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晚年,双目失明下完成近百万字巨著
80岁时,钱穆撰写《忆双亲》一文;83岁到84岁,钱穆撰《师友杂忆》;二者合为《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一书,堪称经典著作。
此书20万字左右,是钱穆对家人、师友的回忆,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顾,其下笔简练,文雅生动,而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 ,表述之清晰,内涵之隽永,人情之通达,境界之层出,尤其能启发世人。
二十年来,笔者已多次阅读此书,常读常新,且常能汲取到丰厚的营养与深层的力量,甚至能在极疲劳的时候得一种无形的能量,在极喧嚣的场所得一种清爽与宁静。
此种书,诚为难得!
钱穆的最后时光是值得称道的。撰写《师友杂忆》时,钱穆“双目已不能见字,信笔所至,写成一字即不自睹”。
撰完《师友杂忆》后,钱穆又在夫人的帮助下,以8年光阴完成《晚学盲言》这一70万字的巨著。
此书分三大部,一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二为“政治社会人文之部”,三为“德性行为修养之部”,深入浅出,包罗万象,珍宝潜藏,堪为人文富矿。
对于《晚学盲言》的写作缘由,钱穆在序中介绍:
八十三四岁,双目忽病,不能见字,不能读书,不能阅报,唯赖早晚听电视新闻,略知世局。又以不能辨认人之面貌,畴人广座,酬应为难,遂谢绝人事,长日杜门。幸尚能握笔写字,偶有思索,随兴抒写。
对于写作过程,钱穆则如是介绍:
一则不能引据古典书文,二则写下一字即不识上一字,遇有误笔,不能改正。每撰一文,或嘱内人搜寻旧籍,引述成语。稿成,则由内人诵读,余从旁听,逐字逐句加以增修。如是乃获定稿。费日费时。大率初下笔,一小时得千字已甚多。及改定,一小时改千字亦不易。内人为此稿所费精力亦几相等。
对于此书未完成以及完成后的不同心情,钱穆以“大惧”与“大定”来形容,自称:
余九十一生辰屡犯病,大惧此稿不得终讫。内人告余,未读稿已无多,心乃大定。直迄于余九十二岁生辰后又百日,而全书稿乃定。
以上文字,足见钱穆将学问与人生紧密融合,岂是徒求功名者可比!
真正做学问之人,常有这种精神。
梁漱溟晚年以写《人心与人生》为主要任务,书未完成,他觉得自己不能死去。书一完成,他认为自己可以不再牵挂,可以离开人世了。
冯友兰晚年与钱穆相似,也是在几近失明的状态下,在女儿的帮助下,以十年光阴,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
这种精神总是令人无限感慨,且足以鼓舞内心。
往事已矣,但真正的精神永存于大地。
当我们了解到这些文化大家的晚年事迹时,
可否返身观照一下自我?
可否生发一种绵绵不绝的力量?
以促动自己,汲取前贤的精神,激发自己的潜力,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