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教师”就靠这篇文章了

2016年真的要过去了,以此文来纪念我逝去的时间,与教育的感悟。感谢《教师月刊》评我为年度教师,感谢清华附小,感谢家人,感谢自己,祝大家新年快乐。                                                                                                  ——聂聂

遇见美术教育

关于一个美术教师主题整合课的思绪

我一大学毕业就来到清华附小工作了,当美术老师已经快十年了,中国人对数字比较敏感,“十年树木”,“十年磨一剑”,“壮士十年归”,“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还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励志的话,也有我的玩笑话,可为何是十年这个数字?似乎十年是人生命的一个拐点,可人生又有几个十年呢?似乎十年这个不长不短,刚刚好的时间,到了可以为自己的美术教育写点东西的时候了。我想每个人对教育并不陌生,人一出生就陷在了教育与被教育的情节之中,或多或少,都会觉得自己有谈教育的资格。我到附小来教书倒是没有太多的思想包袱,无论是现实的还是理想的,我总觉得我从学生那里获得的快乐是很多的,我的进步是自己所能见到的,我在自己生命最好的时间段遇见了美术教育,真希望应了那句时尚之语——不是我在最美好的年华遇见了你,而是遇见了你才是我最美好年华的开始。

附小把上好课作为老师最崇高的师德,我在附小经常上的一节主题整合课就是关于汉字的课。刚上汉字一课,我是依着教材《有趣的汉字》来上的,教材里讲了些汉字的演变过程,然后是用国画的方式来绘画甲骨文,并不见太多的趣味。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础,本身就非常具有整合的文化意识,可以很容易地融合语文、考古学、哲学、书法等多种课程资源,于是我把《有趣的汉字》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就有了《象形文字的表现》、《文字·传达》、《汉字的表达》等系列课程,通过对汉字一课的雕琢,我的教育思绪围绕着文字这个主题有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我通过文字系列课程的串联,具体谈谈一个美术老师的主题整合课的思绪。

在学校“1+X”课程的推进下,整合提升美术教学

我们附小提出“1+X”课程,“1”是指整合优化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是指满足学生需求的个性化课程。如果说《有趣的汉字》是国家基础性课程,那么《象形文字的表现》通过整合黑白画的校本教材,用黑白画的方式装饰学生自己喜欢的甲骨文,通过对甲骨文的想象,可以添加学生自己喜欢的形象素材,其线条疏密的变化,黑白灰灵动的变化,着实让学生的作品独特了起来。

“1+X”课程设置的动力就是课程的整合,通过优化整合国家教材,根据附小学生见多识广等学情,开发完善系列课程,既满足了学生需求,也促进了教师水平的提高。学校鼓励老师“超越教材”,美术组的老师们就开始尝试着把教材整合,如教材中的《画汽车》与《五彩路》,《画古树》与《多姿多彩的塔》等内容,可以在五彩路上画汽车;画完宝塔,后面再添古树这种情态,教材里不乏这种有所联系的课例。课程整合后,大约腾出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根据学校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情况,根据清华园独特的地域环境,设置低段学生画校园,中段学生画社区,高段学生画大学的写生课程,不管美术怎么发展,写生永远是接近艺术与自然的好方法,而且学生的写生能力也需要在长时间的浸润下,方能有所提升。

师生一出外写生,走向大自然,就很容易发生教育故事。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学生画社区的老房子,大家兴趣盎然,专注描绘,可有一个学生总是对楼房玻璃上的积灰满是兴趣,涂抹着,玩弄着,就是无法专心进行纸面写生,我见状,心思一闪——学生不愿意在纸面上写生,那就让他在落满灰的玻璃板上作画吧。我随即引导学生,用手指作笔,尘灰作料,手指在灰中滑动,不一会,学生就在积灰重重的玻璃板上勾勒出了一栋老房子。老房子的线条歪扭沧桑,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学生与我都很是高兴。我喜欢这般不做作的教育故事,有时教育靠灵感,更加依靠师生一种开放的心态。我觉得课程的整合首先是教育心态的开放,很多东西就会促发灵感,就会自然地生长起来。

艺术选修走班学制,完善学生思维品质

随着学校课程的深化,我们开始尝试走班教学,开设艺术的选修课程,丰富“X”课程,我向学校申请开设哲学与绘画的课程。我平常就喜欢读有关思想的书籍,愿意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尽管我对哲学理解还比较浅薄,但我愿意尝试,愿意与学生交流,其实课很直接,我就是不停地追问学生终极的问题,如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爱,什么是死亡?我跟学生聊希腊哲学的故事,跟学生讲哈佛电车难题的故事,我希望给学生一个更加开放的课堂,我让学生画教育给你的感觉,画生命给你的感觉,学生的画面一下子就给人以惊艳之感。我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美术课的思维品质,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画一幅完整的作品。

在这般理念的影响下,我觉得《甲骨文的表现》还没有完全调动学生的思维,很多学生没有感受到美术里更深刻的东西,于是,文字一课就变成了《文字·传达》。我想把汉字放到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去,让学生的思维有所进展。这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辨别用黄色填充的“红”字图形为哪种颜色的文字游戏,及为何世间语言不统一的通天塔故事,介绍用英语字母写书法的艺术家徐冰,使学生重新思考文字传达的意义与价值,促使学生思考红这个字的字形为何能代表红这个字的内容,比较中西文字存在的意义,让文字这节课变得更有思考的意味,就在老师苦心琢磨如何推进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课程也开始融入哲学、当代艺术等元素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还经常上公开课。有时我会很得意我在公开课上的表现,口吐莲花,张弛有度,表演生动。这是一节以艺术情绪为主题的课,我以疯狂这个情绪为主题,用什么是书法的问题作切入,串联中国书法与西方抽象绘画,跟学生讲张旭,讲波洛克,讲解线条及艺术形象背后所隐藏的情绪及情感,兼谈舞蹈等各种艺术的疯狂,告知学生,艺术家的疯狂是一种沉浸、专注、激情及享受的状态,好的艺术就是在疯狂与控制中诞生的。我在这节课上跟学生们分享了很多,但在课上,当一个女生冷静地说出——疯狂到了极致就是安静之时,全场也都安静了下来,我上课的“疯狂”也安静了下来,我突然发现,我在课上说了这么多,也抵不过学生的一句话,是那么地妥帖,那么地震撼,那么地耐人寻味。这种主题课还可以有艺术的悲伤,艺术的哭泣,艺术的欢乐,我的思绪还可以延伸很多。在这般课堂里,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学生的回答总是让我思绪良多,启发不断。记得我问学生什么是美,他告诉我美是看了第一眼还想看第二眼的东西;我跟学生交流达利所画的《记忆的永恒》时问:是先有时间还是先有人?有学生说人先于时间而存在,因为时间是人所发明规定的;有的说时间是人发现总结的,但不代表人之前就没有时间,要看怎么理解时间的定义,大家七嘴八舌的,很是热闹。有个男生站了起来很肯定地告诉我:一定是先有时间,因为人也在时间里。我特别喜欢这个说法,我觉得学生的见识很高,我在课上很享受与学生这般的交流。

绘本教学更容易引发师生对整合的向往

附小的课堂越来越关注学生了,提出了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通过工具撬动来改变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显性化,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地发生。我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情绪感受了,我希望利用学习工具来帮助学生,让我少说话,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细腻感受。所以在《汉字的表达》一课中,我特别在意学生对中国汉字的感受,还原远古的情境,追问学生在没有文字语言出现的时候,应该怎样表达,怎样告诉同伴我见到了一只羊?通过追问羊字的甲骨文,引发学生对鲜、祥、美等汉字美好意象的联想,最后,学生通过各种工具材料来表现羊字的甲骨文的变化。很多学生在课上都支起了画架,有用泥土树枝表达羊字的古朴的,有用水粉颜色表达羊字的温柔和煦的,有用喷壶喷洒红色表现烧熟的羊肉的,有用水墨挥洒表示可爱奔跑之羊的,学生通过美术工具充分地抒发了自己对汉字的情感,学生好多的想法,好多的故事就这样生发开来。

当学生指着自己的作品说他是如何想的,想到了什么故事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美术与语文天然的整合,图文并茂的形式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且附小提出全学科阅读,绘本无疑是一个图文并茂,引人想象的学习工具。绘本包罗万象,可以整合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学生可以通过欣赏绘本来联想及表达更多的故事。前一阵子,我们附小举办了全国性的亲近鲁迅的主题教学活动,我也在会上介绍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绘本教学,绘本一下子就拉近了鲁迅与师生的距离。当我根据绘本,提问学生:你觉得小时的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快乐吗?一个学生就指着绘本说到——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不快乐,因为在绘本里,三味书屋里的墙上挂着一幅古画,古画里画着一棵松树,松树下,用绳子系着一只蜷缩的鹿,这只被抓的鹿就象征着不快乐的鲁迅先生。尽管我知道古画里的鹿象征着功名利禄,但我感叹学生细致的观看与独立的思维,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好故事一个好绘本。

我借着理念,上了多个绘本课,深深感觉要让教育无痕,让很多的知识点藏在绘本教学里。讲超现实主义的绘本《威利的画》;讲形象转移联想的绘本《我爸爸》;讲颜色表达情绪的绘本《大脚丫跳芭蕾》;讲死亡的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讲艺术观看的绘本《LOOK系列》,绘本带绘本,绘本教学也就开始有了些模样,学生们对绘本很感兴趣,学习很投入,绘本教学就这样弥散开来。

可以说绘本教学也是主题整合下的延伸,主题整合还是为了要立人,完善人的核心素养。在课程整合中丰富教学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当我从整合教材,在意自己,到关注学生情绪及思维,再到工具运用的开放式课堂,回到美术课的原点,对美术的基本认识,我发现美术真的是非常好的整合载体,很多学科的作业搭配点学生的美术作品也就丰富了起来,语文有母语语感境界之美,数学有几何图形的规律之美,音乐有节奏旋律之美,体育有身体姿态之美,美无处不在,美术教育无处不在,美术最容易弥散在整体的教育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清华附小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学校一路走来,鼓励和支持老师的想法,撘建各种平台让老师迅速地成长,我在附小备受鼓舞,受益良多。我这几年下来,还做过诸多的美术教育的试验:如期末举办艺术拍卖会,为学生在清华美院举办展览,为每一节课设计自主学习乐学单,把一年级画的好的学生放到六年级一同上课,给学生制定一学期的作业合同,让学生在教室通告栏写下自己的收获和建议,带学生到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很多有趣的教育故事也由此展开。每天漫步在清华园中,与学生一起晨诵,一起做眼操,一起跑步,一起画画,一起成长,真的会有一种幸福感。谨以此文,感谢学校,感谢教育同仁,感谢我的学生,感谢自己与美术教育相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