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日课014丨教育的目的就是将人培养成具有完善人格的人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日我们进行《荀子日课》第14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君子知道学习不全面、不纯粹,不能够称之为完美,所以他们反复诵读、深入思考以求融会贯通。效法良师益友来相处,去掉自己有害的东西来扶持保养身心。
好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读好书,更要反复读,将其读精读透,掌握其精义,使其融到自己的骨子里。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读好书交益友,然后才能澡雪精魂,改变气质。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使自己的眼睛不是正确的东西就不想看,耳朵不是正确的东西就不想听,嘴巴不是正确的东西就不想说,心里不是正确的东西就不想考虑。
读了有品位的书,汲取了营养,心中有了选择的标准,庸俗读物自然难入法眼。这也是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之事,不去做,也不屑于去做。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等到他真正爱上了读书,好学就成了他人性的一部分,犹如眼睛喜爱五色,耳朵喜欢音乐,嘴巴喜欢五味,心里想着拥有天下一样。杨倞注曰:
致,极也。谓不学,极恣其性,欲不可禁也。心利之,有天下之富也。
欲望乃人之本性,可导而不可禁,纵之,则有害于身心,甚至危害社会。礼,是对人欲望的规范,而不是压制。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倘若读书学习达到如此之境界,权势利禄不能左右他,人多势众不能改变他,天下任何事都不能使他动摇。活着如此,就是死了也是如此,这就叫做道德操守。梁启雄注曰:
学者确实有了心得之后,就结成正确的、坚定的意志,不接受别人的利诱,不做群众的尾巴,也不被反动的洪流所激荡。乐生时固然遵循着这条正确路线前进,即使阽危至死也遵循这条路线勇进。这才是修德者掌握的正确的人生观啊。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有了这样的道德操守,然后才能内心信念坚定;信念坚定然后才能从容应付外界的各种复杂的情况。能信念坚定,又能够应对各种情况,这就叫做成人。孟子亦谓: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将人培养成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既遵循礼仪,也满足欲望。欲望得不到适度的满足,即使生活在文明社会之中,其人格也是撕裂的、不健全的。无欲之人非人也。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天显现明亮,地显现广阔,君子的可贵就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杨倞注曰:
见,显也。明,谓日月。光,谓水、火、金、玉。天显其日月光明,而地显其水、火、金、玉之光,君子则贵其德之全也。
君子一旦达到全的境界,也就是达礼得欲,天地也会显现其光明的德行。
温故知新
荀子日课012 尊师重道,作为学生,对老师究竟要有怎样的态度
日课温故
论语温故(全)20篇500讲
古本《大学》(全)36讲
涵泳诵读
家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