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219
蒲公英泡水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能有效抑制细菌和真菌的滋生,能帮助对抗风寒感冒等问题,蒲公英泡水还可以帮助治疗病毒性的感冒,蒲公英泡水喝能缓解感冒给身体带来的不适,蒲公英泡水喝还具有保护眼睛的作用,能降低眼疾的发病率,那么哪些人不能喝蒲公英水? 1、预防感冒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这时候细菌流感也要出来活动了,对于一些免疫功能差的人群,如果稍有不注意或者是不经常运动的人群,病菌就容易找上门。 出现流鼻涕、咳嗽等不适的症状,尤其是病毒性的感冒,还能传染给其它的人,让身边的人都受到流感的侵袭,大家想要食疗的话,就可以喝些蒲公英泡水,觉得味道不是很好喝的话,还可以加些冰糖,能够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冒,对于已经患有感冒的人群,还能够缓解感冒带给我们的不适。 2、保护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现代人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眼睛的健康状态每况愈下,患有近视,甚至是眼疾的人群越来越多,像伏案的人群平时就要多注意眼睛的休息。 另外,食疗上可以采用蒲公英泡水,可以起到很好的明目之功效,在古书上也有相关记载,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用蒲公英,可以治眼疾肿疼,只需要用新鲜的蒲公英泡水或者是煎汤食用即可。 3、护肝 春天是养肝的好时节,而蒲公英泡水也有这种功效。要知道的是长期肝火旺盛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的,中医上认为,肝火旺主要是因为体内热毒多的原因导致。 蒲公英味苦、甘、寒、入肝、胃经,可以清热解毒,从而起到很好的祛除肝火的作用。平时自己采摘新鲜的蒲公英晾晒,或者是去药店购买,都是可以的。 哪些人不能喝蒲公英泡水? 蒲公英性寒,本身是虚外寒,或者是脾胃虚弱的人群尽量不要服用,避免加重病情,对身体健康不利。 以上我们了解了蒲公英的功效,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喝蒲公英泡水,寒性体质的人最好不要喝蒲公英泡水,脾胃虚寒的人喝蒲公英泡水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很容易导致身体体质变得更寒,这类人最好不要喝蒲公英泡水。
经方治疗脾胃病 吴师治疗脾胃病将之细化到部位用药,使用药更加精准。现代医学已提出精准治疗的方案,这给中医也有启示。 1.口腔用药法:吴师认为,导赤散可治疗一切口疮、溃疡病。无论寒热虚实,在导赤散基础上加减即可。牙龈肿加马齿苋;膝关节痛加牛膝,可治关节痛,又加强降心火之功;骨质不好加骨碎补; 牙龈出血加地骨皮;大便干结加大黄;鼻梁色青者少阳病,可加茵陈、黄芩、郁金;补体力可加仙鹤草、牛蒡子等。 2.咽喉用药法: 治疗咽喉不适:(1)小柴胡汤加细辛或桂枝,半夏散及汤中即用桂枝。细辛配黄芩治疗淋巴滤泡增生很好。此病在三阳,属实证。若手心潮湿,加桂枝;少气懒言,加升麻配党参是补中益气法。(2)病在少阴,属虚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甘草,黄芩,郁金;怕黄芩太凉可用酒炒。 3.食管病用药法:栀子鼓汤和栀子干姜汤都是常用方,这两方可治疗抑郁症,也可治疗返流。治疗返流,栀子厚朴汤。返流患者不宜饭后立即睡下,应去散步1小时以上,睡时枕头要高。 4.贲门用药法:治疗胃痞证用小陷胸汤,脉浮者可加枇杷叶、射干;瓜蒌薤白半夏汤也可以治疗,大承气汤也可以改变贲门,关键是便硬。 5.胃体用药法:半夏泻心汤是主要方剂;如果不效,改用疏肝利胆法,改用黄芩汤。 6.幽门用药法:旋复代赭汤和大半夏汤治疗幽门梗阻,效果很好。 7.十二指肠用药法:小建中汤,喜温喜按,脉浮缓大。 8.空回肠用药法:理中汤,治疗肠源性腹泻;大建中汤治疗肠套叠,川椒入厥阴经。 9.阑尾用药法:大黄牡丹皮汤加公英,白花蛇舌草,或合五味消毒饮。一定要保证大便通畅。慢性阑尾炎,要用附子苡仁败酱散,类大黄附子汤。慢性胆囊炎可用半夏泻心汤去黄连加白芍。
引经报使: 中药学术语。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故称“引经报使”。 手太阴肺经: 桔梗、升麻、白芷、葱白 手阳明大肠经: 葛根、白芷、升麻、石膏 足阳明胃经: 白芷、升麻、葛根、石膏 足太阴脾经: 升麻、苍术、葛根、酒芍 手少阴心经: 黄连、细辛 手太阳小肠经:藁本、羌活、黄柏 足太阳膀胱经: 麻黄、黄柏行下,羌活行上 足少阴肾经: 独活、肉桂、知母、细辛 手厥阴心包经: 柴胡,丹皮 手少阳三焦经: 上柴胡、中连翘,下青皮、地骨皮 足少阳胆经: 上川芎、柴胡,下青皮 足厥阴肝经: 上柴胡、川芎,下青皮 二、各部引经 头部加藁本 项部加白芷 胸博加桔梗 腰部加杜仲 胁部加白芥子 手部加桂枝 手指加桂枝尖 下部加桂心 足部加牛膝
“扭伤外敷散”一般用药一次就肿痛全消肿 【处方】生栀子、生大黄、生地榆各 10 克,红花 6 克。 【制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密封备用。 【用法】视肿胀部位大小,取适量药粉用鸡蛋清 调匀成糊状,外敷患处,消毒敷料包扎。 【疗效】一般用药一次就肿痛全消,严重的也就 2-3 次治愈。
一个好吃的减肥食疗方
说起减肥,可能很多朋友都说要管住嘴,但是呢?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却不是饿肚子的减肥法,而是一个饱腹感很强,减肥效果绝对好的美食,它就是陈皮赤豆沙,主要由2种食材组合而成,分别是赤小豆和陈皮。赤小豆可以健脾胃、消水肿、除湿气、利小便、除胀满等,而陈皮可以健脾化湿、理气化痰,2者完美组合,正好可以减肥。
特别是那种因脾虚导致的水肿,效果更好。因为很多女性朋友,看起来其实并不胖,甚至身体也给人感觉瘦瘦的,但是脸却看起来很肿,而这种情况就是因脾虚引起的水肿。尤其是那些平常喜欢节食,还不爱好好吃饭的女性朋友,长期如此,势必会损伤我们的脾胃,脾胃不好了,运化水湿的能力就会下降,水湿就会积滞在面部。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可能也会发现特别是那些平时思虑太重,爱吃不健康的食品,休息不好的朋友,它们的脸会看起来比平常肿一点,这都是脾虚引起的。此方除了可以消掉面部水肿外,全身水肿的朋友也是可以用的,疗效显著。
陈皮赤豆沙
取来1瓣5年的新会陈皮,2个人赤小豆的量,先用温水把陈皮泡软,泡软之后,就可以把陈皮最内里的那一层白色瓣膜给去掉,切丝备用,再把洗净的赤小豆和陈皮一起放入到高压锅内煮烂即可,最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加入少量的冰糖。
对于想减肥的朋友,就可以把它作为代餐来吃,可以让身体排毒更为顺畅,还能消掉水肿和体内的湿气,爱食疗养生的朋友不妨试试。
美、中國版的清肺排毒湯
美國版的清肺排毒湯,是以科學中藥的劑型出現;不用麻黄,改以香薷取代;不用細辛,改以辛夷、生薑取代。這在我們與張伯禮院士的多次視頻會議中,都有詳細說明討論。除了這兩味中藥外的其他藥,在原本劑量與份量不大而又減半的情况下,其預防作用安全可靠,不會引起任何不良反應;一旦感染病毒,得以迅速隨著組織黏液排出體外,同時平衡調整體内免疫反應帶來的各種不適症狀,不致造成嚴重衝擊。我自己都已每天冲服3克飲用兩三、個月了,感覺没有任何異狀,即使出入公共場合頻繁,甚至在近期内除了基本防護裝備外,多次直接面對與碰觸新冠確診的家人們,也並没有受到感染,或確診感染,和出現任何相關的不適臨床症狀。
附:中国版的清肺排毒汤
清肺排毒汤,就是特效药,
清肺排毒汤组方严谨,思路周详,不但治病,还可以增强脾肺功能,运化体内寒湿,舒调肺气阳气,疏通经脉经气,预防感冒,~~~
清肺排毒汤,是伤寒论里的四个方子的组合
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
清肺排毒汤这味中药则是由现在的中医从“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寻找的灵感。主要成分包括: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 30g (先煎)、桂枝9g 、泽泻9g 、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 黄芩6g 、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 、冬花9g、 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 、陈皮6g、藿香9g。
防癌蔬菜知多少
防癌抗癌吃为先,饮食疗法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了哪些食物能防癌抗癌,就可精心选用,吸收各种营养,提高免疫能力,有效地防治癌症。
防癌蔬菜类
熟红薯,生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菜花,欧芹,茄子,甜椒,胡萝卜,金花菜,苤蓝,芥菜,荠菜,魔芋,苦瓜,萝卜,猴头菇,雪里蕻,番茄,大葱,大蒜,黄瓜,大白菜,芹菜,西兰花,南瓜,葫芦,冬瓜仁,菠菜,蘑菇,莴苣,韭菜,洋葱,生姜,土豆,甜菜,紫玉米,麦胚芽,青菜,豌豆,油菜,香菜,山药,马齿苋,豆腐皮,油面筋,烤夫,空心菜。
三把“扫帚”扫除人体垃圾
生活垃圾需要天天分类处理,人体垃圾更要及时扫除,以保证身体健康。
一个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灰尘,粉尘,化学物以及各种微生物(细菌,霉菌)无时无刻不在侵蚀头发,脸,手,还有人体内脏无不存在垃圾,如肺,肝,肾,肠道等,再有血液粘稠就是血液垃圾的表现。
三把“扫帚”可以邦助扫除人体垃圾。
物理扫帚 物理扫帚主要是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它们独特的物理特性能像海绵一样,吸附肠道内代谢废物以及隨食物进入体内的有毒物质并及时排出体外;缩短毒废物质在肠道滞留时间并减少肠道对废毒物质的吸收。同时,它们又像是一把刷子,清涂粘在肠壁上的废毒物质和有害细菌,使大肠内壁形成光滑的薄膜,利于食物残渣快速通畅排出体外。
化学扫帚 化学扫帚主要指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类黄酮等。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成分,有助化学扫帚发挥功能。
生物扫帚 生物扫帚系抗氧化酶以及居住在肠道内的益生菌。居住在肠道内的益生菌能抑制
腐败菌生殖,抵御病原菌侵害。经常喝酸奶能补充益生菌,更好地发挥生物扫帚。
其实,三把“扫帚”就在我们自已手中,只要我们在平时饮食中,有选择地吃“三把扫帚”中所包含的食物,就能帮助人体扫除垃圾,延年益寿。
治胆囊炎多以柴胡剂,何任老师治该病用黄连汤为首选方。升降阴阳,寒热并投,上下兼治,寒散热消,胃和逆降,其证自愈。
治胆囊炎之升降阴阳法
胆嚢炎者,常与胆石症同时存在,亦有因感染引起胆囊炎而无胆石者。其症常突然发作右上腹疼痛(胆石者则常为阵发性绞痛)放射至右肩胛部。其急性发作常有发冷、身热,血中白细胞增高,或出现黄疸等症状。慢性者常有右上腹疼痛,时作时止,虽无身热等症,似常因饮食不合适而引起。目前临诊中最为常见,本文所论者,多着重于慢性胆囊炎症。
按中医辨证胆囊炎之主要证状属“胁痛”“脘痛”“胆胀”“癖黄”之类证候。凡饮食失当,情绪不调,或受外感之邪传入肝胆,以致湿热蕴结,肝气郁滞,升降失司,胆汁滞阻,可见身热、胁痛,黄疸等症,热灼胆液,久而成石。肝胆与脾胃关系甚密,肝胆病既可来源脾胃欠调而蕴成湿热,而肝胆之气失和又常致脾胃受病而厌食、恶心、呕吐。胆囊炎之病因病机,从其主症“胁痛”这一常见症状而言,于多种病证均可见到,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寄生虫病,肝脓肿,肝癌以及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病,肋间神经痛,几乎多以胁痛为主要症状。因而习见的病因病机分析,总亦包括在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阴不足,外邪侵袭四种,而四种又互有影响或互相兼见。我们可据此而辨证论治。
其治疗原则:外邪多以祛邪为主,利湿清热解毒;内伤气滞血瘀者,多以理气疏肝,祛瘀通络为主;肝血不足者,则以滋养肝肾,养血柔肝为治,而各种治疗亦往往相互交错参用。其治方有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旋复花汤,复元活血汤,一贯煎,龙胆泻肝汤,逍遥散,乌梅丸等,以及配合金钱草,海金砂、蒲公英,败酱草,绵茵陈,大黄等单味药加减。而各地医家自创之验方效方,亦甚多,治效亦好。
余得日本友人相赠著作中,彼医治疗胆石证,胆囊炎所用方剂有以大柴胡汤治胆石剧痛,胸胁苦满而便闭者;以柴胡桂枝汤治胆石症胁痛不明显,腹直肌紧张者,咽喉干,渴甚剧者加生石膏;以四逆散治无便秘而疼痛较甚及胸胁苦满,季肋下腹直肌拘挛,手足冷、疳热者;以《万病回春》之清热解郁汤(方为山栀子、苍术、各3克,川芎、陈皮、生姜、香附子各2克,枳实、黄连、甘草各1克、干姜0.5克)治胆石症、胆囊炎之不适应用柴胡剂者。并认为以芍药甘草汤治疝痛发作期,有松解肌肉紧张、缓解疼痛之效果等。
余治胆囊炎,除亦常选用以上各法各方药外,尚采用黄连汤,见效较理想。
《伤寒论》谓:“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其方为:黄连三两,炙甘草三两,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七味煮去滓,温服,昼三夜二。本方证是由胸中有热,胃中有寒,升降失司,表里失和所致。故立方以寒热并投,上下兼治。
黄连汤为张仲景升降阴阳之方。成无己谓:“湿家下后,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是邪气入里,而为下热上寒;此伤寒邪气传里,而下寒上热也。胃中有邪气,使阴阳不交。阴不得升,而独治千下,为下寒腹中痛;阳不得降,而独治于上,为胸中热欲呕吐。与黄连汤升降阴阳之气。”从黄连汤之配合而论,汪讱庵说:“黄连苦寒泄热以降阳,姜、桂辛温除寒以升阴,人参助正祛邪,半夏和胃止呕,甘草大枣调中止痛。上中二焦寒热交战,以此和解之。”
按:黄连汤实为小柴胡汤之变方,以桂枝代柴胡,以黄连代黄芩,以干姜代生姜。所谓“从中而和之法”。故其能收平调寒热,升降阴阳,和胃降逆之功。正如喻嘉言说的“不问下寒上热,上寒下热,皆可治也”。
研究《伤寒论》的著名医家对黄连汤的评价尚多。再举柯韵柏,他说此亦柴胡加减方也。表无热,腹中痛,故不用柴、芩,君黄连以泻胸中积热,姜、桂以驱胃中寒邪,佐甘、枣以缓腹痛;半夏除呕,人参补虚。虽无寒热往来于外,而有寒热相持于中,仍不离少阳之治法耳。”王旭高亦说伤寒分表、里、中三治,表里之邪俱盛,则从中而和之,故有小柴胡汤之和法。至于丹田胸中之邪,则在下而不在表里,即变柴胡汤为黄连汤,以桂枝易柴胡,以黄连易黄芩,以干姜易生姜,亦从中而和之法。”
从成、柯,王、喻、汪诸家之说中,得到的启示是胆嚢炎之病证,多为寒热错杂,阴阳失其升降。以六经分证,当在少阳范畴,和法是可以用的,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等都属选用之例。
余意以为在见证中,如急性发作,有畏寒、身热,胁腹疼痛,呕恶,大便欠调者,当视表、里证而和之。而对慢性胆囊炎,其证正如柯韵柏所谓“虽无寒热往来于外,而有寒热相搏于中”是上下,不是表里。故虽亦可以小柴胡汤解少阳,但是和表里之方,不若用黄连汤以和上升降阴阳更为恰当。因之余遇慢性胆囊炎,或伴有胆石症证见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胁腹痛欲呕者,即用黄连汤为首选方。用以升降阴阳,寒热并投,上下兼治,寒散热消,胃和逆降,其证自愈。举例如下。
(一)陈某,男,38岁,1981年4月初诊。右胁及脘部疼痛,时发时好,已历多日,胸部闷滞、略有热灼感,泛泛欲吐,饮食减少、大便溏烂,苔腻,脉弦。经B超示胆囊大,诊断为慢性胆囊炎。
处方:黄连5克,党参9克,炙甘草6克,桂枝6克,姜半夏9克,干姜6克,红枣12枚。七帖。
复诊:谓服药2帖后,胁脘痛减轻,大便较成形,服完七剂,饮食有增加。再服原方十四剂。以后未闻复发。
(二)魏某,女,54岁,1982年7月。素有胸闷胁痛,曾住治疗。B型超声诊断为胆囊炎伴胆石症。近周来胃部疼痛,厌食油腻,恶心欲吐,曾吐苦味绿色水,大便较稀,次多,舌苔厚腻,脉弦。
处方:黄连6克,姜半夏9克,炙甘草6克,干姜6克,桂枝9克,太子参12克,大枣12枚,姜竹茹12克。七帖。
复诊:谓服药后痛减,呕泛止,大便次渐正常。再续服七剂,以资巩固。
以上例案均根据《伤寒论》用黄连汤之指征,首辨其上热下寒,腹痛与呕吐。因阳气内郁胸中,胃有邪气,致脾胃失于升降,胃不得降,则胸中有热而欲呕吐;脾不得升,则中焦有寒而腹中痈,邪气阻滞寒于中,寒热分据上下,故投本方,以升降阴阳,效果显然。
黄连汤用于临床,范围较广,不仅胆囊炎可得显效,而对急慢性肠胃炎,某些溃疡病以及其他肠胃疾患。只要见症见胁痛,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腹痛,食少、或大便利下,分析辨证属于阴阳失调,寒热上下者,均可以之和调升降。然则黄连汤固以调达上下为主,汪讱庵说:“上下未有不分表里者。大概上焦属表,中焦属里,胸中与太阳为近,故用桂枝。嘉言着眼虽高,而立言尚有未尽。”此为对上、下、表、里之另一种认识,颇可作为理解分析黄连汤用法之参考。
从黄连汤治胆囊炎效果昆著,说明古方不仅能为当前中医临诊取用,而且也可以从中发掘出更多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而去探索的新内容。
本文摘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88年第12卷第6期。作者/何任
消愁汤
老规矩,我继续给你讲一个医案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经方大师刘渡舟先生。
刘渡舟,这个名字,在中医界是非常响亮的。他生于1917年,卒于2001年,辽宁营口人,是中医经方研究与临床的集大成者。他是当时北京中医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有一次,刘师遇上一个女患者。议案记载,她姓陈,年47岁。
这个人啊,是一个孝女。但不幸的是,她的父亲因故猝然离世。这个打击特别大,以至于让该患悲痛不能自拔。虽然父亲的丧事料理完成已经很久了,她还是沉浸在愁苦和思念中。
结果,她的身体渐渐出现了异常。
当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整个人胸口、腹部都发闷,胀满。胸口闷,她就不停地叹气、大喘气。肚子胀,她就吃不下东西,容易吞酸。怎么缓解呢?放屁。只要一放屁,腹胀就缓解一些,胃里头就舒服一些。
另外,整个人头晕目眩,神情漠然,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总喜欢对着窗外发呆。别人问她到底怎么了,她就说,自己身体里总有气,憋在那里,特别难受。
怎么办,她找来找去,找到了刘渡舟大师。
刘师了解到患者的情况后,仔细诊察,发现六脉皆沉,舌苔薄白。
当时,刘师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柴胡16克,黄芩10克,半夏14克,党参6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川芎10克,香附10克,栀子10克,苍术6克,神曲1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药用6剂以后,患者就感觉胸口闷、腹胀胃胀的感觉消失了,而且食欲有所恢复。此后,刘师嘱咐,用加味逍遥散疏肝理脾善后。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
我简单说一下。
刘师拟的这个方子,其实是小柴胡汤和越鞠丸的合方。这是疏肝解郁的大方子。
为什么要疏肝解郁?
你看啊,上文这个患者,脉沉。脉沉,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什么叫沉脉?就是说,你轻取不应,重按始得。轻轻搭上去,感受不到什么。只用重按,才能感受到脉象。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之一,就是气机郁滞。气机郁滞,鼓动不起来,就脉沉呗。当然,也有别的原因。但结合上文女患者的状态,气机郁滞,是最大的可能。
女患者什么状态,提示气机郁滞呢?简单说,就是胀满。胸口发闷,有一口气,出不来。腹部和胃部胀满,吃不下饭,放屁才得舒缓。这些都是气机郁滞的表现。再加上患者之前父亲猝然离世,令她的心情受到极大影响。故而,我们可以断定,患者的问题就在于气滞。
人体五脏中,肝和气机运行顺畅的关系最大。肝又主人的情绪。父亲离世,患者愁苦伤肝。所以,这个女患者的问题,在于肝郁气滞。
那好了。既然问题在于肝郁气滞,我们就疏肝解郁行气。打开她的肝郁,疏解她的肝气。这样一来,才能起到消愁、畅气、恢复食欲、愉悦身心的作用。
怎么操作呢?刘师的配伍值得学习。我们再看一下——
柴胡16克,黄芩10克,半夏14克,党参6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川芎10克,香附10克,栀子10克,苍术6克,神曲10克。
这个方,是小柴胡汤和越鞠丸的合方。小柴胡汤是张仲景的经方,基本构成就是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它的作用在于疏解少阳肝胆之气。肝胆经经气不利,中医人第一个就想到小柴胡汤。这里头,柴胡疏肝解郁,黄芩清肝热,两者配合,疏解肝经之气。半夏、党参、生姜、大枣和甘草,可以看成是降逆、健脾、理气,固护脾胃。这就体现出调和肝脾的意图。
越鞠丸,是《丹溪心法》里头的方子,基本构成就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苍术。它是治疗郁证的。简单理解,鞠,指的是潜藏、蛰伏、不畅快、隐忍。越,指的是发越。越鞠丸,指的就是把不痛快的气,发越出来,让人痛快起来。其中,香附行气解郁,舒活肝气,改善全身胀满憋气之感。川芎行血郁,使得血行气也行。神曲治疗食郁,就是调治不爱吃饭,不消化。栀子清火郁。肝郁容易化火啊,所以用栀子清火。苍术,消痰湿之郁。肝郁气滞,容易生痰湿,所以就消痰湿。
这两个方子结合在一起,就是中医解郁方里,最厉害的了。总体来看,借用柴胡、黄芩、川芎、香附来疏肝解郁,用党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苍术、神曲来健脾,培土荣木,促进食欲,提振脾胃之机。然后用栀子清肝郁之火。如此一来,全身的气郁被打开,胸腹不再胀闷,脾胃之气得到恢复,消化和食欲如常,痰邪之患、火邪之虞也都得到清散。整个人的状态,就可以转过来了。
我这么解释,不知道你能否明白。总之,这是中医大家,运用经方和时方,来改善郁证的典型案例,很有借鉴价值。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您参考借鉴吧。
生活当中,我们谁都会遇到不愉快的事儿。有的人,可以自我调整和消化,有的人,却因此而产生身体的不适。如果你也有类似的问题,不妨借鉴参考一下刘师的配伍。这是改善肝气郁结的有价值的临床经验。我希望你,能够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值得注意的是,方中有很多性味偏辛温的药材。阴虚血亏者,不能照搬。
好了,刘渡舟大师的这张“消愁方”,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希望你能从我的文章里,学到些什么。
30种中药药性之最
1、金银花——清热之最
2、蒲公英——解毒之最
3、鱼腥草——消炎之最
4、何首乌——黑发之最
5、桔梗——止咳之最
6、决明子——明目之最
7、薏苡仁——祛湿之最
8、甘草——养颜之最
9、芡实——健脾之最
10、当归——养血之最
11、罗汉果——润肺之最
12、黄连——世间第一苦
13、麻黄——发汗之最
14、百合——五脏守护神
15、荠菜——降三高之最
16、酸枣仁——助眠之最
17、红枣——补血之最
18、枸杞子——养生之最
19、山药——神仙药食
20、芦荟——护肤之最
21、薄荷——清咽之最
22、灵芝——神仙上药
23、人参——延年之最
24、山楂——消食之最
25、黄芪——补气之最
26、黄花菜——健脑之最
27、桂圆——安神之最
28、莲花——清心之最
29、生姜——驱寒之最
30、菊花——护肝之最
国家级名老中医关幼波有一经验方:骨痹汤!治疗骨增生见于肝肾亏虚,经络阻滞者。
组成:杭白芍 生甘草 木瓜 威灵仙
功效:滋补肝肾 祛邪止痛
主治:骨质增生,包括颈椎,腰椎,足跟等引起疼痛,麻木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服
方解:骨痹汤是芍药甘草汤加减而来,芍药 甘草酸甘化饮缓筋急,药效守而不走,木瓜酸温,威灵仙性辛温,
加强了柔筋缓急止痛的作用,全方敛而不守,行而不燥,阴阳兼顾
加减:
颈椎增生+葛根 姜黄
腰椎增生+川续断 桑寄生
足跟增生+牛膝 淫羊藿
千古伤寒第一方
一提到古代中医的经典方药,那就不得不提到医圣张仲景。在张仲景时代,所创立的治病良方,大多具有“药味少、剂量大、效果好”的特点,一千八百年来,一直被后世医家所推崇,并且还将张仲景所传之方都称之为“经方”。
在《伤寒杂病论》中,桂枝汤被誉为“千古伤寒第一方”,也被誉为“群方之首”,可以说是张仲景创下的一个奇妙的方剂,而且《伤寒论》里有很多条文和方剂都与桂枝汤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桂枝汤这么奇妙,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
桂枝汤的组成其实很简单,一共也只有五味中药,而且这五味中还包括了食药两用的生姜和大枣,要说真正纯中药只有三味而已。
在《伤寒论》中记载,桂枝汤由“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组成。在古代,煎服方法是特别讲究的,这就像泡茶要懂得茶艺一般,这煎药也要有煎药的工艺。
桂枝汤的五味药在选材上都要按要求如法炮制,然后用水1400毫升,用微火煎煮至药液只有600毫升时,去掉药渣,等到药汁不太烫口时,一次服用200毫升。在服药一刻钟左右,需要喝一碗稀粥,大约200毫升。除此之外,还要盖一个不厚不薄的毯子,使周身微微有汗方可。
一定要记住的是,是微微有汗,而不是大汗淋漓,如果出了过多的汗,病情反而不会好,甚至会加重。
对于桂枝汤的作用,一般来说,主要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如果说桂枝汤只有这点作用,那它如何担得起“千古伤寒第一方”呢?
其实应该被活学活用才对,我们主要关注桂枝汤的在于“调和营卫”,不仅仅是可以用于一些感冒、流感、低热等问题,对于出汗异常、过敏性鼻炎、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多种疾病都有调理作用,主要在于符合“营卫不和”的病机属性。
既然这个桂枝汤,被誉为“千古伤寒第一方”,那么它能适合所有人吗?肯定是不能的,比如说外感热病,还比如说阴虚火旺,又比如说血热妄行的,都是不宜服用桂枝汤的,除此之外,孕妇以及月经过多的女性,需要慎用桂枝汤。
对于桂枝汤来说,禁忌也是有一些的,不过最为突出的,主要有三点。
那么,桂枝汤究竟有哪三个需要牢记的禁忌呢?
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1.伤寒表实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强调,桂枝是解肌发表的,如果患者脉象浮紧,发热,无汗,那就不能使用桂枝汤,为了强化记忆,张仲景还说了“常需识此,勿令误也”八个大字,意在告诫后世医家,千万不要给伤寒表实证的患者服用桂枝汤,如果误用就会导致汗出不来、寒散不去,这样病情会加重,心情会更烦躁,这就有点“南辕北辙”的意思了。
2.湿热内蕴
张仲景指出,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
所谓酒客病,顾名思义与长期、大量饮酒有关,人们在大量饮酒后,体内的湿热会不断增加,不管他有没有太阳中风证,似乎都不太适合桂枝汤。如果是醉酒后出现伤寒表虚证的话,建议用葛花解酲汤加减化裁,如果是过度饮酒从而出现类似太阳中风证的,也不宜使用桂枝汤,因为这种看似像“太阳中风证”,实则不是真正的“太阳中风证”,贸然用桂枝汤就药不对症了。
3.里热壅盛
对于桂枝汤的使用,张仲景曾有这样一个“醒目”的记载,那就是凡是服用桂枝汤后出现呕吐的,之后这个人会吐脓血的。这个看起来是不是“很唬人”?
不过这个是有前提条件的,如果服用桂枝汤吐了,之后再吐脓血,这说明体内是有“内痈”存在的,如果体内没有内痈,自然是不会吐脓血的。那么,内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主要与体内的热毒壅盛有关,热毒内生,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津液外越,就会有出汗、发热,甚至头痛等症状,的确有点类似太阳中风证,但需要注意的是,凡是热毒内盛的人,一般还有舌红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的特点,这样比较容易鉴别,但在临床中尚需细心发现这些其他症状。
疮药消风散
【处方】 葱白10茎(细捣)猪油(去膜,捣)白矾轻粉 水银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主诸疮肿痛。
【用法用量】 调敷患处。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七二
疮药如神膏
【处方】 黄芩、黄柏、黄连、当归须、川芎、白芷、玄参、僵蚕、防风、斑蝥10枚,全蝎10枚,紫草、荆芥、蛇床子、花椒、槟榔、巴豆10粒。
【制法】 上(口父)咀,入香油半碗浸药,春、秋5日,夏3冬7日,熬黑色为度;再下乌桕油1小碗,半寸断柳槐条1握,用槐柳枝条搅令匀;滤净,再下硫黄、雄黄、黄丹、轻粉,随多少再下明矾,1钱为率;先用乳香研细下,急搅匀。
【功能主治】 疥疮。
【用法用量】 方中黄芩、黄柏、黄连、当归须、川芎、白芷、玄参、僵蚕、防风、紫草、荆芥、蛇床子、花椒、槟榔用量原缺。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七九
疮药槟榔散
【处方】 槟榔1两,海桐皮1两,藜芦1两,菖蒲1两,闾茹2两,百部1两,鸡肠草2两,剪草1两,贯众1两,蛇床子2两,山栀子1两,芮草1两。
【制法】 上(口父)咀,同一处微火炒至焦黄色为度,为细末。
【功能主治】 疮。
【用法用量】 用香油调,搽疮上,次入推黄、白胶香为妙。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七二
冬季养生药善
乌梅蜜膏
【配方】乌梅500克,蜂蜜l000毫升。
做法 1.乌梅洗净硒干,然后用清水少许浸润,剥取净肉。2.将乌梅肉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熬l~2小时,滤取汁液,反复煎3次,取3次药液。再继续煎熬至稠浓时,加入蜂蜜,用小火煎熬成膏即成。
【功效】收敛生津。适用于秋季燥咳。
【注意】燥邪太盛、气火过旺的人不宜。每日早、晚空腹食用,每次l~2汤匙。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服。
参芪膏
【配方】党参250克,生黄芪250克,白糖500克。
做法 1.党参、生黄芪洗净,以冷水泡透,加水适量煎煮,每半小时取药液l次,共煎煮3次,然后合并药液。2.将取得的药液,用小火煎熬至浓稠时,熄火。冷却后,加入白糖吸尽药液,混合均匀,晒干,压碎,装入玻璃瓶内即成。
【功效】补益肺脾元气。适用于气虚型心悸气短、食少便溏、水肿、气喘、头晕等症。
【注意】感冒发热时不宜服。用沸水冲化服,每日2次,每次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