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结局——读张爱玲之《霸王别姬》

无奈的结局——读张爱玲之《霸王别姬》

文/王和平

霸王,英雄,我崇拜英雄;姬,美人,我爱美人。霸王别姬,英雄与美人生离死别,我心痛!它是发酵的美酒,总会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诱引我品之又品,一往情深。我常常把自己化身为霸王,身边偎依着小鸟般的虞姬,在黄沙漫漫、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手捏酒囊,面对血色残阳……

文坛中张爱玲无疑是极出色的女性,她的忧伤她的淡定她的执著加上她的爱情注定了她成为文坛的传奇。她的许多作品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我的床头就放着一本《张爱玲作品集》,里边有那么一篇《霸王别姬》。我便无由头地想:难道她想感受四面楚歌的悲凉,感受虞姬一刎香颈的沉重?于是我坐定,遥想那个绸缎裹身,目光散漫的端庄美人点燃一炉沉香屑,轻展绛唇:夜风丝溜溜地吹过,把帐篷顶的帅子旗吹得豁喇喇乱卷……项王睡下了,虞姬秉烛巡视,她听见战马悲啸,看见山下火光闪闪烁烁,看见天上一颗大星渐渐地暗了下去……山下敌军营房隐隐约约传来楚地民歌《罗敷姐》,一曲唱罢,又传来了《哭长城》,如怨如诉。她急急回到营帐中唤醒项王,两人立于帐篷的门外,屏息静听,楚歌阵阵。历史又一次重演:虞姬轻歌曼舞,帐外四面楚歌,霸王双眼血红……虞姬拔剑,鲜血四溅……这一次,张爱玲用她的虞美人的鲜血给霸王的悲壮增添了一丝苍凉,项羽被罩在了绝望的血色中。

这篇《霸王别姬》是张爱玲十七岁时的作品。十七岁,想必正是张爱玲充满幻想的年龄,她生活在相对开明的家庭,促成了她张扬的本性,况且张爱玲还是个知识女性,对男性充满好奇和憧憬,于是执笔而书,把一个千古传诵的悲剧人物项羽融入自己的情感,写他的疲惫,写他的自负,写他的孩子般的天真的眼……并且把他比作“炽热的,充满烨烨的光彩,喷出耀眼欲花的火焰的太阳”,而虞姬则是“那承受着,反射着他的光和力的月亮”。小小年纪的才女张爱玲竟然看得如此深邃:假如项王成功的话,虞姬将得到一个“贵妃”的封号,同时受领终身监禁的处分,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我不得不佩服她的眼光的穿透力,然而她实在是倾心这个有着帝王的能量,集高、帅、富、强与霸气于一身的“叛军的领袖”,于是决意割舍项王对自己的牵挂,以便让他轻装上阵,冲出重围,再整旗鼓。于是乎:“大王,我想你是懂我的”,虞姬低着头,用手理着项王枕边的小刀的流苏。“我不会跟在您的背后,让您分心,顾虑我,保护我,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战斗的能力。”于是乎,虞姬刀出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当然,张爱玲没有改变史实,她只是留下了希望:他喊叫:“军曹,吹起号角!吩咐备马,我们要冲下山去!”

张爱玲版《霸王别姬》通篇的故事情节与史实并没有出入,只是人物心理更加的细腻,虞姬成了她笔下的主角。虞姬的死本在意料之中,可是张爱玲还是给了虞姬一丝臆想:项王胜利了……我个人对此的看法是张爱玲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才会小小年纪就把笔触及生活的深层,追索生命的意义。

由此我想到了张爱玲对爱的追求:她渴望一份轰轰烈烈的爱情。生活中她也确实是这样,对爱的追求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初遇胡兰成,就被他的才华所折服——身子低到尘埃里去了。几次三番,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只在,灯火阑珊处。为爱执着,本没有错,错在遇人不淑。我们只能叹息:时也运也!她的爱情虽然轰轰烈烈,然而却是一份被世人唾弃的爱情———胡兰成本就是骨子轻贱,汉奸这顶帽戴得端端正正,致使其后来在大陆台湾两岸均无法立足,两性关系更是轻浮之至。这几点翻翻他的家底就知道了。可想其为人之为国人之不屑!而张爱玲爱上的就是这样一个人!当然胡兰成自有他的能量,不然一代才女怎么会如此的一意孤行?怎么会总将自己的身子低到尘埃里去了?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故事,诠释在我们的生活中,便是一个浪子与痴女的经典,浪子拈花惹草,痴女却是一往情深 ———大王我想,你是懂得我的……然而很不幸,她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噢,那你就留在后方,让汉军的士兵发现你,去把你献给刘邦吧!

虞姬终于累了,绝望了。于是乎,血溅当场。于是乎,虞姬有了收尾:“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收梢”———不知项羽有没有懂,张爱玲自然是懂的。如果真的是这样,张爱玲绝对是幸福的,爱人是当世豪杰,自己是绝代佳人———又是在乱世风尘中!在情人怀中香消玉殒,那是多么幸福!可惜造化弄人,胡兰成在世人眼中无疑是条走狗,乱世佳人注定在无限惆怅中孤独凄苦,随风而逝。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无奈的结局!

又想起那句震撼人心的描述:力拔山兮气盖世!望着无比灿烂的晚霞,我想象着那古远的战场:夕阳下,霸王放下兵刃,仰天长啸,然后,地上开满了慑眼的梅花……

易安居士说:不肯过江东。张爱玲一定读过,我想。

作者简介:王和平,江西玉山人,人民教师。偶尔执笔,贻笑大方。

点击以下文字可以查看作者精彩文章——

酒之遐思(三)

酒之遐思(二)

酒之遐思(一)

居家随想之:勇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