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琅宅、祠和墓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施琅宅、祠和墓

施琅(1621——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他容貌魁奇,勇力过人,善于带兵,且“习海上事”,是一位颇有战略眼光的将领。

郑成功在台湾病逝后,施琅于清廷力主收复台湾,痛斥放弃台湾的谬论,率军渡海征台,收复台湾。施琅为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因此受封为“靖海侯”。

施故里宅、祠明末清初已毁无存,康熙二十六年(1687)冬复建,次年秋告成。祠建东、西、中和都爷衙、小宗、侯府等宅院,以靖海侯府最宏大,位在祠西,朝南,为三落双扩厝大型建筑,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三进五开间,有房屋大小66间,建筑面积2175平方米,占地3560平方米。为泉州典型传统明居建筑,俗称宫式大厝,有明代建筑简朴大方之风,2003年又对施琅将军府集资修缮。

施琅墓在惠安县螺城西15公里黄塘镇虎窟村西北侧。施琅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钦赐祭葬,墓由花岗岩石材建成,与妻王、黄氏合茔。坐北朝南,南北长500米,东西宽137米,占地6800平方米,分四级坪台,依次为墓坊、碑亭、石兽、石将军。现存石雕狮、虎、马、羊各一对及十六根蟠龙石柱,钦赐祭葬石刻匾额等。墓前还有墓道碑亭,高4.3米。

施氏大宗祠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清初迁界时毁,施琅复台有功,封靖海侯,于康熙二十六年重建宗祠,历代重修,于今保存较为完整。祠宇三进,砖木结构,黑柱红檐,庄重而又大方。前、中、后三殿在中轴线上序列排开,严整肃穆,两侧以长廊相连通,组成了一个封闭式的建筑群体。前殿作山门,硬山顶,面阔5间,启一扇巨扉,两侧立石狮2尊,严整中又见华丽,大门上赫然悬挂有“施氏大宗”匾额。中殿又称“树德堂”,五开间,硬山顶。殿堂宽敞明亮,旧为族内议事的地方。殿前又有为清扬州知府施世纶所立的“天下第一清官”匾额。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转眼已历300余年。如今无数敬仰将军、期盼祖国统一的人们,纷纷前往衙口的施将军家宅、祀祠和位于惠安的陵墓凭吊。

施琅宅、祠和墓于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 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