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21年山东新高考历史试题的深度解析(3)

1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旨在考查获取、分析与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的意思是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宣扬的思想主张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是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了人,否定了神,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倡导通过努力来实现个人价值,把人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了出来,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新航路的开辟、对外殖民扩张提供了精神动力,成为推动西欧走出中世纪、走向近代社会的重要推手。故符合题意和史实的正确答案是A项。纵观历史上一种社会思潮能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思想,其重要原因是:其思想主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对阻碍社会发展的旧思想旧主张予以抨击批判(破),并提出有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解放的新主张(立)。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滥觞、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产生,等等,因为破旧立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解放了人,解放了生产力,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最重要推手。B项不符合逻辑,人文主义宣传的思想主张,唯有通过资产阶级的斗争并落到实处,才能有提升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结果,思想主张的宣传并不会提升某个阶层的政治地位。故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里人文主义者宣传的思想主张,并没有重构人神关系的内容;不符合史实,人文主义者否定了神,肯定了人,要求把人从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并非重构人神关系。故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文艺复兴的矛头是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并非罗马天主教会,宗教改革的矛头是天主教会,即沉重打击罗马天主教会的是宗教改革。故错误。
12.巴黎公社革命后,欧洲各国政府“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对付危及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于是,警察进行国际性合作,剥夺逃亡的公社社员作为政治难民所应接受的保护地位”。这是因为
A.各国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
B.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
D.巴黎公社倡导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解析】C 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公社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的逻辑是:欧洲国家认为巴黎公社革命威胁到欧洲社会秩序和文明剥夺了逃亡的公社成员的政治难民保护地位。根据史老师讲的最近原则之第二种情况——统治者采取某项政策的根本目的往往是为了巩固统治来接读本题就很容易了,欧洲国家视巴黎公社革命为洪水猛兽,因为这是一场无产阶级旨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革命,这场革命威胁到欧洲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和资本主义文明,因此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和资本主义文明,欧洲国家联合采取措施,取消了逃亡的巴黎公社成员的政治难民保护地位。故符合题干逻辑和历史解释的正确答案是C项。A项不符合历史常识,本选项是四个选项中迷惑性最大的,要解释清楚,这里涉及到对名词概念——政治难民的理解。所谓政治难民,是指基于政治理想而受到在所在国政治迫害因而逃亡他国申请保护的人。接收政治难民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国际通行做法。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逃亡的公社成员为了躲避法国的政治迫害,逃亡他国以政治难民的身份申请政治庇护,欧洲国家接收这些政治难民是符合国际通行法则的。因此,不存在因为接收逃亡的公社成员而与法国政府交恶的现象。故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未呈现欧洲其他国家工人同情巴黎公社革命的信息;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欧洲各国政府,并非各国工人。故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产党宣言》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而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并非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即巴黎公社并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因此巴黎公社也就不可能倡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故错误。
13.表2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斯大林时代前两个五年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分析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有两个信息,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拖拉机数量迅速增长,这是重工业发展的重要表现,这反映了苏联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业化建设中重工业迅速发展。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数量急剧增加,这是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即变革生产关系的结果。综合起来,题干材料讲的是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业化建设与开展农业集体化即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这反映的就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故符合题意和史实的正确答案是B项。A项不全面,题干材料呈现了两个信息——重工业迅速发展和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优先”带有比较之意,但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对比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信息。故错误。C项迷惑性比较大,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指农业与工业发展过程中,国家对其投入的资金、政策等有差异有选择有倾向,致使农业和工业或农轻重在国民经济发展所占的比重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题干材料无法通过两个数据的增长看出农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差异,故无法得出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论,尽管这是事实。故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呈现的是农业集体化发展迅速,结合所学可知,农业集体化的迅速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故错误。
14.1952 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A.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辩证的分析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材料的解读如下: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一方面使电视迅速普及,提高了美国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电视节目的多样性,使得广大民众看电视的时间不断增加,这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美国民众参与社会生产的时间。换句话说,科技发展是一定双刃剑,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了双重影响。故符合题意和史实的正确答案是D项。A项无法反映民众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产生的影响,即没有全面反应题干材料的意思。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科技,并非电视。故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民众一家人通过看电视凝聚家庭关系的信息。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科技,并非电视。故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和史实,题干材料并未呈现战争影响和改变民众社生活方式的信息,加之二战后美国本土并没有发生战争。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科技,并非战争,故错误。
15.图2是20世纪70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它们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目标是
A.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
D.构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绝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不结盟运动,旨在考查考生在比较中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及整理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冲击两极格局的一些重要因素,如欧洲一体化、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发展、日本的振兴、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等。不结盟运动就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威胁、以维护自身的独立发展,确定了独立自主、不结盟和非集团的宗旨,主张反殖反霸,以和平代替冷战,全面裁军的,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最终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题干材料呈现的不结盟运动召开的四次重要会议通过的主要文件,彰显了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主张,故符合题意和史实的正确答案是B项。A项不符合史实,不结盟运动反对的是以美苏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并非只强调经济合作。主体不一致,也不全面,不结盟运动的四次重要会议均涉及政治、经济议题。故错误。C项不全面,不结盟运动的四次重要会议均涉及政治、经济议题,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属于政治内容,且只有1973年会议涉及与民族独立相关的内容。故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不结盟运动的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和非集团,其中不结盟和非集团的意思就是不拉帮结伙,即反对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故错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