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 根尘不偶(李玉宾)老师讲《四圣心源》笔记
1。如何号脉
可能大部分人都有过游泳的经历,不管在那里游泳,游泳的时候,不过是在水流动的这种小河里的时候,这种感觉可能是跟摸脉的感觉很像,小河里的水,它在缓缓流淌,那么你在游泳的时候,你能感觉水在你身边流过,有的时候根据你游泳的动作不同、方向不同,你可能感受这水流啊,有的时候急、有的时候慢、有的时候力量大、有的时候力量小、有的时候水流可能往上、有的时候水流可能往下,在游泳的时候水流也在变化,你的身体、皮肤应该有这种水流的感觉,
2。没有舍脉从证,只有舍证从脉
。用心慢慢地去感受,不要去想这是什么脉,都不管他,只是去感受这脉气。当然这个东西需要心特别静,心静才能感受得清楚。别人摸了半天脉,说只感觉脉在跳,其它的没感觉。你的心就没在这个脉上,摸脉需要心非常静。所以一个大夫要想成为一个好大夫,必须能够随时做到心静如水。
1、脉象是真实的为什么有舍脉从证一说?2、如何理解脉象的来、去、里、外。
有时候,病人的脉气郁结的很深的时候,他这个脉是沉的,而且你浮取中取都摸不到脉,沉取的时候才勉强感受有脉在跳,脉的力量也不是很大。按说这种脉是一种虚像,是脉虚。实际上病人的疾病是郁结之症,肝郁,郁得很厉害。他并不虚,这种人甚至是闲不下来,两条腿走上三里路都不累。这个时候按照传统说法叫舍脉从证,脉摸得是虚,实际上病症是实的,肝气郁,郁得比较实,比较重,不能补,越补越郁,要疏肝散血散气,从这个角度来讲,所以舍脉从证这么一说,也算对,严格来讲就没有舍脉从症这个道理。为什么?脉气任何时候都是最准确最真实的。舍脉从证他是针对对脉的体会还不够深,属于一般的大夫,初学者。因为他体会不到真正脉气,他可能体会到脉形,所以教你要脉症合参不要错。如果你对脉气真的有很深的很真切的体悟,就不存在舍脉从证的问题。他的脉,就像刚才我讲的,肝气郁得很深,冒似看得很弱,如果你用心去体会,他的脉在很沉的脉象,藏着一股很强的力,欠按不衰,甚至那种脉气能把你的手指都推开,刚摸的时候,皮肤都是软的,摸不到脉。按到底,仔细
去体会,有时候会觉得脉气非常郁,郁的很重,由一个很弱的状态,慢慢的就能体会到那股力量爆发出来。不过你从脉象上已经知道这是一个郁结很重,气郁不到外发的病相。你自然就该知道用疏达外散的药,不会用补虚的药。这哪来的舍脉从证一说。不需要这种说法。所以这种说法针对的是对脉象不是很精通,水平不是很好的,是防止辩证不准,防止误断,所以教你脉证合参的规律
3。体阴用阳,
左手是体阴而用阳,右手是体阳而用阳,你说阴也对,阳也对。左手主生,阴生,主阴,主血,主生动。从阴血的角度,它属阴,从生发的角度来讲,它属阳,右脉正好相反,右脉主气,主阳,从这点来讲,属于阴脉,右脉主降主藏。从这一点来讲属于阴脉,这个看你怎么去理解。
4。脉 概说
能摸着这个感觉代表性可能更好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女孩属阴,男孩属阳,属阳的话,阳性脉率略微偏高一些,女性脉率略微偏柔一些。缓脉应该是偏柔的一种脉,所以上大学的女孩子身体健康,你去摸她的脉,她是一个非常好的缓脉,这就是一个正常的标准的缓脉。
你要是把这个缓脉具体的描述出来,那就要用很多很多的语言,那今天晚上不用说别的了,光说缓脉怕就说不完,你要去体会,那种非常清透、有神、缓和、润泽,而且还比较饱满,就是那种。这种脉象你一摸你就知道是一个身体很健康的一个人,所以,我们首先知道正常的脉象是什么,就是缓脉,缓和之脉,这是一个正常的脉象。实际上我们每
个人,如果你真的会养生,或者说始终能保持一个平常心的话,人的这一生都能够保持比较缓和的一个脉象,都保持在一个比较正常状态。但实际上,在临床上接触到的这个患者,哪怕不是患者,就只是一般的朋友,你去摸脉的时候,你只要踏上社会,有工作了,有压力、有追求了,这个脉大部分不是完全缓和的,病人的脉可能离缓和之象就更远了,偏的更严重一些,都是不太正常。所以我们在临床上要摸到一个非常标准的缓脉,其实比较难,那么临床上的病症很多,脉象也是千变万化,所以我以前跟大家聊过,说脉象远远不止28脉,可以分成几百脉、几千脉都不止,所以我们怎么去把握整体的脉象,这么多脉象变化多端、错综复杂,我们如何去执简驭繁,去把握它。我给大家概括了几条,跟大家交流,我们刚才已经知道什么是缓脉,缓脉就是正常的脉象。它实际上跟土气雍容和缓,周流通畅一个象,那么对于病脉,把脉、摸脉的时候我们从那几个方面去体会呢?概括的讲就是四个字,哪四个字呢,就是邪、正、虚、实。邪气和正气,然后是虚还是实,这个是脉象、摸脉的时候从这四个字上下功夫,如果再概括一下的话,实际上就是正气和邪气,就是正气和病气的意思。这两方面,正气和邪气都是有虚有实,实际上我们摸脉,主要是摸正气与邪气的关系,并且体会它们之间的虚实对比,很简单,就通过这两方面,内经讲,就是说正气虚则补,邪气实则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实际
上我们摸脉,主要就是判断正邪虚实,就是判断着四个字,所有脉象不会外乎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掌握明白了,所有的脉象你就都会了,不管是什么脉,它都是这四个字的组合,这样大家觉得是不是简单一些。
首先讲一下正气和邪气的关系,我们知道一气周流,这一气它是内含阴阳,所以我们摸脉的时候,体会这个气里面本身就包含阴阳,这个我们去体会脉气的时候,去同时体会阴阳两方面的信息,同时包含在脉气里面在,能够同时体会到。我们要知道,咱们摸得这个脉啊,不管是左脉还是右脉,虽然我们讲过左脉主要反映左路升的问题,右脉主要反映右路降得问题,那么实际上它的左脉右脉同时都包含着阴阳两方面的信息。我们要在这个脉气当中,首先知道它是阴阳合一的,它是阴阳一体的,一股气阴阳并没有分开,但是这一股气,它既然病了,是病态的了,它必然就有偏阴偏阳这种偏盛的问题,所以你要在这个阴阳一体的脉气当中,去体会出或阴或阳的这种偏气来,所以我们讲这个正气凡病则郁。从另一方面来讲,凡病则虚。为什么这么讲?人体的脉气根源在五脏,五脏之气流通于外,会化现为外在的经脉之气,所以五脏是藏精气而不泄,满而不能实,它是只有虚没有实的,五脏只要产生疾病呢,凡病必然是五脏精气偏虚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这个角度来讲,凡病必虚,凡病,只要是生病,一定是五脏精气偏虚。那为什么说这个
正气也有实的时候呢?正气实,实际上是从凡病则郁的角度讲的,就是说一气在周流的过程中,如果有某种原因引起郁结,这个气在郁的那个地方走不动了,是局部的实,不是整体的实,实局部是实的。包括表症感冒,风寒外感,全身发烧恶寒,脉是浮紧有力,算是一个实象,实际上它也蕴藏着脏器之虚。如果脏器真的是足够充实有力话,它自己就发汗了,自已就会解表,不至于生病。
所以我们讲正气的虚实,从生病的角度来讲,正气只有虚没有实。它的实,都是相对的,是局部的一个实象,就是郁。正气实,本质上是正气郁。所以正气的虚实,我们在摸脉时候要去体会,要作为一个用药治疗方向治病的时候,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参考,或者说是最重的一个依据。因为我们用药之后,并不是说这个药物它主动去帮你治病,药物实际上是协助自身的正气去治。药物任何时候都处在一个辅佐的位置,不会处在主导地位的。人体之内,处在主导地位的始终是人体的正气。所以呢我们用药的时候,用药,用什么药,用药用多少,药量的大小,用药药象的方向,要根据人体正气的虚实去判断。咱们都知道中医内科,有一句常识性的话: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意思就是:正气比较充足的人感冒了,你就发汗就可以了;正气比很虚的人感冒了,你要给他建中,补益中气,你不能再去发汗。这就是根据人体正气虚实,来决定用药方案,决定药量和药味的
一个基本原则,这是举了个例子。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治病的时候,任何时候都要按照这个规则,来推出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它的依据就是人体正气的虚实。
从原则上来讲,如果虚的很厉害的时候,需要急救其虚,比方说象阳脱呀,阴阳欲竭的时候,这个时候已经无暇治病。首先要留人呀,先要救正气,所以呢四逆汤就是急救回阳,它是救急用的。所以我们用药的方案,首先要考虑正气的强弱。当然临床上需要救急的时候并不是很多,只有一些比较危重的病人,可能需要我们首先考虑去救急,急救,顾护正气。 大部分患者他本身正气可能还可以,还能够维持自身一气的周流。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去考虑邪气的问题。什么是邪气呢?行者老师讲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当其位则正,非其位则邪。一气它如果能够正常的在它该走的路上,在它自己的位置上,发挥正常的功能,这就是正气。一气不在这个位置上,那就成了邪气。也就是说咱们讲的凡病则郁,气郁。这个气正常周流,就是正常的一气,不能正常周流了,郁在这了,有可能就成了病气。气郁就成了病气,气郁而化火,成了火气,它就变成邪气了。所以从气的角度讲,邪气与正气有时候分得也没那么明确,也是一气的一种变化,这是从气的层面来讲。但是五脏各有不同的邪气。比方说中土容易生湿气,肝木容易生风气呀等等。所以呢我如果把邪气概括一下的话,咱们最常见的邪气就是木郁之气,就是郁结
之气。
5。凡病则郁 凡病则虚 ,(土为中为常),百脉归一脉 。
note:[气郁脉弦,湿盛脉软,脉濡软,然后呢,痰盛的时候,脉滑而有力
脉晕:疙疙瘩瘩,结滞之象是什么意思?这个脉摸着,不光是脉气不够流畅,而且你能摸出来,在这个六部脉位上,你能可以摸出脉象已经硬度都不大均匀,疙疙瘩瘩的感觉。
正邪比例决定扶正还是驱邪]
临床上我们通常称为肝郁,或者说木郁,脉象一般都是弦象,这是最常见的。当然,这个它不仅仅见于左脉,左关脉为肝呀,不仅仅见于左关脉,任何一个脉,这个六部脉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见到,也就五脏六腑都自己的郁结之气,气郁结在五脏六腑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可以称为木郁,都可以称为肝气郁滞。
这是最常见的,凡病则郁,所以最常见的脉象就是弦象。其次,比较常见的就是湿气。中土容易生湿气,湿气如果说粘滞的比较多,郁结化痰的话,它会成痰浊之气,单纯的湿气比较濡软,脉象一般偏软、偏弱、偏缓无力,湿气比较盛。如果是湿气郁而化火,郁结成痰,脉象就会变成滑象。这就是通常讲的滑脉主痰,是这个意思。这是临床上比较常见邪气的脉象的表现。气郁脉弦,湿盛脉软,脉濡软,然后呢,痰盛的时候,脉滑而有力。还有一个就是,如果再比较严重的,出现结滞的时候,结滞就是气与痰湿包括瘀血,在体内郁结日久,出现这种接近有形的邪气,这个时候,脉象会出现结滞之象。结滞之象是什么意思?这个脉摸着,不光是脉气不够流畅,而且你能摸出来,在这个六部脉位上,你能可以摸出脉象已经硬度都不大均匀,疙疙瘩瘩的感觉,脉气不够清透,脉位肌肤的感觉也不是那种均匀柔和的感觉。正常人的皮肤是很均匀,很柔和的,也是一种很清透的象。这种郁结比较重的患者,你指头按下去,它的六部脉的脉位
局部肌肤,包括血管,摸着不是那种均匀的弹性,摸的这个柔韧度弹性都不均匀,不够滑利。就象我们走在一个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路上一样,只是那种感觉。当然没有那么硬了,类似有那样的感觉。这个郁结就比较重了,邪气比较重的脉象。我们摸脉,主要是比较正气和邪气的关系,那么在脉象上如何去区分哪个是正气哪个是邪气,这个需要我们用心的去体会。简单的来讲,正气都是比较清透的,带着一股灵气,而病气都是比较郁浊的,病气给人感觉有点浑浊不清。另外,从这个气感上来讲,病人的正气,说得简单点,病人正气不管是虚还是实,你摸了之后,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而这股邪气,只要这邪气只要比较重,你摸脉之后必然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只要你的气感比较好的话,会有这种感觉的。这是从自我感受上来分。简单来说,就是看脉的清透程度。脉气,你去体会这脉里既有正气又有邪气,病气与正气是揉和在一块的,你要去体会脉里清透之气有多少,这种郁浊之气有多少。你要去把它分开,它是一块来的。你要分别把它体会出来。这就要求医生本身,你要有细致入微的敏锐的感觉,要求本身气场比较清透,否则你是体会不出来。那么实际上所谓二十八脉、二十四脉讲的这个脉,都是病气之脉,而我们摸脉的时候,不要只去体会病脉。一定要去体会它的脉气之中的这股正气,这股清灵的本性之气。人体这一气周流本来是很清灵的,很有灵气的,因为生病,脉气里
面会有郁结、痰浊、结滞,脉气变得不够清透,脉象有缓急、浮沉、迟数也会有些变化。虽然有千变万化,实际上本质上来讲,它不过是人体的正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失去了一个正常的形态,变成了一个正气与病气相互夹杂的这么一种状态。
有没有说,这个脉气中只有病气没有正气呢?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一旦脉象中只有病气,没有正气的时候,没有正气人都没有了,所以我能体会到的脉象,只有病人还活着,你体会到的脉气,必然是正气与邪气就是这个病气和正气相互夹杂,相互柔和在一块的这么一个状态。所以我们去摸脉,体会的重点首先是正气的强弱,其次是邪气的强弱以及它的具体的形态。为什么首先要体会正气的强弱呢?因为正气的强弱决定了我们用药的方向和药量。正气很虚的时候,一定要先去急救正气。正气如果不是很虚,我们就可以先驱邪气。驱邪气,药量的大小,也不是完全根据脉象里邪气的强弱或者它具体情态来决定,也要根据正气本身强弱来决定药量,至少药量是根据正气的强弱来决定的。所以我们摸脉,需要掌握的情况,就是一个首先看正气的强弱,这股清透之气的多少。其次是根据邪气的性质,邪气是单纯的气结、还是有痰浊、瘀血还是比较顽固的结滞?它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脉象,我们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治疗,来驱邪气,来治病,但是药量的大小,用药的强弱,用药刚
柔缓急的取舍,还是要根据自身正气来决定的。正气越足,你用的药就可以越猛一些;正气越虚,用的药就要缓和一些,缓缓去病。一切都是以正气的虚弱为根基来处理,所以摸脉很重要。如果你摸脉连正气的虚实都摸不出来,你用什么药啊?有的人脉象正气很虚,邪气相对来讲比较实、比较足的时候,有时候也不可以用很猛的药,也要缓缓来的。那么临床上大部分患者都是这种正气不是很虚,邪气相对比较实、比较盛,这么一种状态,我们治疗的时候就可以先祛邪、再扶正,遵循这么一个原则。那么我们怎么去判断邪气具体的性质、病位、强盛?《内经》里有一句话值得我们借鉴,它说疾病感染人体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先是皮毛、然后肌肤、入于经络、入腑入脏,是这么一个过程。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摸脉的时候,在脉象上也是邪气和正气的拉锯战,相互交持的一个状态。你在脉气的体会也是由浮到沉,浮中沉嘛,由浅入深的这么三步,脉的感觉去体会病的部位的深浅。一般来讲,你摸到的脉气在一个比较表浅的部位,郁结比较重,郁象比较明显,比如说脉弦、脉滑等等,那么它的病气也相对比较浅一些。如果你沉取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不明显了,沉取脉比较弱,那么你感受到的人体的自身正气为主。就是大部分疾病,相当而言,咱们浮取或者中取的时候摸的可能是病气,一般的疾病位置还是比较浅的,不会特别地深。沉取的时候因为病气比较少了,感受到比较多的是人体的正
气,所以沉取实际上是应五脏。所以你沉取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五脏之气,感受的是正气。那么我们在对邪气的把握上,一个是从脉象的浮中沉不同的部位去把握,看看它是属于比较表浅的邪气、还是比较深一点的邪气,邪气的脉象肯定不是那种缓和之脉,只要摸到不缓和的,它就是病气、邪气,只不过相对来讲,单纯的弦象就是气郁,有点滑象可能是痰浊,有点涩可能是瘀血,有点紧的话可能是寒气,大家可以结合《四圣心源》里的二十四脉再去看。
阴阳分24脉
浮沉
迟数
滑涩
大小
长短
缓紧
石芤
促结
弦牢
濡弱
散伏
动代
不同的六部,左右寸关尺,不同的部位它代表了相应不同的脏腑,也是有一些区别。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六部脉不同的浮沉之间去体会出邪气在什么位置,它的强弱有多大。你比方说,外感表寒的时候,六部脉都是浮紧的,脉偏浮、偏紧,紧为寒,浮为表,你就知道它的邪气都是郁结在肌表,是寒邪,束缚肌表,表气不能开达。沉取的时候,它的脉象可能就没那么紧,沉取不紧,说明里面的正气是其实偏虚的,整个正气都郁在肌表去抗邪了。那么这种象,你就可以用麻黄汤之类的,帮助正气开达表气,驱邪外出。这是从整个脉的浮沉方面来判断邪气的位置。从脉的部位来讲呢,比方说中焦痰盛的时候呢,中焦痰浊比较雍盛,这个时候右关脉往往会滑象特别明显,甚至会出现滑动之象,动就是阴阳搏击一样,纠缠住了,脉象描述动脉如豆状,确实是这样,就象一个小豆子在那跳一样,很滑利,这种脉象有时
候临床上也会碰到,而且很典型,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一些,但是确实是一旦碰见,你会发现古人的描述非常形象,确实象一个小豆子一样,非常滑利地那里决决动摇地动个不停。这个时候,关脉单独地滑盛、动摇,这种脉象,中焦痰盛,多见于两关脉,左关或右关见得比较多。那你就可以用比较大量的运中化痰的药,把痰气温化流通开就可以了。还有的时候邪气会郁得比较深,你摸脉的时候,感觉浮取中取都没有,只有沉取的时候才能摸到脉,而且脉好像还郁结地比较重,沉弦、沉紧、沉滞啊都有,这种情况有时候正气反而不容易体会,因为邪气都已经比较深了,正气整个都郁在里面了,很难反映出来。有时候在临床上摸到这种病气特别重的患者,他的脉气非常地浊,你几乎体会不出里面有什么正气来,这种情况正气必然是虚的。大家要知道,我们摸到的脉气,我们讲的是邪气是病气,实际上它也是正气在里面抗邪外出,我们才能体会到这股病气,假设没有正气在里面顶着的话,没有那股抗邪外出的力量,这股病气也表现不出来,这一点大家要记住。所以只要你摸到他的脉气里还有一股病气,即使你体会不到他的正气,像脉郁得比较重、比较沉的时候,那你就要知道正气肯定还有,正气肯定比较弱了,因为正气它自己露头的机会都很难了。这种情况呢,只要没有危象,有时候这种病人自己反而感觉不明显,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或者说自我感觉症状不重,这个时候也是以祛
邪为主,等这个邪气一去,郁结呀,痰浊呀,你判断他是什么邪气,你给他用相应的药物去化解之后,慢慢地他的脉象就变得软了弱了,虚象就表现出来,一般的疾病都是这种规律。邪气去则正气虚,正气的虚象就会表现出来。所以咱们摸脉呢,如何去区分脉的浮沉迟数,六部分主,我怎么去把握,那么我们就单纯地只去考虑正气和邪气这两方面就可以了,就比较简单。脉象不管是偏浮还是偏沉,脉象饱满还是不饱满,是急还是不急,是紧还是硬,有很多的脉象、很多不正常的病象,可能不同的六部脉表现也不太一样,那么这些都是定位用的、定性用的。真正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去考虑的,只有正气和邪气的相互关系,相互对比的问题,这是问题的关键。
你只要看到正气还可以,还能感觉到一点清透的正气,邪气呢,就根据他的性质,以及他的病位,性质呢就是24脉里的哪一部脉,那一种脉代表着不同的邪气,病气。它的病位就是不正常的脉象、病气出现在六部脉的哪个位置,代表了疾病对应哪个脏腑,这就是定位的问题。另外结合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层次,它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脏腑,我们可能需要用不同的药物,偏表的我们可以用轻轻的药物来疏通,偏里的我们就要用比较沉、比较坚实的药来疏通。象比较轻的肝气郁结我可以用薄荷,比较重的我可以用柴胡,再比较深一点的我可能要用元胡,不同的病气它出现的
位置,表浅不同,你用的药物也是不同的。不同的药物也是对应着不同的病位深浅。我们这样就可以从一个比较动态的角度去理解脉象,这股脉气正常情况下是比较缓和的,很清灵,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一旦生病之后,它或者是郁在表、或者是郁在里,或者郁得轻、或者郁得重,它会表现出很多不同的病气、病象来,脉象会表现出相应的不同脉象,二十八脉、二十四脉啊,临床上脉学的书籍对这些不同的病气给了很多描述。但是我们不能一看脉弦,肝郁,就用柴胡,这是不对的。
6。正邪比例定策略:
一定要看病气和正气的对比,要看正气足不足,还有没有正气,正气还有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撑我们所要用的药物。任何一个疾病,它的正气和邪气都是一个相互交持,相互进退的这么一个过程。生病的过程就是邪气逐渐由浅入深,逐渐进入脏腑的过程,而治愈的过程就是邪气逐渐化解散出去,正气逐渐恢复,然后脉象逐渐变得缓和,就是互为进退这么一个过程。那么这样的话你对整个脉象的把握就不是一个脉一个脉去想了,而是想这股脉气,整个的脉象,他是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当中,我会从这个脉象当中体会到,邪气现在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是浅表还是比较深、比较里,正气是虚还是实,里面的缓急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病气郁的比较重的时候,郁的比较急;有时候正气虚的时候,整个脉象也是比较缓,偏软偏弱一些。实际上一个脉象,如果我们形象来讲,一个脉象就代表了战场上的一种局面一
样,你看我们下象棋的有棋局,作战的有战局,那么脉象有病局,这种局面一定有正气和邪气的双方力量对比。我们摸脉的目的就是摸清双方的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这个意思。所以一定不要说,只看敌人在前了,冲啊,不知道自己还有几个人,这就不叫大夫了,所以一定要首先看,知道自己的正气自己的力量还有多少,要搞清楚对方、邪气,他的情况怎么样,我们的情况怎么样,然后才决定要找个最合适、最合理,最优的方案来处理这个局面。
所以开方治病实际上就是一个驾驭全局的过程,前提是首先你要先搞清楚这个全局的形势,搞清楚全局的形势一个最直接最快捷的就是脉诊,脉诊因为这个脉是动态的即时的也是全局的,最便于我们把握整个病象。所以咱们摸脉呢,不要拿着二十八脉往上套,是个什么脉,这样是学不会脉诊的。一样要通过摸脉感受那种脉象,感受那种脉气,然后把这两手的六部脉结合到一块儿,形成一个全局,去看这整个局面的邪正虚实的对比。摸脉的目的,是为了搞清楚整个病象的邪正虚实,你要看清楚患者他目前的整个病局的当前的形势怎么样,你怎么去处理啊,所以这是我们摸脉的思路和方向。二十八脉只是告诉我们去判断敌情的当然严格来说二十八脉也有正气这方面的脉象,但它是一个一个的给你分开了,没有让大家从整体的角度去全局把握,我讲的是你可以不懂二十八脉,没关系,但你不能不懂把握全局,摸脉
的目的是把握全局,不是为了摸出二十八脉来,这一点要搞清楚。
那么我们通过脉象去把握全局的邪正虚实,把握这个对比之后,就会有一个恰当的治疗方案拿出来。如果正气虚的很严重,首先要自保啊,病气得先放在一边,敌人先不打了啊;只要正气还可以,那就或者是一鼓作气或者是持久战,要分情况;不同的邪气就好比我们面前不同的障碍,你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克服,所以用药如用兵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不知道把握全局的这种邪正对比的大夫,是不可能对疾病的全程有个很好的驾驭和治疗的,也不可能有一个很理想的结果。有的人可能会一时取效,但不能完美收工,原因就是始终不知道去把握这种全局邪正的对比。所以咱们摸脉呢看似比较简单,只是去摸摸这个滑脉啊浮脉啊,其实不是的,一定要去体会其中的正气和邪气的这种力量的动态的变化。包括你用药,用药之后,脉象也会有变化。只要你对邪正双方通过脉把握的很准很好的时候,你的治疗方案必然也是合理的,如果你对药物也比较熟悉,你出来的方子针对性就会非常强,效果非常好。
我自己在临床上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务必要一剂见效,当然实际上做不到这一点,但是绝大部分人基本上可以达到,一剂见效,大部分患者在我这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当然很长时间吃了不理想的也有。但是我们如果有这么一个方
向,有一天你会体会到,原来真的可以,古人讲的“一剂知,两剂已”,“覆杯而愈”,其实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不是天方夜谭,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这就取决于我们对病象病情这种非常准确的把握,对全局的很准确的把握,那么脉诊的时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对邪正双方情况摸清楚。所以我平时在临床上给患者开方子,很少开好多副,一般都是两三副,所以很多患者不理解,说,我们大老远的这么辛苦跑过来找你看病,你才开两三副,过两天还得来跑。他不知道有时候这个药根本不能开多了,开了这两三副整个局面完全就给他扭转过来了,你再用就是矫枉过正,可能就会出事儿。因为他觉得以前的方子吃上十天半个月好像也没什么效果,一般人想不到两三副药就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所以你给他用上药之后呢,他整个病势、局面可能就有变化了,那你就必须再根据这个情况重新调整用药,随着病情的演变你的药也要随时在变,这样你的用药永远跟病情是完全吻合的,丝丝入扣。你的每一副药都是有效的,那么这个病慢慢的就完全好过来了,比较快的就好了。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尺内两旁,则季肋也,尺外以侯肾,尺里以侯腹„„这里、外如何理解? 答:这相当于现在的全息脉诊的意思了,跟我们讲的寸口脉不是一回事,
7。问答
----------------------
问题5:六部脉侯五脏,那如果六腑有病,如何能从脉象里感觉出来呢? 答:那么这个问题在难经里边有很详细的解释,就是六脉,什么时候侯脏病,什么时候侯腑病;实际是沉取的时候侯脏病,稍微浮取的时候侯腑病,他是有区别的,但是这个东西属于比较精微细微的感觉,我目前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这个就是腑病这个就是脏病,脏病好感觉,腑病有时候确实感觉的稍微差些,那么大家怎么去把握呢,一般来讲腑病多实,因为六腑是通降为和,腑是藏而不能满的,他要推陈致新,是要通下的,一旦腑有病,他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我们要从临床症状上来判断,就更好判断一些,比摸脉更容易。
问题6:我摸脉的时候,遇到两手六部脉感觉是有点沉弦又有些力量不足,左手三部比右手三部偏弱,左寸脉很微弱感觉快要断了,升不上来了似的。请问这种情况要从“正”的方面入手还是从“邪”的方面入手去治疗,病位主要在哪?谢谢!
答:这个情况,因为你说的这个感觉呢,有时候这个脉象别人说的感觉和自己的体会也是不一样,所以我只能根据你说的意思来推断一下,因为我不知道你这个感觉是准确还是不准确,我只能是姑且认为你这个摸的是没有问题的是准确的来判断。那么象这个脉沉弦又有些力量不足,那么邪气比较明显正气比较虚这么一个象;左手比右手弱,寸脉感觉很微弱,就是正气在左部虚的更明显一些,像这个情况我觉得只要他没有出现正气虚的危象,只要感觉他的脉有沉弦的感觉,就先去邪气,为了防止伤正,也是为了防止正气不能驾驭药物去祛邪,可以适当的用一点扶助正气的药物,祛邪为主扶正为辅这个思路。具体的病位,我觉得他这个病位,如果从正气虚这个来讲呢,你看左寸脉很微弱感觉快要断了,这个木气升达很差了。不过看你这个沉弦的感觉哪个地方明显,我觉得沉弦的感觉可能是左关或左尺比较明显,如果是
左尺感觉比较明显,那么这个问题主要的病位就在左尺脉,相反呢,如果是左关感觉比较明显,那么主要的病位就在左关脉,只要有沉弦的脉象,他的主要病位肯定不会在左寸这个地方,左寸只是被这个病气,沉弦之脉郁结之气在下,正气不能升达,他表现出一个虚象来,可能这个虚象是个暂时的或者相对的一个假象,真正的问题可能是气郁在下,郁结导致的正气不能升达,我觉得这个病位应该偏下,根据你的描述这是我个人的判断,治疗的时候我觉得还是以祛邪,把这个沉弦脉化解开为主,辅佐上一点扶正的,升达木气的。
问题8:我是眼科医生,平时碰到右眼角膜炎的感觉很难治疗,脉象尤其是那种很软的偏大的脉,尤其是关尺部大而软的脉,很难治疗。 答:大而软的脉,尤其是右关部,一般都是中土湿气比较盛,中土湿气盛的患者,他的阳气不容易降下来,所以出现眼,尤其是右眼,右路主降吗,右眼的发炎,红肿啊,这是很常见的,这个时候用消炎药越用越厉害,根本治不好,用中药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就是用温润中焦加利湿的药为主,把中焦的气,把大而软的脉把它流通开,就
是把湿气一去,把这个脉气流通开来,这个大而软的脉就会比较流畅,然后再用升左路,木气升发的药,把这个一气再给他推一下,这样是比较好治的不会很难,这种病我也经常遇到,当然如果中土还伴有粘痰的话要加上化痰的药。司马秉风说推荐《眼科奇书》,对,《眼科奇书》就是很好的一个,就是用麻黄、细辛之类的非常强力的升达左路的药去推这个一气去转,主动的把这个郁结把他推开,但是如果中土非常软的时候,偏大偏软,中土湿气很盛的时候,一定要加上运中焦利湿的药,否则单纯用左路木气,只能升发木气的药,有时候也会比较累。
问题9:左部脉细小,右部浮弦。怎样解释。
答:左部脉细小偏阴虚,右部浮弦阳不降。阳气不降,从这个脉象来讲,左部用当归往上升一升,右边用半夏往下降一下就可以了。
问题16:老师好,左尺脉无脉象,摸不到,右手寸关尺都洪大,补肾的药膳吃了半年都未果,该如何呢?
答:这个脉象来讲左边阴虚很厉害,右边整个都阳气不藏,
我觉得你可能需要先泻火啊,右边可能有郁,是不是有郁火啊,可能需要先泻泻郁火然后再补。
问题18::两脉摸起来又浮又微,中,沉取都没?这是什么状况?是全脉。
答:这个情况可能属于正气偏虚为主,正气虚的可能有点气往外散的感觉,可能是这样,但是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就看你脉摸的准不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一个单纯的虚证了,直接往里收就可以了。
问题19:左尺脉浮大而空,其余皆细而无力如何理解?
答:左尺脉浮大而空的话,这就是一个左尺为肾阴,阴精亏;其余的脉细而无力也是一个阴亏而弱的象,这可能是整个正气阴亏为主,然后加上身体的下焦,左路血分里边,可能还是有一些虚火,一气根基不固,然后又要往上升,所以显示出一个浮大的空象来,正常的尺脉都应该是偏沉的,可能下面有点郁火往外散,这个情况可以以滋养阴精为主,滋阴为主就可以,可以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