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革命根据地名人(11)——晋绥分局常委、军区司令员吕正操

吕正操将军早年是东北军张学良扉下的一名团长,也是“西安事变”捉蒋行动的直接参与者。“七七事变”后吕正操率部起义,改称“人民自卫军”,在冀中平原上树起了第一面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大旗,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不久,人民自卫军便纳入晋察冀军区,吕正操担任冀中军区司令员。1943年9月,根据中央指示,吕正操率部开赴晋绥边区,接替贺龙担负起守护延安东大门的重任,担任晋绥分局委员、晋绥军区司令员。1945年10月离开晋绥,调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员。

吕正操,字必之,1905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祖上是河北清河县人。17岁时,1922年参加东北军张学良的东北军卫队旅,由于精明强干,能读会写,被张学良选送考入东北讲武堂深造。1925年12月张学良在锦州成立三、四方面军团司令部,吕正操被张学良召到身边担任少校副官。

  由于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在部队招考文书时,吕正操被幸运选中,调到旅部副官处当文书。很快他就受到了张学良得赏识,被推荐去报考东北陆军讲武堂,并考取了第五期。1925年毕业后,他就当上了张学良的少校副官,参与了“第二次直奉战争”。此后,他历任张学良的秘书、参谋处长、团长、同泽俱乐部干事。

  1936年10月,张学良调吕正操到他在西安的公馆临时服务,担任内勤副官。“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斡旋,就住在负责接待和警卫工作的吕正操的楼上。在此期间,他和中共代表罗瑞卿、许建国等人常有接触。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在陪同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即被扣押;东北军群龙无首,名存实亡。1937年3月,蒋介石强令东北军改编,吕正操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53军691团团长。

当年5月,在一个行军帐篷里,吕正操秘密完成了入党仪式。

1937年10月10日下午,吕正操率部进抵束鹿县半壁店,与日军遭遇,击毙日军少尉队长以下10名,乘着夜色进驻梅花镇四德村。深夜,日军进攻梅花镇,部分中国军队被包围。

在危急关头,53军军长万福麟、师长周福成、旅长丛兆麟分别打电报让吕正操丢掉被包围的部队后撤。

吕正操大怒,撕碎电报带队直冲敌阵,接应部队突出重围。事后,吕正操对部下说:“作为爱国军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负有保卫国土、收复失地的责任。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像红军那样,到敌后打游击去!”

10月14日,吕正操率部起义,改称“人民自卫军”。不久,人民自卫军便纳入晋察冀军区。吕正操担任冀中军区司令、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公署主任。

吕正操率部驰骋冀中平原,铸造了平原抗战中的传奇历史。在这里,冀中军民创造性地发明了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等方法,开展敌后抗日斗争。吕正操带领军民,依靠这些办法与敌人斗智斗勇,最终使冈村宁次的“铁壁合围”破产。

冀中吕司令,成了威震敌胆的名字。这也成了吕正操一生中最为骄傲的一笔:“我最得意的是打日本。”

张学良得知后,对此表示:“必之(吕正操字)这条路走对了”。

在冀中抗日时期,吕正操率部队、民众积极展开敌后战争。毛泽东曾评价“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中共建政后,许多电影、戏剧,如《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以及《平原作战》等的文艺作品都是以这个时期的真实斗争作背景的。故晚年访问美国会见张学良被对方称为“地老鼠”。

1943年7月15日,晋察冀边区召开了制止内战、挽救危亡大会。聂荣臻在会上讲话,号召边区军民动员起来,为保卫陕甘宁边区而斗争。他还发布命 令,要求精简机关及直属队,充实战斗连队。吕正操奉命率部西移。

毛泽东很赞同他的这一决策,在8月5日给他的电报中还说:吕(正操)部六千西移不变,另从北岳区调四千西移。冀 中将来需要时从北岳区调去。……中央已决定你来参加七大,望迅作布置早日动身。与聂荣臻、吕正操同赴延安的,还有晋察冀边区新增补的中共“七大”代 表胡仁奎、郑天翔、王宗槐、张瑞华等人。

这次,聂荣臻、吕正操等人赴延安,进行了充分准备。护卫部队力量强大,有数千人之多。吕正操带有两个团,二分区司令员郭天民也带有部分兵力。此次他们过路,就要经过二分区的驻地。聂荣臻还让作战科的同志选好了赴延安的路线:从正太和同蒲两条铁路中间的大山穿过。

1943年9月初,聂荣臻、吕正操等人到达晋西北兴县。此时,情况又有了变化。时任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司令的贺龙,承担了准备打击国民党顽固 派势力、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要任务。他调驻守晋西北的120师 358旅西渡黄河,驻防县以西至黑水寺地区,359旅驻防临县、南泥湾地地区。

中央决定:吕正操留在晋绥军区任司令员,林枫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代理书记兼晋绥军区政委,续范亭、周士第任副司令员,周士第兼参谋长,陈漫远任副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

于是,吕正操和他率领的部队留下了。在敌后的解放区中,晋绥边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它东与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根据地相连,西与陕甘宁边区相依。它是华北、华中、华南各解放区与陕甘宁边区唯一的交通要道,也是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 的重要屏障。这里,山脉众多,连绵不断,黄河、汾河流经其间,地形险要,本可据守。但抗战爆发不久,国民党军队即望风溃逃。吕正操继贺龙之后,成为第二任 晋绥军区司令员,率部转战于青山汾水之间。

晋绥边区,较之冀中地区来说,环境安全、生活平静。冀中根据地长年处于紧张状态,通 常是人不卸甲,马不离鞍,昼夜戒备,战事十分频繁。而晋绥山多,便于隐蔽,大有回旋余地。隔河便是陕甘宁边区,每遇日军“扫荡”时,就可迅速把后方及非战 斗人员转移到河西去。

开进晋绥的冀中部队共有9个团。指战员们原来一直在平原上活动,初到山地打仗不大习惯,但处在这样的环境里,都有一种新鲜感和安全 感,因而很高兴。吕正操将冀中爆破运动经验推广,指导晋绥各分区掀起了群众性的爆破运动,取得了显著效果,把敌人的嚣张气焰打了下去。同时,晋绥边区军民 响应党中央把敌人“挤出去”的号召,进行了很多出色的战斗,汾阳战斗就是一例。为此,吕正操接受中外记者代表团采访。此后,中央“七大”召开,吕正操参会,并得到毛主席的接见,完成人生夙愿。

吕正操带部队刚到晋西北,就碰上了1943年秋季反“扫荡”。为了粉碎日军“蚕食”根据地的阴谋,晋绥边区的党政军民,坚决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广泛地开展了“挤”敌人的斗争。

同年9月上旬,晋绥分局召开群众工作会议。会前,林枫特意找到吕正操,要他在会上做一个专题报告:“你们冀中的地雷战远近闻名,你给大家好好讲讲 吧!”冀中军民在反“扫荡”斗争中,开展地雷战,还有地道战,在平原游击战争史上,创造了奇迹般辉煌灿烂的一页。地雷,最初大多设在敌人的交通线和保卫村 庄的警戒线上,随着村落战、地道战的开展,又得到广泛使用。在抢种抢收中,群众还摆出了地雷阵。这就使敌人防不胜防,草木皆兵。民兵们利用爆炸的口号是: “来不让来,走不让走!”“你一定要来,我就一定打你;你不打我,我也一定打你!”“多时大打,少时小打,没有时准备打!”

介绍了冀中区开展爆破运动的经验。林枫号召通过爆破运动来扩大民兵队伍,提高民兵的战斗力,培养智勇双全的民兵英雄。各级党组织和各地民兵坚决贯彻执 行了晋绥分局的这一方针,开展了群众性的爆破运动,取得了显著战果,对敌人造成严重的威胁,把敌人的嚣张气焰打了下去。

 福尔曼在《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一书中,曾描述晋绥边区开展地雷战的情景:围困日本人的一个常用方法,便是在据点附近安放成百上千个地雷。有一个村庄 由于这一方法运用得很成功,以至他们坚信自己摆脱了邻近据点的威胁。据点的四周是一个密布地雷的战场,民兵昼夜巡逻,防止日本人突然袭击。日本人虽然迫切 需要水,但是却不能出来取水。我到达该地时,据点已被围困20天了。我问村民,他们是否愿意军队留下来帮助他们攻下那个据点。他们回答:“不,我们自己可 以处理它。”10天之后,他们攻下了那个被包围的据点,疲惫的守军没有什么抵抗,一半被击毙,另一半投降。

晋绥边区军民为把敌人“挤出去”,进行了很多出色的战斗。最大的一次战斗,是1944 年9月14日至17日进行的汾阳战斗。当时,中外记者参观团正好赶到这里,他们登上靠近汾阳的山上,俯视城关战火,拍下了激战的情景。他们亲历了汾阳战斗 的全过程:从战前政委部署动员到战后政委总结讲话,从凌晨到午夜。夜间作战时,福尔曼等人坐在城墙上,身体缩在毯子里,好像一群等待厮杀的秃鹰。他们清晰 地听到枪声,看见城里子弹的闪光,以及火柴厂被击毁时升起的一片巨大的火焰,蓝的、绿的和橙色的火焰。卡斯堡少校在距离火线不远的山村里,遇到抬下来的伤 员,便守在担架旁,轻声地问候战士的伤情。他是美军观察组军医。

 战斗结束后,指战员们便把大批的战斗纪念品——战旗、徽章、钢盔、照片等,分送给国 际友人。爱泼斯坦忙请指战员为他在一面日本旗上签名,当时他任美国《时代》杂志、《纽约时报》记者。吕正操在军区司令部会见了中外记者代表团,并同他们亲 切交谈。陈漫远向他们介绍了晋绥根据地的军事概况。他正说到 1944年夏天八路军已经摧毁和破坏了128个敌人据点,一个参谋走进了会客室:“报告,司令员同志,我们刚刚又摧毁了敌人两个据点。”顿时,室内气氛活 跃起来,许多记者同时伸出大拇指:“打得好,打得好!”有个记者大声说:“一共是130个了!”外国记者们兴奋地向吕正操谈起他们的观感,并表示要向世界 作客观、真实的报道。

爱泼斯坦激动地说:“这次我们在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住了几个月,看到了敌后的军队与人民在怎样艰苦英勇地工作与战斗,怎样牺牲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祖国、为世界人类和平而斗争。我们的责任,是要将所知道的真理告诉全世界。”“汾阳的战斗说明八路军、游击队,比日本军队打得好,中国人民有能力一步步将日本人赶走。”路透社、《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武道紧接着说:“八路军在敌 后与人民亲密合作的事实,不但能影响中国其他地方,也会使世界其他民主国家以八路军作为榜样。”这些记者果真这样做了,向全世界报道了晋绥军民反对日本侵 略者的英勇斗争实况。

1945年夏,在中共七大上,吕正操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8月后任晋绥分局常委。按照中央指示和分局、军区的新部署,他兼任晋绥北线指挥部司令员,遂命令:绥蒙军区司令员姚喆、副司令员张达志分率所部对归绥实施包围:许光达带两个团会攻归绥;绥中游击部队配合主力占领陶林、武川等城镇; 十一分区各游击部队进占归绥以东铁路沿线各点与铁路以南之各城镇;二、五分区游击部队与武工队分别就近攻取敌占城镇。各部队接令后,全面展开以归绥为中心的反攻作战。他亲率一个团日夜兼程赶赴前线,同许光达部合力攻克清水河县城,全歼守敌千余人。绥蒙军区部队将4000余敌包围于归绥城内迫其投降,却遭傅部与包头东退日军配合之内外夹击,故而撤出。历时10天的北线反攻作战,收复了陶林、武川、右玉、平鲁、朔县、清水河等县城,攻占了察素齐、毕克齐、旗下营、陶卜齐、白塔等火车站及归绥外围据点兵州亥和五寨境内之义井、李家坪据点,解放了大片国土和沦陷区人民,将日伪残部压缩于平绥铁路大同至归绥一线。

1945年9月中旬兼任中共雁门区委委员、雁门军区司令员,不久,奉中央指示同林枫带一个团兵力和连以上干部400余人赴东北地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