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102)药性发挥|茵陈取象枯木逢春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茵陈取象枯木逢春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
所谓人黄有病,天黄有雨。这几天碰到一些脸黄或者手黄的病人。老师说,不管是阳黄还是阴黄,茵陈都可以用(常用量:10-15克——编者注)。《药性赋》说,茵陈主黄疸而利水。
茵陈退黄之功,既可以疏肝解郁,因为它禀春天最早的生发之气。它又喜欢长在潮湿的沙地上,又善于清热利湿。
老师在春天时带我们去采茵陈,跟我们说茵陈这味药很重要,张仲景治疗伤寒发黄的头、面、手俱黄,用之效果很好。
茵陈在早春时长出嫩芽叫茵陈,它引旧苗而春生,有去旧而出新之意,去旧者去湿热之邪也,生新者生发少阳之气,助肝条达。所以善清肝胆热,解肝胆郁。
湿热消,抑郁开,胆汁就能顺利注入小肠而不会受到阻隔,身体色黄就会慢慢褪下。所谓人黄有病,退黄就是在退病了。
肝炎、肝癌也会用到茵陈,茵陈是禀春木之气而生,就像枯木朽木逢春一样。人体肝部得病,严重的囊肿、癌变,这就是木朽之象。
就像草木枯朽一样,茵陈这味药能够从枯朽的老苗底下吐出毛茸茸的新意,极富有生机,这个象就可以取为枯木逢春。
所以不独是肝癌,其他的癌症对身体而言,就是脏器将腐朽矣。用这茵陈就是取它推陈以出新、枯木以逢春之意。或佐以大黄,或佐以附子,可以各随自己身体而加减变化之。
◎华佗与茵陈的故事
有个病人,手黄脚黄多年,医院也没查出什么原因。老师给她用了茵陈,今天她来复诊说,手黄脚黄比起以前要淡一点了。
老师继续给她用茵陈,并说,现在山上的茵陈正好,你找个老乡带你去爬山,去挖茵陈,用来泡水,这比从药材公司进的茵陈效果还要好。
我们就想,为何老师不直接把我们自己上山采的茵陈给她呢?
老师说,自己用心去采的更好,她去爬山采药,也是到大自然中去,既得到锻炼,又采到药,我们不能代劳。要她把打麻将的时间用到去上山锻炼,这也是一种运动疗法。
我们来看看茵陈这味药,它经冬不死,春季因陈旧的根而生,故名茵陈或因陈。茵陈也可做菜、做药,茵陈一、二月的嫩苗可做菜,三、四月就是茵陈蒿了,可做药用。
古人说:“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也有种说法叫:“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这是因为不同经纬度与海拔,气候有所不同。
但不管怎么样,茵陈这味药要趁着它越冬的植株长成新植株前采收,它会发出奇异的香气,是茵陈藏了一个冬天的精华,它的挥发油含量非常丰富,一旦新的植株长高大后,它的药效价值就彻底发散掉了。所以到五、六月砍回来的只能当柴烧,做不了药。
茵陈这味药,大家都知道是治疗黄疸之妙药。湿热黄疸用茵陈蒿汤,即茵陈、栀子、大黄,是《伤寒论》的方子。寒湿黄疸用茵陈术附汤,可见黄疸不论寒热,茵陈这味药都可配入,都可通用。
关于茵陈有个传说,华佗曾治一黄痨的病人,苦无良药,久治不愈,过了一段时间,病人却突然好了。华佗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这不就是茵陈吗?然后他就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着服用,但却没有效果。华佗又去问这个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茵陈,这病人说是三月的茵陈。
华佗马上醒悟到,春三月,此谓发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这时茵陈药力具足。第二年春天华佗就采集了很多三月的茵陈,给黄痨病人服用,结果吃一个好一个,但奇怪的是三月以后的茵陈,就没有这个功效了。
为了摸清茵陈的药性,华佗第三年就取每个月份的茵陈根茎叶分别进行试验,结果发现,二、三月幼嫩的茎叶,治疗黄痨特好,故起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茵陈”的传说。华佗恐后人知道此药,但不知如何用,于是作诗曰: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
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五月当柴烧。
相关外治法链接: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本公众号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