有某种心血管疾病的遗传,高祖、太宗都有中风的记录。李治这个更凶险,极可能是高血压加脑瘤。才三十出头,就经常头晕目眩,现在甚至到了不能看文件的程度。

领导不能批文件,问题就严重了。

皇上是领导干部终身制:只要人在一天,就一天不能脱岗。这么大个国家,你再当甩手掌柜,每天总有不少事要拍板。况且他那个位置人人眼馋,一个没盯紧就有被抢跑的风险。李治花了十年功夫,好容易从元老派那里把权夺回来,这还没捂热又出了状况,该怎么办呢?

他有三种选择:一交给太子,二依仗大臣,三托付老婆。当然也可以三条混合着用。

第一条首先被排除:太子李弘才八岁,不具备接班的条件。第二条本来比较常见。李治状态不佳,但并没到卧床不起的程度,听听汇报应该没问题,精神好的时候,还可以正常上班。但现在有两个问题:第一,李治上台时间不长,尤其全面掌权时间更短,来不及培养铁杆心腹;第二,去年刚把长孙无忌除掉,难道又要培养新的权臣?与其如此,不如当初别折腾了,亲舅舅不是更放心?

这样,似乎只剩下第三种选择:让老婆接手了。

老婆,也不是随便就能接手的。

汉武帝晚年准备让小儿子刘弗陵、就是后来的汉昭帝接班。为此,竟随便找个理由,把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给杀了。他后来的解释是:'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汝不闻吕后邪!’娃娃接班,谁能管得了年轻的太后?若搞成吕后那样子,这班不是白交了?

赵婕妤——钩弋夫人

帝王是不容许任何人染指皇权的,哪怕在他死后。汉武帝立子杀母,已经遭到时人非议。这么一种毫无人道的行为,到了北魏竟然成为一种制度——立下太子,即赐死其生母。搞到后来,后宫人人自危,要么不想生,生也盼着生女儿,皇家差点灭种。为什么李世民病重,长孙皇后要搞个毒药放在身上?某种程度,这就是个自保的手段,连她讲的话都和汉武帝差不多——'妾不能当吕后之地耳!

武则天什么人?不是吕后,胜似吕后。把情敌砍断手脚装进坛子里,这事历史上就她跟吕后干过。吕后干这事,在高祖刘邦死后,她是李治还在就下了手,你说谁更强横?李治读那么多书,对此不可能不清楚。他夺权的时候要重用武则天,因其有吕后之才;拿权后还会再让她插手,以成其吕后之势?

从上面'或使皇后决之’,就很可以看出点问题:都病成这样了,才偶尔叫武则天拍个板(事后肯定还要汇报),可想而知没病前什么情况——肯定轮不到她作主。

皇后也是皇上的臣僚,和所有功臣一样,功成之日,正是危弃之时。李治不允许舅舅把持朝政、跟自己分权,难道就愿意老婆把持朝政、跟自己分权?

可最后为什么决定让武则天上?第一大概是种应急手段。孩子虽小,总有长大那天。自己交给儿子、老婆交给儿子,道理上讲差不多。

李治这么想也没错,但差不多毕竟有差别。正是这么一点小小的差别,被武则天抓住,竟掀起滔天巨浪,造就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政治敏锐性之强、能量之大,实在让人惊叹。

当日的武则天有没有想那么远?应该没有。在她那个时代,没有哪个女人会做皇帝梦。而且从削发为尼那一刻起,她已丢掉一切幻想,成为一个实足的现实主义者,她只不过看到机会、并且抓住了机会。

起用武则天第二个原因,应该是她伪装功夫到家,成功骗过了李治。

武则天虽然是女人,但从不感情用事,而是如大丈夫般能曲能伸。进宫时讨取王皇后欢心,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其实她不但巴结王皇后,'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连皇后瞧不上那些下人,也嘘寒问暖、送钱送物,最后把她们全变成自己的眼线。小角色如此,对李治有多用心,不难想象。

从扳倒元老派,到李治向她分权,这个时间虽然极短暂,但我想武则天一定看清形势,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起码在李治面前要收敛锋芒,低调行事。

这也不完全是猜测,《资治通鉴》载:'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议而立之。’说明长期以来,她展现给李治就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

权力是不能有真空的。李治健康状况不佳,急需寻找一个帮手。武则天通过她前面的表现,或者说准备,成了填补真空的不二人选,从而顺利进入大唐帝国的最高决策层。

经过一段时间试用,武则天表现相当出色:'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李治感觉用起来很顺手,逐步对武则天放手使用,他刚刚从元老派那里夺回的天子权柄,又开始无声无息地滑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