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最深的三本书
前几天读知乎热榜,提到有什么书让你觉得如果早点读到我的人生可能会很不一样。这让我想到迄今为止影响我最深的三本书,分别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三本书在我人生不同阶段深深地影响并改变了我。
大学毕业后的第三年,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我加入了一家位于深圳的初创软件公司,进入时公司只有4个人员工和两个客户。初创团队虽小,但实力很强,老板是大学教授,其他员工除了我之外都是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牛人。可是一年后,最初的五名员工只留下了我,我被老板任命为深圳公司的负责人,我成为直接面对老板的那个,老板每周六来深圳一次,平时靠每晚打电话了解公司的情况。老板对工作要求非常高,而且事无巨细,每晚每次接到他的电话,即使过了很多年,每次接到他的电话我都心惊肉跳。电话开头一般是这样的:”公司怎么样?”,我说:“还好,一切正常”,那他会说:“正常,怎么可能,还有那么多问题,”。然后噼里啪啦问很多非常细节的问题。如果没有回答到就会被批评。可能是因为管得太细,那时的我常常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到了加入公司的第三年,我常常觉得极度郁闷,开始想要逃离这家公司,但又有点患得患失,一方面觉得自己的表现不被认可,又被老板天天这样盯着,每天都过得很难受。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当时的收入还可以,而且做为公司在深圳的副总,还有一种虚荣的满足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读到了迄今为止影响我最大的一本书《高绩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虽然说的是七个习惯,但最触动我的是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积极主动这个词我们从小就天天被灌输,但是积极主动的真正含义以及要如何做到积极主动自己却又知知甚少。
《七个习惯》这本书介绍“积极主动”了的几个概念,书中提到积极主动的本质就是扩大你的影响圈,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关注的问题,这就是关注圈。其中有些问题是我们无法影响,无法改变,无能为力的,有些问题我们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那就是影响圈。
image.png
同时作者引用在二战集中营的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例子,弗兰克尔即使在集中营这样的环境,人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回应方式的自由和能力,消极的人面对刺激就直接回应了。
image.png
我当时面临的处境正是一样书中描述的一样,我把精力都放在影响圈了,老板是什么的人,公司怎么样,而不是自己能做的事情。我开始尽力不再把所有注意力放在老板对我的评价以及苛刻的做事方式。而把关注点放在我能做些什么,也就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扩大我的影响圈,我当时想到的是,在深圳的负责人,还是有很多空间可以做的,例如内部的管理,同时尽量消除老板的管理风格影响到其他的员工。我当时是这样写下了自己的目标:虽然我名义是深圳公司的副总,但我真正管理只是公司一个最重要客户的项目的研发,公司的总体的管理,包括市场、财务等都没有真正负责,就象是老板给了我一个舞台,我只在舞台的一个角落表演,我的目标是充分利用老板对我的信任和给我的权力,有一天我可以整个舞台表演,我列了具体的目标,然后就把所有注意力全放在自己目标的实现上了。
以后再面对他对我的批评或评价,我的情绪还是受影响时。这时我会想起书中的观点,面对刺激,我有选择的自由。我当时写的日记里提到,难道我就是那只马戏团的猴子,只是为了那根香蕉而表演吗?
”选择的自由“和”影响圈和关注圈“这两个思考方式一直影响着我在这家公司表现。没有想到的是,老板对我的批评越来越少,放权越来越大(不再事无巨细),对我的认可也越来越多。到我离开公司前几年,我也实现了我的目标,真正管理起整个公司,包括市场、财务、研发等所有方面,我终于跑满整个舞台。
关于公司的管理,有一个很深的记忆,公司成立第三年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公司初创的几个前同事聚会吃饭,他们已经独立开创了自己的公司。他们当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做管理的。我很疑惑他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我说管理很简单呀,就是所有的过程按软件工程的方法来做,先需求、设计、评审、研发、测试。每个过程都有文档,都有评审,只要严格按这个过程实施,管理就做好了。他又问了一句,如果有员工要离职,或不认真工作,你是怎么处理的。我一直记得他问的这个问题的情景,但又觉得我的当时的回答完美无缺。
我花最多的时间和精力都在做软件设计,我最得意的是设计工具(Rational Rose)把所有的设计文档做好,然后程序员只要去实施就好了。我一直想尽所有的办法如何设计一套适合公司的软件研发管理流程,然后这个世界就完美了。现在看来,我其实也是事无巨细的工作,非常累,公司发展很慢,公司成立5年后,公司还是和成立时一样,公司只有20名员工和2个客户。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我读到了德鲁克的这本管理学经典之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读到这本书,我完全被其中的观点吸引住了,原来管理只要做好几个事情就可以了,分别是利用自己和他人的长处、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关注你的贡献等几点。于是我马上被德鲁克圈粉,买了他的大部分书,其中《二十一世纪管理的挑战》里面提到,新的世纪是知识经济,不象20世纪泰勒的管理方式,所有的员工都是流水线上的工人。21世纪的管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发挥员工的主动性。读到这本书,我才想起我开始回答朋友的问题,你是如何做管理的,我才知道我的回答是多么初浅。
从那以后,我彻底改变了我的管理方式,我不再花所有的时间去研究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如何把所有的文档做好,如何做好评审。而是我花更多的时间思考我自己和我下属的长处。有几个例子。
我自己的性格很内向,不太愿意和人打交道,但是公司需要扩大业务,每次想到要去见不认识的人,或给陌生人打电话我就头痛。我的优势是我对业务的理解,每次做销售我来讲PPT时,我都可以很好的说服客户。我开始对我的内向的性格而焦虑,如何扩展业务。读到这本书后,我突然醒悟过来,我应该发挥我的优势,让公司的销售人员去建立客户的关系。他们把客户关系处理好,我负责去讲就可以了。我也不再纠结,而我把注意力全放在如何讲好PPT,如何利用我的专业知识回答好客户提出的问题。效果非常好,我们的业务开展得非常快,取得的满意的结果。
另一个例子就是,当时我有几个直接下属,他们技术、业务、沟通和管理能力各不相同,有的技术一般,有的不善于沟通,有的很业务能力很强,我开始的重点一直和他们沟通最多是你还有什么缺点,要如何改进。知道管理就是发挥员工的长处后,我花了更多时间思考他们的不同的能力可以如何安排不同类型的项目。对于技术能力弱一些的同事,让他负责公司维护的项目,业务理解能力强一些的负责开拓新的市场。几年后,两个人都做得非常不错,负责维护项目的同事对业务水平以及和客户的关系都做得非常突出,也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同时他管理的团队凝聚力特别强,维护的项目口碑越来越好,经济效应也明显上升。负责开拓新市场也做得相当不错,每次一个新的项目下来,他总能及时完成项目的交付,并获得客户的认可,支持了公司的市场的快速拓展。
在公司的后几年我,我也不需要把事情盯那么细,而是把时间花的最多的时间更多是如何用人的长处,给他合适的位置,定好清晰明确的目标,然后我只是支持他的角色了。
等我离开这家公司时,这个公司的研发人员达到了近200人,并成为专业细分领域的国内第一的位置。这都得意于这本书对我个人的影响。
自己参于创业后,不再有那么强势的老板,以前可以很容易知道哪里是事情的边界,也就是关注圈和影响圈的边界,可能是当时的老板过于强势,为了避免自己的烦恼,对于自己有困难的事情我就认为是关注圈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养成不直接面对面对困难,而是去逃避问题。这个缺点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生活都给我造成了巨大的困扰,我总是习惯逃避,而不是直接面对问题。这也是我对《七个习惯》积极主动的最大误解。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直到有第一天,听到《樊登读书会》介绍的《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我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的情绪》这本书里有一个心理学的ABC’s 治疗法,其他中A's代表我们日常遇见的具体的人或事(诱发性事件),这些人或事能刺激我们。C’s 代表两件事情:在A处发生的具体情形里,你的感觉和你的行为。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行为的产生。B’s 是指你对诱发性事件的信条,你对具体的人或事的思考方式决定了我们在C处做出的情感和行动,决定了我们是否会被A’s牵着鼻子走。书里提到了B处的三种病态思维方式,分别是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读到这三种病态思维方式正是我的习惯思维。我最终都是合理化了。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就是作者说的第四种思维方法是”更佳之选“,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其实真的不难,这本书提到的是”更佳之选“,而不”最佳之选“,这是我理解这个方法最核心的要点。对我来说,读过了《七个习惯》这本书,我也会思考如何面对刺激如何反应,但是我总习惯去找问题的彻底的解决办法,而往往是这个很难得到解决,于是我就将这个问题归到”关注圈“去了。《你的情绪》这本书告诉我,你应该去想一想有没有更好一点的办法。于是我每次遇到问题时,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更好一点的方法,因此心里压力和预期小了很多,当我开始打开脑图开始思考,先是把这个问题是什么,我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开始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所有可能,心里想,只要找一个比现在更好的一点的办法就行。实际上,我真正练习这个方法时,我反而发现几乎每次都可以找到当时最优的解决方案。
通过一次一次的训练,我面对问题的能力越来越自信,逃避的习惯慢慢的被改变了。每次遇到问题,我心想找一下比现在好一点的方法总是容易的。遇到刺激时,当开始这样想时,我的内心很快就平静了。
创业过程中,不象以前一样是对老板负责,现在是对自己负责,没有老板,那种(影响圈和关注圈)边界感不容易找到,但是如果我的关注点放在如何具体改进每个问题时,对于个人或是所在的创业公司都会是一个正向的循环。创业的过程很多艰辛和痛苦,但如果一直有能这样想,我相信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