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陆家市 老街蒸糕忙
提起陆家市,常熟人脑子里就会闪过一句老话,“徐三败拆屋烧灰卖”。据《徐市镇志》载:“明清时代,陆市镇曾遭两次大的火灾。据传明万历间,徐汝让冬季取暖,不慎失火,祸及街市(即传说的徐三败拆屋烧灰卖)。清同治二年(1863年)3月初,陆市镇又遭兵灾。两次灾祸,致陆市逐渐衰落。”历史部分,世世代代口口相传,应该没有大出入。但最后一句结论,我不敢苟同,即使1863年陆家市被烧成一片白地,要恢复也不难,理由:一、陆家市小集镇只有一条街;2、常熟很多集镇也是从清末才开始繁荣起来的。
2010年9月,到徐市又顺便去陆家市拍摄,一条半旧街道,老屋所剩无几,街面上没啥人;唯一的陆市糕店里,没见蒸糕,却在做苏式百果月饼。一位热心的村民老伯,领我穿过屋后竹园,去看了一座坍塌的三节平板石桥,他说不出古桥的名字,从形制、材质看,应该是清代中后期建造的乡野桥梁。
2021年7月18日,早晨五点不到就起来了,开车去东乡溜达了一圈,第三站来到陆家市,只见一派热火朝天的蒸糕景象,让我吃了一惊。陆市街不长,四百多米,从东溜慢慢到西,没数清有多少家糕店,也没找到停车位。只能调头回来,停在村外桥堍,拎着相机再次走进了陆家市。
第一家花好月圆糕店里,两个老阿姨在忙碌着,蒸糕无非几道工序,筛粉、上笼、蒸熟、晾凉。我对着拍照,她们一点也不拘束,还和我搭讪:“是不是帮我们发到网上、做宣传?”这就是意识观念,“酒香不怕巷子深”不适合网络经济时代。我说:“拍着玩的。”我好奇:“陆市街上有几家糕店?”答:“五家。”我不信,继续向前走,一定要自己数数清楚。
全部图片在下帖《陆市蒸糕、云芬糕团》中
第二家是蒸蒸日上米糕,店员都是美女,我搭讪,没回音。看一排排刚蒸好的糕,就知道她家生意不错。大热的天,这么多糕谁买啊?但是这个问题,我一直憋着没开口,既然糕在源源不断蒸出来,肯定是已经被预订了,用不着我来空操心。觉得她家深咖啡色的糕蛮诱人,想买一块,马上又忍住了,从小时候到年过半百,我对糕团等糯米食品,总不是太喜欢。
第三家是毛毛糕团店,在街北侧(其他四家都在南侧)。两个阿婆动作不紧不慢,十几块糕已经套了袋子,操作台上的糕粉也快用完了。
第四家是陆市老海糕店,从排面看是最像样的,两开间店堂,各道工序一目了然。我和老板(看模样就是)搭讪:“十年前来拍,陆家市只有一家糕店,现在满街都是。”他一听就激动了:“那就是我家!”我拎相机的手往西北一指:“原来在开那边平房里?我刚才开车溜过,怎么没看见?”他说:“3H1拆掉了,我搬到这里三年了。”
他是陆家市蒸糕的领头人,后开的店,基本上都有他“传帮带”的影子。我说:“陆家市人聪明,蒸糕、炒货、米酒,已经在常熟打响了牌子。”他说:“是的,一半靠味道、一半靠宣传,你是最早帮陆家市做宣传的。”我笑着说:“我只是好玩,哑巴羊庄也是我第一个推上网的。”这个小牛我有资格吹,古里徐裕泰、哑巴羊庄老板都认识我,就是因为我最早,后来去拍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就习以为常了。我问:“过几天又要做月饼了?”他说:“是的,蒸糕大家都会,月饼只有我家会做。”我再次求证:“陆市街上到底有几家糕店?”他说:“五家。走过去还有一家,以前也是在我店里做过的。”
第五家是陆市恒宸糕店,这家糕店最清爽,没见成品,原料也不多。我搭讪:“糕粉怎么是紫色的?”答:“掺了血糯。”
往回走,街上行人很多,还有汽车三轮车轧闹猛。农村镇集,最热闹的就是早市,很多村民会上街买菜、喝茶吃早饭。陆家市位于常熟东乡蔬菜基地,街上有三家农资店,种子、化肥生意很好。我在菜场旁花三块钱买了三斤卖相极差的番茄,阿婆说:“今年种一百棵番茄,自己吃的,今天天亮把番茄藤全拔了,只采到这一篮。”
路边有三个大伯在喝茶,见我拎着相机,就和我搭讪,停下来和他们聊了会儿。甲说:“对面剃头店是老店。”我说:“拍了,年纪不大,三四十年。”乙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说:“看理发椅,我在张桥卫浜拍到过一百岁的理发椅。”丙问:“有没有去归市拍过?”我说:“十几年前就拍了,两爿老茶馆、一爿老饭店。我吃过姚坤元的大白菜。”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归市老街还有点特色,但近些年的衰败已无法逆转,一元茶馆、琴华饭店和姚老板都无能为力,哪怕是归状元(注1)活过来也不行,因为没有产业、特色或者噱头。而陆家市网红的蒸糕、炒货,如果能开在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上,历史文化搭台、土特产品唱戏,那样的话,名声和发展前景就能冲出常熟了。
2010年,听徐市乡贤陈振亚老先生遗憾地说:“徐市、归市两条老街没有好好珍惜利用!”他是我祖父的泳兴1、2号轮(解放前后吴市徐市到上海南翔航班)的VIP乘客,因此对我特别亲热。他家在徐市西街,两进老宅设计巧妙,临河院中有一丛百年兰花,最早的哑巴羊庄就开在他家临街门面。抗战时期,江抗司令谭震林经常在他家办公、住宿,他给我看谭司令用过的办公桌,还有绑腿布和金笔。他告诉我:谭司令都是晚上来的,一条小船停在水栈边随时待命,如果前门有情况,马上跳上船,几篙子就撑远了。
陈老先生感慨:徐市是常熟的抗日老根据地,竟然连《沙家浜》里阿庆嫂(春来茶馆)的原型陈二妹的涵芬阁茶馆也没保留下来,真是“毛病出在董浜”。
陈振亚老先生带我拜访程飞白(注2)故居忠恕堂
注1:归允肃(1642—1689),清代官员、学者。字孝仪,号惺崖,常熟归市人。康熙十八年进士第一,状元。授修撰,官至少詹事,与议政事,持正不阿,以疾告归。工诗文,简质厚重,有《归宫詹集》等。
注2:程飞白(1906-1978),中共早期党员。名鸿,字逵伯,常熟徐市东街人。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公路局局长、交通部第三公路工程局局长、公路总局副局长、西安公路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相关链接:
常熟古镇——陆市