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做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是一句很流行的话。我自己也不止一次地强调陪伴的重要性。
仔细想来,仅仅陪伴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陪伴孩子时成人的所作所为。成人的榜样示范作用甚至比陪伴本身更为重要。
白岩松说过一句话:教师怎么样,学生就怎么样。借用这句话,我们也可以说,爸爸妈妈(包括带孙子辈的爷爷奶奶)怎样样,孩子就怎么样。对此,在带外孙的过程中,我有深切的体会。
我们小区里负责我们这栋楼的清洁工是孟师傅和游师傅,在小区里见面时,妻子总是热情地招呼他们,并且每次都给我下达命令“老头,给师傅点颗烟!”在我们的影响下,外孙见了他们总是离得老远时就高声喊着“孟爷爷!游爷爷!”
给我们送胡大祥纯净水的是一位沉默寡言、老实巴交的中年男人,有时我们要水要得晚了,他都要下班了,但他还是默默地把水送来,而且从不抱怨一声。每次他来送水,妻子都是嘘寒问暖的,尤其是对他要很晚才能回到家表示关切(他家住在几十公里外,家里有老人孩子,每天必须回家)。在没有任何人教外孙的情况下,外孙会主动招呼送水工:“叔叔,你吃饭了吗?”
与上面两个例子相反的是,我有一位朋友兼同事,见面没有正经话,总是开开玩笑,寻找乐子。外孙对这位朋友的态度也随之呈现出“没有礼貌”的一面,无论我们怎么说,就是不肯叫他一声“爷爷!”朋友说,这就是你成功的教育吗?怎么不肯喊人呢?我说,儿童的心灵是非常纯净、非常敏感的,他不肯叫你爷爷,需要反思的是你!
不能否认陪伴的重要性。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陪伴是教育所需要的外在条件,而不是教育本身。举个极端的例子来说,如果做父母的喜欢看肥皂剧、打麻将,即使随时把孩子带在身边,这样的陪伴有正面的教育意义吗?更准确地说,这样的陪伴也是教育,只不过是把孩子引向歧途的教育罢了。反过来说,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但只要自己是在成长和奋斗,同时又不忘记通过各种方式和孩子沟通,这就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的教育不是陪伴,而是做最好的自己。
爸爸妈妈吵架乃至闹离婚,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惊吓和恐惧,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容易造成孩子对生活的厌恶、对世界的反感以及价值观的扭曲。
爸爸妈妈关系和谐,家庭氛围温馨,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快乐,而是一种由内到外的安全感。孩子的身体发育、心理成长、智慧的发展、观念的形成都离不开这个前提性的条件——安全感。
爸爸妈妈热爱读书,家庭学习气氛浓厚,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求知欲的觉醒、精神的触动、心灵的滋养。在这样的家庭中,即使身处蜗居,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会开启很多窗口,通过这些窗口,孩子的心灵会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人类智慧的长河中畅想。
怎样做父母,你想过这个问题吗?做最好的自己,你做到了吗?我以为,每个即将做父母、已经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对这两个问题作一番深入的思考。
2017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