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课文与教语文的不同
前几天去太原学习,有幸听到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老师的讲座,感觉他的见解真好。他讲的题目是《期待“教课文”朝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收获颇多。
1、“教课文”是当下语文课堂的一种常态。
语文课不应该教课文,而应该教学习的方法。
课文的内容,文本的内容,非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如果课文内容是思品的,是其它什么,都不是语文的教学内容,而是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的方法。
2、大陆语文教育的嬗变
大陆的语文教育,与香港,与国外,或与台湾的语文教育,都会有不同之处。
古代的教育,是读经教育。读经教育虽然包含语文教育元素,但其主要功能是进行道德伦理教化,归属道德伦理课程。
当语文教育从读经教育分离出来的时候,单独设科,其课程属性很明确,是学语言的。
读经,解读文本的课程形态却顽强地保留下来。这即是新课程中的人文性内容。
这种课程形态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文教化功能,却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很容易造成语言学习任务的旁落。
3、语文课上完,应留下什么
前段时间,一位“大师”级的人物说,课上完,课文内容忘掉了之后,剩下的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才是教学追求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东西。
如果课上完,留给学生的是课文内容,其它都没有,那是有问题的。
但我想,教材内容或课文内容,里面也有课程因素,只是比例不高而已。
4、语文课效率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语文课堂都是学习课文内容,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内容解读上,而这些所谓的“内容”却是别的学科的,语文的知识、方法、技能、态度、价值理念等等都没有做,这样的课有上没上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这可能也是语文课的低效或无效的最主要原因。
有人便说,“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把大量时间花在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思想情感的感悟上,这样的课有上和不上、多上与少上当然没有什么区别。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多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就有多深,这完全是成人的一厢情愿。学生何时能够达到教师的感悟,理论上讲大概需要到成人的年龄。” 吴忠豪老师如是说。
5、合适的语文教学流程
领会知识方法---指导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