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走近学生的

一、和学生在一起,是我最愉快的时候

经常有职教同仁问我这样的问题:刘校,你的学生粉丝为什么这么多?你和学生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我常常是笑而不答,因为我无法用三言两语回答清楚。

我于2013年3月退二线,退二线后,我的QQ就不再更新,我的想法是逐步淡出学生的视野。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我怕和学生如此频繁地接触,会有意无意干扰学校的工作(在职的时候就出现过类似情况)。现在我已经退休两年了,依然有学生和我保持着联系,他们遇到困难,依然会找我咨询或倾诉。

夜深人静时,职教同仁问我的问题,我也会拿来问自己。经过思考和梳理,我的回答是:和学生在一起,是我最愉快的时候,是最接近教育的时候,是我对教育工作的热情被激发出来的时候。因此,与其说是学生喜欢和我接触,不如说我是在利用各种机会走近学生。我想走近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寻找他们成长的轨迹,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然后和学生一起面对眼前这个现实的世界。我也许无法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事实上,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我们都是爱莫能助的),但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和他们站在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同时对他们又充满了善意的期待,我在无意中就担当起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赋予了教师这个职业伟大意义。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和镜子的关系。你对学生真诚微笑,你换来的一定是学生由衷的喜爱;你蹲下身来倾听他们的故事,你得到的一定是无比的信任;你发自内心地期待学生成长,你看到的一定是学生的惊人的变化。

二、我是这样走近学生的

我说自己“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接触,主要的机会有哪些呢?回想了一下,一是值班时;二是听课巡课时;三是到食堂就餐时;四是一些偶然的机会。

我们学校领导每天有一个人值班,因此,我每隔三四天就要在学校住一个晚上。每次值班时,我常常走进一个又一个的班级,和学生近距离地接触。除去熟悉的班级外,我还不断开辟新的“领地”。熟悉的班级会盼望着我去看望他们。不熟悉的班级,我用十几分钟就可以“搞定”。开始的几分钟,由于学生不认识我,有些拘束。我会主动和学生“套近乎”,以打开僵局。我常常采用的做法是:一是主动问学生:“你们认识我吗?”“你们愿意认识我吗?”几个问题下来以后,学生就开始活跃起来。二是我会善意地隐瞒身份“欺骗”学生,自我介绍:“我是学校的工人,我来教室,主要是看看你们的电灯有没有不亮的,你们的暖气有没有需要维修的?”这样的自我介绍完毕,学生中就会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学校的工人真不错,对我们这么关心;有的学生说,他不像个工人,像是个领导;还有的学生直接问我:老师,不对啊,我们开学典礼那天,您好像是坐在主席台上的吧?我笑而不答,同学们开始议论:这个人究竟是谁?我说,不论我是谁,既然我们认识了,就当我是你们的朋友,可以吗?学生开始兴奋起来,齐声回答:可以!我说:“好,既然我们是朋友了,那我们就相互了解一下吧。请大家猜猜我的年龄、属相,凡是猜对的都有奖品。”正常情况下,这些问题显然有些无聊,但我们的职校生喜欢热闹,喜欢这类轻松的话题。学生听到我这样说,沉闷的晚自习一下子热闹起来。到了这一步,学生和我的距离就彻底拉近了。当有的同学猜对了我的年龄、属相后,我就叫他们写个条子给我,留下自己的班级、姓名。下次值班时,我一定买点小东西给这些同学送去。还有的时候,我会出个题目让学生做,比如,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乘法,让他们用算盘将答案算出来(不能用计算器),算得最快的同学也有奖品。我常出的一道题目是:1953125×512,这个题目是珠算中的一个练习题,名曰“狮子滚绣球”,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000000000,但在珠算乘法运算过程中,非常容易算错。正确的运算过程就像“狮子滚绣球”一样,不断地进位,最后在算盘上显示的是个“1”。算得最快的同学同样会得到我的奖品。最后,我临走的时候,会留下我的手机号、QQ号(那时还没有微信)。当我巡视完毕回到办公室时,我的QQ上已经排了长长的加我为好友的学生名单。当我下次值班再去这个班级的时候,学生一见我,就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类似的做法还有很多。

在每天巡课听课时,我会见缝插针地到一些班级去,和同学们随便聊一聊。比如,我看到一个班级没有老师上课,我会进班级了解一下情况。一方面,我了解到了一些教师随意调课的现象,另一方面,我会利用这个时机,给同学们“上一课”。所谓“上一课”也就是随便挑选一个话题,和同学们展开讨论。如果是新生班级,我会聊一聊如何适应新环境的话题。如果是毕业班,我会聊一聊有关面试、实习、就业等问题。

我们学校没有教工食堂,教师和学生都在大餐厅就餐。利用这个时机,有时我会和我不认识的学生一起就餐,边吃边聊。我知道,学生之间都是有相对固定的“饭友”的,饭友可以是两人、三人,也可能是更多。我会挑选既有饭友又有空位的地方坐下吃饭。这些不认识我的同学会感到很奇怪:这个老师为什么不和其他老师在一起吃饭,跑到我们这一桌来吃?我常常使用我的老伎俩,随意地问学生:“认识我吗?”学生直摇头,说不认识。我说,那你们猜猜吧,我是干什么的?他们首先猜我是老师,然后猜我是学生家长。我说不对,我是学校的工人。学生们说,看着不像啊!我说那我像什么?他们要么说我就是老师,要么说我像领导。还有的学生会说,虽然不认识您,总觉得在哪里见过您。我撇开这个话题,问他们是哪个系、哪个专业、哪个年级的?班主任是谁?各科老师是谁?然后我会对他们的系部、专业做出评价。往往就在吃饭的时候,会有我熟悉的学生和我打招呼,打过招呼,我的身份也就暴露了。我面前的几位学生会流露出既有些紧张又有些兴奋的表情。在一个七八千人的学校里,能和学校领导共进午餐,是他们没有想到的。一顿饭下来,我和这几位同学就成了朋友。随后他们会在QQ上加我为好友,开始网聊。

除了上面几个“机会”外,我还抓住一切可以和学生接触的机会,争取多认识几个学生。比如,我们学校每周都有一个班级劳动值周。我们校领导和校办所在的楼层也会安排两个学生。几乎所有值周的学生,都成为了我的朋友和粉丝。

三、成为学生的朋友,“教育契机”俯拾即是

记得有一次,一个新生班级刚刚举行完班干部竞选演说。待他们演说完毕后,我走进教室,问参加竞选的几个同学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参加竞选?”几个同学的回答大同小异,基本的意思是“班干部可以锻炼自己”“我初中就是班干部,我有信心能干好”“增长才干为就业做准备”……。我听了以后,觉得这样的竞选动机有些问题。于是,我在讲台上说了这样一番话:“你们愿意竞选班干部是好事,起码说明你们是勇敢的、是愿意承担责任的。但是,你们的想法是不全面的。”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义务”两个字,然后问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要写这两个字吗?”同学们沉默了,流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继续说:“在我看来,当一个人愿意出来竞选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应该是‘这件事情对我有什么好处?’而应该想到‘我能为大家做些什么?’只有把义务、把服务摆在第一位,你才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做得更好。义务和权利不单单是个顺序问题,其实,这反映了一个人的境界和素养。把权利放在首位的人,是以‘我’为中心的,一旦出现不利于‘我’的情况,就会立马退却;把义务放在首位的人,是以集体利益为中心的,在这样的人心中,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因而,这样的人才是班干部的合适人选。”我注意到,当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几个参加竞选的同学,有的低下了头,有的不断点头,表示赞同我的观点。我进一步引导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张扬个性,是这个时代青年人的特点。但是,如果心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恐怕就不是时代特点而是时代病了。如何让自己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性,同时又要防止染上时代病,这是同学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个班级后来成为我的重点联系班级之一。

我校当时还有甘肃班、内蒙班、张家港班等,我对这些班级格外关注。因为他们远离家乡,刚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肯定会有很多不适应。因此,每次值班尽管时间很紧,但这几个班级几乎是我必去的。当然,这些班级的学生也就自然成为我的铁杆粉丝。

上面仅仅是其中的几个例子。一学期下来,我和很多班级的学生成了朋友。有的时候我正在一个班级里和学生愉快地聊天,其他班级的班长会闯进教室,强行把我拉走,说是代表班级同学来的,非要我到他们班去。这个班的学生就拉着我不让我走。为了平衡,我每个班只能呆上几分钟。就是这样,依然有很多班级转不过来。还有的班级见我从他们教室外面走过时,就热烈鼓掌,希望我能进去随便聊一聊。时间关系,我只能招手致意。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看到学生如此地需要你、欢迎你,一种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显摆自己多么受学生欢迎,而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只要你愿意,只要你真诚地和学生交朋友,你就会发现,我们的学生是多么地可爱,我们的学生是多么地需要教师的亲近和指导。当学生见到你就热烈鼓掌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把你当作“自己人”了。心理学上有“自己人”效应,意思是说,当学生把你当作自己人的时候,你对他们进行的教育,他们会欣然接受的。因此,我常常利用“自己人”的身份,对学生进行一些正面的教育,比如,我会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籍、电影,我会给学生聊一聊“什么是职业预备期?”、“怎样利用好在校这几年?”、“人与人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等话题。这些比较严肃的话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事后常常会有学生告诉我,他们听了我的话以后思考了很多很多。

有一次我到一个会计专业高职三年级的班级去,这个班级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是我常去的一个班级。那天晚上,学生围着我让我买奖品。因为我曾经答应他们,如果第一次通过“会计从业证书”的比例高于其他班级,我就奖励他们。正常情况下,第一次考证的通过率能达到30%就不错了。但我对这个班的要求比较高,希望他们能有所突破。结果,这个班的通过率达到了80%,只有少数同学没有通过。看到学生兴奋的状态,我一方面表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方面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字:人文关怀。同学们看到这四个字,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我严肃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问我要奖品没有错,我绝不食言。但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这样兴高采烈的表现对少部分没有通过的同学来说,是不是一种刺激?同学们顿时安静了下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借这个机会,对他们因势利导。我告诉他们,在一个集体中,一定不要忽视他人的感受。稍一疏忽,就容易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尽管这不是你的本意。当你习惯了顾忌别人的感受时,你的许多做法就会有所不同,你的境界就会提高很多。我们平时说的比较多的素质、素养,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中。说完这些话后,我拿出了200元钱,交给了班长,让他给每一位同学买一份小小的奖品,对通过的学生是奖励,对未通过的学生是鼓励,鼓励他们加一把劲,争取下次一定通过。

四、走近学生的前提是:要有一颗真诚的心

以我个人的经历,我觉得,要走近学生,一点都不难。关键看我们是否有一颗真诚的心。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进酒吧,就是坏女孩吗?》,这篇文章被新浪网放在了博客首页,一天之内就有一万多人点击浏览,也有很多留言好评论。这篇文章中所说的“女孩进酒吧”是发生在我们学校的实例。学校的处理结果是,有的被除名,有的被处分。被除名的女孩我认识,平时见了我总是很亲切地挽着我的胳膊说,我们都想你了,你好长时间不来看我们了。离开学校前,她还专门到我办公室来辞行。我猜她的背后肯定有故事,就直接问她,可以告诉我你小时候的故事吗?果然不出我所料,她是家里“超生”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被送到了亲戚家寄养。从小没有母爱和父爱,经常受人欺负,男孩子常常把她按在地上打。幼小的她就想过,何时自己长大,一定要成为一个强者,把所有敢欺负她的人都按在地上揍。正是这样的心态驱使,她来到我们学校后,成了女生中的“一霸”,成了没人敢惹的“女老大”。我问她如何看待学校的处分?她说,我不适合在学校里待下去,学校开除我是对的,我对学校的处理没意见,毕竟自己入学以来犯了很多错误。

我是个感性的人,是个极易动感情的人。听了她的一番话,我已经感动地不行了。一个被学校除名的“坏学生”,还能够如此理解学校,如此分析自己,这样的孩子不是很可爱吗?这样的孩子难道不能再给她一次机会吗?如果我们的老师、班主任从她一入校就了解她的过去,倾听她的故事,然后引导她把精力和才干用在学习上,她会发展到这一步吗?

和学生接触多了,学生拿我不见外,对我的称呼也就五花八门了。有叫我刘校的,有叫我老大的,有叫我老刘的,有叫我刘老大的,还有叫我刘大大的。

第一个叫我刘大大的,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个男生。这个男生用他班主任的话说,是个调皮孩,喜欢“接话把”,喜欢与众不同,班主任说拿他没办法。记得第一次去他们班,他就“脱颖而出”了。当时同学们都在晚自习,看我进去,几乎没有反应。与众不同的他率先问我,老师,你是教什么的?我们该怎么称呼您?我说,我是一般工作人员,平时不上课,所以你们不认识我。至于叫我什么,随意吧,怎么叫都可以。他说,叫你爷爷可以吗?我故作生气地说,我有那么老吗?他说,那就叫你大大吧!我说甚合朕意。从那以后,我就成了他的刘大大。每次从他们班路过,他都在里面喊:刘大大!只要去他们班,我都要和他聊上几句。有一次去他们班,看到他不在班上。没等我问,班上同学就说,他不在,生病了,在宿舍睡觉呢。我从他们班出来就直接去了他的宿舍。晚自习期间宿舍是不供电的。黑漆漆的宿舍里,他蜷缩在床上。我问他,好些了吗?他说,刘大大,我好多了,你忙去吧,我睡睡就好了。我一摸他的额头还是很烫的,根本就没退烧。于是,我去了医务室,给他买了退烧药。想让他服药,宿舍里的几个暖瓶都是空空的(男生宿舍基本如此)。我又去办公楼给他打了开水,看着他服了药才回去。

以上就是我和学生接触的故事。

和学生如此频繁地接触,的确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但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我的QQ总是处于爆满状态,进来一个学生,必须删除一个学生。通过和学生的聊天,我了解到了很多学生的故事。学生愿意把最隐秘的心理活动告诉我,然后征求我的意见。其中包括家庭问题、恋爱问题、同性恋问题、和老师的矛盾问题以及对前途命运的思考等。掌握了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我在工作中就掌握了主动权。

正是因为和学生的亲密接触,使我对职业教育产生了许多新的感想、感悟和感触。当我打开电脑写作“给职业学校学生一封信”系列文章的时候,写作“小花的故事”、“梦梦的故事”、“小禾的故事”等故事系列的时候,以及写作其他职教文章的时候,真的是文思泉涌,常常是一气呵成。有的时候是打字的速度跟不上喷涌而来的新想法、新思路、新故事……

黄达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要善待学生。而且他把善待学生作为中山大学三个核心理念之一。大学校长尚且如此,我们职业学校有什么理由忽视学生呢?离开了学生,我们谈职业教育有底气吗?离开了学生我们谈课程改革,有意义吗?离开了学生我们谈校企合作,有价值吗?

就当前职业学校的情况而言,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就是,你必须走进学生心灵,倾听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的艰辛和不幸,与他们一起寻找通往成功的人生之路。根据我的经验,每一个职校生的背后都有故事,而且越是“问题学生”,故事越多,越令人心酸。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那样地丰富,这个世界是那样地需要你。反过来说,我们也从学生的需要中获得了很多感悟,思考了很多问题,我们的生命因此而感动,我们的职业因此而精彩。

2015年1月22日写,1月24日修改,2015年2月26日再修改,2018年8月27日再修改。

(0)

相关推荐

  • 孙老师

    本文作者:甫斯琴 上初中时写过一篇作文<我的老师>,内容写的是我在科布尔镇南街小学读书时的班主任老师孙秀莲.现在记不起来当年都写了些什么,不过,从我求学的历程中一路走过,我依然觉得我上小学 ...

  • 我的带班故事丨依心所愿,终其一生!

    有效的德育,多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点一滴地"浸润"进学生的心田.以真实故事感人,以真情演绎动人.近年来,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在紧紧围绕"学在泰顺"品牌建设 ...

  • 1型糖友汤婕故事续——老师专访:我的想法很简单,让她和别的同学一样,不要她有负担

    编者按 很好奇. 当汤婕老师知道班上出现一位1型糖尿病的学生后,她是怎么想的?她会不会担心这个疾病会给她的工作带来麻烦?她是怎么去鼓励这位学生的? 我想,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跟唐老师一样,我们中国的1型糖 ...

  • 春风迎接学子回——福安六中初三今天开学

    春风迎接学子回 福安六中初三年级十个班今天开学 迷雾终将离去,春风已进校园.福安六中初三年级十个班共506位同学今天喜迎开学,重返自己美丽的校园,继续完成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学业. 今天一 ...

  • 陈年事┃和校花同桌

    图片来源:网络 ≈≈≈≈≈≈≈≈ 刚升入初二那年,也不知道学校出于什么考虑,我们那届学生连续分过两次班,教室也换过几次,我的印象里,总感觉是四处奔波,居无定所. 因为分过几次班的缘故,老师们也像走马灯 ...

  • “转”来的困惑

    郭上春 --小议如何处理平行班之间的矛盾? 小郑是班级里新来的转班生,不但聪明.学习成绩好,还特别懂事.可最近她总是愁眉不展,问其原因原来是班级里的同学看不起转班生,还时常找机会欺负.挖苦她.&quo ...

  • 散文原创:我最“恨”的老师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 本期作者: 于世涛 以前,我曾经在许多场合说过,我最恨的老师就是我小学的班主任老师经淑英. 经老师是我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 ...

  • 我的教育故事

    我的教育故事 文/段爱锋(陕西) (一)在工厂的日子      岁月的流逝总是不知不觉的,算算自我自从2007年年上班到此刻一转眼已经度过十多个春秋了.十多年间,经历了当初刚出校门雄心勃勃但却缺乏经验 ...

  • 我的带班故事丨以专业为导向,用勤奋塑造人生!

    有效的德育,多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点一滴地"浸润"进学生的心田.以真实故事感人,以真情演绎动人.近年来,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在紧紧围绕"学在泰顺"品牌建设 ...

  • 我的带班故事:真诚互见,携手并进!

    有效的德育,多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点一滴地"浸润"进学生的心田.以真实故事感人,以真情演绎动人.近年来,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在紧紧围绕"学在泰顺"品牌建设 ...

  • 【教育故事】姚媛:惟有爱和勇气!

    惟有爱和勇气 毕节市民族中学   姚 媛 "你疯了吧?主动申请当班主任?" "你怎么想的,好多人是想辞都辞不掉." -- 没错,这一次是我主动申请当班主任,而五 ...

  • 八中故事汇|执着事业,乐观生活——记张兰芬老师

    衡阳市第八中学 八中故事汇|执着事业,乐观生活--记张兰芬老师 本期讲述人:衡阳市八中语文教师  李自生 期待您的投稿 投稿邮箱:1103970244@qq.com 本文2693字 需要花费约5-7分 ...

  • 【教育故事】彭连贺:“南风效应”助力高考冲刺!

    截至今天距高考还有70天.年级近期在组织各班召开高考前的励志班会,这件事本谈不上愁人,但是我总想不起应该说些什么.原因大体是因为有关复习备考.心态调整.成绩分析.学业规划这些都尽自己所能一遍遍说过了. ...

  • 江西中考放榜,某中学某班学生全部落榜,无一人考上普通高中

    王某幼时顽劣不堪,不仅自己不爱学习,还经常拉着同学一起玩.我在上课的时候,不仅不认真听讲,还经常跟同学们聊天.同学们在认真学习,我却跑去跟同学们说话.当时的王某,是典型的自己不认真学习,还害得同学们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