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211丨孟子为什么说五霸者三王之罪人
今天是经典日课第711讲,孟子日课第211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
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孟子·告子下07》上)
五霸,指春秋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三王指夏商周的夏禹、商汤、周之文王、武王。孟子之时,王道而降为霸道,霸道而降为战国,从前圣王所建立的良好政治秩序,荡然无存。孟子本章即追究其中的原因,他说:
自古治世安民,德莫过于三王,三王之后,五霸迭兴,虽有扶衰拨乱之功,但崇尚武力,破坏了王法,因此得罪于有道之世,五霸对三王来说,是有罪之人。
如今的诸侯,不但不守王法,即使是五霸所立之规矩,也废而不遵,而以巧诈相倾轧,因此他们对五霸来说,就是有罪之人。
至于如今的大夫,不知图治霸略,而且还阿谀奉承,只知图谋一己之私利,他们对如今的诸侯来说,就是有罪之人了。
从上到下都是罪人,看来整个社会不是窃国者,就是窃钩者,孟子为何得出如此结论。首先说为什么五霸是三王的罪人?三代圣王建立了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秩序?
天子巡行诸侯国叫巡守,巡守,即巡视其所守的土地。诸侯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即汇报其所守的工作。
天子的巡狩,春天考察耕种情况,发现耕牛和种子不足,就赈贷帮他补足,以不耽误耕种。秋天则考察收获情况,发现歉收的,就赈贷来救济他。
天子在王畿之内巡察,诸侯在本国巡察,体察民间疾苦,施惠于百姓,使百姓家给人足,没有匮乏之患,不用担心挨饿受冻,保证最起码的生存需求。
天子到诸侯国巡守,如果土地已经开垦,田野修治,老人被赡养,贤者被尊重,俊杰之士都有官位,就给他赏赐。赏赐封地。
如果进入某国境内,看到土地荒芜,老被遗弃,贤者不被任用,在位的都是贪官污吏。掊克,是聚敛。如此则责罚,让诸侯引以为戒。
说完天子巡狩,孟子接着说诸侯的述职。
诸侯述职的时间有规定,到时间一定要如期而至。一次不来朝见,就降低其爵位;两次不来朝见,就削减其封地;三次不来朝见,就要出动军队,兴师问罪。因此礼乐征伐之权出自天子,天子发布命令问罪,而不必亲自征伐;诸侯奉天子之命去征伐,而能擅自兴师问罪。
而五霸不用天子之命,挟持一部分诸侯去征伐另一部分诸侯。名为伐,实际是讨。僭越权力,以下犯上。所以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
天子与诸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整个社会的有效运行,为百姓的安居乐业提供有序的环境。然而春秋后期,王室失去话语权,诸侯纷争,五霸迭起,推翻了原有的政治秩序,以武力重定规则。《集注》引林氏言曰:
春秋之间,有功者未有大于五霸,有过者未有大于五霸,故五霸者,功之首,罪之魁也。
孟子在此说了五霸之罪,那么五霸之功如何?他们又将如何维系其重建的秩序呢?请看下一讲。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家风传承
家训《聪训斋语》全文丨父子双宰相、六代翰林,曾国藩倍加推崇的家训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